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楼梦描写服饰的作用
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服饰描写对刻画其性格的作用
一个人的服装,是一个人的整体气质个性的外在最重要表现之一。就像现在来说,从一个人的衣着打扮也不难看出这个人平日的个性,喜好,还有气质。
贾宝玉是荣国府正统的嫡孙,在世袭官宦贾家中男丁的地位其实是很高的。但是宝玉偏生不爱四书五经经济仕途,整天在脂粉堆里打滚。根据书里的描写他长的并不英武神气,而是长的很漂亮,有小女儿姿态,再加上他本人的性格是温柔多情的,因此贾宝玉这个人物身上的女性色调会比其他的书里的男人要多。所以他的衣服都是比较艳丽而偏向女性化的。比如在颜色上,花纹上,都是凸显了他柔美的气质,温和的个性。
王熙凤虽然只是个女子,但是她是名副其实的大观园的掌权者,从某程度上来看,如果把大观园比喻成一个小国家,那么王熙凤就是当之无愧的女王。她泼辣的个性,喜欢掐尖要强,在众人面前爱显示自己的聪明伶俐,因此她的打扮自然而然的会比别人更加华贵,与众不同。对王熙凤那一段经典的出场描述,作者说她恍如神仙妃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至于林黛玉,名义上是侯府小姐,但事实上是因为父母双亡,无处可去才来到贾府寄人篱下的。她既不像宝玉有厚实的身份,也不像王熙凤掌管家政大权。甚至她过来的时候就是独身一人,自然免不了凡是都比别人多想几分。而且她自幼多病,心性狭窄,表现在外面就是她那让人无法接受的个性,所以她的服饰都是以清淡,冷色为主,不仅凸显了黛玉的自视清高,也凸显了她不与众人为伍的个性。
2,求红楼梦的饮食文化报告
《红楼梦》中有关饮食生活的内容散见于各章各回,林林总总,至繁至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我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宝典。《红楼梦》中写到的饮料、糖果、茶点、菜肴、羹汤,以及成桌的筵宴菜肴,绝大部分都是精品,代表着当时饮食的最高水准,给人以炊金馔玉之感。更重要的是,它在写这些饮食生活的时候,总是结合原料产地、烹饪技术、生活习惯、民俗风情、礼仪制度、历史掌故……从而赋予饮食以文化的形式和内涵,显示了一种高雅的、诗意化的生活方式。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用了将近三分之一左右的篇幅,描述众多人物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就其规模而言,则有大宴、小宴、盛宴;就其时间而言,则有午宴、晚宴、夜宴;就其内容而言,则有生日宴、寿宴、冥寿宴、省亲宴、家宴、接风宴、诗宴、灯谜宴、合欢宴、梅花宴、海棠宴、螃蟹宴;就其节令而言,则有秋宴、端阳宴、元宵宴;就其设宴地方而言,则有芳园宴、太虚幻境宴、大观园宴、大厅宴、小厅宴、怡红院夜宴等等,令人闻而生津。 据研究者统计,120回的《红楼梦》小说,描写到的食品多达186种。所有这些包括主食、点心、菜肴、调味品、饮料、果品、补品补食、外国食品、洗浴用品九个类别。其中主食原料11种,食品10种,点心17种,菜肴原料31种,食品38种,调味品8种,饮料23种,果品30种,补品补食10种,外国食品7种,洗浴用品4种。这186种食品有的详写,有的略写,有的随文而出,有的精心安排,名目繁多,精妙绝伦。 火腿炖肘子【原文摘录】——贾琏向桌上拣两盘肴馔与他放在杌子上自吃。凤姐又道:“妈妈很嚼不动那个,倒没的硌了他的牙。”因向平儿道:“早起我说那一碗火腿炖肘子很烂,正好给妈妈吃,你怎么不拿了去赶着叫他们热来?”又道:“妈妈,你尝一尝你儿子带来的惠泉酒。”(第十六回)【考证分析】——火腿炖肘子,清代名菜,今镇江、扬州一带仍行此食,美其名曰“金银蹄”,亦称“煨火肘”。《北砚食单》上说:“煨火肘:火腿膝湾配鲜膝湾,各三副同煨,烧亦可。”“金银蹄:醉蹄尖配火腿煨。”这是一只火工菜,口感要酥烂,适合老年人食,故王熙凤用以招待赵嬷嬷【DIY制作方法】——用火腿肘子(南方叫“蹄膀”)与鲜肉肘子合炖,食盐调味,少加酒糖,炖极烂 火腿鲜笋汤【原文摘录】——晴雯麝月揭开看时,还是只四样小菜。晴雯笑道:“已经好了,还不给两样清淡菜吃。这稀饭咸菜闹到多早晚?”一面摆好,一面又看那盒中,却有一碗火腿鲜笋汤,忙端了放在宝玉跟前。宝玉便就桌上喝了一口,说:“好烫!”(第五十八回【考证分析】——火腿即火肉,用猪腿腌熏而成。《遵生八笺》中说:“火肉,以圈猪方杀下,只取四只猪腿,乘热用盐,每一斤肉盐一两,从皮擦入肉内,令如绵软,以石压竹栅上,置缸内,二十日次第,三番五次用稻柴一重一间重叠起,用稻草烟熏一日一夜,挂有烟处。初夏水中浸一日夜,净洗,仍前挂之。”火腿鲜笋汤在清代中叶,是高档食品,《调鼎集》上说:“上席……冬笋火腿汤。”明清时食火腿鲜笋汤是江南食俗。火腿与春笋合烹,其滋味特佳,扬州人称“一啜鲜”,故宝玉急急地端起来就喝,被热汤烫了嘴【DIY制作方法】——用好火腿、好汤、鲜笋或玉兰片(即好笋干)配绿色蔬菜,按常规烧汤 糟鹅掌鸭信【原文摘录】——宝玉因见他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衿褂子,因问:“下雪了么?”地下婆娘们道:“下了半日雪珠儿了。”……这里薛姨妈已摆了几样细茶果来留他们吃茶。宝玉因夸前日在那府里珍大嫂子的糟鹅掌鸭信。薛姨妈听了,也忙把自己糟的取了些来与他尝。宝玉笑到:“这个须得就酒才好。”(第八回)【考证分析】——糟鹅掌糟制菜肴为江南食俗,由来已久。五代时僧人谦光说:“愿鹅生四掌”,言其极嗜此食。雪芹之祖父曹寅亦爱食此类物,其《药后除食忌谢方南董馈炸鸡二品,将有京江之行》有句“百嗜不如双跖羹”,也是这个意思。看来,此亦为曹家之食。糟鹅掌用的是熟掌,《宋氏养生部》说:“糟:熟鹅、鸡同掌、跖、翅、肝、肺,同兽属。鹅全体剖四轩,糟封之,能留久,宜冬月。”宝玉食糟鹅掌之时,外面已下了半日雪珠儿了,说时此食正当其时。糟鸭信鸭信,即鸭舌。鸭舌作菜,江南食俗。糟鸭舌为清?乾隆年间扬州名菜。童岳荐《童氏食规》说: “糟鸭舌,冬笋片穿糟鸭舌。”苏州亦行此食。清袁栋《书隐丛说》说:“其宴会不常,往往至虎阜(即虎丘)大船内罗列珍馐以为荣。春秋不待言矣,盛在夏之会者,味非山珍海错不用也。鸡有但用皮者,鸭有但用舌者……”今扬州、苏州一带鸭舌名菜仍很多,如琵琶鸭舌、烩鸭舌掌、瓢儿鸭舌、糟鸭舌等等。【DIY制作方法】——将鹅掌及鸭舌煮熟,剔骨,用鸡汤加盐复煮,捞出后用香糟汁或糟油糟食。 野鸡崽子汤【原文摘录】——王夫人又请问:“这会子可又觉大安些?”贾母道:“今日可大好了。方才你们送来野鸡崽子汤,我尝了一尝,倒有味儿,又吃了两块肉,心里很受用。”(第四十三回)【考证分析】——即野子鸡煨的汤,肉嫩味鲜,故贾母尝了汤,觉得“倒有味儿”。吃了肉,“心里很受用”。清袁枚《随园食单》中“野鸡五法”大略介绍了这两种吃法:“野鸡披胸肉,清酱郁过,以网油包放铁奁上烧之,作方片可,作卷子亦可,此一法也。切片加作料炒,一法也。取胸肉作丁,一法也。当家鸡整煨,一法也。先用油灼,拆丝,加酒、秋油、醋,同芹菜冷拌,一法也。生片其肉,入火锅中,登时便吃,亦一法也,其弊在肉嫩则味不入,味入则肉又老。”【DIY制作方法】——“崽子”即仔鸡。切块,过油,加黄酒、食盐、葱姜,用好汤代水炖之,炖极烂出锅 鸽子蛋【原文摘录】——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来,高声说道:“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第四十回 【考证分析】——鸽子蛋,为清宫御食,有清宫老档可查。