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婴,泗水郡沛县人,即汝阴文侯,又称滕公,西汉开国功臣。
他与刘邦是少时的朋友,跟随刘邦起义,立下战功,后封为汝阴侯。
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夏侯婴与刘邦是沛县同乡,当过沛县县衙马房司御,也就是养马驾车的。
仗义每多屠狗辈! 夏侯婴就是以这样的形象走进历史的。
刘邦还是泗水亭长时,夏侯婴每次驾车送客回来路过泗水亭,总要找刘邦喝酒,叙谈很久,这说明他和刘邦秉性相投,刘邦身上有豪侠气,夏侯婴身上也有,否则他在群雄并起的烽烟中,也走不远。
夏侯婴后来做上了县吏,有一次和刘邦嬉戏,刘邦不慎误伤了夏侯婴,按秦时律令,亭长打伤人是要加重处罚的。
可能是有人看不惯刘邦身上的流氓习气,结果刘邦遭人告发。
刘邦被抓后,谎称自己根本没有打伤人,夏侯婴很讲义气,作伪证一口咬定他没有受伤。
此案后来进行了复审,夏侯婴够狠,即便身上的伤痕露了出来,他还是一口咬定,没人打伤他,伤口是自己不小心磕碰留下来的。
有一目了然的伤痕在,这种说法自然蒙混不过去,审案的官吏一怒之下,打了夏侯婴几百板子,完了扔牢里关了一年多。
能为兄弟硬扛到这份上,可见夏侯婴的为人,而这样的交情自然也让刘邦难以忘怀。
夏侯婴这人,不仅讲义气,而且驾车的技术很高超,属于掌握特种技能,很勇猛的那种。
有这两把刷子,刘邦起兵反秦后,夏侯婴虽算不上刘邦麾下的悍将,但却是刘邦身边不可或缺的人物,关键时刻可保刘邦逃出险境。
秦朝覆灭,项羽分封天下,刘邦反楚,进而拉开了楚汉争霸的大幕。
彭城一战,刘邦趁虚而入,先是大胜,但当项羽率军杀回后,转眼就遭到了丢盔弃甲的惨败。
刘邦逃命时,夏侯婴带着他的车驾没能及时跟上,照他的秉性,关键时刻失了职,他的内心是很愧疚的。
然而,就在一路追寻刘邦的途中,夏侯婴却意外救下了逃亡路上的刘邦的两个孩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惠帝和鲁元公主。
夏侯婴救下这两个孩子后,沿途继续追寻正在逃亡的刘邦,很幸运,不久之后,他追到了刘邦。
此时的刘邦正遭遇他一生中最凶险的时刻,楚军就在屁股后头,稍有迟缓,就有可能成为楚军的俘虏。
怕什么来什么!这边刘邦刚和两个孩子团聚,那边楚军大队人马就杀到了背后。
那时的车驾,都是立乘,仅有三个立座,左边为主乘,右边为陪乘,中间是驾车人,这时候车上突然多了两个孩子,五个人挤在狭小的车厢内,加之一路逃亡,驾车的马匹早已疲惫不堪,刘邦一行的处境越来越凶险,最危险时,回头就能看见追击的楚军。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记载了这惊心怵目的一幕,《资治通鉴·汉记一》更有令人惕息,疾风骤雨般的记述—— “楚骑追之,汉王急,推堕二子下车。
滕公(夏侯婴曾为滕县令,故有此称)为太仆,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
曰:‘今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故徐行。
汉王怒,欲斩之者十余。
” 追兵在即,马疲车重,该何去何从,这是一道残酷的生死选择题:要么保存大人,丢弃孩子;要么大人、孩子一起保,拼死力战;要么让孩子先逃,大人跳下车来掩护搏杀。
刘邦要为帝王,所有的人伦道德在此时,在他这里,都是苍白的,他的逻辑很简单,他的性命事关天下,别说两个孩子,就是一群孩子也可以舍弃,所以他屡次要将自己的两个孩子踹下车去。
但此时的夏侯婴却是有血有肉的忠义之士,从他的表现看,他选择了大人、孩子一起保,历史在这一刻没有辜负夏侯婴,最终他赢了,史书上说,“滕公卒保护,脱二子。
” 脱险之后,尤其是成为大汉开国之君后,再想起曾经的这一幕,刘邦的内心其实是有悔意的,对夏侯婴的感激之情更是难以言说,所以他才会封夏侯婴为汝阴侯,并且剖符为信,世世勿绝。
在汉初,这是极难得的殊荣,只有少数几个人得到过。
由刘邦说到吕后。
刘邦逃亡之时,吕后的处境更惨,可以说这是她一生最黑暗悲惨的时刻,后来她变得冷血残忍,心理甚至有些扭曲,或许也跟这一段所遭受的痛苦有关。
刘邦一走许多年,吕后提心吊胆,没过过一天轻松日子。
这样一路熬过来,原以为一切能慢慢好起来,不想迎来的却是绝望的逃亡,两个孩子走失了,生死不知,自己和刘太公则被项羽抓了,一关就是两年又四个月。
现如今有许多不负责任、缺乏敬畏的历史戏说,总是拿吕后在项羽营中做俘虏这一段来说事,说她如何从一个农家主妇蜕变成招蜂引蝶的风流女人,如何与年龄小一辈的项羽打情骂俏,如何与能歌善舞的虞姬争风吃醋。
然而历史的真实却是,此时的吕后只是一个随时都有可能被蹂躏糟蹋的受害者,一个日夜思念一双儿女的悲苦母亲。
正因为如此,吕后归汉后,她对夏侯婴曾在生死道上救助过刘盈、刘元,才会一直念念不忘。
虽说政治是残酷的,但夏侯婴在吕后人生最黑暗时释放出的仁义、善良却能够超越政治,穿透残酷,散发永恒的人性关辉。
许多人一提及汉初吕后,说到的都是称制秉政、虐杀戚夫人、诛灭韩信这一类的冷血刻毒,其实她也有念情感恩的时候,汉高祖刘邦死后,她曾特地赏赐给夏侯婴一座最好的府邸,并且题名: “近我”。
庙堂之上,“真情”流露,对夏侯婴而言,这是多大的一份尊荣啊! 历史是现实的浓缩,也是现实的放大,咱们实在应该多感受感受这种历尽沧桑、仁善而终的历史片段,因为它能让你坚信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