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糖

时间:2023-08-25 23:50:23编辑:奇事君

科学的发展是国家的第一发展力,早在之前,国家因为没有发展完善的科技,连一棵小小的植物都需要进口。

而这棵植物便是治病的宝塔糖的原料,后来又因为没有发达的科技导致受制于人,从而使得宝塔糖就此消失,这无疑是段悲剧。

80年代最为受欢迎的“药物糖果”

宝塔糖虽名字中带糖字,但其实是一种药,主要是用于去蛔虫以及钩虫,它的口感是糖的味道,而且形状酷似宝塔,因而得名宝塔糖。

宝塔糖的主要原料是蛔蒿,蛔蒿属于绢蒿属多年生草本,是半灌木状草本。此植物本身就可以抑制寄生虫。

蛔蒿的根一般是细的或者是略微粗一些,刚长出来蛔蒿是长有灰白色蛛丝状柔毛的,但其毛会在后期脱落。

它的茎一般会较多,而且细,身体不沉的时候是直立状态,有时也会下部稍弯曲,蛔蒿高度一般在20-40厘米左右,它的下半部分呈褐色,且有光泽,而上半部分却是灰绿色的。

蛔蒿从中部或下部便开始分枝,其状态和主干一样,起初会有白色绒毛,不久就变光滑。

蛔蒿主要生长在上层深厚、土壤肥沃且透水良好的沙质土或沙质灰壤土上生长。蛔蒿只有未开放的头状花序可以供药用。

用蛔蒿制作的“宝塔糖”是20世纪80年代最为受欢迎的“药物糖果”。

国家建国初期,一切都在探索中,科技、医疗都不发达,也没有过多的人重视这些事情,因为在那个时代,填饱肚子才是正经事情。

孩子不懂事,能吃的不能吃的都吃,只要能管饱,就啥也不管。大人们整天忙于农田劳作,知道孩子不出意外也就不管他们。但是这样“胡吃海喝”的后果便是引引来了蛔虫病。

蛔虫病直接的症状便是肚子疼,一开始也没人在意,只是以为便秘或者着凉,但是肚子老疼就引起家人的顾虑,去医院看医生发现是肚子里有蛔虫。

因此也引起了国家的重视,经过专业人员研究发展蛔蒿可以治疗蛔虫病,便开始从苏联进口蛔蒿,然后逐渐研制出了宝塔糖。

研制出了可以治疗蛔虫病的药物,便开始分发全国,由乡村里的“赤脚大夫”们分发,在村里看见小孩就给一个,渐渐的蛔虫病风波也就过去了。

其实蛔蒿的味道是有点苦的,苦的东西让人难以下咽,更何况是要让孩子吃,然后研究人员便往里面添加了天然甜味剂,还做成宝塔的形状。

一开始大家并不知道宝塔糖是什么,也不敢吃,毕竟肚子疼挺难受,但是尝了一个便停不下来。

宝塔糖酸酸甜甜口感极好,像极了糖果的味道,在80年代吃一颗糖果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一年到头都不一定能吃到。

所以宝塔糖特别受欢迎,吃上一颗可以开心一整天,关键是吃完肚子就不疼了,有时学校也会分发一些,一人一颗。

苏联一言不合就断了蛔蒿的供应

我国之前使用的蛔蒿主要依赖进口,是从苏联进口的,在之前中国与苏联建立友好关系,所以医疗方面也是相互援助。

正好苏联有蛔蒿,而中国缺蛔蒿,便引进了蛔蒿种子,当时的苏联国家对于蛔蒿种子并不富裕,但也慷慨解囊,给了中国20克的蛔蒿种子。

中国拿到这极其珍贵的20克蛔蒿种子,将其小心再小心的分成了四份,分别送去了四个种植基地,就是位于呼和浩特、山西大同、陕西西安、山东潍坊这四个农场。

最后只有潍坊种植的蛔蒿成功了,也幸好没有全部失败。成功后便开始大力推广,也就由来了火遍全国的宝塔糖。

本以为就这样,两国非常友好,蛔蒿也继续种植着,孩子们依旧非常开心地吃着好吃的宝塔糖。

但是在60年代之后,中国和苏联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气急败坏的苏联将两国友好援助协议单方面撕毁,并且将援助中国的蛔蒿提取的机器一并撤走了。

苏联撤走了机器,虽然无奈,但是也没办法,病还得治,不能因为没有了机器,就耽搁人民的身体。

于是我国就开始自主研究机器,虽也研制出了自己的提取器,但这台大机器不仅笨重且提取的原料十分少,导致大片大片的的蛔蒿来不及使用就都烂在了地里。

祸不单行,1964年,潍坊农场又碰巧遇上了连续40天的阴雨天气。所有的蛔蒿全部死亡,颗粒无收,唯一留下的三瓶蛔蒿种子还坏了一瓶。

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导致蛔蒿停产,没有原料,就没有宝塔糖。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科技医疗的发展,中国找到了代替宝塔糖的其他药物,渐渐的宝塔糖便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了,直到现在成为了人们难以忘怀的独家记忆。

宝塔糖的消失是悲剧,更是重生

制作宝塔糖的原材料蛔蒿已经彻底消失,专家没有找到蛔蒿的替代品,以至于宝塔糖成为了昨日黄花。

那段时期,我国专家为了解决蛔虫这种寄生虫的危害,夜以继日研究药品,专家们“撸起袖子加油干”,自主种植蛔蒿,自主研制药品。

如此才有了宝塔糖的问世。宝塔糖的问世是我国科研工作者呕心沥血的成果,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凝聚力。

因为宝塔糖物美价廉又能治病,一经上市就成为了风靡大街小巷的零食,这是属于那个时代的人们的专属的回忆。

宝塔糖的消失是中国制药史上的一大悲剧。因为它代表的不仅是科研工作者为了百姓呕心沥血的工匠精神,还代表了当时人们的独特回忆。

我国专家经过不懈努力,保证了人民的生命健康,成就了一代人的独特回忆。

这背后的教训我们不能忘记:只有国家自己掌握技术,才能更好的发展。

而技术的推出就需要无数国人的创新,创新就是要推陈出新,只有创新才能真正地造福人民,才能不断提高国家的实力。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每位公民“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上一篇:士不可以不弘毅翻译

下一篇:科普书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