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天元十年,也就是公元1388年,明朝大将蓝玉在捕鱼儿海一带大败北元军队之后,其内部在不久之后就出现了巨大的分裂,以阿里不哥家族为代表的卫拉特部(也就是瓦剌部)正式与以忽必烈家族为代表蒙古本部(也就是鞑靼部)分裂,双方在漠北展开了频繁的争斗。
后来,西蒙古瓦剌部内部经过一番权力斗争,逐渐形成由绰罗斯·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三个首领共同掌权。
而东蒙古鞑靼部这边则由原脱古思帖木儿旧部阿鲁台,拥立窝阔台庶子合丹后裔鬼力赤为大汗。
但由于鬼力赤血脉不是特别纯正,立他为大汗不是特别服众。
东蒙古鞑靼部在经过一番权力斗争中,鬼力赤汗和阿鲁台两人矛盾激化,阿鲁台杀了鬼力赤汗,迎了从中亚帖木儿帝国一路跑过来的本雅失里为新可汗。
本雅失里的血统就存在多了,所以他得到了各个势力的鼎力支持,向心力大增。
这时东蒙古鞑靼部在本雅失里汗和阿鲁台这对君臣的领导下,开始对外扩张的步伐,其向东迫使兀良哈三卫臣服,向西又控制了哈密等地区,不仅严重威胁了西蒙古瓦剌部的核心利益,也让南边的明王朝为之惴惴不安。
永乐八年,朱棣率领五十万大军出征,沉重地打击东蒙古鞑靼部的势力,本雅失里逃到西蒙古瓦剌部去寻求马哈木的庇护,但被对方转手杀害。
而阿鲁台这边也被迫向明王朝屈膝求和。
然而,东蒙古鞑靼部被打压,最为得利的并不是明王朝而是西蒙古瓦剌部。
在马哈木的带领下,西蒙古瓦剌部开始了自己扩张之旅。
为了防止瓦剌做大,朱棣于永乐十二年开始了第二次北征之旅,在忽兰忽失温一带击败马哈木所带领的三万大军,逼得其贡马谢罪。
在朱棣的打击下,西蒙古瓦剌部的扩张步伐被制止,随后于永乐十四年,与东蒙古鞑靼部的激战中给阿鲁台击败,马哈木战死沙场,东蒙古鞑靼部再度复兴。
为了防止东蒙古鞑靼部在漠北做大,朱棣于永乐十六年册封马哈木的儿子绰罗斯·脱欢继承父亲爵位,成为第二代顺宁王,明王朝与西蒙古瓦剌部的关系缓和。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西蒙古瓦剌部又两度被东蒙古鞑靼部所击败,但脱欢对此并不担忧,他心里清楚,明王朝是不会就此允许东蒙古鞑靼部称雄漠北的,于是乎竭力向明朝表示友好。
朱棣晚年于永乐二十年、永乐二十一年、永乐二十二年又接连发动了三次北伐,目的都是为了打击东蒙古鞑靼部。
这三次北征,明王朝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却为西蒙古瓦剌部做了嫁衣,他于永乐二十一年的夏天,利用明朝的攻势,出兵东蒙古,大败阿鲁台,劫掠了对方大量的人口马驼羊,从此他脱欢在西蒙古瓦剌部的威望大增。
在不久之后,脱欢更是直接把瓦剌的另外两位首领太平和把秃孛罗给相继杀害了,从此瓦剌内部更加统一了。
明朝不想瓦剌在漠北做大,便于宣德元年封太平之子捏烈忽袭爵为第二代贤义王,想要利用土尔扈特部落去钳制脱欢的势力。
脱欢对此大为不满直接出兵征服了土尔扈特部落,将其作为自己的附属部落,让其跟着绰罗斯部落四处东征西杀。
当时宣宗皇帝朱瞻基还在忙着去镇压南边安南黎利的叛乱,无暇北顾,所以对于脱欢的行为,也只能听之任之。
脱欢知道朱瞻基不比他爷爷朱棣,是一个不喜欢战争的守成之主,于是乎便大着胆子开始了自己统一蒙古的步伐。
宣德六年,脱欢出兵重创了阿鲁台,东蒙古鞑靼部已经无力和西蒙古瓦剌部争雄。
此时,脱欢想要自立为大汗,然而他并非黄金家族的成员 害怕遭到部下的强烈反对,所以只能迎立孛儿只斤·哈尔古楚克都古楞特穆尔鸿台吉的儿子孛儿只斤·脱脱不花为新的可汗。
脱欢还把之前吞并阿鲁台的鞑靼部众交给他去领导,同时自立为丞相,将实权紧紧握在手中。
三年后,脱欢打着脱脱不花汗的旗号,正式于攻杀了阿鲁台,后又与正统三年攻杀阿鲁台所迎立的阿岱汗。
至此,蒙古得到了短暂的统一。
然而短短一年后,权倾一时的蒙古太师脱欢便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