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南京的母亲河,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之一。
看到秦淮河三个字很容易让我们想到散文大家朱自清收录在中学课本里的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作者将自己在这条古老的秦淮河上的所见所闻通过优美的文字娓娓道来,让人对江南水乡有了最初的了解。
秦淮河古称龙藏浦、淮水,属长江中下游支脉。秦淮河由句容市宝华山南麓的句容河与发源于溧水区东庐山的溧水河汇聚而成,在南京江宁两河汇合成秦淮河。
以秦淮河为基础古南京两岸孕育了灿烂的文明,对于南京来说,秦淮河便是这座城市的母亲河。
秦淮河几经变迁,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在南京的东水关入城,经夫子庙,再经西水关出城,全长约五公里,这便是有名的十里秦淮了,朱自清游览的秦淮河便是这里。
南京城两千多年的历史给了秦淮河注入了亘古悠长的人文底蕴。大诗人李白、杜牧、刘禹锡等文人墨客的诗作中对秦淮多有描述,后世的名家作品如《桃花扇》等著作中也多有过详尽的描写。
桃叶渡是秦淮在南京城内的一处古渡口,在这里乘船可顺流直达长江,也可以由此逆行而上驶入京杭运河南下到苏州、杭州。
这里河面较阔,不便修筑桥梁,一直是个繁忙的迎来送往的渡口,因此千年来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离悲迎欢的著名诗篇。
在南京史前的新石器时期,秦淮河宽达数百米,其恢宏的气度堪比长江。北宋时期的小冰期使南方的气候变冷,降雨也减少,秦淮河的水位骤降。
六朝南唐时的南京,人口已经相当稠密,因秦淮枯水而露出的河岸到了北宋时期逐渐被城内不断增长的人口侵占。使得河道变成今天的样子。
现在的秦淮码头每到夜晚便是一派灯光璀璨的世界,游人摩肩接踵,异常热闹。
横跨河上的各色桥梁彩灯辉映,生肖灯、卡通灯等应有尽有,几乎夜夜如十五元宵节般的喧闹,游人来到这里很快便融入到了这种如过节般的氛围中,欢声笑语之声不绝于耳。
当年朱自清与俞平伯游秦淮的渡船“七板子”也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画舫。画舫在彩灯的勾勒下线条分明,远远望去,似飘在河水中的玉宇琼楼。
乘着画舫缓缓上行,不多时便来到了李白像前,他描写秦淮的诗也刻在旁边的碑石上,笔法苍劲有力,虽不是李白亲笔,但也别有一番神韵。再往前便是王献之铜像,铜像旁边的碑石上只刻有一个大大的“太”字。
相传少时献之十分聪慧,但不免有点目空一切。一次父亲王羲之在他写的“大”字上点了一点成为“太”,小献之就拿着这个“太”字找母亲点评,母亲不明所以,只说“太”的一点十分漂亮,其他的部分就没什么出彩的地方了。
献之很惭愧,自此便一改往日浮躁的作风,全身心地投入到书法练习中,终成一代大师。
十里秦淮给游人的体验不仅仅有桨声灯影,其厚重的人文历史也在不断地讲述着秦淮河的美轮美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