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的期刊简介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国际刊号:ISSN 1000-6729,国内刊号:CN 11-1873/R。创刊于1987年2月,初为双月刊,2002年起改为月刊。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挂靠单位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1991年起被纳入R74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类学术核心期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涉及学科包括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健康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是跨学科的学术期刊,全面反映我国心理卫生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学术水平。年发行量在10万册左右。不仅拥有国内相关领域的大量作者,权威的专家评审队伍,还有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地区的作者和特约编辑。该刊多年以来被美国心理学文摘(Psychological Abstract, PA),美国精神卫生文摘(Mental Health Abstract, MHA),美国ULRICH国际期刊,及英国皇家图书馆收录。在国内被收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和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在全国期刊评比中,该刊连续4年获奖,1998,1999,2000,2001年均获得中国科协专项资助,属择优支持的基础性和高科技学术期刊。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收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的主要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核心库)》(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中文社会科学论文索引(CSSCI)》(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网络版(CBMDISC)》《中国期刊全文专题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全文电子期刊)》《中文电子期刊服务(CEPS)》(台湾华艺在线图书馆)以及美国心理学学会《心理学文摘 Psychological Abstract(PA)》(见:美国心理学数据库PsycINFO Database/PsycLIT)美国《精神卫生文摘Mental Health Abstract(MHA)》美国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英国图书馆(The British Library)
2,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使用说明
EMBU(Egna Minnen av Barndoms Uppfostran-own memories of parental rearing practices in childhood) 是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EMBU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的有力而客观的工具,同时也为探讨心理疾病的病因学提供了一条途径,也可以用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从而使更多的子女在良好的教养环境中成长并形成健全的人格。
目前,EMBU已在23个国家用于抑郁症、恐怖症、人格障碍等各类患者及正常人群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EMBU共有81个条目和2个附加条目,涉及父母15种教养行为:辱骂、 剥夺、惩罚、羞辱、拒绝、过保护、过干涉、宽容、情感、行为取向、归罪、鼓励、偏爱同胞、偏爱被试和非特异性行为。对上述15个分量表进行主因素分析,抽取了以下四个主因素:
因子Ⅰ:拒绝;
因子Ⅱ:情感温暖;
因子Ⅲ:过分保护;
因子Ⅳ:偏爱。
EMBU现已被译为中文并做了初步修订,经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张津萼等的研究表明,EMBU在国内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认为EMBU适用于我国群体。详细资料请参阅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2, vol7, p57-59。
EMBU可进行单人测验,也可以进行集体测验。由于EMBU是让被试通过回忆来评价父母的教养方式,所以,它适用于任何一个为人子女的人,其范围十分广泛,应用于什么样的群体主要取决于施测者的研究目的。但由于年龄过小可能对父母的评价缺乏客观性,而年龄过大回忆起来又缺乏准确性,所以,对于年龄过大或过小的被试,对结果的解释要慎重。
因子分析
父、母亲量表各因子所含条目如下:
因子I
父亲:2,4,6,7,9,15,20,25,29,30,31,32,33,37,42,54,60,61,66(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
母亲:2,4,6,7,9,15,25,29,30,31,32,33,37,42,44,54,60,61,63(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
因子II
父亲:5,13,17,18,43,49,51,52,53,55,58,62(父亲惩罚严厉)
母亲:1,11,12,14,16,19,24,27,35,36,41,48,50,56,57,59,(母亲过度干涉)
因子III
父亲:1,10,11,14,27,36,48,5,56,57(父亲过分干涉)
母亲:23,26,28,34,38,39,45,47,(母亲拒绝否认)
因子IV
父亲:3,8,22,64,65(父亲偏爱被试)
母亲:13,17,43,51,52,53,55,58,62,(母亲惩罚严厉)
因子V
父亲:21,23,28,34,35,45(父亲拒绝与否认)
母亲:3,8,22,64,65,(母亲偏爱被试)
因子VI
父亲:12,16,39,40,59,(父亲过度保护)
注2:66个条目中,父亲量表不含有19,24,26,38,41,47,54,63:母亲量表不含有5,10,18,20,21,40,49,66。为了方便,可以让受试对所有问题进行回答,但在计算分析时,可以不将以上条目计算在内。
3,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怎么样
版面费贵,忍了!每次发邮件咨询问题,不理,也忍了!打电话过去,态度非常非常差!这也忍了!
