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后人

时间:2023-08-25 20:05:31编辑:奇事君

左宗棠的后人关系图

今日我们再看左宗棠依然是个传奇人物,科举三次不第,西征收复新疆一举成名功高震主却是个两袖清风的清官,然而其后人更是绝大部都是可造之人才!不能说是奇迹!那么左宗棠的后人关系图h是怎么样的呢?据悉,左宗棠1曾孙左景鉴是著名外科专家,在上世纪60年代是中国外科的“四把刀”之一。左氏后人中,还有一位旅法华裔汉学家左景权,在敦煌学方面颇有成就。

左宗棠的后人关系图

左宗棠1曾孙左景鉴是著名外科专家,在上世纪60年代是中国外科的“四把刀”之一。其子左焕琮是外科专家,1994年章孝慈到北京求医,为他做手术的就是左焕琮。左景鉴的大女左焕琛也是学医的,是影像医学及心血管病专家。

另一位曾孙左景伊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应用化学系教授,腐蚀与防护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左氏后人中,还有一位旅法华裔汉学家左景权,在敦煌学方面颇有成就。

左宗棠夫人

左宗棠作为清廷四大中兴之臣的其中一个,不但在战场上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而且在仕途上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俗话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群优秀的女人默默的奉献着。左宗棠的原配夫人周夫人,原名周诒端,是湘阴县的书香门第大家闺秀。

左宗棠画像

因为左宗棠在少年读书的时候就非常的厉害,所以周诒端的父母就很看好左宗棠,虽然在后来的科举中,左宗棠因为字写得不好而没有考中,但是周氏父母认为左宗棠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因此一心一意决定要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左宗棠。

据史料记载,周夫人第一次看到左宗棠的时候,心里就暗暗的喜欢上了,所以对于父母订的这门亲事非常喜欢。

周夫人嫁给左宗棠之后,非常的贤惠体贴自己的丈夫,从来不以自己是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而自居,而是作为左宗棠的一个知己。常言道:红颜好找,知己难求。

因此,在左宗棠即将要去参加考试的时候,周夫人就拿出了自己的嫁妆,给左宗棠拿去做路上的盘缠,一心一意的支持左宗棠的追求。左宗棠看到自己的大姐家日子难熬,因此将这一笔路费资助给了自己的姐姐。周夫人毫无怨言,继续在亲戚处帮左宗棠置办了赶考的盘缠。

周夫人接连给左宗棠生了几个女儿,当得知自己今后会不育时,非常大胆而又体贴的提出帮左宗棠纳妾,可见周夫人当时是一个多么有远见,多么开明大义的贤惠的夫人啊。

左宗棠儿子

左宗棠一生叱咤疆场,先在湖南长沙一战成名,紧接着从东南边的太平军手中收复了浙江福建等地,再然后北上镇压了陕甘回民起义,最后大军西征,收复新疆。

左宗棠雕塑

左宗棠一生戎马葱茏,在这种艰苦的生活中,左宗棠也不忘带上自己的儿子,希望通过在军营中的锻炼,使自己的儿子能够子承父业,但是很遗憾,大儿子在军营中感染了风寒先于左宗棠去世了。

左宗棠一生当中一共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左孝威,二儿子左孝宽,三子左孝勋,四子左孝同。在科举方面,左孝威也仅仅考中了一个举人。由于喜爱军事,而且对兵法也有一定的研究。

所以左宗棠就让自己的大儿子左孝威在军营中做了一名很小的官。在进军新疆的时候,因为水土不适,感染了风寒,等送回家后,已经是没法医治了,因此大儿子左孝威很早就去世了。

次子左孝宽是当地很有名望的一名郎中,他不像父亲左宗棠一样能够叱咤风云,解救更多的生命于水火之中,但是他也能够解危救困。虽然父子行事不同,但同样都是救人命的好人。

三子和四子都是通过科举一步步走上仕途的。因为受到父亲的影响,所以三子左孝勋也对军事很有研究,所以就在兵部中做了一名不大不小的官:兵部主事。四子左孝同的职位要比他的哥哥孝勋高多了,一直做到了江苏提法使。