鸽子蛋有多种制法,《童氏食规》上载扬州制整煨鸽蛋之法:“煨鸽蛋:法如煨鸡肾同。”——“煨鸡肾……又,鸡肾数十枚,煮微熟去膜,同鸡汤、作料煨之,鲜嫩绝伦。”扬州盛行鸽馔,鸽肉、鸽蛋为高档筵席常用之物【DIY制作方法】——把鸽蛋煮微熟,去皮,用鸡汤加作料煨炖,令入味 酒酿清蒸鸭子【原文摘录】——说着,只见柳家的果遣了人送了一个盒子来。小燕接着揭开,里面是一碗虾丸鸡皮汤,又是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碟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瓤卷酥,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荧蒸的绿畦香稻粳米饭。(第六十二回)【考证分析】——酒酿,即江南人所谓酒娘。《调鼎集?白酒娘》中说:“白糯米一斗,夏日用冷水淘,浸过夜,次日捞起蒸熟,不要倾出,用冷水淋入甑内至微温为度,倾扁缸摊凉。用白酒药三粒,捣碎如粉,拌饭铺平,饭中开一锅穴,再用碎白药一粒。糁匀窝穴四周。其缸用包袱盖好。三日,其窝有酒,即成酒娘。”清蒸,指不加其它配料,不用浓重调味品,以主料略加调味蒸制而成。凡清蒸菜,都特别讲究原料之新鲜。鸭馔,为乾隆宫廷御膳常物,种类甚多,如炒鸡白鸭子杂烩、燕窝八仙鸭子、清蒸鸭子糊猪肉攒盘、肉丝清蒸肥鸭旋子、酒炖鸭子……等等。《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三群之虫,水居者腥。”鸭肉略带腥气,以酒蒸之,可解腥味,故江南鸭馔调味多用酒【DIY制作方法】——鸭肉切块,用酒酿汁(北方叫“糯米酒”)细盐拌腌片刻,盛汤碗中,上摆小葱及生姜片适量,入锅蒸四小时 燕窝【原文摘录】——燕窝成了御膳常馔,多用燕窝配鸡、鸭,配得最多的还是鸭子:燕窝秋梨鸭子热锅、燕窝苹果烩鸭子热锅、燕窝冬笋烩糟鸭子热锅、燕窝鸭子葱椒面、燕窝鸭子徽州肉镟子、燕窝松子清蒸鸭子、红白鸭子燕窝八吉祥、燕窝鸭子炖面筋、燕窝醋溜熏鸭子、燕窝攒丝鸭子。此外野鸭、小鸡、鹿尾配燕窝菜也较多 ;而《红楼梦》中写贾府吃燕窝也是连篇累牍、第14回写秦可卿损亏吃第45回宝钗因黛玉多咳,便取自家的燕窝劝黛玉食冰糖燕窝粥,第87回宝玉因哀悼晴雯,未吃晚饭,一夜未眠,袭人要厨房做燕窝汤给宝玉吃,清人裕瑞就此批评《红楼梦》“写食品处处不离燕窝,未免俗气。”实际也有认为是不切实际的夸张。实际上是不了解实情,此中消息,在当时非皇亲国戚、宫中宠幸是不得而知的。难怪一些外省缙绅之家出身的当代红学老先生也不了解《红楼梦》美食为何多有燕窝【考证分析】——燕窝又称燕菜,有自燕、毛燕、血燕等不同分类,是与鱼翅、熊掌齐名的山珍海味之一,历来被人们奉为美食极品。其主要成分为七人体所必需的各种高级蛋白质、氨基酸、含氮物质、纤维、多种旷物质、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及独特的表皮生长因子,具有很好的滋补养生作用。燕窝作为珍贵滋补品,对大多数人都很有稗益。燕窝甚为平和,容易消化,男女老幼皆宜。对老人、体质虚弱者、裳美女士特别有效。适用量:每次干品10-15克【DIY制作方法】——烹调燕窝的方法最好是文火隔水炖。燕窝要持续吃才有功效。因为它性质平和,功效慢慢渗透,不能期望吃一两次就神奇效果。大约有20%的儿童因吃了燕窝而引过敏症,故儿童应慎食 油盐炒枸杞芽儿【原文摘录】——柳家的忙道:“……连前儿三姑娘和宝姑娘偶然商议了要吃个油盐炒枸杞芽儿来,现打发个姐儿拿着五百钱来给我,我倒笑起来了(第六十一回【考证分析】——枸杞菜,即枸杞的嫩芽茎。茄类,落叶小灌木。茎丛生,有短刺,叶卵状,披针形,春夏季开淡紫色花,浆果卵圆形,红色。嫩茎、叶可作蔬菜。《茹草编》中说:“枸杞头:昨有道士揖余言,厥惟灵卉可永年。紫芝瑶草不足贵,丘中枸杞生芊芊。摘以莹玉无瑕之手,濯以悬流瀑布之泉,但能细嚼辨深味,何以勾漏求神仙?村人呼为甜菜头,春夏采嫩头,汤焯,盐醢拌食。”《遵生八笺》中说:“枸杞头:枸杞子嫩叶及苗头采取如上食法,可用以煮粥更妙。四时惟冬食子。”枸杞芽、枸杞子,乾隆时为宫中后妃所食之物,大观园姑娘们亦食之【DIY制作方法】——春天采摘枸杞之嫩叶,用油盐清炒,有滋肾养阴、清肝明目、退热解毒之功。 牛奶茯苓霜【原文摘录】——又笑道:“……只有昨儿有粤东的官儿来拜,送了上头两小篓子茯苓霜。……这地方千年松柏最多,所以单取了这茯苓的精液和了药,不知怎么弄出这怪俊的白霜儿来。说第一用人乳和着,每日早起吃一钟,最补人的;第二用牛奶子;万不得,滚白水也好。我们想着,正宜外甥女儿吃。”(第六十回【考证分析】——用鲜茯苓去皮,磨浆,晒成白粉,因色如白霜,质地细腻,故得名。茯苓,《史记》称伏灵,又叫松苓、伏菟,属担子菌纲,多孔菌科,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根上,以云南产者为最佳,号云苓。《本草正》中说:“若以人乳拌晒,乳粉既多,补阴亦妙。”所以柳家的哥嫂把她丈夫值班分的茯苓霜包了一包,送给怯弱有病的外甥女柳五儿吃
3,红楼梦服饰论文
摘要:从服饰文化写起,描写了《红楼梦》中贾府人物的服饰文化。在《红楼梦》里作者很注重写人,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的个性,不管是十二钗,就连一个小丫环和小斯也不雷同,而作者在对他们服饰描写上,做到从服饰看人,重人的外表,也重人的内心。服饰是人的第二皮肤,也是美的一种追求,美的一种张扬,美的一种延续,这里很注重对服饰的描写,把它和心灵、外在和智慧的美充分结合在一起,让人从视觉上感觉到它的美的同时也对每个人身份和命运有了相对了解。
主要文字:服饰文化、红色、贾府人物
服装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徵,一种符号,它代表个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使人人各守本份,不得僭越。因此,自古国君为政之道,服装是很重要的一项,服装制度得以完成,政治秩序也就完成了一部份。所以,在中国传统上,服装是政治的一部份,其重要性,远超出服装在现代社会的地位……
按说服装,对人类来说,蔽体御寒是它的首要功能。但是人类服装文明,自走出了唯一实用目的时代以后,它的功能就复杂了,尤其在中国。自古,服装制度就是君王施政的重要制度之一。促使服装发挥它的功能,达到它“天下治”的目的,最重要的因素在服色。服色有两大功能:一是区别身份地位;二是表示所处的场合。古代政府对全天下的人,都有规定的服色,尤其,天子、诸候至百官,从祭服、朝服、公服至常服,都有详细规定,他们几乎是穿着制服,因穿制服的人,多属上层阶级,是人们企羡的对象,因此制服服色强烈地影响一般的流行服色。时代不断变迁,中国文化中不断加入外来文化,流行服色也会反过来影响制服服色,在这两种服色文化互相激荡的结果,产主了这段看似变化不大,事实上又有翻天覆地改变的服装史。古代的服装,依穿着场合,主要可分为:礼服、朝服、常服三类,每类又可分几种,原则是地位愈高的人,得以穿的种类愈多,可以用的颜色愈多。
明代建立之初,开国皇帝朱元璋认为元代服饰皆胡服,其男戴胡帽,女不服衣裳,“无复中国衣冠之旧”,于是朱元璋下令要恢复唐朝服制服,并把服饰规定写进了官修的《大明集礼》和《诸司职掌》中,到了洪武三年(1370年),明政府初步制定出冠服之制,对皇帝冕服、常服,后妃礼服、常服,文武百官常服、士庶服饰等进行了具体规定。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代又对原定的冠服制度作了一次大规模调整,使明代的服饰集中了历史上汉族各王朝服饰中各具特色的部分,同时也使明代服饰成了“汉官威仪”的集大成者。明代服饰制度从开始酝酿到最后确立,前后经历了30年的时间。