但是把杂志记错地方了,催了几次还要作者自己掏钱才肯把杂志寄过来!
最让我气愤的是,竟然把版面费的发票也寄丢了 我多次打电话过去问,就各种推托各种说词!!!踢!皮!球!那么厉害为什么不去参加中国男足啊
到现在也没有给我一个说法呢!
今年最后悔就是花钱在这破杂志发表文章,简直是自己拿罪受!
4,《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怎么样?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是2007-10-19在北京市海淀区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2号楼506室。《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08668423222C,企业法人黄悦勤,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的经营范围是:出版发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会议服务;承办展览展示活动;技术推广。(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在北京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95872776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8417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5,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业务范围
围绕心理卫生学科及相关学科专业采取适当措施提高人民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功能及道德品质;防治心理疾病和心身疾病。围绕心理卫生学科落实国家优生、优育、优教的三优政策。围绕心理卫生学科及相关学科专业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心理卫生学科发展。围绕心理卫生学科及相关学科专业开展继续教育,培训专职和兼职心理卫生工作者。编辑、出版、发行心理卫生的学术专著和科普书籍,报刊及相关的音像制品。接受委托承担心理卫生领域的科技项目,评估科技成果鉴定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开设各类公益性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及兴办实体。促进民间心理卫生国际科技合作和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组织科学研究与考察。反映心理卫生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维护其合法权益;推荐心理卫生科技人才,表彰奖励在心理卫生领域里取得优异成绩的科技工作者。举办其它有关心理卫生工作者的活动。
6,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培训证书含金量多少,有用吗?
中国卫生协会颁发的心理证书含金量非常高,是很有用的,对以后找工作也很有帮助。证书含金量:作为原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技术支持单位,课程内容涵盖了原心理咨询师职业考核内容,可以说是在原一至三级职业资格证书需求技能上做了内容丰富,该证书代表着在行业内,达到了原一二级心理咨询师的标准。对比参考:1、证书为技能培训证书的进阶型项目,相较于技能培训证书更有针对性,更具专业性。2、作为原职业技能鉴定支持单位,亲自操刀颁发的证书无疑是心理咨询行业的新一个职业技能评判标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于1985年3月经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准成立,是依法登记,具有公益性、学术性、科普性的法人社会团体。同年被中国科协批准接纳为所属团体,是中国科协领导下的全国一级协会。1985年9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在山东泰安召开第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业务范围:一、围绕心理卫生学科及相关学科开展活动,提高人民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功能及道德品质,防治心理疾病和心身疾病。二、弘扬科学精神,普及心理卫生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全民心理素质。三、开展心理卫生相关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倡导学术民主,优化学术环境,促进学科发展,推动自主创新。四、围绕心理卫生学科及相关学科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心理卫生工作者。五、编辑、出版、发行心理卫生的学术专著和科普书籍、报刊及相关的音像制品。六、接受委托承担心理卫生领域的科技项目,科技成果评价及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从事专业技术标准制定。
7,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于2010年做出的中国人心里卫生标准有哪些方面?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近年组织相关专家,开展了“中国人心理健康标准制定”的课题研究。通过文献调研、专家调查和专家讨论,研究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文化的心理健康标准,具体可从五个方面来衡量—— 1.自我认识方面:应该能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并接纳自我,有心理安全感; 2.独立性方面:应该具备基本的独立生活和学习能力,能够解决日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3.情绪方面:要求情绪基本稳定,心态比较积极,能够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 4.人际交往方面:应该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社会交往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 5.环境适应方面:要求能够接受现实、承受挫折,并采取合理措施应对困难。
8,中科院颁发的和心理学会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证书哪个含金量高一点呢?