左宗棠后人

左宗棠一生戎马葱茏,在家和子女们相聚的时间非常少,但是却经常写信教育自己的子女后代。世人常说,左总的家教非常的严厉,虽然左公官居高位,但是后世子却并没有沾染官场的习气,见到人都是彬彬有礼。

左宗棠雕像照

左宗棠一共生了四个儿子,这四个儿子虽然没能够像左宗棠一样身居高位,不过也做的相当不错了。大儿子因为在跟随左宗棠出兵新疆的过程中感染风寒患病,最终不治而亡。二儿子一生学医,在当地是一位颇有名望的郎中,一生救死扶伤。三儿子和四儿子都走上了仕途。

儿子们虽然没有像左宗棠一样声名显赫,但是后世子孙却出现了很多名医。左宗棠有一个孙子叫左念恒,做过余杭太守,也是一位诗人。跨过左念恒这一代,到了第四代,左氏一族又开始声威显赫了。因为到了第四代,出现了许多的名医。左宗棠的曾孙左景鉴,是中国著名的外科专家,也是当时的四大名刀之一。在文革的时候,左景鉴被打成了右派,因此下放农场劳动,突然收到命令说,快上飞机去北京给首长做手术,可见当时左景鉴的医术是多么的高明,所受到的重要程度了。左景鉴的子女也都是现在中国非常著名的医生。左景鉴的堂兄左景伊,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化学家。

左宗棠一生征战疆场,功勋卓著,他的后人却名医辈出。

左宗棠故里

左宗棠出生在现在的长沙湘阴县,在当时是离长沙很远的一个小县城。湘阴县就是现在的岳阳市湘阴县。虽然左宗棠是出生在湘阴县的,但是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父亲带到了上沙去读书。左宗棠几乎在长沙果然了他的大半生,但是因为左宗棠是出生在湘阴县的,而且他的祖上都在湘阴县,因此现在岳阳的湘阴县才是左宗棠的故里。

左宗棠塑像

现在的岳阳市湘阴县还保留着左宗棠的旧居——柳庄。在左宗棠的故里,还保留着左宗棠亲自筹款修建的留青学校。左宗棠因为自己当年读书要跑到很远的长沙去读书,不但花销很大,而且还异常的辛苦。为了当地后辈们都能够有条件读书,所以左宗棠捐款修建了这样一所学校。

在清宣统三年的时候,左氏家族修建了家族祠堂,也就是今天的太傅祠。柳庄是左宗棠在发迹之前在家干农活的地方。虽然这里是左宗棠的故里,但是左宗棠一生,在这个地方待了总共才十八年。就是在柳庄里,左宗棠一边劳作,一边在读书著书,留下了很多的著作。

湘阴县不但保存着完整的柳庄,而且还有太傅祠,每年到清明时节雨纷纷,左氏族人都回去太傅祠祭拜自己的祖先,去祭拜左宗棠这样一位中兴名臣。因为左宗棠在生前给自己的家乡做了很大的贡献,因此左宗棠故里的人对左宗棠是怀着非常深厚的情节的。

左宗棠名言

作为晚清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左宗棠不但怀有非常远大的志向,而且还对家国大事,都有着自己超乎寻常的见地。在少年时代,左宗棠就因一句“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破书万卷,神交故人”而在当地士子中声名鹊起。此后左宗棠在叱咤风云中,讲出了更多脍炙人口的名言。

左宗棠画像

“学问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左宗棠对自己半生苦读的总结,正是因为有了少年时代的苦读,以及中年落地之后的矢志不渝,坚持手不释卷,才有了后半生叱咤疆场的资本。虽然在科场上失意,但是左宗棠丝毫没有抛弃远大的志向与抱负,而是不断的坚持,为自己能够横空出世,艳惊世人而准备着。为了给自己打气,左宗棠曾在书房写下这样一句话“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飞黄腾达之日,不被人忌”。左宗棠的一生,大部分时候是与书在打交道。即使后二十多年征战沙场的日子里,他也从来没有放下手中的书。对于自己的爱读书,左宗棠曾经如是说“读未见书,如逢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人”。