由此可见,在明朝时服饰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制度,而人们对服饰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包裹身体的东西,而是显示其身份地位和个人性格的代表。而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则将这一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至。《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后由空空道人改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凤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后人在其死后又将其改为《红楼梦》。《红楼梦》红楼生红,红色,在当时表示血色,是生命的象征,也在无形中代表了十二金钗的命运……
贾府是18世纪中页的世家大族,他们的吃穿用度上表现出的与众不同让人眼前一亮。而《红楼梦》中贾府服饰的华丽、高贵、富丽堂皇,及人物性格、身份都暗示了他们今后的命运。服饰与人的关系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从原始社会走过来,文明在不断发展,人也逐渐产生了对美的追求,当时服饰文化到了一个高度民主,也有了时代的前提。正逢曹雪芹家属织造世家,所织造的服饰属高档次的,专供给皇家的,所以他能看到并知道所有华丽的服饰及其做工、材质等,这为文章中能细致谈论服饰的美做了很好的铺垫。在制作和选料等上不同,在上面表现出的不仅是物质,更是有大量精神上的描写,在服饰上的感触相对别人而言有所不同。在《红楼梦》里作者很注重写人,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的个性,不管是十二钗,就连一个小丫环和小斯也不雷同,而作者在对他们服饰描写上,做到从服饰看人,重人的外表,也重人的内心。服饰是人的第二皮肤,也是美的一种追求,美的一种张扬,美的一种延续,作者在这里很注重对服饰的描写,它把心灵、外在和智慧的美充分结合在一起,让人从视觉上感觉到它的美的同时也对每个人身份和命运有了相对了解。
从第三回林黛玉进府看到的一切开始写起,进府前,“她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何况今至其家。”这里可以表现出黛玉心里在想连个丫鬟家丁穿着都如此不一般,自己母亲也曾说过贾府的富裕不同,让她想到现在已到贾府,里面的景象会更加高贵华丽,更能显示地位。而后又“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而见到老夫人后,领进三人,只道是:“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才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大家归了坐”在这里写的是三个姊妹的外貌与学习归来的装扮。从外貌上看出三个姊妹的大概性格,第一个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顾盼神飞、文才精华;第三个形容尚小。而服装这里只是简单叙述了一下,钗环裙袄,几个字将其服饰描绘了出来。
这里说王熙凤的服饰,可以从第八回刘姥姥进府看到的写,在刘姥姥初见王熙凤时,见到平儿,被平儿的服饰所惊呆了,错认平儿是王熙凤。这里是这么说的:“刘姥姥见平儿遍身绫罗,插金戴花,花容月貌,便当是凤姐儿了,才要称‘姑奶奶’,只见周瑞家的说:‘他是平姑娘’。又见平儿赶着周瑞家的叫他‘周大娘’,方知不过是个有体面的丫头。”当时让六姥姥产生了错觉,愣在那里,后知是误会,可想而知,丫环穿着都是绫罗绸缎,主人穿着肯定更加华贵。后在周瑞家的引见下见到王熙凤“凤姐儿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洒花袄,石青缂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那般雍容华贵,让刘姥姥惊在那里,过会才赶忙下跪。但她看到的只是她们的家常衣服,并没有见到见客的高贵服饰。
要说王熙凤的闪亮出场是在第三回,黛玉进贾府。老夫人在给黛玉介绍家中各人,过了好会,只听到爽朗的笑声传来,这时王熙凤出场了,说到王熙凤,是贾家的管家奶奶,装扮自然不同一般,而她姗姗来迟的原因也是为黛玉的到来去认真打扮了一番,这里且说黛玉眼中的王熙凤,“这个人的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锻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里看出她的精心打扮,和火辣辣的性格,也把她管家奶奶的高贵身份突现了出来。在这里把服饰工艺上的很多优良工艺及其复杂性都提及了,连她穿的衣服也是五色缂丝石青银鼠褂。五色缂丝在隋唐有、宋朝、清代稍有所保留,是用熟的蚕丝做纬,用生的蚕丝做经,彩色的是熟丝,单色的是生丝,用这个组成的花纹就叫缂丝。而当时的染色技术已经到了一个高峰,当时黄色是最高贵的颜色,皇室拥有,用一种蓝色的铜矿石来做成的燃料,是一种高色调的颜色,做出来的丝青色也很高贵的颜色,在当时仅次于黄色。在王熙凤额头上戴有昭君套,又叫齐眉。在王熙凤、宝玉还有贾母身上才能见这些颜色。但王熙凤却偏爱黄色,在后面的文章里她常以黄色服饰出场。
在书里提到了李纨身上穿的一件衣服,叫番羓丝,番是西藏生产的一种布料,羓就是像人们赶的肉条那样,皱皱巴巴,丝是藏族的一种服饰,毛毛嘟嘟的,看起来布料很是不好。这里说到这些也只为了说明李纨很穷,买不起高贵的服装。
而在这里不仅表现了各种不同类型人穿的服饰,更多的是复杂的工艺,晴雯夜补雀金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雀金裘也就是孔雀毛做成的衣服,现在在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而在《红楼梦》中它珍贵在于这是贾母送给宝玉出门见客的衣服,是俄罗斯送来的礼物。但由于不小心被溅起的火心给烧出了一个洞,拿出去找俄罗斯的织补匠和国内的织补匠织补但是没人认识这种布料、更没人敢揽下这个活。在这种情况下,晴雯没办法只能抱病给织补,这里就成就了勇晴雯病补雀金裘的佳话。“晴雯先拿了一根比一比,笑道:‘这虽不很象,若补上,也不很明显。’先将里子拆开,用茶杯口大的一个竹共钉牢在杯面,再将破口四边用金倒刮的松松散散的,然后用针纫了两条,分出经纬,亦如界线之法,先界出地子后,依本衣之纹来回织补。补两针,又看看,织补又端详端详。无奈头晕眼黑,气喘神虚,补不上三五针,伏在枕上歇一会。宝玉在旁,一时又问:‘吃些滚水不吃?’一时又命:‘歇一歇。’一时又拿一件灰鼠斗蓬替她披上,一时又命拿个拐枕与她靠着。急得秦雯央道:‘小祖宗,你只管睡罢。再熬上半夜,明儿把眼睛抠搂了,怎么处?’宝玉见她着急,只得胡乱睡下,仍睡不着。一时只听自鸣钟已敲了四下,刚刚补完,又用小牙刷慢慢的剔出绒毛来。麝月道:‘这就很好,若不留心,再看不出的。’宝玉忙要了瞧瞧,说道:‘真真一样了。’”这里不仅把晴雯对宝玉的关心及甘为宝玉付出的情份表露无遗,亦把她对服装上的配色天赋充分表现出来,同时也展现出她心思缜密,看事物看得透彻,把雀金裘这么一个难补的衣服补得像完好的一样。如果晴雯出生在现代,应该是一个出名的服装大师。
