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浑

时间:2023-10-06 15:23:18编辑:奇事君

班昭在所作的《女戒》中大力提倡女子应唯美柔顺。

但是,有不少女性的强悍或柔顺,往往与她所处的阶层、位置有关。

北魏的冯太后冯氏就是位“弱”起“强”终者,是北魏没有更换国号的“武则天”,堪称“千古一后”。

一、冯氏不生儿,铸铜像,上位皇后,生活美满幸福。

冯氏(冯淑仪)是长乐信都(今河北衡水冀州市)人,出身于北燕皇族,祖父冯弘是北燕国君,父亲是北燕王子冯朗。

母亲王氏,乐浪郡(今朝鲜平壤)人。

冯氏出生的时候,北燕已经投降北魏六七年了。

后来,她的父亲冯朗因受一桩大案牵连被北魏太武帝处死了。

按照惯例,冯氏就被没入宫中,成了拓跋氏的婢女。

文成帝拓跋濬登基不久,冯氏被选中做了贵人。

这一年,她只有十二岁。

拓跋濬(剧照)

或许是皇族基因起了作用,或许是个性使然,冯氏渐渐有了登顶后宫之尊的念头。

但是,根据北魏的习俗,贵人要想成为皇后,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其一,不能生儿子;其二,亲自铸造自己的铜像(金人)。

宋末元初的胡三省在《资治通鉴》注中说:“魏人立后,皆铸像以卜之。

慕容氏谓冉闵以金铸己像不成。

胡人铸像以卜君,其来尚矣。

”意思就是说,铸金像是为了占卜。

第一条好办,冯氏没有儿子。

第二条,对于一个少女来说难度挺大的。

但是,她有一个帮手,那就是早已入宫的、她的姑姑冯昭仪。

太安二年(456年),冯氏在姑姑的帮助下铸成了铜像。

于是,十五岁的冯氏被文成帝册立为中宫皇后。

冯氏(剧照)

冯氏成为皇后不久,便担当起了生母李氏已被赐死的、皇太子拓跋弘的养育之责。

她视拓跋弘如己出,关爱有加。

冯氏与拓跋濬的后宫生活是美满幸福的。

冯氏非常理解文成帝为国操劳的艰辛,尽力排解他的各种烦闷与不快,及时给他以温存体贴。

二、冯氏哀文成,欲自焚,尊皇太后,临朝诛杀乙浑。

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

和平六年(465年)五月,被誉为“有君人之度”的、年仅二十五岁的文成帝崩逝。

依据北魏的旧俗制度,文成帝生前的所用物品都要焚烧掉。

届时,朝中百官和后宫嫔妃都要亲临现场哀悼。

当大火燃起时,痛不欲生的冯氏突然扑向熊熊燃烧的大火。

幸亏抢救及时,冯氏才没有丧身大火。

冯氏此举令朝野上下震惊、感动。

同时,冯氏这一跳,把她在北魏朝廷的地位“跳”结实了。

和平六年(465年)五月,年仅十二岁的皇太子拓跋弘即位,是为献文帝,冯氏被尊为皇太后。

拓跋弘即位后,骄横狂傲的太原王、车骑大将军乙浑阴谋篡位,北魏面临着改朝换代的灭顶之灾。

天安元年(466年),侍中拓跋丕得知乙浑谋反在即,便迅速报告了朝廷。

处变不惊的冯氏立即下令拓跋丕、陇西王源贺等人抓捕乙浑,镇压叛乱。

乙浑(剧照)

不久,乙浑之乱被平定,朝政稳定了。

在这一行动中,冯氏表现得异常机智、果决。

随后,冯氏宣布临朝称制,帮助小皇帝治国理政。

她凭借多年的宫中历练和自身的聪慧,掌控着北魏的政权。

三、冯氏养男宠,迫禅位,再度临朝,恩威相济执政。

随着献文帝拓跋弘的初为人父,她停止了临朝,不再听政,由已经十四岁的拓跋弘亲政。

退居幕后的冯氏开始专心抚养、照管皇孙拓跋宏。

拓跋弘亲政以后,虽颇有作为,但他罢黜、责罚冯氏的男宠,甚至杀死了冯氏最喜爱的李弈,并试图重用虽有才能但冯氏并不欣赏的人,以培植自己的亲信。

拓跋弘(像)

李弈之死,令冯氏怒气难平。

据《北史·后妃传》载,拓跋弘杀了李弈,导致“太后不得意”。

于是,冯氏利用自己的威望地位,逼迫时年十八岁的献文帝禅位给不满五岁的太子拓跋宏,是为历史上的孝文帝。

拓跋宏(剧照)

后因已成为太上皇的拓跋弘并不安分守己,冯氏就寻机除掉了他。

拓跋宏登基后,冯氏被尊为太皇太后,并再度临朝听政,成为了北魏实际的最高领导者,中国当时最有权势的女人!

为了北魏的长治久安,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冯太后恩威相济,充分展现了她高超的管控、驾驭能力。

其一,严惩违法乱纪者。

如处决了贪赃不法的秦州刺史尉洛侯,雍州刺史、宜都王目辰等。

其二,褒奖清正有为者。

如拓跋丕、游明根、高闾等德才兼备者都得到重用。

其三,培植贤能腹心者。

李弈被杀后,冯太后的个人生活依旧我行我素,继续蓄养男宠。

如太原王叡、陇西李冲等。

这些人,成了冯氏临朝时期的心腹。

李冲(像)

此外,重用阉宦体己者。

但是,在她临朝听政期间,并没有发生宦官专权、不法的现象。

这是因为,冯氏虽然利用宦官居中用事,但对他们的行为有着明确、严格的规定。

《魏书·皇后列传》说:“(冯)太后性严明,对阉官虽假以恩信,待以亲宠,决不放纵自流。

冯氏的临朝专政是成功的。

《魏书冯太后传》说:“太后多智,猜忍,能行大事。

杀戮赏罚,决之俄顷,多有不关帝者。

是以威福兼作,震动内外”。

这系列措施,为冯氏后来对北魏的政治、经济和风俗习惯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五大臣

下一篇:新四大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