左宗棠还在家乡种地读书的时候,虽然已年近四十。对于不惑之年的大部分人来说,人生依然如此,再也没有多大的转变了。但是左宗棠却从不这样看,因为他的心中还怀有远大的抱负。为了不断的鞭策自己,左宗棠就曾经写下这样一句话:“奇书已聚五千卷,此墨足支三十年”。

左宗棠故里

左宗棠出生在现在的长沙湘阴县,在当时是离长沙很远的一个小县城。湘阴县就是现在的岳阳市湘阴县。虽然左宗棠是出生在湘阴县的,但是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父亲带到了上沙去读书。左宗棠几乎在长沙果然了他的大半生,但是因为左宗棠是出生在湘阴县的,而且他的祖上都在湘阴县,因此现在岳阳的湘阴县才是左宗棠的故里。

左宗棠塑像

现在的岳阳市湘阴县还保留着左宗棠的旧居——柳庄。在左宗棠的故里,还保留着左宗棠亲自筹款修建的留青学校。左宗棠因为自己当年读书要跑到很远的长沙去读书,不但花销很大,而且还异常的辛苦。为了当地后辈们都能够有条件读书,所以左宗棠捐款修建了这样一所学校。

在清宣统三年的时候,左氏家族修建了家族祠堂,也就是今天的太傅祠。柳庄是左宗棠在发迹之前在家干农活的地方。虽然这里是左宗棠的故里,但是左宗棠一生,在这个地方待了总共才十八年。就是在柳庄里,左宗棠一边劳作,一边在读书著书,留下了很多的著作。

湘阴县不但保存着完整的柳庄,而且还有太傅祠,每年到清明时节雨纷纷,左氏族人都回去太傅祠祭拜自己的祖先,去祭拜左宗棠这样一位中兴名臣。因为左宗棠在生前给自己的家乡做了很大的贡献,因此左宗棠故里的人对左宗棠是怀着非常深厚的情节的。

左宗棠故居

作为晚清四大中兴之臣其中之一,左宗棠去世之后被清朝赐谥文襄。为了纪念左宗棠,但凡左宗棠战斗过的地方,或者是长久的居住过的地方,都完整的保留着左宗棠使用过的器物,以及左宗棠生前的居所。虽然左宗棠去世已经一百多年了,但是左宗棠故居,还是保存的完好如初。

左宗棠故居

在今天的北京市东城区西堂子胡同,就保留着左宗棠当时居住的房子,也就是左宗棠故居。因为左宗棠收复了新疆,所以慈禧太后非常开心,两次在北京召见左宗棠,而且任命左宗棠为军机大臣。作为军机大臣,必须每日上朝,所以左宗棠开始了他在北京居住的时光。现在北京的左宗棠故居就是当时慈禧太后赏赐给左宗棠的宅子,因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左宗棠故居被拆了照原来的样子重建的,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左宗棠故居是新建的仿旧建筑。

除了北京的左宗棠故居之外,在湖南的湘阴县也保留着左宗棠的故居。作为湘阴县人氏,左宗棠的前半生都是在那里度过的。湘阴县就是现在的岳阳市湘阴县,我们现在去岳阳市湘阴县,就能够看到保存非常玩好的柳庄。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柳庄上的题字“柳庄”二字,都是当年左宗棠亲自题上去的,柳庄应该算是左宗棠故居中居住时间最长的了。

左宗棠故居除了北京和湘阴县的之外,在湘潭还有一个,也就是被称为左宗棠第二故居的桂在堂。

左宗棠墓

清朝著名将领左宗棠的坟墓,在左宗棠的家乡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白竹村。而从长沙市的黄兴镇处罚的话,就要经过东山大桥,然后在南边行驶两公里左右,就可以看到公路旁边有"重修左宗棠墓碑记"这一个石碑。从石碑后面的石阶往上走,就可以到达左宗棠墓了。