在贾府中有一个丫头叫黄婴儿,是薛宝钗的小丫环。她手巧,会编织。好做小的饰物,擅编花蓝,打的络子很漂亮,为贾宝玉装玉用过。这里说到她对配色还有用什么样的线给他打络子他提出了很多方案,宝玉也提了很多方案,但最终还是宝钗出的主意,她说用金线编织,一是要络住那块玉,另一方面是用正统的颜色,但实为想用这种络子把贾宝玉牢牢套住。
在《红楼梦》里还有一个配色大师——贾母,她对颜色的搭配也是很有见解的。有文字记载说到贾母落过黛玉住的地方,她注意到黛玉窗外是绿色的竹子,而窗帘颜色也是绿色的,她让小司丫环们去找粉红色的软烟络给换上,让窗内的红和外面的景色的绿一下子就分开了。
在《红楼梦》里服装不全是用来保暖遮羞的,而是用来表现身份和性格的。而这种习俗不仅在当时表现明显,现在的人生活水平不段提高,对服装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有的喜欢穿名牌服饰表现自己的富有,有的喜欢穿着时尚前卫表现自己的独特个性,有的喜欢乖巧可爱的装扮表现出自己的学生气及清纯,所有人在穿着打扮时都会依照自己的身份与性格来表达自己,也有句话说的是:“服装是看一个人心灵的第一扇窗。”
林黛玉到王夫人处时,见到贾宝玉,只见:“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这是他出去见客的服装,后换了居家服,又见其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跟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红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命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前面说王熙凤喜黄色,在这里宝玉则不同,他的服饰多以红色为主。这里的红没有偏离,这里的高贵没有偏离。这里的色彩都反映出一个贵族公子的家庭情况。前面也说了红色为血色,代表新生,纯正的红也是种很高贵的颜色。
在一次赏雪和梅的时候,白雪红梅,大家都穿斗蓬,通过这个来更加深刻的展示了不同身份的人在雪地赏花时的不同装扮。贾母围了个大斗蓬,带着灰鼠暖兜,坐着小竹轿,打着青绸油伞,鸳鸯琥珀等五六个丫环,每个人都是打着伞,拥轿而来。贾母一行出了夹道东门,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披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环抱着一瓶梅花。贾母说了一句话:“你们瞧,这山坡上配上她的这个人,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这梅花,像个什么?“众人都笑道:”就像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双艳图》“贾母摇头笑道:”那画的那里有这件衣裳?人也不能这样好!”后来那个丫头回过头来,大家才知道那个丫环实际上是宝玉。
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
邢岫烟依是家常旧衣,并无遮雪之衣。这里可以看出她的贫困,没钱买新衣服和御寒的衣服。
李纨是个寡妇,着装很是朴素,仅穿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
黛玉则是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龙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越发显得她的洁白与纯洁。
史厢云穿着贾母与她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头上带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毡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里面是穿了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褃小袖掩衿银鼠短袄,里面短短的是一件水红装锻狐肷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鹿皮小靴。
妙玉原是大家闺秀,后出家当了尼姑,所以穿的是素雅的百纳衣。
从这里看出每个人的爱好、个性、地位及出生的大不相同。
书里对颜色、做工是有所包贬的,红色、黄色、豆绿色、石青色是高贵的颜色!在王熙凤和贾宝玉的身上就出现了百蝶穿花服饰,但对王熙凤是有所贬的,她的裙是那个图案,在当时桃红色一般是穿在一些轻薄女子身上。但书里说到王熙凤“穿着桃红散花袄”,而当时桃红、粉红、水红都是有贬斥的。在袭人回家这段子里,王夫人和王熙凤给了他一些东西,王夫人送了袭人首饰、妆锻,(妆锻在这里是五品以上的贵族才能穿的,不是丫环家丁能够用在服装里的原料。)当时袭人在暗里是贾二爷的小老婆,王夫人在这里送她这些东西表现出她对袭人的认可,重在让她回去娘家能够有面子,也表示出她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而王熙凤送了她一件皮衣服,虽显得高贵但又不是真皮,既在这里侧面的贬斥了袭人,理解为袭人看起来很高贵,其实只是个玻璃花瓶而已,名不符实。
整个《红楼梦》,通篇下来,里面最常用到的字是“红”字,所有的都围绕着一个字在写——红,里面说出了他们爱“红”的毛病味。比如贾宝玉住的是怡红院,去的地方等也都有个“红”字,他取了个字号叫怡红公子,还好吃女孩嘴上的烟脂,当然当时的化妆品都是天然无污染的。但《红楼梦》中唯独薛宝钗不爱红,不爱烟脂,不爱花,主要是因为她是属于正统型的人。而她身上的配饰都是金色的,全身都是贴金色的。
在《红楼梦》中的人物他们对社会有的一种反抗,大多追求的都不是正统的黄色,而是都用红色宣告了他们的精神,当时作者也是这种情绪,所以更多的是崇尚红色,也是《石头记》之所以后来要改为《红楼梦》的原因之一。
看了《红楼梦》,对里面人物的服饰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与理解。里面人物的服饰和性格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在《红楼梦》里我能看到做为织造世家的曹雪芹在对人物服饰的描写上用了很严谨的词汇,也暗藏了很多隐讳。红袖,血泪,道出十二金钗悲惨命运,但最终都以悲剧落幕。
参考文献:
[1]小说《红楼梦》曹雪芹
[2]红学官方网站
4,红楼梦里面的服装设定是按照哪个朝代风格描写的呢?
清朝
说细点是雍正后乾隆初。周汝昌的说法是乾隆初期那三四年的事。
为避文字狱,作者着力淡化时代痕迹,像是称都城为长安——总不至于是汉唐的事。官名也乱得很,像什么龙禁尉,不少是造出来的,不足以用来考据时代。但有一些东西是消除不掉的。
比如,贾宝玉是扎大辫子的。
比如,宝姑娘林姑娘是不裹小脚的。
比如,冯紫英之类的贵族少爷常去北方打猎。
也有说元春省亲是影射康熙四下江南,当然书里有说得更明显的地方——江南甄家,接驾四次。
此外还有些东西也是清朝才有的,比如里头出现的戏文,牡丹亭也就算了,长生殿是在曹寅府上首演的。
高鄂的续书里满清特色更明显,比如结婚要坐床撒帐之类,当然高鄂不需要避讳,揭示还来不及呢
5,红楼梦里的服装是不是汉服
你想说的一定是1987年版的红楼梦吧。
这是非常接近汉服的戏服了。首先这部片子里的服装指导就是沈从文先生,他可是研究汉服的鼻祖。在影片中人们的服饰都是非常的精细考究的,而且能够明确的说出其款式。比如黛玉的褙子、马面裙、披风等等等等。
可是毕竟这是一部影视剧,考虑到成本,还是有缺少中缝接袖的问题,所以严格说来不是汉服。但是其配色、花纹值得学习!
