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功”一出,谁与争锋?
童子功是什么?童子功是在儿童骨骼、肌肉、心智发育高峰时期,进行的一系列系统的器乐训练。其中包括练习乐器的方式、培养长期习惯、乐感音感的锻炼、音乐表现力塑造等等多元基础训练。
最后形成浑然天成的演奏感觉,达到音美结合。这种综合训练方式是要在特定成长阶段,经过长期培养出来的,成人是无法复制的。
练成“童子功”都有哪些优势?
儿童学习乐器杂念较少,时间充足,容易培养行为习惯。同时还有家长和老师不停的敦促,这点看似是次要影响因素,但其实影响作用是巨大的。
有句玩笑其实很有道理:“你之所以长大了学一样东西很困难了,是因为家长打不过你了。”
练成“童子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也都会带来一些变化。
生理方面:
小孩骨骼与肌肉未发育完全,可塑性强,从小开始学琴对手指运动机能、独立性、柔韧性以及控制能力等等都有好处。其次听力(音感)也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学习音乐自然不能缺少一对敏锐的耳朵。
另外从持续演奏时间长短来讲,没有肌肉记忆,容易疲惫,可能连续弹奏个半小时已经非常辛苦了。但是大型演出的专业演奏者持续几个小时都毫无压力。
心理方面:
乐器演奏也是一门表演艺术,上台表演能否发挥出台下准备时的状态,这取决于表演者的心理素质。
在台上面对众多观众时、在弹奏中突发状况时,如何稳定的发挥和高水平的解决问题,不影响接下来的演奏,这对演奏者心理素质的要求十分高。
很多从小就接受表演训练以及得到很多演出机会的孩子根本不存在“怯场”这个问题。就像钢琴演奏家朗朗在自己纪录片中说的一样:“每次上台都感觉像回家一样”。
从小经历上台表演,构建强大的心理素质,锻炼抗击挫折的能力,这也是 “童子功”带来的一个优势。
真假童子功对比
其实很多孩子练了十来年琴,每天却弹不到一小时,准确来说这不并算真正意义上的童子功。
虽然这种情况也会对孩子学习乐器有一定积极影响,对比成人时期学琴有较大优势,但是还是远没有达到童子功的境界。
举个例子,从3-4岁开始学琴,一直到考上大学,上学期间每天有5-6小时练习时间,周末、寒暑假更是保证每天练习时间8-9个小时。
甚至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手都是处于微抖的情况,因为神经过于兴奋。
这个例子比较极端,基本上要求孩子和工作日上班一样了,问题上班还能摸鱼,练琴则更加专注。
当然了,除非希望孩子走音乐这条路线的家庭,才能让孩子从小花费如此大的精力,仅作为兴趣爱好而言很少有家庭愿意孩子占用过多时间。
结语
人类的神经元结构就像是一颗不断长大的树,越靠近主干的地方使用越频繁也就越熟练。小时候学习乐器的人相关的能力就是在靠近主干的地方。
不是说有童子功就一定厉害,而是与其他人相比,付出同样的精力,得到的成果更多。就算天赋很高,后天学习也要花费同样的时间精力,这个过程无法取巧。
所以说童子功最可怕的一点还是学习时间长。从小开始积累下来的学习时间想要弥补这个差距太难。如果梦想是做演奏家、职业演奏者,甚至有更高的追求,拥有童子功对实现理想非常重要。优势明显,也要从小付出很大代价。
但是并非不会“童子功”就不能学乐器了,绝大部分人目标仅是“学音乐”,从这个出发点来说童子功一点都不重要。better late than ever,学习乐器何时都不算晚,不用担心“过了这村儿就没这店儿。”年纪不重要,兴趣和热爱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