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至代表作

时间:2023-09-14 07:26:34编辑:奇事君

1905年9月17日,冯至出生于河北省涿州,原名冯承植。1913年(8岁),母亲去世,家境中落,幼年的冯至遭到同族人的奚落,颇受打击,形成了他内向敏感,多愁善感的性格。

1917年(12岁),冯至从涿县高等小学毕业,考入北京四中。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他开始写诗。

1921年(16岁),冯至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他首次以冯至的笔名发表诗作,引人注目,并加入浅草社。

1925年,他与友人创立沉钟社,发表了《我是一条河》、《蛇》等传诵至今的抒情名篇。

1927年(22岁),冯至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从北大毕业后,他远赴哈尔滨教书。1929年,他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

从“五四”开始的中国新诗,充满着草创期间的简单、粗糙、浅白以及互相仿效的痕迹,而冯至从一开始便具有成熟的姿态,鲜明的个性,令人侧目。

冯至的叙事诗最为有名,《吹箫人的故事》、《寺门之前》等新诗,在抒情中叙事,在叙事中抒情,作品幽婉、沉郁。鲁迅曾称赞他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1930年(25岁),冯至留学德国,先后就读于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攻读文学、哲学与艺术史。1935年(30岁),他获得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随后回国,任教于同济大学。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冯至随同济大学内迁。1939年(34岁),他转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德语教授。

这期间,他的创作和研究都处于比较旺盛的时期,出版了散文集《山水》、中篇历史小说《伍子胥》等等。

1942年,冯至出版了《十四行集》,包含27首十四行诗,获得诗坛赞誉无数。

抗战时艰,冯至潜心钻研和他一样身经国难的杜甫,发表了一系列与杜甫相关的文章。同时他还选择西方诗人歌德作为专攻对象,1948年结集为《歌德论述》出版。

1949年(44岁),新中国成立后,冯至长期担任北京大学西语系主任。1952年(47岁),冯至写的《杜甫传》连载发表。

全书刻画了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忧国忧民、跌宕起伏、颠沛流离的一生。这对正值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是一个有力的激励。

毛泽东读了非常喜欢,他握着冯至的手说,《杜甫传》是为“中国人民做了一件好事”!

1956年(51岁),中国作协决定创办《诗刊》杂志。组稿过程中,大家希望能在创刊号上发表毛泽东诗作,却又担心主席不同意。

冯至认真琢磨后,建议这么写:“我们请求您,帮我们诗人办好诗人们自己的刊物……”。

毛泽东看到《诗刊》寄来的的征稿函,怦然心动,欣然回信,接连投稿十八首。从此,毛泽东诗词传遍大江南北。

1964年(69岁),冯至调任社院外国文学研究所,长期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工作。1966年,文革爆发后,冯至作为资深诗人和学术权威,遭到批斗和迫害。文革结束后,他才得到平反。

由于他在研究歌德、海涅等方面取得杰出成就,1983年,他获得德国慕尼黑歌剧院颁发的歌德奖章。1986年,他出版《论歌德》,对歌德的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

他还被聘为奥地利、联邦德国、瑞典等国科学院院士,曾获得德国最高荣誉——大十字勋章。中国作家中能获得如此多国外荣誉的,恐怕至今也尚无第二个。

1993年2月22日,冯至病逝,享年87岁。

上一篇:中国首次参加残奥会

下一篇:1公里等于1千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