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派,什么是美国保守派

时间:2023-09-17 22:06:50编辑:奇事君

1,什么是美国保守派

美国保守派是恪守保守主义政治哲学的政治派别,其本质简单说来是强调既有的传统,努力维护历史上的智慧结晶,排斥激进改革和革命。美国保守派的特点:1、保守派就是恪守保守主义政治哲学的政治派别,其本质简单说来是强调既有的传统,努力维护历史上的智慧结晶,排斥激进改革和革命,但不反对自然循序发生的进步。2、在社会经济问题上,保守派认为应当减少各项福利,同时减少对企业和富人的征税,反对带有全民福利性质的医疗、教育等一系列改革。保守派促进经济发展减少贫困的主要方式是减税和缩小政府规模,以此激发社会自由创造财富的能力。扩展资料美国自由派与保守派的分野由来已久。美国当代的民主党自由主义和共和党保守主义,源于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及其引发的严重社会危机。小政府和自由放任主义思想在解决现代社会问题上无计可施,宣告了一直以来占美国主流的自由主义政策体系破产,主张政府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受到青睐。这一方面形成了民主党人罗斯福总统主导的“新政”自由主义,强调要为每个人享受自由创造基本的平等条件,因此,政府有必要干预经济社会生活,政府职能大大扩张。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共和党保守主义,强调个人自由,主张自由放任主义和小政府,并且在社会问题上坚持家庭的价值和对宗教的忠诚。从1930年代到1960年代的“新政”自由主义时期,自由派与保守派互有交集。

2,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改革派和中国戊戌变法时期的改革派有何不同

1.时代和国际环境不同
2.国内条件不同
①政治体制
②思想文化传统
3.改革的主观因素不同
①领袖人物:日本改革派骨干多为资产阶级化的知识分子,具有斗争经验和政治才干;中国维新派则不了解外部世界,习惯于用老观念、老方法对待新事物,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缺乏政治斗争经验。
②国家政权:日本明治政权掌握在改革派手中,改革成为基本国策和政府的一致行动,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中国的政权掌握在顽固派手中,改革受到多方阻挠,根本无法进行。
③人民群众:日本明治维新重视利用人民的力量,终于推翻了幕府统治;中国维新派轻视群众、脱离群众,看不到人民大众的巨大力量,孤立了自己。
4、引申
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日本的是通过改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清朝的戊戌变法是在维护清政府封建统治下的一种过渡性的君主立宪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区别

从内部条件和社会背景上。
第一,日本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优于中国。由于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两国封建社会内部都已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在19世纪中叶,这两个国家都还不具备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充分的社会经济前提。只是由于遭到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日中两国才被迫将“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的任务提上自己的历史议事日程。由于日本经济发展的普遍水平略高于中国,因此它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也比中国更有利一些。
第二,日本幕府统治与清朝统治虽然同样面临严重的危机,但情况有所不同。在明治维新前,日本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其危机主要体现在:
一是日本存在着猛烈而持续的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它有力地冲击着幕府的统治和腐朽的封建制度。
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和分化也日益激烈。旧的统治阶级——武士等级,不仅在其上层存在着尖锐复杂的矛盾,日益贫困化的广大下级武士对上层的不满情绪也发展到“恨主如仇”的严重程度,一部分武士甚至向资产阶级转化,这就使幕府陷入极端孤立的地位。此外,强藩的离心倾向也越来越大。1864、1865年幕府两次发兵征讨长州藩,标志着幕府与强藩的矛盾也已公开化。而日本封建制度因其僵化的土地所有制和封闭式的社会结构,不但无法调节这些矛盾,本身也陷于瓦解。而中国戊戌维新时却没有出现这样的形势。自从1864年欺骗利用。在统治阶级内部,掌握清政府大权的满族贵族,对外向外国侵略势力投降妥协,勾结起来共同绞杀中国人民革命;对内则向汉族地主实行让步,依靠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军阀官僚镇压农民起义,办理国防外交,使清朝封建政权暂时得以维持。统治阶级内部虽然有洋务派、顽固派以及帝党、后党之争,但总的说来守旧势力还很强大。
从力量对比上。在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尚不成熟的条件下,能否实现近代的社会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旧的统治阶级营垒中是否能分化出一支革新的力量以及这支力量的实力情况。在日本明治维新时,幕府的势力已经十分脆弱,陷于极端孤立的境地。维新势力以中下级武士为核心,抬出天皇为旗帜,与反幕府的强藩相结合,既有基地,又有军队,广大农民和市民也积极参加和支持反幕武装,因此组成了强大的维新阵营,一举推翻了幕府旧政权。中国的情况则不然。由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结成的“四位一体”,同现存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利害关系,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学又是它们的共同思想准则。而且,这股反动势力还有强大的外国侵略势力的支持。因此,在这个具有特殊凝聚力的统治营垒中是很难分化出与之相对抗的革新势力的。如中国的维新势力仅以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为核心,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联合少数官僚。既没有基地,也无兵权、财权,“与守旧党比,不过千与一之比,其数极小”(严复语)。因此,守旧势力一反扑,维新势力顷刻瓦解。
从政策措施的实施上。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如奉还版籍(1869年)、废藩置县(1871年)、改革封建身份(1869至1873年)、废除封建俸禄(1876年)、地税改革(1873年)、教育改革、殖产兴业、修改不平等条约,最后制定宪法(1889年)、召开国会(1890年),使日本成为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百日维新”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施。
从国际环境上。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而西方列强在东亚侵略的主要目标是地大物博的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对西方列强力量的牵制,都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日本维新派本身也比较注意外交斗争策略,尽量利用英法、英俄之间的矛盾。而中国戊戌维新已经到了19世纪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已经基本上把世界瓜分完毕。中国成了列强在东方争夺的“惟一富源”,出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时帝国主义列强绝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3,日本明冶时期的改革派与中国戊戌变法时期的改革派有何不同?

