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墓

时间:2023-08-03 21:32:09编辑:奇事君

范仲淹墓位于今伊川县彭婆镇许营村北约半公里处,距县城17公里,离洛阳25公里,北依万安山,南面曲河水,东临九龙山,西望龙门山,嵩山少林位其左,伊河之水出其右,山重水复,气聚风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依万安山,南面曲河水,东临九龙山,西望龙门山。墓地内古柏林立,共达520余株。

墓地分前后两域,总面积约35亩。

前域有一间青砖青瓦铺成的山门,还有石坊、石翁仲、石羊、石马等数件。

范氏祠堂也在前域,一旁的飨堂内悬蓝底红字匾“以道自任”,为清代光绪帝所题。祠堂前有几通高大石碑,护有青砖碑楼,其中两侧范文正公神道碑的碑额为宋仁宗亲书的“褒贤之碑”四字,碑文为隶书,由宋代名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撰写,范氏好友王洙书丹。祠堂后有范仲淹墓、仲淹母秦国太夫人墓及仲淹长子纯佑墓。后域前部为仲淹次子纯仁墓,其后有三子纯礼、四子纯粹墓及孙辈墓。

再后十余米,另有唐代尚书裴遵庆墓。一般墓葬排列顺序,多为父后子前孙更前。范墓则为仲淹墓最前,长子紧随,次子、孙辈远远在后,故俗称为“扯儿背孙”,较为独特。

范仲淹墓墓地分前后两域,总面积约35亩。前域有一间青砖青瓦铺成的山门,前域飨堂内悬蓝底红字匾"以道自任",为1901年光绪皇帝由西安返京路过洛阳时所题。祠堂前有几通高大石碑,护有青砖碑楼,再后十余米,另有唐代尚书裴遵庆墓。

墓园的七八通石碑是保存较为完整的艺术珍品,其中尤以“神道碑”最为珍贵。“神道碑”位于范仲淹墓冢前面20米处的祠堂西侧,全称“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碑文记载了范仲淹一生的事迹。我刚走近前,立刻感觉一股逼人的气势扑面而来,碑高4米有余,宽近1.5米,比我们平常看到的石碑高大许多。碑额正中是宋仁宗皇帝亲撰的“褒贤之碑”四个字,据史书记载,当年宋仁宗听说范仲淹病逝的消息后,非常难过,命令辍朝一日,以示哀悼,并追封范仲淹为兵部尚书,为“神道碑”题额。

“神道碑”的碑文由欧阳修撰写,据后人评价,文章“叙事精简,词语精练,过渡自然,详略得当。描写之生动、评论之中肯、说明之详尽、抒情之热烈,莫不浑然天成”。碑文刻字为隶书,纤细中透着浑厚,飘逸中兼容凝重,文精字美,相得益彰。

范园广场门前大约有四、五亩大的停车场上,已经长满了荒草,没有停一辆车,停车场上还摆着当地村民刚收的秋粮。范园广场上有一坐高大的范仲淹雕像,雕像中的范文正公身着官服,遥望着远方,有着无尽的威严。从雕像后面的碑文上来看,这个雕像是2002年是一个叫作范振国的范氏后人,花了20多万立起来的,据旁边的村民介绍,范振国是伊川县很出名的商人,所以在此立了范仲淹的雕像。雕像的旁边,立着范园为国家级保护文物的碑。

1994年,范仲淹墓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县里将范园前半部分圈了一个围墙,专门成立了一个文管会,但是平时只是不定期派人来看看,还在一个破旧的房子前边挂了一块管委会的牌子。这时候在村里当领导的范钦臣老先生退了下来,被村里指派到范园当起了业余文物保护员。

相邻墓区

姚崇是唐代名相,历任武则天、睿宗、玄宗3朝宰相。其执政期间,禁止宦官、贵戚干预朝政,禁绝营建佛寺道观,淘汰僧尼,强令归农,是后人公认的一个对历史发展有贡献的封建官僚。

姚崇墓就在范仲淹墓园东边三四百米的地方,一片麦田中间,3通墓碑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据说原来墓地规模很大,姚崇和他的母亲及其一个曾孙都埋葬在这里,1958年平整土地时,姚氏墓冢被毁,仅留下一通4米多高的神道碑,1983年,姚氏后裔恢复墓冢时,又立了两块记录修复情况的墓碑。

姚崇和范仲淹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姚崇祖籍河南陕县,其父去世后,母亲改嫁到一个姓黄的人家,后来姚崇当了宰相,曾问其母:将来百年以后是否与父亲合葬一处,其母回答说:人若有灵,纵隔千里也能相知,人若无灵,即便埋在一起也是枉然。于是后来姚崇就将母亲葬在了万安山下。范仲淹当年就是看了姚崇和他母亲的墓以后受到启发,将自己家族的墓地定在这里的。

上一篇:花奇楠

下一篇:十二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