6,红楼梦服饰有哪些特点
(你有耐心看完么?)一、前 言
在《红楼梦》中,色彩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时出现于文中人物服饰、园林风景、花草树木、日常用品的描写中,甚至人物日常的言谈对话中也闪耀着它的夺目光彩。但令人遗憾的是,相对于《红》索隐、考证、文本诸方面汗牛充栋的研究,有关《红》色彩意义的研究少之又少,尤其是具体到这一细微环节———《红楼梦》妇女服装色彩的研究上,更是寥若晨星。
在众多的颜色中,《红》的作者曹雪芹敏锐地把握了两种颜色:红色与绿色作为全书的色彩基调,用桃红柳绿、穿红着绿来妆扮这个“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红楼世界。有着热情、奔放、活泼、明艳等丰富意味的红色,是大观园女儿们的共同色彩符号化身。如在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中姐妹们穿了一色的大红猩猩毡或羽缎。绿色则是青山碧水的颜色,他象征着宁静、祥和与自然。曹雪芹把这种颜色赋予女主人公—“潇湘妃子”林黛玉,让她住在“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潇湘馆,前身是一株绛珠仙草,在绿纱窗内迎风洒泪。曹雪芹极为喜爱这两种颜色,他不仅将其赋予他所喜爱的男女主人公,还将这鲜活动人的色彩涂抹在美丽灵巧的大观园丫鬟身上,不厌其烦地变幻着红与绿的搭配,而这种搭配则又不停地运用着深浅明暗各异的红与绿,红则有水红、银红、大红、海棠红;绿则有葱绿、水绿、翡翠等等。
二、红与绿———《红楼梦》的色彩基调
为什么曹雪芹会运用这么多的红绿搭配?这并非简单由于红绿二色所代表的传统含义,而更像是因为红的色彩象征着贾府“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繁华盛世;而绿色则象征着贾府的日渐萧索和冷清,最后直落得“一片大地白茫茫真干净”。南宋词人姜夔《鹧鸪天》(京洛风流绝代人)一首云:“红乍笑,绿长颦,与谁同度可怜春?”姜夔所处的时代距《红》问世尚有几百年历史,但凭着词人敏锐的触机、灵动的慧心却在不期然中把握住红与绿的本质,与曹雪芹的描写不意天然契合。正如罗丹所说,“我们鉴赏提香的色彩,并非单在他的美丽的和谐,而是色彩所代表的意义:只因它能给予我们以统辖一切的富丽的观念,所以它才美。”[1](P97)我们看曹雪芹笔下的色彩,也不应仅仅局限于他所描绘的外在视觉上的美,而应了解和认识其从“真”中提炼出来的“美”。
曹雪芹在选择红与绿这组对比强烈的色彩作为《红》的色彩基调,还参考传统社会涵义赋予它们个性化的独特意义。如红色,在传统社会习惯中它代表吉祥喜庆。在《红》中曹雪芹就让主人公贾宝玉的周围充满了以红色为主的色彩气氛与感受,如他小时候住的地方叫“绛芸轩”,在大观园住在“怡红院”,被人称作“绛洞花主”、“怡红公子”,身上常穿著红色的衣服等等。贾宝玉是国公府的贵公子,穿红服红这符合他的身份,也暗暗寄托了一份贾府上下对他继承家业使之振兴的殷切希望。又如绿色,在《红》中则是女主人公林黛玉的色彩符号。在她的周围围绕着绿色的色彩氛围,如她的名字中包含了一个“黛”字,黛是青绿色用来画眉的墨;她的雅号叫“潇湘妃子”,住在“潇湘馆”,窗户糊着碧纱,有“千竿翠竹遮映”、“松影参差、苔痕浓淡”。红色和绿色是互补色,相互间的反差最大。但作者显然是想把这两种颜色统一起来,这两个人协调起来,这寄托了作者对宝黛二人爱情的美好祝愿,他在第十七回借宝玉之口说,“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说一样,便不足取。”又说,“题‘红香绿玉’四字,方两全其美。”怡红院中蕉棠两植、红香绿玉不正象征着宝黛二人两情和谐。即使宝玉所题的“红香绿玉”,红绿自不待言,而“香玉”二字也是有着特殊含义的。第十九回作者就借宝玉之口,“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向读者明确暗示:香玉即林黛玉。可是这一美好祝愿却因元妃不悦,改作“怡红快绿”,删减了“香玉”二字。
三、《红楼梦》妇女服装色彩配置
在《红楼梦》妇女服装色彩中,红色是提到最多的,有30多处,其中名目繁多,包括大红、桃红、水红、银红、海棠红、石榴红、杨妃色等等;明确提到“绿”字的则有10几处,“青”字更多一些,单是绿色就有水绿、葱绿、柳绿、闪绿、翡翠、松花绿等,青则有红青、佛青、石青等不同名目。此外,除了红、绿、青,还有一些颜色也在书中出现。如玫瑰紫、蜜合色、葱黄、白、藕色、秋香色、玉色、月白、松花色、宝蓝、鹅黄、紫色等等。如此丰富的颜色在《红》中的大量出现,也体现了当时染色工艺的发展与进步。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了许多当时江南的染色品种,“如红有淮安红、…桃红、银红、靠红、粉红、肉红。…紫有大紫、玫瑰紫、茄花紫。…白有漂白、月白。黄有嫩黄、…杏黄、…丹黄、…鹅黄。…青有红青、…鸦青、金青、…元青、…合青、…虾青、…沔阳青、…佛头青、…太师青、…小缸青。绿有官绿、油绿、葡萄绿、苹婆绿、葱根绿、鹦哥绿。蓝有潮蓝、…雎蓝、…翠蓝、…雀头三蓝。”[2](P30)可以看出,其中的许多颜色《红》中都有所提及,而这也证实了《红》的服装色彩描写同时也是对明清社会服饰色彩流行的一个记载。
在据说是曹雪芹所作的《废艺斋集稿·岫里湖中琐艺》中谈到他的绘画理论时说,“置一点之鲜彩于通体淡色之际,自必绚丽夺目。”[3](P44)而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服装色彩的搭配用法。而曹雪芹也多次借书中人物之口来阐明他的设色理论与配置技法。如第三十五回借莺儿打络子说出一番色彩搭配的妙语:“莺儿道:‘大红的须是黑络子才好看,或是石青的才压的住颜色。’宝玉道:‘松花色配什么?’莺儿道:‘松花配桃红。’宝玉笑道:‘这才娇艳。在要雅淡之中带些娇艳。’莺儿道:‘葱绿柳黄我是最爱的。’”这样的例子在《红》中真是举不胜举。
《红》中丫鬟多穿红绿、红青搭配的衣服,这种鲜明的双色搭配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让桃红柳绿充满整个红楼世界,为宝黛爱情生活衬托最鲜明浓艳的底色;让象征宝玉的红色调和黛玉的绿色调融合在一起,妆点美好的大观园。而大红是传统所谓的“正色”,穿戴使用上有它的服色等级限制。《红》中更多是主子奶奶小姐们穿戴大红色,而丫鬟们虽然穿红着绿,但那红多是水红、银红、海棠红、石榴红,即使取得半个主子资格的袭人回家探亲也只敢穿一件“桃红百花刻丝银鼠褂”。
从色彩搭配看,红绿搭配是互补色对比,给人以最强烈视觉上的刺激感。色彩学的颜色混合定律也证明了这一点。此外色彩配置时,需顾及色彩明度与饱和度的不同比率之比。如第六十五回尤三姐的服装就是一组极鲜明的服饰搭配。“这尤三姐…身上只穿著大红袄儿,…故意露出葱绿抹胸,…底下绿裤红鞋,鲜艳夺目。”大红大绿是饱和度与明度很高的颜色对比,穿在尤三姐身上,更凸现出她“打扮的出色,另式另样”的风情体态和“轻狂豪爽、目中无人”的个性魅力。而第五十八回小丫头芳官也穿了一身红绿搭配的衣服。“那芳官只穿著海棠红的小棉袄,底下绿绸洒花夹裤。”海棠红是极娇艳的红色,饱和度比大红稍低些,配合有着散碎花朵图案的绿绸裤,不正异于尤三姐的野艳,而自有一种小姑娘活泼可爱、娇俏怡人的生趣。
青色是带绿味的蓝色。而红配蓝从色彩学来讲是对比色对比,视觉冲击感很强,但较红配绿等互补色对比,效果要稍弱。所以在《红》中丫鬟们虽然穿红着青,但视觉上看并不是很刺眼。她们大都穿著红绫袄儿,青缎子背心。红有水红、银红、海棠红等颜色。上身是红与青的搭配,下面再系上颜色图案不一的各式裙子,从整齐中透出别致、差异中显出统一。
四、《红楼梦》妇女服装色彩个案分析
林黛玉
服饰在《红》中有三次描写,前两次出自曹雪芹的笔下,第三次则是高鹗的手笔。照我们的想象,林黛玉是一位聪明灵秀、不染尘俗的世外仙姝,似乎白色才符合她的品行性格。而曹雪芹则为我们大胆创造了一个衣红的黛玉形象。让她穿红妆,咏桃花,甚至在题帕诗时“腮上通红,真合压倒桃花”,可这正是曹雪芹的高妙之处。“平常人写凄凉多用暗淡颜色,不用鲜明颜色”,而曹雪芹并非平常人,他是“以天地之心为心,自然小我扩大,自然能以鲜明色彩写凄凉。”[4](P132)他笔下的黛玉尽管饱受“风刀霜剑严相逼”,是哀怨的,凄凉的,可她依然是鲜明的,艳丽的。让如此爱红和衣红的女子泪尽而逝,不更显出《红》悲剧的巨大力量?第一次描写在第八回林黛玉到梨香院,“宝玉因见她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襟褂子,…”大红是林黛玉服饰的主色,穿戴红色不仅是贾府爱红风俗影响所及,也寄托了她美好愿望,即与宝玉相配。在上文已提到宝玉主色是红色,黛玉是绿色;而“红绿相配,两全其美”是两人共同的愿望,所以宝玉的怡红院蕉棠两植,而黛玉衣红、盖杏子红绫被,后又在窗上糊银红的霞影纱。
第二次在第四十九回芦雪庵赏雪对红梅,“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绉面白狐狸皮的鹤氅,系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红香小靴,大红鹤氅,延续了黛玉衣红的一贯风格。靴子羊皮制成,且用“红香”二字,见其视觉上的红艳和嗅觉上的芬芳。而“青金闪绿如意绦”则为一身红妆平添了几分动人春色,仿佛是“万红丛中一点绿”,既凸显出黛玉衣着的品位,又符合她希冀“红绿相配”的爱情愿综上所述,《红楼梦》中的色彩运用是极为美妙的,其色彩配置也显得匠心独运。《红》色彩的美是因为其内容的真,正如罗丹所说,“当一件艺术品或一部文学作品映现出真,表达深刻的思想,激起强烈的情绪时,它的风格或色彩与素描显然是美的了。”[1](P97)了解和认识《红》的色彩意义与配置,不仅能帮助我们多掌握一些色彩搭配的知识和了解其可产生的心理与视觉上的感受或含义,而且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把握《红》的主题,即“一切在富丽堂皇中,在笑语歌声中,在钟鸣鼎食、金玉装潢中,无声无息而不可救药地垮下来、烂下去,所能看到的正是这种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糜烂、卑劣和腐朽,它的不可避免的没落败亡。”[7](P202)去体会作者用笔饱蘸鲜明而丰富的色彩来绘写这一个凄凉的梦,“带着没有出路、没有革命理想、带着浓厚的挽歌色调。”
7,红楼梦里的时代背景是清朝,但人物的服饰为什么是明朝的。
根据《红楼梦》此处的叙述,其故事背景是无法考证的。而事实上是否究竟如此呢?
