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鼠

时间:2023-08-17 03:51:30编辑:奇事君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必须完成的事,唯有靠自己才能完成

“必须完成的事,唯有靠他自己才能完成。

”这是蛤蟆先生第一次去看心理医生之后学到的东西。

加上第一次,蛤蟆先生总共和心理医生苍鹭面谈了11次,每一次都是新的开始,每一次蛤蟆先生都在进行着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总共花了2天的时间把这本书读完,每一页每一个文字很多时候都会在字里行间里发现自己的影子,就是有点可惜直到今天才读完这本书。

读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能够解救自己的只有我们自己,也只能是自己。

倾听远比想象的还要强大。

相信自己,敢于对抗或者说包容那些与我们不同的声音,自信。

勇敢面对自己的“不好”

蛤蟆抽泣着讲述着自己为什么感觉这么糟糕。

他感觉自己没什么价值,不像河鼠,鼹鼠尤其獾那样受人欢迎,被人尊敬,自己活得像个笑话。

即便被朋友肯定说“好心的蛤蟆老朋友”但仍然觉得自己是个小丑。

首先是河鼠对自己的态度。

蛤蟆先是被一群混混追捕,好不容易脱险,却不小心掉进河里差点儿淹死,是河鼠把他救了起来。

被河鼠救起后,蛤蟆打算回家,却发现自己的庄园被一群黄鼠狼霸占,本想夺回自己心爱的家,却被黄鼠狼打得落花流水,只好灰溜溜地回到河鼠那。

但面对好友面对的困境和灾难,河鼠不仅没有安慰,反而对蛤蟆发起了火。

蛤蟆效仿河鼠的样子:“他说我寒酸、邋遢、丢人现眼。

你想想,我们几个月没见了,我遭受了那么多苦难,头差点被黄鼠狼打破,可他却用这种态度跟我说话。

河鼠刚刚发怒,接着又来了一个让蛤蟆更为恐惧的人“獾”

蛤蟆对獾充满着畏惧,因为他长得又高又壮,气势很强,獾锐利的目光和言辞总能让蛤蟆想起自己的父亲。

因此也不足为奇的像父亲一样面对蛤蟆的遭遇不仅不会给予安抚鼓励,反而是一顿责骂“蛤蟆,你这个讨人厌的坏东西,你不觉得害臊吗?想想你犯的事,你父亲要是活着会怎么说你”

獾的指责让蛤蟆痛苦,只是哭,却说不出话来。

面对蛤蟆的哽咽,獾接着说“过去的就过去了,既往不咎”于是大家开始计划重新夺回庄园。

蛤蟆承认獾是个天生的领袖,可却总是想方设法地来羞辱自己。

苍鹭问:“他是怎么做的?”

蛤蟆说:“獾总把我和我父亲放在一起比较,獾还说,我父亲曾经评价我’是个好孩子,却生性轻浮善变’,这太让人尴尬了,我觉得自己被狠狠羞辱了一番。

苍鹭沉默了一会儿,问蛤蟆有没有其他让自己痛苦不舒服的事,蛤蟆点头却不愿说。

善解人意的咨询师问了蛤蟆一个问题:“在这些事件发生的时候,你处在什么状态下?”

蛤蟆回应道:“我感到非常不快乐,很悲惨,很内疚,还感觉备受责难。

我就像个孩子一样,小时候我被父亲狠狠责骂后,也是这样的感受。

于是在引导下,找寻到了蛤蟆的状态,“儿童自我状态”

正确对待三个自我状态,让自己处于“成人状态”

书中心理咨询师苍鹭提到了“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即父母、儿童、成人自我状态。

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会以这三种状态中的一种或几种表现出来。

蛤蟆先生,抑郁时面对外界刺激所表现出来的是“儿童”和“父母”自我状态。

而这两种状态也恰恰体现了童年以及父母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

“父母自我状态”包含了自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

这些价值观来自父母,所以父母是最能左右我们行为的人。

他们的言行塑造了我们童年的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对我们之后的人生产生影响。

而“儿童自我状态”是由我们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

这些基本情感逐渐发展演变成更微妙、更复杂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成为自我的核心,融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定义了我们一生的行为。

正因为这样,某些特定的情形和场景会激发我们的基本行为模式,让我们自动做出反应,所以我们会和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感受。

这三种自我状态贯穿了一个人的一生,但“成人自我状态”无疑是最重要的。

所谓“成人自我状态”是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行事,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

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

能够思考当下的状况,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

当你陷入情绪低谷时,不妨看看这本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这是写给成年人的童话,在阅读的过程,你的烦闷也会悄然融化。

你会渐渐明白:无论世事如何变幻,活出自己的人会最开心。

即使忘了一切,也别忘了做自己。

这本书通俗易懂,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它看似给我们讲了一个童话故事,其实却道出了我们成年人面对焦虑和抑郁时最真实的感受,书中的角色都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到原型。

书里的主角蛤蟆是幸运的,通过了10次的咨询,他对自己的情绪有了充分的理解,获得勇敢的力量和前行的动力;而现实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人还在苦苦挣扎;

心理学是一个复杂的学科,通过阅读这样一本书不可能就无师自通,得到许多答案;但是,相信读完这本书,许多人会透过蛤蟆看到自己的影子,帮助我们去诚实地面对自己;

同时,作为家长,也提醒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孩子的情绪管理,引导孩子认识并正视自己的情绪和内心感受;让他们学习与自己对话,比教授他们技能要重要得多;也时刻让我们提醒自己,多反思自身行为,避免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伤害。

如果你也常常突然陷入悲伤情绪中无法自拔,或者心里总是积压着许多难以排解的负面情绪,那么,请赶紧停止情绪内耗!不妨读一读这本心理故事书,也许不能立刻就带来改变,但相信会让你对自己有更清醒的认识,帮助你找到一些问题的所在。

这本书的作者罗伯特·戴博德,是一位经验非常丰富的心理学研究者和临床实践者,他的两本专业著作《咨询技巧》和《组织的心理分析》都是英国畅销的心理学类教科书,而这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则是他最著名、也最畅销的一本大众心理学著作。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书,凝聚了作者罗伯特·戴博德几十年的心理学心得。

现实中,他曾对无数个蛤蟆先生说:

“面对伤害,我们无处可逃,但必须完成的事,唯有靠自己才能行。

人生苦乐无常,我们总会受伤,也总会有很多迷茫。

但不要灰心,不要沮丧。

只要能沉得住气,扛得住难,你自己就是那股最强大的力量。

当你在自我治愈的路上,主动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新世界的大门,也会随之为你打开。

套装内还有一册《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这也是一本心理疗愈的书籍,书中通过一个个故事小案例,让我们发现:无论身份背景有多相异,人类面对的烦恼其实都相通——爱与被爱、遗憾、选择、控制、不确定、死亡,这些都是我们身而为人必须共同学习面对的议题。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切肤之痛和生命困境,都能在这本书中得到共鸣、找到希望。

有需要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愿你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觉醒内心的力量,做自己的救世主。

上一篇:篡隋

下一篇:曹雪芹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