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病
时间:2023-10-10 20:58:29编辑:奇事君
蝎子养殖方法 蝎子养殖中的疾病防治,蝎子养殖是一项近年来技术成熟、发展起来的一个特种养殖项目,蝎子的养殖需要专业的技术,特别是温度上的控制,需要精密科学,才能养好蝎子。要从饲料、温湿度、繁殖、防逃、防天敌等方面做好技术保障。然后控制好疾病防治,才能养好蝎子。看上去很简单,其实是需要细致的执行,科学的管理才能达到,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蝎子的样子方法及疾病防治问题给大家分享一下:
一、蝎子养殖注意饲料
饲料是蝎子生长的基础,蝎子多以肉食性动物为主,如蜘蛛、蚯蚓、蟋蟀等,蝎子的食量很小,吃食 1次,能顶3天。投食量过大,会出现食饵腐烂,使蝎室空气污染致使蝎子死亡。近年来,许多养殖场用黄粉虫喂蝎子效果较佳。另外,要在蝎房内放置海绵或玉米芯等吸水力强的物品,以供蝎子饮水。二、蝎子养殖温湿度很重要
温湿度是养殖蝎成败的关键,蝎子一般在16~38℃以内活动,10℃以下处于休眠状态,25~30℃为最佳养殖温度,唯产仔时温度需要35℃,达不到这温度,蝎有仔也不产。-5℃以下有致死的危险,超过38℃则会温度过高而出现死亡现象。所以,应根据蝎子的需要来控制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同时,湿度应控制在50%~75%之间。三、蝎子养殖注意繁殖
及时繁殖分养是提高蝎子养殖效益的重要措施,蝎子是卵胎生,7~8月繁殖。一只雌蝎能产8~40只,产卵2分钟后,卵壳见风崩裂,即爬出小蝎子。大蝎子用尾巴把小蝎子扶在背上,头向里围成一圈。同类型的蝎子要及时分开饲养,避免某些母蝎产仔后受冲击而出现甩背现象和产仔后食幼蝎现象。仔蝎在8~11天爬下母背后要和大蝎、母蝎分开,另放器皿内养殖,投放些很小的黄粉虫或加些用麦乳精、葡萄糖拌过的肉酱,以保证幼蝎的成活率。孕蝎产仔后,身体消耗过大,应和群体蝎子分开,创造良好的饮水和吃食条件。四、蝎子养殖要注意防逃
蝎子逃逸不仅影响养殖效益,而且会给周围环境带来难以预料的损害。养蝎无论采取盆养、池养或箱养都要在防逃上下功夫。目前看来,用玻璃池和盆养的保险系数最大。池养可在水泥池上镶上玻璃条以防逃,箱养可在四周贴上透明胶布即可。另外,不能在蝎房周围20m内放农药、卫生球、香菊精等刺激性较强的物品,不能有强烈震动和较大声响,必须保持蝎房安静、清洁。五、蝎子养殖要注意防敌害
虽然蝎子具有一定的攻击力和毒害力,但在其天敌面前却又显得不堪一击,往往成为其美食。蝎子的敌害主要有老鼠、蚂蚁、公鸡、蛇等,养殖过程要注意预防。六、蝎子常见病和治疗
1、便秘:[诊断]病蝎常做泄动作,但排不出粪便,食欲减退,活动变弱,肚节由后向前逐渐变白,变白后的体节活动不灵,当发展到后腹的第一节时即死亡。死蝎躯体僵硬。[治疗] 改进饲料配方,注意食物清洁卫生。2、步足麻木:[诊断]病蝎步足收缩伸展不开,不食不动,时而翻滚挣扎,两天后死亡。[治疗] 减少密度,通风降温。3、脚须黑残:[诊断] 病蝎的脚须失去活动能力,慢慢发黑变干,最后断掉而成残废。[治疗] 病因是脚须或步足被蚂蚁咬伤而感病。应在窝内放些骨头诱杀蚂蚁,杜绝后患。4、麻痹症:[诊断] 病蝎群突然活动反常,慌乱不安,继而肢节软化,尾部下拖,体色变深,最后蝎体麻痹瘫痪。[治疗]病因是高温,水分蒸发快,出现严重脱水现象。通风降温,放置含水分多的青饲料、菜叶、树叶等,或用食盐和白糖水喷洒在蝎体补水。5、大肚病:(肠胃病) [诊断]病蝎肚子鼓胀,肚底发黑,活动迟钝,不饮不食。[治疗]病因是早春和秋季阴雨连绵,饲养地过于潮湿,温度偏低所致。防治方法:池内垫干土或干沙,喂多酶片或食母生,用长效碘胺拌料喂。6、软腐病:[诊断]为细菌性病害。病蝎精神不振,不思饮食,很快死亡。死蝎躯体松软、变质,散发臭味。[治疗] 降密,通风,并用福尔马林或高锰酸钾溶液喷洒消毒。7、白斑病 :[诊断] 病蝎体表出现斑点,后期行动失常,死后躯体僵硬,体表出现白色菌丝。[治疗]同软腐病。8、蝎虱病 :[诊断]为螨虫寄生所致。病蝎脚须和胸腹部两侧出现黄褐色或红褐色小点状霉斑,逐渐向全身蔓延,病斑隆起,病蝎停止生长。[治疗] 用土霉素拌食物或用长效磺胺伴食物;并用低浓度漂白粉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喷洒消毒,保持蝎窝干燥。9、黑肚病 :[诊断] 病蝎腹部鼓胀发黑,用手挤压有黑色粘液流出,很快死亡。[治疗] 保持食物和饮水清洁,用食母生、红霉素拌糖类食物喂。10、拖尾病 :[诊断]病蝎躯体光泽明亮,尾部下拖,爬行艰难或伏地不动。[治疗] 用大黄苏打片、麦麸(炒香)加水拌喂。11、枯瘦病:[诊断]爬行失去平衡,移动缓慢,腹部扁平,肢体干燥无光。[治疗]主要是养蝎室里过于干燥,严重缺水或食物不洁所致。注意潮度,及时供水。12、萎缩病 :[诊断]多发生在第一次蜕皮伏于母蝎背上的仔蝎,患蝎日渐萎缩,不长,随后自动脱离母背而死亡。[治疗]注意室内外清洁卫生,保持空气清新。
上一篇:jiazhao
下一篇:武汉市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