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掖贤

时间:2023-09-10 05:12:45编辑:奇事君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一个人所有的行为都受童年经历的影响,所以,一切的因果都要追溯到生命最开始的地方"。

"生命的开始"多么美好、多么生机盎然的话……然而,对有些孩子来讲,却成了背负终身枷锁的起始。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1929年1月21日,中华民族抗战英雄、伟大革命烈士赵一曼之子陈掖贤在湖北宜昌出生,小名"宁儿",意为一生平静安宁。

生子之后,赵一曼并未过多逗留,含泪将爱子托付给丈夫的大哥后,便匆忙奔赴东北继续抗战工作。

谁能想,此一别,便是永远。

1935年11月,赵一曼为掩护同伴撤退被俘。

经受非人折磨后,于1936年8月2日被敌人残忍杀害。

自此,赵一曼与儿子陈掖贤天人永隔。

因"赵一曼"是陈坤泰为了保护党内部消息而起的化名,所以直到陈掖贤26岁时,才在组织的确认下,得知了母亲被害的消息。

并于1956年赶到东北烈士纪念馆,亲眼看到了母亲的遗嘱。

看到母亲遗嘱的陈掖贤当场崩溃痛哭,回家后便在身上刻上了"赵一曼"三个字用来追思自己的母亲。

而当他被通知可以领母亲的抚恤金时,他却拒绝了,他实在没办法用母亲鲜血换来的钱去买吃穿。

然而陈掖贤的生活却并不如意:离婚、挨饿、重度抑郁……1982年8月15日,陈掖贤再也坚持不住,在家中自缢身亡,享年53岁。

赵一曼希望儿子一生平静安宁,而陈掖贤的一生和结局与她希望的恰恰相反。

那么烈士之子陈掖贤为什么会一生痛苦,导致自缢而死呢?分析起来,矛盾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他的性格:敏感、沉默寡言、倔强且自制力差。

而其性格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追溯起来,一切的开始都源自于一个缺爱的童年。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陈掖贤自幼离开父母被寄养在大伯家里,俗话说:"没妈的孩子像根草",陈掖贤就是这样一颗小草,或许不会日晒雨淋,但是极度缺乏关爱。

寄人篱下的童年使他养成了敏感寡言的性格,这给其后来的重度抑郁孕育了肥沃的土壤。

缺爱的生活如同受惊的小兽,成了他一生中最隐秘的伤。

1951年全国解放,陈掖贤的姑姑找到了已经22岁的陈掖贤,并送他进入大学读书。

毕业后,陈掖贤成了一名大学教师,拿着人人羡慕的高工资,前途一片光明。

几年后陈掖贤与其学生张友莲结婚,二人的工资加起来有一百多元,在当时足够过得很好。

但是从小缺爱的陈掖贤并不会爱。

在婚姻中,他依旧保持着单身时期的习惯:经常胡子拉碴,花钱大手大脚,随随便便就能一顿花完一周的伙食费,且屡劝不改,因此月末时总是忍饥挨饿四处借钱。

仿佛只有不断的好吃好喝,才能弥补童年时期就深刻在骨髓中的匮乏感,以此来取得心理上的满足与慰藉。

因此,夫妻二人经常争吵,最终以离婚收场。

因为童年时从未被考虑在意,所以也没学会考虑在意他人。

婚姻失败后,陈掖贤被诊断出重度精神疾病,即抑郁症。

可以说,陈掖贤的一生,半生都在挨饿。

那么既然总是缺钱,面对政府给的抚恤金,他为什么坚持不领呢?仔细想来,应该是以下三点:1、对母亲深沉的爱与敬重纵使从未见过母亲,在最需要的年纪从未得到过母亲羽翼的庇护,但是血总是浓于水的,在看到母亲遗嘱的那一刻,陈掖贤崩溃了,原来早已麻木的那份渴望依然藏在心底,对母亲的思念瞬间化成了决堤的泪水。

母亲英勇就义的前一刻最牵挂的是自己,她并没有忘了自己,只是不得已。

相信,在那一刻,陈掖贤突然理解了母亲,童年时无数个日夜里的疑惑终于有了答案。

对母亲的爱陈掖贤刻在了胳膊上。

而对母亲的敬重,陈掖贤表现在了行动上:拒绝领母亲的抚恤金,他不仅这样要求自己,也同样的要求自己的女儿:不许以烈士后代自居。

2、对母亲隐秘的怨然而,陈掖贤对母亲只有爱吗?不是的。

相信在看到母亲遗嘱之前的无数个日夜里,陈掖贤对母亲是有些许的埋怨的,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人之常情。

然而,在看到母亲遗嘱知道母亲是为国牺牲的烈士后,理解和敬重或许让这份藏在心底的根深蒂固二十年的怨,或许减轻了,或许他自以为消散了。

但是钉在墙上的钉子即使拔出来也会留下痕迹,童年里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看着别的孩子被母亲疼爱时产生的期盼和埋怨就真的能一下子云淡风轻没有痕迹吗?不会的。

人都没了要抚恤金有什么用呢?陈掖贤要的是爱,而抚恤金带不来母亲的爱,也弥补不了那早已逝去的童年,只会让他想起曾经那个内心深处飘零无依的小男孩吧。

3、敏感的灵魂,骄傲的人格寄人篱下的生活使陈掖贤形成了相当敏感的性格,凡事想得总是很多。

作为烈士赵一曼的儿子,陈掖贤无疑是相当自豪骄傲的,母亲这样英勇无畏,自己又怎么能借着母亲的感人事迹去沾国家的光呢?对陈掖贤来讲,这不但是对母亲高尚行为的一种亵渎和抹黑,也是对自己自尊和人格的伤害,在陈掖贤看来:"沾国家的光"与母亲英勇就义的行为完全背道而驰,因此,他宁愿忍饥挨饿,也决不去领母亲抚恤金的分毫。

陈掖贤是用他的一生来治愈童年的,对于他,我们同情,我们敬佩,我们唏嘘沉默。

然而,他并不是一个个体,而是时代所衍生的共体之一。

在他的身上,有着那个时代的光辉,也烙印着那个时代的残酷与悲哀。

而我们能做的,只有铭记,铭记那个时代所带来的创伤,勤勉强国,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上一篇:youhua,什么是油画,油画的特点

下一篇:马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