左宗棠墓地

在左宗棠墓当中,首先我们就可以看到刻有"清太傅大学士属靖侯左文襄公之墓"的石碑,在两册更是表有"汉业唐规西陲永固;秦川陇道塞柳长青"这一副对联,表彰左宗棠生前所作出的贡献。

此外,左宗棠墓还砌有很多的石桌和石凳,来祭奠左宗棠的人,可以在这些石桌以及石凳上面休息和交谈。在左宗棠刚刚去世的时候,很多的仁人志士都来祭奠左宗棠,在左宗棠墓前的石桌石凳上交谈,赞扬左宗棠生前的功德。

现如今,左宗棠墓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并且对外开放,让人们来参观左宗棠墓。通过参观左宗棠墓来了解和学习左宗棠的生前事迹,将左宗棠的爱国情怀传承下去。字在平常的时间里,游客必须要通过买票才可以进入左宗棠墓当中参观。成人票的价格是二十五元,儿童票就是十六元。

很多时候,由于参观的人数过多,左宗棠墓经常会被封锁起来。但是,管理左宗棠墓的挂管理人员就会在左宗棠墓附近的居民区生活。如果是看见了左宗棠墓的大门被所起来了,就只要想附近的管理人员寻找开门的钥匙即可。

左宗棠的后人关系图

清史稿中评价左宗棠 “廉不言贫,勤不言劳”,他也的确几十年如一日地奉行自己的做人之道。不仅如此,左宗棠在教育子女方面也是以身为教,始终以“慎交友,勤耕读;笃根本,去浮华”为根本来要求子孙后代。

左宗棠,一个传奇的人物。

他是科场的失意者,三次会试落榜,却在乱世挺身而出,拯救危局,成为晚清中兴名臣,得美誉为 “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他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创办福州船政和马尾造船厂、甘肃制造局等,引进西方先进设备和技术,对中国近代化作出重要贡献。

他一生廉俭,认为“做官不要钱,乃本分事”,《清史稿》评价他 “廉不言贫,勤不言劳”。

1.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左宗棠故里风光·湘阴鹅形山

1812年,左宗棠出生于湖南湘阴,生性颖悟,少负大志,但屡试不第,功名止于举人,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

那时,左宗棠颇有傲气,自号“今亮”,即当代诸葛亮,自诩“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23岁结婚时,左宗棠更在新房豪迈写下对联:“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这也成为左宗棠流传甚广的一副对联。

所谓不俗之人自有不俗经历,历史传奇佳话的诞生或正因于此。

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

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左宗棠赠陶澍返乡》

左宗棠擅长写对联,颇有急才。25岁那年,两江总督陶澍回湖南老家省亲,途经醴陵县。左宗棠恰在当地教书,应县令之请便在县公馆作下此联。陶澍家中曾得道光帝题匾"印心石屋",左宗棠以此用典,恰到好处,既表达了故乡人对陶澍的景仰和欢迎之情,又道出了陶澍一生中最引为得意的一段经历。

陶澍见到此联后,立即要求召见左宗棠,一番晤谈,对其才干、见识大为称赞,认为左宗棠有经天纬地之才,遂以总督身份折节下交。更让人称奇的是,陶澍甚至替儿子求婚,与左宗棠结为儿女亲家。

左宗棠纪念馆

另一段佳话则和林则徐有关。1850年1月,65岁的林则徐因病辞官回乡,途经长沙时,将船停靠在湘江岸边,指名要见左宗棠。素未谋面的两人彻夜畅饮倾谈,家事、国事、人物、政务无所不及。谈及新疆形势,林公云:"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为此,林则徐将在新疆收集整理的很多珍贵的军事、地理、文史等资料,全部交给左宗棠。历史的发展令人震惊,没想到20多年后,还真是左宗棠继承了林则徐的志愿,收复新疆,经略西北。