中科院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证书含金量高一点。目前中科院心理咨询师考试是业界含金量最高的,人社部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是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郭念锋教授为首的一批学者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支持下,配合政府部门开创的一项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在国家政策变化、政府退出职业鉴定后,中科院心理所自觉有责任和义务继续推进心理咨询行业的工作。因应政策的变化和业界的呼声,心理所于2017年底,组织了一批专家,在人社部国家心理咨询师专家组的支持下,开发了心理咨询师培训项目。心理咨询师证考试注意事项需要注意事先去考场看看,选择好到达考点的交通路线,顺利按时进入考场。考试当天还可能出现公交,地铁拥挤等现象,这些都要充分考虑到,千万不要因为这些考试迟到。进入考场后,安静的坐在座位上,别太紧张,其实就是一场考试,也是检验自己的一次机会,看看自己的一段复习效果怎么样。按考场规则,手机关机,放好相关证件。
9,心理学有哪些流派?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x0d\x0a\x0d\x0a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E.B.Titchener,1867—1927),是自心理学独立后的第一个心理学派。该学派于1899年产生于德国,后在美国得到发展,20世纪30年代以后渐趋衰落。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即心理经验的构成元素及结合的方式与规律,并主张心理学应该用实验内省法研究意识经验的内容或构造,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及它们如何结合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他们强调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其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人的一般心理规律,但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该学派是用实验法独立研究心理学问题的学派,促进了西方心理学派的兴起和美国心理学的发展。它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现代心理学组成部分。但由于它确定的研究对象过于狭窄并陷入元素主义与内省主义境地,因而遭到许多心理学家的反对。\x0d\x0a\x0d\x0a(二)行为主义学派\x0d\x0a\x0d\x0a行为主义学派(又称早期行为主义学派)于1913年产生于美国,其创始人是华生(J.B.Watson,1878—1958)。这一学派不同意心理学探讨意识,认为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心理学的目的应是寻求预测与控制行为的途径。他们认为心理学应当研究“客观观察所能获得的并对所有的人都清楚的东西”,也就是人的行为,并提出“刺激—反应”(S—R)的行为公式。行为主义主张客观的研究方向,有助于摆脱主观思辨的性质,更多从实验研究中得出结论。但他们无视行为产生的内部过程,反对研究意识,引起不少人的非难与反对。\x0d\x0a\x0d\x0a新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托尔曼(E.C.Tolman)、赫尔(C.L.Hull)、斯金纳(B.F.Skinner)。新行为主义认为,有机体不是单纯地对刺激作出反应,它的行为总是趋向或避开一个目标。在动物和人的目的行为之间,必须有一个“中介”因素,这就是个体的认知。也就是说在“刺激—反应”过程中,加进一个中介变量(O),使行为主义的模式成为“S—O—R”。这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新行为主义强调客观的实验操作,冲击了内省心理学,促进了心理学的广泛应用和程序教学的开展,但陷入了还原论和机械论的境地。\x0d\x0a\x0d\x0a(三)格式塔学派或称完形学派\x0d\x0a\x0d\x0a该学派1912年创建于德国,创始人韦特海默(M.Wertheimer,1880—1943)、考夫卡(K.Koffka,1886—1941)、苛勒(W.Kohler,1887—1967),后期代表有勒温(K.Lewin,1890—1947)。这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此派反对构造主义的元素主义和行为主义的S—R公式,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完形或整体结构,并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感情的元素的总和,行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思维也不是观念的简单联结。他们这种重视整体的观点和强调各部分之间动态的联系以及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对后来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该学派否认过去经验的作用,陷入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境地。\x0d\x0a\x0d\x0a(四)精神分析学派或心理分析学派\x0d\x0a\x0d\x0a精神分析学派产生于1900年,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这一学派的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广为流传,颇具影响。\x0d\x0a\x0d\x0a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分为两部分:意识与潜意识。潜意识不能被本人所意识,它包括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动机与欲望。他强调潜意识的重要性,认为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摆布个人命运和决定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其中本我与生俱来,包括着先天本能与原始欲望;自我由本我分出,处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对本我进行控制与调节;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包括良心与理想两部分,主要职能是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三者通常处于平衡状态,平衡被破坏,则导致精神病。