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剌和鞑靼

时间:2023-08-07 22:51:09编辑:奇事君

明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

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

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大量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

接下来白兔看剧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公元1368年,随着朱元璋大军攻进北京城,宣布了元朝政权的生命到了终结的那一刻。

自此之后,蒙古人便彻底退出了中原地区,本想积蓄力量重头再来,但却再也没能迎来东山再起的机会。

随后被进行过多次讨伐,蒙古人管辖的领地也在此过程中不断缩小。

鞑靼是当时明朝对成吉思汗旗下后裔的东部蒙古的称呼,与鞑靼的正常贸易是从俺答汗时期开始的。

除了鞑靼以外,广义上的蒙古还包括西部蒙古的瓦刺。

瓦刺是西北部地区的一个政权,曾在明初向朝廷进贡称臣,但没过多久就开始向明朝发动大规模冲突,两方的战争持续了很长时间,最后在土木之变发生后与明朝开始走向正常的互利贸易时期。

本文将重点讲述推动明朝与鞑靼和瓦刺走向“互市”贸易的两大事件——俺答封贡与土木之变的全过程。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在明代朱元璋刚刚建国后就对元朝统治者后裔的鞑靼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全面讨伐,不仅收复了非常广阔的土地,其中还有很多蒙古部族主动投向明朝。

其后也并没有降低对鞑靼统治地区的防备,向岭北地区进行了多次进攻,皆都取得大获全胜的战绩,数以十万计的士兵与百姓投降明朝,并且强制要求内地蒙古人放弃一些蒙古文化,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成为当时的强制措施,但依然有很大一部分鞑靼占据着更北方的一些地区,直到俺答封贡这一事件的发生,明朝与鞑靼才开始出现正常的贸易往来。

1.俺答封贡的起因  在明朝初期多次对鞑靼的征讨多以大胜为结局的主要原因就是当时鞑靼内部权力的不稳定,皇室势微力薄,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击。

但经过了很长时间的修养调整,加上汉奸赵全的加入,本就骁勇善战、兵强马壮的鞑靼军队面对明朝还是有着很强的军事实力的,明朝败多胜少,甚至在嘉靖年间曾兵临北京城下威胁明朝进行互市,但随着战事的再度兴起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关于鞑靼为何如此迫切地想要与明朝进行互市贸易,根本原因还在于岭北地区除畜牧业之外农业、手工业的极度不发达。

各类史书中随处可见这样的记载,鞑靼地区的人民不会耕地,地里什么也种不了,大到做饭用的铁锅,小到缝衣服的绣花针,都要依靠中原地区,甚至连负责遮体御寒的衣物,都只能靠抢掠边境百姓才能获得,这是当时鞑靼人在漠北生活的真实状况。

当时鞑靼的可汗是俺答汗,他与把汉那吉(俺答汗的孙子)以一名为三娘子的女人产生了冲突,把汉那吉对俺答汗怀恨在心,但因其实力弱小,于是偷跑出来向明朝朝贡称臣,明朝一方以礼厚待,俺答汗得知后立马赶来与明朝进行谈判。

2.俺答封贡的过程  俺答封贡又称隆庆和议,在隆庆四年,俺答汗想要让自己的孙儿把汉那吉安全归来,明朝一方想要让鞑靼交出汉奸赵全,在当时的重臣张居正看来赵全的存在远比鞑靼整个势力更能威胁到明朝。

况且交出赵全对鞑靼一方而言本就不是什么坏事,如果明蒙能够进行正常的互市贸易,甚至还得到了明朝一方的友谊,那比现在只限于对边境小范围地区的烧杀抢掠所取得得利益要大得多。

因此,这次封贡就在双方各取所取的情况下完成了。

明朝封俺答汗为顺义王,为明朝的结拜兄弟之义,开放了十一处互市城市,对于鞑靼来说再也不用冒险在边境地区抢东西了,明朝北部也从此持续了几十年没有战争的和平局面,这次和议也是明朝用和平手段处理对外关系的一个良好范例。

促成俺答封贡的重要人物  上文提到的鞑靼一方的主要人物,除俺答汗与其孙把汉那吉和汉奸赵全之外,还有一个人在促进明蒙关系中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她就是三娘子。

一方面,三娘子是促使把汉那吉出走明朝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在当时鞑靼一方也有不少人反对求和希望发起战争,但三娘子力排众议,造就了和议的顺利成功,在维护与明朝的友好关系上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当时也被明朝封为忠义夫人。

后来在俺答汗死后,鞑靼的朝政几乎全部由三娘子处理,也成为与明朝交流的主要发言人,对明朝的互市作为经常感恩戴德,多次打退了可汗想要发起战事的念头,明朝也对三娘子进行了多次封赏,体现是明朝与鞑靼之间友好关系的代表人物。

