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由汉朝宗室,汉高祖的九世孙刘秀所建立,至汉献帝刘协亡国历经一百九十五年。东汉王朝一直吊打外族,军事强横为什么会一步步走向了灭亡?
东汉灭亡的根本原因
一、中央政治动荡,宦戚之祸
1、皇帝年幼,外戚干政。东汉王朝是中国历外戚干政较为频繁的朝代。先后有窦氏、邓氏、阎氏和梁氏作为外戚拥立年幼的皇帝登基。而东汉的皇帝对于外戚大多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甚至在权力分配上过度倚重外戚,再加上东汉的皇帝大多早逝,很少留下成年的子嗣,便给了外戚以可乘之机。而外戚当政卖官鬻爵,损天下公利,肥个人之私,莫不如是。
2、皇帝成年,宦官乱政。年幼的皇帝长大后,受够了跋扈的外戚。为了抢班夺权能够依仗的就是长期侍奉在侧的宦官们。获得皇帝支持的宦官总能将外戚收拾一清。而这些年轻的皇帝大多未接受过良好的帝王教育,所以亲政后也多依靠宦官的力量。宦官当政的危害不亚于外戚。东汉,李唐和大明并称三大宦官乱政时期。
3、宦官斗大臣,党锢之争。宦官乱政也不是没有人发现不妥。于是,朝中大臣作为政治力量开始了权力的角逐。再加上东汉时期门阀兴起,朝中的大臣们的后台都有强大的势力做依靠。双方是你来我往斗的不亦乐乎。(其实这样的情况未尝没有皇帝在背后推波助澜,毕竟制衡才能增加皇位的稳定。)于是,中央的各方大佬们,主要的工作不再是为国解忧,反而变成了勾心斗角,祸乱党政。终于使得朝政日非。
二、地方土地兼并,门阀与农民
1、土地兼并急,农民揭竿起。东汉中期朝廷内部外戚宦官争权,臣党与阉党斗法,朝政无人理会。致使土地兼并盛行大量的中小农家庭破产,要么卖身为奴成为门阀的佃户,要么背井离乡较终落草为寇。这些都造成了地方动乱。破坏了地方的经济基础,也让丧失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正是黄巾起义这场农民起义,彻底断送了东汉王朝。
2、结寨为自保,门阀始兴起。地方上农民起义不断,各地盗匪横行,再加上外族时常做乱。偏偏中央政府内斗不断,无力应付地方上的小型动乱。为求自保,各地同宗同姓之人,结成城寨比邻而居守望相助,出现了门阀的雏形。东汉末年,门阀基本形成,中央大官被门阀垄断,地方政府行政施政需要仰仗门阀支持。俨然成为了一个个独立的政治团体,大大削弱了东汉整体的实力。
三、外族问题多,要用又要防
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兼容并蓄的民族。对于周边少数民族,尤其是走投无路前来投奔的少数民族大多采取宽容政策。东汉王朝也是一样,尤其是当时正好是匈奴发生大规模动乱。南匈奴内附,再加上西北的羌人,四川的氐人,北方的鲜卑人。东汉王朝统治下的东亚地区,存在着大量少数民族。东汉王朝一方面将内附的少数民族全部迁往边境统一安置,并在其中挑选精壮补充军队。另一方面却又时时提防,设立护匈校尉、护羌校尉,鲜卑校尉管理监视,采用的标准“民族隔离政策”。这些少数民族在内地稍有所动荡。东汉王朝绝不心慈手软,总是采取血腥镇压。所以,整个东汉后期常年进行着镇压少数民族叛乱战争,使得边帅握有强兵并拖垮了东汉王朝的经济。
东汉王朝是个强大的王朝,可是因为高层政治的不断动荡,皇帝在中央的常不作为,再加上没有一套合理的政治制度抑制土地兼并,以及处理民族问题的草率。较终使得刘秀开创的王朝彻底走向了衰败,走到了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