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
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明末清初的时候,施琅在反清和降清之间反复不断。
最后因为收复台湾有功,而被封为靖海侯。
那么,施琅为什么会反复不断呢?他那样做,清朝稳定局势以后,是怎么对待他的后人的呢? 客观来说,施琅的反复无常,实际上很多都是迫不得已的行为。
比如一开始降清后,施琅本来是打算踏踏实实干,争取未来能出头的。
但当时他的领导李成栋对南方将领心怀歧视,施琅那时很难施展出自己的才能。
后来李成栋反了,施琅又遭奸人暗算,历尽千辛万苦,才投身到郑成功的麾下。
在施琅最落魄的时候,是郑成功接纳了他,并且还对他委以重任。
从某个层面来说,郑成功对施琅可是有大恩的。
但施琅却是心高气傲的主,才打了几场胜仗,就不把郑成功放在眼里了。
甚至于在1652年,施琅还公然抗命,杀了郑氏的一员旧将。
郑成功忍无可忍,把施琅全家抓起来,一并处决了。
有人说,施琅全家被杀,选择降清反郑并不是他的错。
但假如施琅平时没有那么嚣张,又怎么会酿成这一出惨剧呢? 施琅降清之后,倒是变得一心一意地想报仇。
1662年,郑成功病逝之后,施琅就曾提出要踏平台湾,血洗郑氏。
但由于当时三藩不太平,施琅的报仇计划,一直到1683年才正式得以实施。
事情过去了很多年,施琅的心态早就变了。
最开始的几年,施琅的脑子里全是血洗郑氏,一个不留的场面。
但随着年纪的增长,施琅也明白,人死不能复生,血洗啥的根本没用。
只有建功立业,福泽子孙才是硬道理。
因此在与郑军的战争中,施琅搞了一个和谈与武力并继的方式。
入台之后,施琅不仅没有大开杀戒,甚至还专门去祭了郑成功的庙。
战事平定后,施琅被康熙封为靖海侯,他的后代也因此沾光。
施琅一共有8个儿子。
长子施世泽,本来是在福建做生意的。
但在1673年,郑军攻克了泉州,施世泽也遭到逮捕。
后来施世泽曾一度逃离,并且还率军与郑军作战。
但在兵败后,他又一次被郑军俘虏。
二度被捕的施世泽,曾多次谋划活捉郑经,但不幸遭人告发。
1680年,施世泽被郑经斩首。
老二施世纶,是清朝非常有名的官员。
施世纶曾历任泰州知州、扬州知府等官职。
他在任期间清正廉洁,处处为民,并且不畏权贵。
百姓们称他为“施青天”,康熙也曾赞他是“江南第一清官”。
老三施世骝,他曾在1682年跟随施琅一起参与攻打郑军的计划。
但在第二年就去世了,死时年仅23岁。
四子施世骥,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人才。
在施琅准备攻打台湾的筹备阶段,施世骥负责“备器械,输糗粮”,把所有的后勤工作办得井井有条。
在战争打响后,他也在澎台战役中立下了战功。
后来他成为了广东廉州知府,鼓励开垦、兴修水利,对当地农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连康熙也对他的政绩赞誉有加。
五子施世騋,是一位文采出众的人。
他所著的《东园诗集》,在当时颇为有名。
施世騋一直追随在施琅身边,直到他去世。
他也是施琅的众多儿子中,陪伴父亲最久的一个。
老六施世骠,史书评价他“娴将略,有父风”。
在跟随父亲征讨澎台时,尽管他只有17岁,但却凭沉稳勇敢使一众官兵颇为服气。
到了后来,施世骠果然成为了清廷的一员大将,带兵东征西讨,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他曾先后出任浙江定海镇总兵、广东陆路提督。
福建水师提督等要职,直到在军中去世。
老七施世骅,史书评价他“吏才敏练”。
他曾出任过润州郡佐,后来也曾追随父亲,官职相对较低。
老八施世范,由于出生时间太靠后,他并没有立功当官。
但值得一提的是,施琅靖海侯的爵位,却是被他继承了。
靖海侯的爵位一共传承了十三代,最后一代名叫施普泽,他在1906年袭封。
由此可见,清廷对施家还是比较信任的,一直给予他们极大的尊敬,没有打击过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