对贤良策,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

时间:2023-10-12 01:10:45编辑:奇事君

1,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

对贤良策,西汉董仲舒撰。载《汉书》本传。以贤良对答武帝三次策问,故名。共三篇。因讲述天人关系,又称"天人三策"。提出天人感应说。认为天是至上主宰,王权天授,王者须"承天意以从事",施行道德教化,实行大一统。在学术思想方面,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在教育方面,主张"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称太学为"贤士之所关"、"教化之本原"。要求地方高级官吏岁贡"吏民之贤者",以便朝廷"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把养士与举士结合起来。认为"以教化为堤防"是国家长治久安最可靠的保证。直接影响汉武帝的文教政策。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广川(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推明孔氏 抑黜百家"的主张为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其后,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著书写作。这以后,朝廷每有大事商议,皇帝即会下令使者和廷尉前去董家问他的建议,表明董仲舒仍受武帝尊重。董仲舒一生历经四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公元前104年

2,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

对贤良策,西汉董仲舒撰。载《汉书》本传。以贤良对答武帝三次策问,故名。共三篇。因讲述天人关系,又称"天人三策"。提出天人感应说。认为天是至上主宰,王权天授,王者须"承天意以从事",施行道德教化,实行大一统。在学术思想方面,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在教育方面,主张"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称太学为"贤士之所关"、"教化之本原"。要求地方高级官吏岁贡"吏民之贤者",以便朝廷"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把养士与举士结合起来。认为"以教化为堤防"是国家长治久安最可靠的保证。直接影响汉武帝的文教政策。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广川(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推明孔氏 抑黜百家"的主张为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其后,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著书写作。这以后,朝廷每有大事商议,皇帝即会下令使者和廷尉前去董家问他的建议,表明董仲舒仍受武帝尊重。董仲舒一生历经四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约75岁。死后得武帝眷顾,被赐葬于长安下马陵。汉武帝即位后,让各地推荐贤良文学之士,董仲舒被推举参加策问。汉武帝连续对董仲舒进行了三次策问,基本内容是天人关系问题,所以称为“天人三策“。第一次策问,汉武帝问的主要是巩固统治的根本道理,第二次策问,武帝主要是问治理国家的政术,第三次策问主要是天人感应的问题。董仲舒在对策中,详细阐述了天人感应,论述了神权与君权的关系,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3,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

董仲舒
《对贤良策》是董仲舒提出的政治主张,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对贤良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大大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为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一时的贡献。

上一篇:1188

下一篇:一生何求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