一 “假借汉唐”不符事实
在红楼梦第一回中有一段空空道人与石头的对话。在对话中,空空道人提出《石头记》“无朝代可考”的疑惑。石头对此的回答是——
若云无朝代纪年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
其实通观整部《红楼梦》,“假借汉唐”是根本行不通的:书中多处出现古人名,其中很多人物如宋徽宗(第3回)、唐伯虎(第4回)、苏轼(第41回)、朱熹(第56回)等都是在唐朝以后的——至于汉朝以后的人物就更不必说了;再者,还有一系列文艺作品如欧阳修醉翁亭记(第17回)、西游记(第22回)西厢记(第27回)、等皆诞生于汉唐以后;另外,例如算盘(第22回)、眼镜(第53回)、爆竹(第54回)等生活用品也都是汉唐时所没有的。
此外,《红楼梦》第一回还有这样的叙述:
当时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汉朝时南方政治经济都远不及中原,苏州也不可能成为“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而唐朝时“扬(州)一益(州)二”,还有首都兼当时国际大都市长安,苏州自然也与“一二等”无缘。苏州“大显身手”,那是明朝以后的事。
二 似明似清 非明非清
既然汉唐不是《红楼梦》的历史背景,那又该是什么呢?其实在很多读者眼中,《红楼梦》里的人不是生活在明朝就是生活在清朝。诚然,书中一些地方体现了这种观点,略举一二如下:
明日写一封书信会票我们带去,先支三万,剩下二万存着,等置办花烛彩灯并各色帘栊帐幔的使费。(第16回)
尤氏道:“你是状元榜眼探花,古今第一个才子。我们是糊涂人不如你明白,如何?(第74回)
所谓“会票”是明清时对汇票的称呼,其他朝代并非如此,比如唐代就称之为“飞钱”;而“状元”、“榜眼”、“探花”分别是对明朝科举考试廷试一甲的第一、二、三名的称呼,亦非他朝所有。
除此之外“守备”(掌管分守城堡或负责粮饷等事的官员,见第15回)、“堂官”(衙属长官,见第13回)、“八股文”(第81回)以及《西游记》(第22回)、《牡丹亭》(第23回)等著作都是明清所特有的,那是否就可以说红楼梦的历史背景就是明清时期了呢?
首先,明朝是显然不行的。因为和汉唐一样,全书中也有明朝不曾有过的新事物,如《鲁智深醉闹五台山》(第22回)、《满床芴》(第29回)等大量戏曲和《庄子因》等著作都是清初产生的。
其次,《红楼梦》里的人物也不生活在清代。清代男性是要剃发的,而红楼梦中的男性——比如贾宝玉,则是“头发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历来有关红楼梦的插画以及戏曲中的人物来看,他们也根本不是清朝人;另外第四回中说皇帝开恩典,“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其中的“才人”是宫中女官名,为魏晋时设置,但清朝的宫中并没有才人一职。这进一步说明了清朝和明朝一样,也不是宝黛等人的生活时期。
三 混乱的官制
《红楼梦》里设置了各种各样的官衔和官署,可谓混乱不堪:
王子腾升了都检点,贾雨村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不题。(第2回)
如今代善早已去世……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 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第2回)
雨村断了此案,急忙作书信两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等语。(第4回)
如今闹破了,被锦衣卫拿住送入刑部监,要问死罪的了,前几天被人告发的。(第81回)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到唐、五代、宋、明、清等朝代所特有的官制在红楼梦里被安排在了同一个时期,进行了一场“同台上演”:节度使是唐宋时的官制;(宋朝有虚名无实权)“都检点”是五代时禁军的最高统帅,宋朝初年并被废除了;“锦衣卫”更是只有清朝才有的特务机构;清代六部之下设司,“员外郎”是司主管郎中的副手,而“主事”则是员外郎的下级。
以上官制虽十分混乱,毕竟还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红楼梦》里更有大量虚构的官制:
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苏州人氏……(第2回)
那时已将入都时,却又闻得母舅王子腾升了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第4回)
贾珍便命贾琼……一面吩咐去请钦天监阴阳司来择日,择准停灵七七四十九日,三日后开丧送讣闻。(第13回)
上述的兰台寺大夫九省统制阴阳司皆为作者虚拟的官名或官署名。另外还有龙禁尉(第13回)、体仁院总裁(第13回)、都太监(第16回)等等,都属于这种范畴。
由此可见,《红楼梦》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无朝代可考”,没有历史背景、打破时间上的约束,这也正是《红楼梦》成为一大奇书的一大奇处。
8,求红楼梦的服饰文化报告
《红楼梦》中对服饰的细致描写,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深刻内涵,表现出了中国古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服饰的华美和精致,也表现出了时代的特色和特殊的民族文化。 1 南北交融和时代特色 《红楼梦》写成于乾隆年间,“康乾盛世”的繁荣盛况也筑就了《红楼梦》服饰的华美。小说中所描写的服饰无论是款式,还是面料抑或是色彩,都充分展现出了华美和富足,再加上作者出身名门,生长于江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南京,因此,《红楼梦》中的服饰不仅拥有很强的贵族气息,还向外展示着浓厚的江南色彩。小说所描述的衣料,诸如银鼠、洋缎等,多颜色艳丽而丰富。由于清朝是崇尚武学游牧民族女真族人所建立的,他们在推翻明朝建立满清政权之后,想要以满蒙文化同化汉人,因此,满清入关后强行推行满蒙文化,让汉人改留辫子、穿旗服,也因此引起汉人不满,让汉人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在这样的背景下,清朝政府不得不做出妥协和让步,采纳了明朝遗臣金之俊“十不从”的建议,吸收了部分明朝冠服制度的特点,如结婚、死殓时女子都被允许着明代服饰。 《红楼梦》由于处于汉满文化的交融时期,因此女子服饰在保留了明朝服饰特点的基础上也吸收了满族服饰的特点,例如,双襟合领或双襟直领式服装这样亦满亦汉的服饰。小说第三回就对此种服饰有过描述:贾宝玉去庙里还愿时就身着这样的旗装“头戴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而薛宝钗的服饰则有着汉族服饰的特点,“穿蜜合色棉袄,葱黄绫棉裙”。林黛玉的服饰也是一样有着汉族服饰的特点。其身着“半旧红绫短袄,膝下露出油绿绸撒花裤子,底下是掐金满绣的棉纱袜子”。此处的宝钗和黛玉所穿的服饰,如短上衣、长裙和套膝裤等,都是明代官宦人家等上流社会最为流行的服饰打扮。由于曹雪芹经历了家族的落败,迁居北方,因此北方的服饰文化也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在他的小说中也有所体现。 综上所述,《红楼梦》中描述的服饰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但其又是经过作者艺术加工过的,因此其融合了南方和北方服饰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2 衣着服饰和身份地位 服饰文化与体现着阶级等级制度,由于人的身份和地位不同,其穿着的服饰也有所不同。在封建等级社会中,服饰象征着一个人的身份地位,代表着尊卑贵贱,因此中国古代在服饰上有着严格的规定,例如,唐朝就有规定,除帝皇可用赤黄外,其他臣民均不得使用。清朝的封建等级制度更加森严,其服饰也更加体现了这种区分。 在《红楼梦》中,贾母作为贾府核心人物,代表着封建社会地位极高的人,在第四十二回中提到,贾母穿着“青绉绸一斗珠的羊皮褂子”,虽然没有更为详细的描述,但是从衣料来看,其他人物并没有穿过这样的衣料,可见这样的衣料是极其珍贵的,除了贾母,别人都无权享有,其高贵的地位不言而喻。小说对贾宝玉的服饰描写也下足了工夫,如写他礼服着装时“头上戴束发嵌宝紫金冠,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单从这样的服饰打扮便可知其身份显赫,地位非凡。再如,小说中描写到宝玉服褂上加绣的名曰“起花”的八个彩团,其与故宫所藏的一朝袍的“起花”一模一样,这更是凸显出宝玉身份地位的非同寻常。