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拥兵百万,却为什么不解救自己的父兄呢?
赵构生于公元1107年,卒于公元1187年,享年八十一岁,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的皇帝之一。赵构是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赵桓的弟弟。
赵构是南宋开国皇帝,共在位三十五年(公元1127年至1162年)。赵构被史学家称为“逃跑皇帝”,说他拥兵百万却不顾父兄生死;偏安一隅,不思收复故土;贪图享受,宠信奸臣,枉杀忠良等等。
据史书记载,赵构“资性朗悟,博学强记,日诵千余言,挽弓至一石五斗(这个标准是宋朝选拔禁卫军军官的最高标准)”。
赵构精于书法,尤其在行书、草书方面成就颇高,尤其瘦金体书法与徽宗不相上下。他的书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他的《翰墨志》,《洛神赋》等堪称绝品。
金兵南下,宋金第一次和议时,金国提出“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镇以及以亲王宰相为人质”的议和条件,迫于无奈,宋朝全盘接受。
当时十九岁的康王赵构自请前往金营。临行前赵构对钦宗说:“若朝廷有用兵之机,切勿以亲王为念”,可见赵构也是个识大体的人。
在金营时,面对金军的示威,赵构没有表现出任何的畏惧之情。史书对这段历史的记载用了这样一句话:赵构在金营“旬月有余,帝意气闲暇!”
不仅如此,还在金军首领完颜斡离不(汉名完颜宗望)的面前显示了一下自己的武功—拉开了一张据说只有斡离不才能拉开的硬弓。
他的表现不仅得到了斡离不的赞赏,甚至让斡离不对赵构的身份产生了怀疑,认为赵构亲王的身份是宋朝大将的儿子假冒的。
因此,斡离不指定用徽宗第五子肃王赵枢换回赵构,赵构也因此得以回到宋朝。从这点上看,赵构也算是个文武双全的人。
宋金第一次和谈成功后,金军撤退。但是宋朝出尔反尔,说好的割让的三镇又不给了。靖康元年冬,也就是公元1126年,金军再次南下,再次包围了开封。
宋金再次和谈,这时金国将领斡离不已经知道了赵构的真实身份,所以他指名让赵构做谈判代表。
当代表团走到河北磁州时,开封告急,宋钦宗下旨封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奉旨勤王。但是兵马还未召集齐,开封城就被攻破了,徽钦二帝被俘北上,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
此时赵构做为宋朝皇族唯一的合法继承人,在众臣的拥戴下赵构于靖康二年(1127年)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
金国听说宋氏王朝又复辟了,马上派出军队展开了一场名为“搜山捡海捉赵构”的军事行动。从此,赵构的人生开启了逃跑模式。
但据史书记载,赵构身边此时差不多有部队近百万人。那赵构为什么不抵抗呢?或者派部队去劫金营以解救父兄呢?
很多人读史读到这段的时候拍案而起,甚至有史学家评价这段历史时说:赵构“衔命出和,已作潜身之计;提兵入卫,反为护己之资”。
说实话,这还真有点冤枉赵构了。首先,他出使金营的时候才十九岁,如果当时的赵构真的能有这样的远见,那也是很了不起的。
可事实是,当赵构的代表团走到磁州时,若不是当时磁州的守臣宗泽苦苦挽留,恐怕赵构早于他的父兄做金军的俘虏了。
其次,他召集的所谓百万大军不但没有成为他的“护卫之资”,反而成了他的负担。
我们都知道,徽宗一直过着骄奢淫逸、挥霍无度的生活,在位期间不但把神宗、仁宗朝积攒的一点家底败的差不多了,还不断的增加各种税赋,把民间的财富也搜刮殆尽了。
再加上金军攻破开封后大肆掳掠,把国库和开封城所有的值钱的东西都抢走了。此时的赵构虽说是皇上,但他手里没有一两银子可以用来养兵。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皇帝不差饥饿兵”。他手里的这百万兵马更多的是奔着军饷来的,如果真让他们去打仗,还能剩下多少就不好说了。
从河北走到开封,赵构看到的不是部队有多能打仗,而是部队有多能吃饭。赵构曾派人前往四川筹措军饷,一共筹集了六百多万两银子,只够大军吃二十天左右。
每次发军饷的时候必须要有户部和兵部尚书同时在场弹压,军饷才能顺利发下去,可见当时宋朝的部队混乱到哪种程度了。再加上当时的部队确实战斗力差,御敌无术,扰民有方。为什么后来岳飞的部队受到百姓爱戴?除了能打仗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岳飞军纪森严,不骚扰百姓。
再加上当时的赵构,虽然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但他显然并没有吸取他父亲的教训,继位不久便罢免了主战派的宰相李纲。反而宠幸宦官,任用靠勾结宦官而高升的汪伯彦、黄潜善等人。
金人奔袭扬州时,汪伯彦利用运送士兵的船只运送自己的私家财产,致使赵构狼狈渡江,侥幸逃脱,犯下如此大错,汪伯彦只是将了几级而已。
当经过杭州时,苗傅和刘正彦利用士兵对朝政的不满,发动兵变,杀了汪伯彦、黄潜善以及一批宦官,赵构也被迫退位,史称“苗刘兵变”。
直到后来韩世忠等武将起兵勤王,赵构才得以复辟。但从此以后,赵构对武将处处存有戒备之心,担心在外领兵的将领功高势大、尾大不掉。
所以赵构一方面利用这些武将,一方面又处处防着他们。这也是南宋后期岳飞等一批武将悲惨下场的直接原因。
鉴于以上原因,一方面,赵构有心无力。在当时的那种情势下,后勤补给一时难以筹措,部队战斗力又差,即便他真想派兵抵抗金军,或者派兵北上,解救他的父兄,恐怕也是有心无力。
再者,经历过兵变之后,赵构对武将的戒备之心尤重,在当时的情况下,赵构初登大宝,政局未稳,后面的金军又穷追不舍。
他不知道可以相信谁,可以依靠谁,只能是一路逃跑,等政局稳定,实力壮大之后再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