虽经多人推荐,屡遇贵人赏识,但左宗棠并未出山,直到两年后,太平军杀至湖南,他的人生才迎来新的转折。

2. “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1852年,太平军进攻长沙,眼看长沙马上沦陷,此时湖南巡抚张亮基才想起大名鼎鼎的左宗棠,于是急忙派人去请。当时,左宗棠来不及做任何准备,就被"连绑带拉"进了长沙,入幕巡抚署衙。

左宗棠文化园

在长沙幕府,左宗棠个性强硬鲜明、睥睨一切,甚至得绰号为"左骡子"。他帮助两任湖南巡抚整饬吏治,罢免、惩办了一批贪官污吏,也得罪了一大批人。

当时,湖广总督官文有一亲戚樊燮,任湖南永州总兵,贪赃枉法。左宗棠不信邪,愤然将樊燮绳之以法。樊燮咆哮公堂,左宗棠凛然呵斥:"纨绔子弟,国之硕鼠,有何面目见尔列祖列宗?"结果,官文向咸丰帝诬告左宗棠。朝廷接到奏折后,回复查明情况,“如左宗棠果有不法情事,可即就地正法”。

情况危急,知道消息后的曾国藩、胡林翼等人连忙一面上折解释情况,一面让在京好友郭嵩焘等人帮助营救。

郭嵩寿当时是南书房的翰林院编修,他有个同事叫潘祖荫,苏州人,名门之后,文采卓越。郭不便直接替左宗棠求情,便委托他写个救人折子。

正是在这道奏折中,潘祖荫讲述了事情缘由,写下了被后人称为 “千古佳句” 的 “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成功打动了咸丰帝,左宗棠 “躲过一劫”。

此后,他南征北战,创建楚军,短短数年间,从一介布衣跃为封疆大吏。

左宗棠雕像

但他的功勋并不止于此。十九世纪后期,新疆被外敌所占,而朝中有大臣抛出 “放弃新疆、专务海防” 主张,舆论汹汹,新疆眼看不保。左宗棠上奏朝廷,痛陈利害,力主西征、捍卫疆土,终获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大权。他多方筹措兵员、武备、军饷、粮运,指挥西征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打败阿古柏悍匪;暮年更抬棺出征,亲率大军驱逐沙俄侵略者,收复全疆。

已是垂垂老矣的他为何仍一身肝胆?家书中,左宗棠曾袒露心迹:“

西事艰阻万分,人人望而却步,我独一力承当,亦是欲受尽苦楚,留点福泽与儿孙,留点榜样在人世耳。”

3. “慎交友,勤耕读;笃根本,去浮华”

在左宗棠旧居柳庄的门楼两侧,左宗棠题撰了这样一副楹联:"慎交友,勤耕读;笃根本,去浮华。"短短12个字,体现了左宗棠谨慎交友、勤奋耕读、安于寒素、力克浮华的家教思想。这是他高度概括的人生体悟,也是对子孙后代的深深期许和谆谆告诫。

“自奉宁过于俭,待人宁过于厚”

左宗棠自己十分廉俭,“不欲以一丝一粟自污素节”,每任职一地,均张贴告示禁止送礼,族人同乡、世谊亲友及部下凡有请托带来礼物者,一概不收。

因长年伏案书写,衣袖容易磨破,左宗棠便在衣袖外加了一层袖套。这个独特的服饰被人敬称为"宫保袖",曾经流行于西北大营。

“家中用度及延师之费,每年由营中付二百金归,省啬用之足矣。此外断不准多用,断不能多寄,致损吾介节。”

——咸丰十年十月二十三日《与孝威》

家中用度,左宗棠也严格控制。家里十几口人,他每年仅寄给二三百两银子,一点都不多寄,以至于家用拮据,夫人周诒端长年患病都无钱买药。据《清史稿》记载,左宗棠的好友、时任湖北巡抚的胡林翼得知这一状况后,专门写信给湖南巡抚:“左公不顾家,请岁筹三百六十金(银子)以赡其私……

公一钱不私于己,不独某信之,天下人皆信之。”