此外,对于王熙凤的描写也是如此,《红楼梦》第三回中描写王熙凤出场时写道:“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璃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色宫绦,双衡比目玫瑰�;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这样的穿着打扮彰显了王熙凤在贾府的显赫地位。 而相较于宝玉和凤姐,宝钗和黛玉的服装就低调含蓄得多。小说中对于宝钗衣着这样写道:“一色半新不旧的衣裙和上袄下裙,外罩比肩褂”,朴素淡雅。黛玉的衣着则只是,“素色小皮袄,配上浅灰色坎肩和粉红小花裙子,极为素雅,装扮也非常简单,仅有一赤金扁簪。”虽然黛玉也是官宦家的小姐,还受到贾母的宠爱,但是始终寄人篱下,因此需要低调含蓄,不露锋芒。宝钗则是因为安分,所以不露华贵,只是从她的金项圈中可以看到她的高贵地位。 小说中丫鬟的服饰也是很有讲究的。作为宝玉首席大丫鬟的袭人,其又是准姨娘,所以她的身份有别于其他的丫鬟,因此服饰也与其他丫鬟有所不同。《红楼梦》第二十六回中这样描述袭人的服饰;“穿着银红袄儿,青缎背心,白绫细折裙――不是别个,却是袭人”。虽然描写不多,但无论是从服饰的款式、面料,还是色彩上,都可以明显感觉其与其他的丫鬟的不同。 综上所述,在小说中,服饰装扮与人物的身份地位有着很大的关联性,从服饰的款式、面料和色彩就可以看出人物身份地位的高低。 3 衣着服饰和人物性格 衣着服饰与人物的性格联系密切,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们的衣着服饰可以反映出人们的性格特征。就拿贾宝玉来说,小说中对他
9,求有关红楼梦中衣服的描写
中学时便学过“林黛玉进贾府”,这也是全书对衣饰描写最集中的一回了。雪芹借黛玉之眼,来写府中人物的衣饰——
“……这个人打扮与众姊妹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体窈窕,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只见这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便命:‘去见你娘来。’宝玉即转身去了。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从清代人物画家改琦,到当代影
视剧创作人员,对清代小说《红楼梦》
中人物服饰形象的塑造,大都以明代
汉装为模式。日久天长,大家也就对
这一系列形象认可了,倘若有谁改为
清代服饰,反而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同。
事实上,《红楼梦》是清代小说,
文中虽对描写时代背景十分含糊,但
书中的服饰形象,有一些是汉族历代传承的服饰,也有很多是
清代人的穿着。如第四十九回中史湘云穿着“貂鼠脑袋面子大
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里外发烧”是指衣服(冬
装)外表和里面都用毛皮,清乾隆、嘉庆年间盛行。虽然目前
“红学”研究人士对曹雪芹卒年至少有三种说法,可是1763年
除夕也罢,1764年初春也罢,都是指乾隆二十八年或二十九年。
据此我们可以认为,这种富人借名贵毛皮以显阔的里外发烧皮
衣流行一时,正是曹氏自己亲身经历的。
再有,黛玉初至荣国府时,见到王熙凤穿着“缕金百蝶穿
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第四十九回
中的李纨穿着“青哆罗呢对襟褂子”。袭人要回家探亲时也是
在“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外,再套上“青缎灰鼠褂”。“
褂子”称谓虽说明代时已有,但明代方以智《通雅·衣服》中
说:“今吴人谓之衫,北人谓之褂。”徐珂《清稗类钞·服饰》
中说:“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谓之外褂,男女皆
同此名称,唯制式不同耳。”赵振民《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
索性认定:“中国古无‘褂’字……盖满制也。”结合明人所
说的“北人”,也可以认为是山海关、张家口外人。应该说褂
子是清代人对肥大上衣的习惯称谓。
第五十一回写金桂的丫环宝蟾,穿一件“片锦(金)边琵
琶襟小紧身”,琵琶襟是一种曲襟,转角之处呈方形,与清代
缺袴袍一样,是较为典型的马上民族服式。琵琶襟马甲在清代
流行。
宝玉的服饰形象在书中多次出现,常描写为“穿一件二色
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第三回),或是“穿着秋香色立蟒白
狐腋箭袖”(第八回),或是“穿着白蟒箭袖”(第十五回),
还有“大红金蟒狐腋箭袖”(第十九回)。箭袖虽说明代已有,
但是人们穿着不多,主要限于射手等。因为箭袖即马蹄袖,衣
服袖身窄小,袖端头为斜面,袖口面较长,弧形,可覆住手背,
以便不影响射箭且又可保暖。清代宫廷早期因极力主张“不废
骑射”,因此将箭袖用于礼服,成了清代男服的典型制式。另
外,绣蟒的袍,在明代时为职官常服,只有清代,才放宽穿着
范围。《大清会典》中曾记亲王、郡王、贝勒以及侍卫、公主、
命妇等人都可以穿蟒袍。区分等级的办法主要是衣上的蟒数和
蟒的爪数(如四爪、五爪之分)。
服装面料中几次涉及“洋”字,如第三回中王熙凤穿着“
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第四十九回中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丝的
鹤氅”,均为舶来衣料。
发型如第七十一回中,写迎春房里的丫环司棋梳着“鬅头
”,这是一种蓬松的高髻。清代人文康写清代康熙末年雍正初
年的《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中,即有“梳着大松的鬅头”
之说。这说明《红楼梦》中服饰有不少直接描绘的就是清代服
饰。
10,红楼梦中关于人物着装的描写
贾宝玉是荣国府正统的嫡孙,在世袭官宦贾家中男丁的地位其实是很高的。但是宝玉偏生不爱四书五经经济仕途,整天在脂粉堆里打滚。根据书里的描写他长的并不英武神气,而是长的很漂亮,有小女儿姿态,再加上他本人的性格是温柔多情的,因此贾宝玉这个人物身上的女性色调会比其他的书里的男人要多。所以他的衣服都是比较艳丽而偏向女性化的。比如在颜色上,花纹上,都是凸显了他柔美的气质,温和的个性。
王熙凤虽然只是个女子,但是她是名副其实的大观园的掌权者,从某程度上来看,如果把大观园比喻成一个小国家,那么王熙凤就是当之无愧的女王。她泼辣的个性,喜欢掐尖要强,在众人面前爱显示自己的聪明伶俐,因此她的打扮自然而然的会比别人更加华贵,与众不同。对王熙凤那一段经典的出场描述,作者说她恍如神仙妃子就是最好的证明。王熙凤的描写偏重她的美艳,主要是形体美,所以对她服饰,容貌的描写很正面很多。林黛玉为了突出气质美,故对其外貌、服饰描写很少。容貌描写就那句罥烟眉,含情目的描写。而服饰描写总共出现过两次,包括她初进大观园都没有描写,这两次一次出现在芦雪庵联句那回,还有一次是哪一回我倒记不清了。不过两回穿着都是大红。这是和历来红楼梦拍摄林黛玉的着装很冲突的地方。我觉得应该是因为电视剧想要她伤春悲秋的性格更鲜明,所以让她老穿冷色调的衣服。而红楼梦原著中,经常穿冷色调衣服的是谁呢?当然是薛宝钗。薛宝钗心冷,故穿冷色调衣服,林黛玉其实是热爱生活,热爱美好事物的一个女性,所以她的穿着其实是很华丽的
至于林黛玉,名义上是侯府小姐,但事实上是因为父母双亡,无处可去才来到贾府寄人篱下的。她既不像宝玉有厚实的身份,也不像王熙凤掌管家政大权。甚至她过来的时候就是独身一人,自然免不了凡是都比别人多想几分。而且她自幼多病,心性狭窄,表现在外面就是她那让人无法接受的个性,所以她的服饰都是以清淡,冷色为主,不仅凸显了黛玉的自视清高,也凸显了她不与众人为伍的个性。有人是这样解释的.给你参考一下
在众多女性人物中.曹雪芹唯独对王熙风作了十分精细的审视.不只写了容貌.体态的细节.还详尽地写了她的服饰装束.从头饰.项饰到裙饰.从上穿.外罩到下着.从衣饰质地.款式到色彩.可谓是精雕细刻.不肯放过一个细节.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王熙风身为荣府管家奶奶不同凡响的气度与华贵.身为荣府管家奶奶的王熙风.她的装束自然须与荣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相协调.盛装丽服的王熙凤捧的不仅仅是她自己的门面.更是荣府的门面!何况她又是一个处处.事事[抓尖要强"之人.岂肯在女流成群的荣府.在最能体现其身份.地位的衣着打扮上逊色于他人.自然须穿得一眼夺目.王熙风这种不顾一切.恨不能把所有的荣华富贵.显赫地位都穿在身上的心态反映.在刚到贾府.又极孤傲.清高的黛玉眼里.就多少显得有些突兀与俗不可耐:[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而在读者眼里.此时的凤姐.却也有几分的率真与可爱.其张扬的打扮与其张扬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又是多么和谐.王熙风集珍珠宝玉于一身的装扮.又在宣告着她对金钱.财物的热爱与贪婪.