\x0d\x0a\x0d\x0a精神分析学派重视潜意识与心理治疗,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并获得了某些重要的心理病理规律,但他们的一些主要理论遭到许多人的反对。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沙利文(H.S.Sullivan)、霍妮(K.Horney)、弗洛姆(E.Fromm)为代表的一批心理学家反对弗洛伊德的本能说、泛性论和人格结构论,强调文化背景和社会因素对精神病产生和人格发展的影响,在美国形成了新精神分析学。\x0d\x0a\x0d\x0a新精神分析学派仍然保留着弗洛伊德学说中的一些基本观点,尽管在其理论中有不同的概念名称,但归根结底,仍然是潜意识的驱力和先天潜能起主要作用。\x0d\x0a\x0d\x0a(五)认知学派\x0d\x0a\x0d\x0a认知心理学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后迅速发展。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U.Neisser)的《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这一学派理论的成熟。广义的认知心理学还应该包括皮亚杰(J.Piaget)的发生认识论,他把人的认识发展看成是一种建构的过程,并仔细研究这一过程的发展阶段。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解释人的认知过程的科学,因此,也叫信息加工心理学。这一学派反对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不一定必须在搞清心理的生理基础后,才能研究心理现象。他们把人看成计算机式的信息加工系统,认为人脑的工作原则与计算机的工作原则相同,因而可以在计算机和人脑之间进行类比。他们强调人的已有知识结构对行为和当前认知活动的决定作用,并力求通过计算机模拟等方式发现人们获取和利用知识的规律,达到探究人类认知活动规律的目的。他们还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强调对人的认知过程进行整体综合分析。\x0d\x0a\x0d\x0a认知心理学派的理论含有辩证法的因素,对反对行为主义的机械论、弗洛伊德主义的非理性主义有积极的意义,对扩大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促进心理学的现代化、发展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等均有贡献,而且成为当前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但他们把人的心理看成是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加以研究,在心理学界依然存在争论。\x0d\x0a\x0d\x0a(六)人本主义心理学\x0d\x0a\x0d\x0a人本主义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1908—1970)和罗杰斯(C.Rogers,1902—1987)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建的。它既反对精神分析学派贬低人性、把意识经验还原为基本趋力,又反对行为主义学派把意识看作是副现象,认为人不是“较大的白鼠”或“较缓慢的计算机”,主张研究人的价值和潜能的发展。因为,他们相信,人的本质是善良的,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巨大的心理潜能,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和教育,人们就会完善自己、发挥创造潜能,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的。为此,他们从探讨人的最高追求和人的价值角度,认为心理学应改变对一般人或病态人的研究,而成为研究“健康”人的心理学,揭示发挥人的创造性动机、展现人的潜能的途径。该学派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x0d\x0a\x0d\x0a人本主义方法论不排除传统的科学方法,而是扩大科学研究的范围,以解决过去一直排除在心理学研究范围之外的人类信念和价值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门尚处于发展中的学说,其理论体系还不完备,他们对人的一些研究还停留在关于人性的抽象议论上,因而不能揭示人的心理本质规律。
10,什么是心理学知乎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另外,它还与神经科学、医学、哲学、生物学、宗教学等学科有关,因为这些学科所探讨的生理或心理作用会影响个体的心智。实际上,很多人文和自然学科都与心理学有关,人类心理活动其本身就与人类生存环境密不可分。扩展资料研究对象动态性维度1、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指一个人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反映正常个体心理现象的共同性一面。认识过程即认知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认知信息的接收、编码、贮存、提取和使用的心理过程。它主要包括感知觉、思维、记忆等。情感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意志过程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以上三种过程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个体有机统一的心理过程的三个不同方面。2、个性心理(individual mind)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合。包括个性倾向、个性特征和个性调控等方面,反映人的心理现象的个别性一面。个性倾向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它反映了人对周围世界的趋向和追求。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个性特征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