不同点:戊戌变法依靠一个无实权的皇帝,以失败而告终,中国仍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明治维新获得成功,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强大起来。


二、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成败的原因比较。

(1)社会背景:日本方面,人民反抗持续而猛烈;新兴的阶级力量相对较强;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较大分化。中国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很不充分;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列强勾结,封建势力比较强大。

(2)领导力量:日本,中下级武士拥有较大武装力量,通过武装倒幕使天皇掌握实权,改革的阻力相对薄弱。中国,改良派不能发动群众,寄希望于毫无实权的皇帝,虽然颁布了一系列改革的诏书,但根本无法实施。

(3)国际环境:日本,明治维新期间,世界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争夺殖民地高潮还未形成。西方列强正加紧侵略中国,客观上也为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维新变法期间,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迫切需要开拓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市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样的背景下变法图强,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不容。

4,简述清末早期改革派的变法思想

早期改革派即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有冯桂芬、郑观应、王韬等。这些人早期多是洋务派,在开展洋务过程中不断反思,思想较之洋务派发生了许多变化。洋务派“中体西用”,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一些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早期维新派的认识更深一层,首次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经济上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商战;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设议院、制宪法、开国会;思想文化方面主张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文化知识开展近代教育。
早期维新改良思想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但是它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5,什么是改革派什么是保守派?

保守派犹太教是介于正统派和改革派之间的温和派。它的前身是德国的犹太教历史学派。

19世纪宗教改革期间,一些德国犹太人认为正统派过分强调了的传统,忽视了现实生活的需要;而改革派又过分注重现实,没有给予传统以应有的地位;因而各自走向了极端。于是他们采取调和折中的态度,主张在过去和现在之间建立起活生生的联系。

历史学派认为,犹太教的成文《托辣》源于西乃神启,而口传的《托辣》则是犹太人对前一种神启的扩展和延伸,是人类理性和经验的结晶。成文法是超时间的,神圣不变的,而口传法则处于时间的流变之中,可以根据时代的需要做修正和变更。但是,变更的权利不在于个别的经师,而是学者的一致同意和犹太社区全体成员的普遍接受。对于犹太复国主义,他们持赞成、支持态度。这个学派在20世纪之交在美国发展成为保守派犹太教,而且曾经一度成为最大的教派。

现在,保守派在美国占犹太人总数的40%。就保守派坚持犹太教法律和仪礼的重要性而言,它接近于正统派,而就其赞同法律的可变性、灵活性而言,它又很难和改革派划清界线。保守派会堂的用语为希伯来语,礼拜时实行男女分坐,妇女逐渐取得了和男子平等的地位,1985年开始任命女性经师。

6,维新派 改革派 守旧派 投降派 洋务派 抵抗派 区别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其代表有:梁启超,康有为。
改革派:维新派的前身,其主张在进行富国强兵的同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政治改革。其代表有
郑观应等
地主阶级守旧派:坚持君主专制,主张维护“祖宗家法”。其代表是慈禧等。
投降派:分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前者出现在清末期,主张对外屈膝投降,放弃主权。守旧派
中有很多;后者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认为中国必亡,想“曲线救国”其代表人物有汪
精卫。
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希望通过学习西方技术,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其
代表人物有:李鸿章,张之洞等。
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其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
(自己总结的,若有不全之处,敬请谅解)

7,《洋务派和维新派的异同》

洋务派和维新派的比较
①相同点:两派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②不同点:A.政治上:洋务派维护清朝的封建制度;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B.经济上:洋务派兴办官办工业,维新派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C.思想文化上: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单纯学习外国的制造技艺,维新派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更应该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的问题上.
③内在联系:洋务派与维新派都是鸦片战争以来“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产物;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从洋务派中分离出一部分,形成早期的维新派.
④产生差异的根源:A.由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洋务派产生于国内阶级矛盾尖锐、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年代,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尚未产生.维新派是洋务运动暴露出一些问题和资本主义产生后出现,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条件下成长起来.B.由政治地位决定的.洋务派代表人物多是封建官僚,他们必然要维护封建制度.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多是中下级知识分子,容易接受西方政治思想,提出变革主张.

8,什么是激进派什么是保守派

1、激进派指激进经济学派。激进经济学派是一种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分析批判当代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和现代资本主义,宣称要在西方国家实行社会主义的经济学派。激进经济学(Radical Economics) 又称“新左派政治经济学”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NewLeft)。本世纪60年代,由于资本主义危机频频发生,凯恩斯主义难以医治资本主义的痼疾,经济学家纷纷另辟蹊径,各种学派纷纷出笼。西方爆发了新左派运动,大规模的学潮促使美国大学生创立了激进经济协会。2、保守派指信奉或支持政治上保守主义的人。指墨守成规,不求改革,甚至反对变革旧事物的政治派别或个人。遵循传统的、经过时间考验的、陈旧的方法、程序或观点的人;温和的、小心翼翼的或谨慎的人。扩展资料:美国激进政治经济学联盟成员对具体的理论问题或现实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这些看法和主张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 和研究工作的深入而有所变动。至今,激进政治经济学派的经济思想可以说还没有定型,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但自联盟成立后的十多年来,激进经济 学者已发表了不少论著,其中包括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和在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对美国当前的一些经济问题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值得注意的个人看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保守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激进派

上一篇:草虾

下一篇:英雄联盟战队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