在中.曹雪芹对其他男性的衣饰.可以说是一字不屑.但独对宝玉却是重笔叠笔.单在这一回中.曹雪芹就用了叠笔之法.在曹雪芹取里.宝玉虽为男性.但其有剐于世俗[浊物".所以特别优待.不吝笔墨.宝玉在这一回里.一出场便光彩照人.华贵之气直通风姐.宝玉因其衔玉而诞.受贾母万般宠爱.其在贾府地位无人可及.一身嗣服便是其身份.地位的标志.但宝玉一身华丽的装柬又有别于风姐.首先.宝玉着此服是外出去庙里烧香.且是与其父贾政同去.其衣着打扮必须与贾府的社会地位相称.必须得其父看着顺眼.所以如果说风姐的盛装嗣服是主动的.是顺应其性情的.那么宝玉则是被动的.是迫不得已的.其次.宝玉的装柬又有别于风姐的彩绣辉煌.五彩缤纷.宝玉的衣饰则在光彩照人中以青紫色为主.华丽宝贵中透着高雅之气.不过曹雪芹重笔描写宝玉的衣饰主要是为了突出宝黛初会时.宝玉在黛玉眼里的印象.黛玉在见到宝玉前.曾常从其母亲贾敏处听得.宝玉[顽劣异常.进了贾府后.宝玉的母亲王夫人又称宝玉是家里的[混世魔王".故在黛玉想象中.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但当与宝玉会面时.宝玉光彩夺目的装柬使黛玉眼前一亮.众人眼中的[草莽".[愚顽.之人.原来竟是如此一个打扮齐整.风流佣傥的年轻公子!再细看眉目.更有似曾相识之感.王熙风的装柬在黛玉的眼里显得突兀与俗气.
而同样一身华丽富贵的宝玉在黛玉眼里却显得人眼与可亲.这就不禁让人想到宝黛的[木石前盟".这一回真正体现宝玉性情的衣饰描写是叠笔部分.明见有外客.不及会见.便迫不及待地换了装束:接了金冠.除了金抹颤.换上了半旧大袄.套上弹墨袜.穿上厚底鞋.不经意的衣饰变化.便使宝玉不愿受束缚.追求自由的思想初露端倪.他那种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个性也已显山露水.直到他最后成为封建家庭的叛逆者.也可以说宝玉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无处不在.此时的宝玉在l黛玉眼里更显[天然一段风骚".又足见宝黛的审美情趣.精神追求是多么默契与一致.
宝黛初会.黛玉对宝玉的衣饰观察得细致人徽,宝玉初见黛玉却只见她的眉眼态度.至于黛玉的穿藏则视而不见.如果说这是男女有别.黛玉心细.宝玉眼粗.那么又该如何解释宝玉初次拜访宝钗时.宝钗的穿簟却尽收宝玉瞑底?第八回.宝玉与宝钗在梨香院单独相见.宝玉所见第一眼便是宝钗的穿戴:[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警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
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我们不妨认为宝玉与宝钗相见.多的是平静的审视.交谈.缺少激情与心灵的共鸣.宝玉有足够的冷静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他的宝姐姐.而与黛玉初会则是惊喜.是似曾相识.是震憾.是心灵的沟通.故多次细细打量黛玉.却无暇顾及黛玉的衣着打扮.在中.曹雪芹对林黛玉的衣饰始终不提及一字.不管是在王熙凤的眼里.在众人眼里.还是在宝玉的眼里.甚至整部中也少有她的衣饰描写.有人认为这也许是曹雪芹对林黛玉有一种超衣饰的认识.以为一唾衣饰.就会把地[框住".看来曹雪芹对林黛玉最为怜惜与钟爱.唯恐衣饰污了[质本洁来还洁去的黛玉.而用[空际传神"之笔.让读者去感受黛玉的[神采".
1.凤姐的衣饰: 凤姐的衣饰可以说是小说当中最为华丽的一位,一出场你看看她"彩绣辉煌,恍若神仙妃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风挂珠钗,顶上戴着赤金盘缡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官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碟穿花大红洋缎窄肩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就这个排场恐怕我们今天走红地毯的大名星恐怕也无人能及吧:),从颜色看凤姐的这套装饰基本色调是红配绿,色彩搭配对比很是强烈,但是又不单纯是对比,石青和豆绿把强烈的对比压一下,这样的颜色搭配、珠光宝气,凤姐穿出了贵气。2.黛玉的衣着:黛玉的衣描述的不多,不过想来应该最为雅致。这也是作者对林黛玉这个人物的特殊喜爱,给我们更多的想象的空间。3.宝玉的衣着:宝玉的衣着也是相当的华丽,符合他贵公子的身份,出场的时候是”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碟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官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这个是他上学的衣饰,一转眼又换了家常的着装——“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辨,红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戴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曹雪芹钟爱红色,只有拔尖的人物才给穿红呢,一般的人可就没这个待遇了。4.宝钗的衣着:宝钗的衣饰还是以简洁为美,天然去雕塑,看看她家常的装扮:“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髻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5.宝琴的衣着:宝琴穿过一件凫魇裘,看上去“金翠辉煌”是专门用野鸭子头上毛制成的,是老太太给的。这件是和宝玉的那件雀金裘互衬的。宝琴穿着这件凫魇裘在雪里映着红梅,可谓是一道风景,连老太太都大加赞赏啊!6.贾家小姐的衣饰:没有详细的描述,只知道三位小姐似乎有统一的衣服首饰装扮。她们每人都有一个累金风,是过年过节要戴的。迎春的奶妈把她的饰物偷出去卖,迎春不敢追问体现出她懦弱的性格。7.丫鬟的衣饰:袭人的家常装扮——“银红袄儿,青缎背心,白绫细折裙”。袭人以准姨娘的身份回家奔丧的时候又是另外一付打扮“身上穿着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葱绿盘金彩绣锦裙,外面穿着青缎灰鼠褂”看上去还华丽,风姐还嫌太素,给了一件石青刻丝八团天马皮褂子。鸳鸯的家常打扮“藕荷色绫袄,青缎掐牙背心,下面水绿裙子”又有“水红绫子袄,青缎子背心,束着白绉绸汗巾”紫鹃的家常装扮“穿着弹墨绫薄棉袄,外面只穿着青缎夹背心”不知道青缎背心是不是贾府丫鬟的职业装束。8.其他:芦雪庵联诗,黛玉穿了“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这里终于看到了描述黛玉的装束,感觉不仅是雅致,还是带着贵气的呢)。众姐妹都是一色的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李纨是青哆罗呢对襟褂子(这个是很素净的,符合她的身份);宝钗是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丝的鹤氅(低调,不张扬,是宝钗的风格)。湘云是小子打扮”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头上戴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毡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里面穿着半新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小袖掩衿银鼠短袄,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装缎狐坎褶子,束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官绦。莺儿巧结梅花络的时候,看看这个颜色怎么配,“红色的须配黑络子才好看,或是石青的才能压住颜色”“松花的配桃红,这样才娇艳”“再要淡雅中透着娇艳就葱绿柳黄”,通灵宝玉要配络子,红色犯了色,黄色不起眼,黑色又过暗,只有金线配着黑珠线,打成络子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