瓦刺与明朝土木之变发生始末  著名爱国诗人于谦曾在诗中写到“一寸丹心图国报,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幸。

”这首诗是当时击退瓦刺后的立春时节所写,于谦无比思念家人与故乡,但为了国家的安危只能作诗聊以自慰,从侧面可以看出当时明朝与瓦刺的关系是非常紧张的,土木之变就是一次影响到明朝存亡的重大事件。

1.土木之变前的双方冲突  明成祖朱棣在位年间,曾多次领兵亲征北部的瓦刺与鞑靼两大势力并与之“通好”,但瓦刺与鞑靼之间的冲突始终不断,经过了一段时间,瓦刺逐渐吸收鞑靼一方的势力,兵力慢慢强大起来,甚至暂时兼并了鞑靼,还向西部、东部、南部大大扩张了势力范围。

瓦刺实力的提升直接表现在向明朝当时朝贡的过程中,当时明朝赐予奖赏的多少是根据来朝人数的多少决定的,瓦刺不仅擅自将朝贡队伍从五十人提升到两千人,还试图用自己质量参差不齐的贡品换取明朝的宝物,甚至虚报朝贡人数以骗取赏赐,因为明朝方面没有满足其肆无忌惮的要求,瓦刺开始趁机挑事,大举入侵明朝地区。

2.土木之变的发生  土木之变又称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在近臣蛊惑之下未做好充足准备就决定御驾亲征,在进军途中急功冒进,被瓦刺军于疲倦之中趁虚而入,逃亡到土木堡,被围困良久在仓促作战中被瓦刺所俘。

这次土木之变除皇帝被俘外,数十名文武重臣身亡,十几万军队伤亡,失去无数马匹、防具、兵器等战略资源。

此战之后瓦刺军想要大军直入北京城,强行要求明朝签订盟约,眼看明朝即将面临易主的危机。

但在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中,明军三次大败瓦刺军,粉碎了瓦刺的野心。

3.事件之后瓦刺的选择  其余的瓦刺军队身心俱疲,再战下去只会输得更惨。

再加上当时瓦刺统治内部出现了一些动乱,瓦刺一方提出了和亲的要求作为停战和议的开始。

“不和亲”是明太祖朱元璋留给明朝子孙的祖训,朱家子孙向来是没有人敢于触犯的,就算当面皇帝被俘的危急时刻,明朝还是强硬的拒绝了这一要求。

其后,瓦刺一方看清了自己与明朝势力的差距,认清了再发起战争最大的受害者永远是自己这一方的本质,因此选择归还明英宗朱祁镇,再次向明朝朝贡称臣,双方恢复了互市贸易的关系。

瓦刺与鞑靼,是蒙古的两大势力,与明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是曾经被明朝赶出中原的元朝后裔,一个是不断壮大到俘虏英宗差点令明朝“灭国”的后期之师瓦刺。

这两方势力都与明朝存在着冲突与和谐的时期,都曾向明朝称臣朝贡,但也都始终没有放下过入主中原的念头,可以说两大政权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相似之处,特别体现在与明朝的贸易诉求上。

瓦刺与鞑靼两个蒙古势力都地处西北的草原地区,除牲畜之外的物产资源都十分匮乏,手工业等依赖科学技术的产业更是几乎毫无建树,完全依仗于明朝与之进行的贸易活动,但友好的贸易往来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都是在多次冲突之后双方都怀着和平的愿望,建立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正式开启与明朝平等互利的贸易往来关系。

总结  从明朝与蒙古的贸易历史可以看出,明蒙两族还是有着十分长久的矛盾史的,这个因早在元朝时就已种下,在明朝时制定的将内地蒙古族人全部“归汉”的政策也给明蒙两族的关系添了一把火。

要改变这种状况,让明蒙关系重新回到正常的历史轨道之中,需要在一段较长时间的磨合与冲突中发挥作用,上文的俺答封贡与土木之变事件的发生有力的促进了明蒙暂时走向一种相对和谐的局面。

此后明蒙的关系又开始恶化,摩擦碰撞中开始互相渗透,民族的融合就是在这种过程中逐步实现的。

明朝在蒙汉关系的处理上提供了两个良好了范例,一次是用非暴力手段与鞑靼恢复了互利互市的双边贸易,一次是用强硬的态度迎战,用友好的政策结交方式让瓦刺与明朝的长期冲突终于暂时归于平静,在处理类似外交问题中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借鉴,有利于推动本族与周边民族的关系朝着更加融洽的方向迈进。

上一篇:网上游戏厅

下一篇:吉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