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胜

时间:2023-09-14 18:18:45编辑:奇事君

肉食者鄙的平原君!一生平碌无作为,生不逢时的守平之臣。

战国四公子,居第二为赵国平原君。

平原君赵胜,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的幼弟,《史记》载“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

作为赵国诸多王室公子中最贤良的一个,平原君与孟尝君一样,平原君也“喜豢养门客,为母国效力”,门下食客如云。

并凭借“礼贤下士”的名声先后辅佐自己的哥哥赵惠文王、自己的侄子赵孝成王两代赵王,在赵国政坛纵横几十年,对赵国的政治走向有着重要影响。

听起来平原君之贤是战国四君子之首?实际大相径庭——

一、以“好客”闻名,却不能人尽其才

与孟尝君不同,平原君是真正的王族,受两朝赵王优待,并出任丞相。他的身份无疑是尊贵的,因此,他实际是从未真正尊重“贤士”。

他的“礼贤下士”其实是他立足朝堂的政治手段 ,有两件事情可以为证:

一件是魏齐,秦王要杀魏齐,魏齐逃到平原君府请求庇护。秦王听闻魏齐在平原君府,便设下诡计“寡人闻君之高义,原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原与君为十日之饮”。

平原君收到秦王信件,竟然满心以为秦王好意,欣然 前往。结果被秦王扣为人质,终赵孝成王拿魏齐“人头”换回了平原君。

另外一件事是毛遂。没错,就是毛遂自荐那个毛遂,他其实一直是平原君的门客,却未得平原君赏识,平原君也不知道毛遂这号人物存在。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赵国大败,国力大损。第二年,秦军再攻赵,妄图一举灭亡 赵国,不久即功到赵都邯郸城下。

赵国危机,作为丞相的平原君决定在门客中挑选二十名文武全才的与他一同前往楚国搬取救兵,可惜三千门客中却难凑齐这二十人,毛遂这才自荐成功。

实际上,平原君麾下二十名门客,也只有毛遂一人以“三寸不烂之舌”有勇有谋说到了楚王,为赵国搬回楚国大军,解了邯郸之危。

二、以“贤”著称,却放任临阵换帅导致长平大败

平原君最让人诟病的,一定是导致赵国一蹶不振的长平之战。

262年,秦军攻克韩国要地野王城( 今河南沁阳县) ,它是韩国上党郡( 今山西长治) 和韩国国都( 今河南新郑) 的重要通道。

韩国眼看上党不保,国都受胁,于是就想献出上党郡向秦求和。上党郡居民不愿降附以苛暴著称的秦国,因此,上党郡郡守冯亭拒绝降秦,而是想将上党献给赵国。

对于是否接受上党的归附,赵王和平原君赵胜等认为不费一兵一卒而“坐受城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于是接受了上党,最终导致长平大败。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说:“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鄙语曰‘利令智昏’。

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这其实是一种片面之词,如果将上党的地理位置与当时的形势进行综合分析,就会发现,如果任由秦据上党,则秦攻赵之路畅通——近可威胁太行山东侧的赵都邯郸,远可以挥兵北上,控制吕梁山与太行山的险径要塞,截断赵与代郡、雁门郡、云中郡等北部地区的联系。这对赵国 威胁太大。

因此,作为丞相的平原君主张接受上党郡并非错误,他的错在于长平之战的统筹指挥——

一是作为赵国丞相,未能利用赵国近地之利,给予长平赵军充足持续的后勤保障,导致前线 不能“久战”,最终引起后续临阵换将,继而导致长平大败;

二是不能审时度势,面对赵王阵前换将、率意而为的重大失策而不能尽忠直谏,最终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了廉颇,才使四十余万众被坑杀。

因此,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二的平原君,虽有礼贤下士容人之量和虚心纳谏的性格,却无知人善任,为国举才的伯乐贤良,也没有的“扶大厦将倾”力挽狂澜的雄才伟略。

可以说,平原君只是生错了时代,若是承平之时,其必然是一代贤相,而身处乱世,其才能却是不足与拒强敌,生不逢时可能才是他被人诟病关键。

上一篇:科拉罗夫,穆里尼奥要求皇马买的科拉罗夫是何许人?有什么技术特

下一篇:女生专属头衔高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