同治十一年(1872年),他的次子左孝宽因家中人口增加,长沙旧居已不敷用,于是在未征得父亲同意的情况下,加盖和改作居屋多用了六百金。左宗棠得知此事后,对孝宽作了严厉批评和训斥:

“贫寒家儿忽染脑满肠肥习气,令人笑骂,惹我恼恨。”

“自奉宁过于俭,待人宁过于厚”,这是左宗棠一生信奉笃行的原则,他认为“惟崇俭才能广惠”,自己处处节省,才能够广泛周济他人。

左文襄公全集

据史书记载,1866年,他捐献银两支持湘阴义举,自掏腰包两建试馆;1869年,湖湘水灾,他捐廉银赈灾;1877年,陕西、甘肃大灾,他再度慷慨解囊……左宗棠家书中仅提及"助赈之事"就有66处之多。

纵读数千卷奇书,无实行不为识字;

要守六百年家法,有善策还是耕田。

——左宗棠题左氏家庙

要大门闾,积德累善;

是好子弟,耕田读书。

——左宗棠题左氏家塾“然子弟欲其成人,总要从寒苦艰难中做起,多酝酿一代多延久一代也……断不可恃乃父,乃父亦无可恃也。” ——左宗棠家书《与孝威》

左宗棠出山前度过一段很长的耕读时光,所以对耕读有着很深的认识和体会。他一再要求后代继承祖辈的耕读家风,保持农家子弟本色,勤耕田,读好书。

同治六年(1867年),他担心孩子们在城市闲居太久,而沾染了不良习气,特意写信叮嘱周夫人:“秋收后还是移居柳庄,耕田读书,可远嚣杂,十数年前风景,想堪寻味也。”

读书耕田,并不是要子弟学会种庄稼,获得更多粮食,左宗棠更深刻的用意在于培养子孙艰苦奋斗、自食其力的能力。他在家书中告诫:“我廉金不以肥家,有余辄随手散去,尔辈宜早自为谋。他还多次强调不能借上辈余荫坐享其成,更不能倚仗权势作威作福,“断不可恃乃父,乃父亦无可恃”。

左宗棠任闽浙总督时,夫人到福州探亲,途经福建崇安县,知县按例给予接待。后来左宗棠奉调陕甘赴任,特意绕道途径崇安,如数付清了这笔接待费用。

他更不替子孙谋任何一官半职。在西北地区主政十三年之久,左宗棠从没用过私亲,四个儿子,没有一个留在身边。他也断然拒绝两个女婿到岳丈手下来做官的念想,子侄辈、妻舅辈人丁很多,但没一个被安插为官。很多族人和乡邻求事,都被一一打发回去。1880年,他写信给继任陕甘总督杨昌浚说,亲戚同族如有逗留兰州一带请求收录的,“决不宜用”。

“好结交淫朋逸友,是为下流种子”

对于子女与朋友的结交,左宗棠也非常重视。当他听说儿子与纨绔子弟结交时,急忙去信严厉斥责,“

至子弟好交结淫朋逸友,今日戏场,明日酒馆,甚至嫖赌、鸦片无事不为,是为下流种子。” 就是对自己的侄子,左宗棠也一点不敢放松,提出一样的要求:“侄移居省城,迥不若从前乡居僻静,切宜从严约束,勿令与市井为伍,致惹闲事学坏样,是为至要。”

左宗棠教子严格,深受赞许,当时就有人称赞说:“公(指左宗棠)立身不苟,家教甚严……虽两世官致通显,又值风俗竞尚繁华,谨守荆布之素,从未沾染不良习气。”

左公柳,左宗棠西进收复新疆时带领湘军一路所植道柳

百余年来,左宗棠嫡系后裔人丁兴旺,目前已延续至第九代,后人达数百人。他们秉承祖训,大多投身于教育、科研、医疗、文化、艺术等领域,潜心研究、勤奋耕耘,出了数十位知名专家学者。左公精神和家风恰如一株株左公柳,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上一篇:跟我走吧歌词

下一篇:斗破苍穹段位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