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达摩

时间:2023-09-30 17:33:01编辑:奇事君

佛教就是佛让人们止恶扬善、自净其意的教法,是佛陀的教育。凡是宗教,无不信奉神的创造及神的主宰,佛教却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因此佛教似宗教而又非宗教,类哲学而又非哲学,通科学而又非科学。这是佛教的最大特色。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佛教简介。

佛教创始人简介

佛教创始人悉达多·乔达摩(约公元前624-前544年)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现尼泊尔)太子,姓乔达摩,名悉达多。悉达多·乔达摩出身于刹帝利种姓,父亲是迦毗罗卫国净饭王,母亲摩耶夫人在悉达多·乔达摩诞生7日后去逝,由姨母抚养长大。少年时代接受婆罗门教的传统教育,后与觉善王的女儿耶输陀罗结婚生子,自幼过着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的生活。他善射骑,博学多艺,也富于沉默思考。14岁萌发了出家修道的想法。29岁时出家修道探索人生解脱之门。35岁时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80岁时释迦牟尼佛陀进入涅槃,圆寂于拘尸那迦城附近的希拉尼耶伐底河边的娑罗林中。

佛教创教过程

悉达多·乔达摩14岁那年曾驾车出游,在城东南西三门的路上先后遇着老人、病人和死尸,亲眼看到那些衰老、清瘦和凄惨的现象,非常感伤和苦恼。最后在北门外遇见一位出家修道的沙门,听到出家可以解脱生死病老的道理,便萌发了出家修道的想法。

悉达多·乔达摩29岁时,为了达到解脱人生之苦的目的,他不顾父王的多次劝阻,毅然离开妻儿,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到处寻师访友,探索人生解脱之门。在尼连禅河畔的树林中独修苦行6年,身体消瘦,形同枯木,仍无所得。

悉达多·乔达摩认识到苦行并不能获得解脱,开始净身进食,放弃苦行,渡过尼连禅河,来到伽耶城外的菩提树下,沉思默想。经过七天七夜,终于恍然大悟,悟出了苦、集、灭、道“四谛”的真理,确信已经洞达了人生痛苦的本源,断除了生老病死的根本。这标志他真正觉悟得道成佛终成正果了。这一年他35岁。

悉达多·乔达摩成佛后被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尊称为佛陀(简称佛,意思是彻悟宇宙、人生真相的“觉悟者”),民间信徒也常称呼如来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后,开始他的传教活动,足迹遍布恒河流域。所到之处,专心讲道,奠定了原始佛教基本教义,并组成了传教的僧团。弟子据说有500人,其中佼佼者有十大弟子。佛、法、僧这佛教三宝已具备,佛教正式形成。

佛教的教义

从某种意义上,佛教教义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善恶因果与修行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实践方面、宗教方面、道德说教方面。佛教的善恶因果观与修行法门,既与其它一切宗教、道德说教有共通之处,又自有其殊胜之处。二是关于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理论方面、哲学方面、辩证思维方面。佛教关于生命和宇宙的真相的理论,是建立在佛教修行(主要是禅悟)基础上的成果。当然,从具体内容上看,这两大方面是不可能截然分割开来的。

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是:缘起、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因果业报、三界六道、三十七道品、涅盘,以及自成一体的密宗法义等。

佛教主要教派

佛祖释伽牟尼涅盘之后,佛教就渐分为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大乘佛教追求菩萨道的普渡众生,求无上菩提的佛果。小乘佛教强调修炼自我的声闻乘,以罗汉的解脱为目标。大乘僧人基本食素,小乘僧人可食“三净肉”。大乘僧人和小乘僧人虽然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但却因宗派不同,一直争论不休。

佛教按语系可分为北传佛教、南传佛教、藏传佛教三大体系。北传佛教即汉传佛教,指自北印度经亚细亚传入中国、朝鲜、日本、蒙古的大乘佛教,以中国为中心;南传佛教是指盛行于锡兰(1972年5月22日改称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等的小乘佛教,以锡兰为中心;藏传佛教是在我国西藏、青海、内蒙古以及现在距离西藏较近等地区流行的一种大乘佛教,也称为喇嘛教。

中国佛教主要宗派有:法性宗(即三论宗)、法相宗(即瑜伽宗)、天台宗、贤首宗(即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即真言宗)。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

佛教的基本禁忌

1、对一切学佛者的普遍禁忌。皈依三宝(佛、法、僧三宝);持戒“五戒十善”(“五戒”是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戒,“十善”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愤、不邪见)。

2、对出家僧人的禁忌。饮食方面:素食(不吃荤腥)、不饮酒、不吸烟、过堂、不吃零食;着装和修饰方面:僧衣、剃发、剃须、香疤;个人生活方面:不结婚、不蓄私财、不着香花幔、不香油涂身、不自歌舞、不作买卖、不看相算命、不禁闭和掠夺及威吓他人、僧尼不能同住一个寺院。

上一篇:潘多拉魔盒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王守仁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