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贡献

时间:2023-07-25 23:06:50编辑:奇事君

有句话叫作“仁者寿”“善者寿”,这两个词都可以用在杨振宁教授身上。

今年9月22号,是杨振宁教授100岁生日。在百岁生日宴会上,杨振宁教授精神矍铄,发量依旧,听说他仍然头不昏眼不花,看文件无需老花镜,46岁的翁帆依然朝气蓬勃,穿红色连衣裙喜庆而靓丽。

我们对杨振宁教授啧啧称奇的时候,不要忘记,他不仅是一个忠厚仁慈的百岁老人,还是华人物理界的天花板,也是世界上在世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没有之一。

我们更不应该忘记,杨振宁教授对中国科技教育的三大贡献。

杨振宁的第一大贡献:为中美交往架起了桥梁。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前,中美是老死不相往来,在美国公民的护照上赫然印着古巴、北越、北朝鲜、中国,这是不能随便去的地方。

在1971年的一天,杨振宁在媒体上看到一个通知,护照上不能随便去的国家没有了中国。

杨振宁马上决定回中国。

从那次回北京后,杨振宁每年至少回国两次,对于中美双方,杨振宁一直在起到一个桥梁作用。

要知道中美之间彼此严重缺少了解,杨振宁每次回来,都要见到很多高层人士,让他们了解真实的美国。杨振宁回美国后,也在各地的演讲中讲他看到的中国。

效果是,很多美国人开始愿意与中国接近,对中国持友好态度,更重要的是,很多美籍华人学者,在杨振宁的影响下,纷纷回国探访,为中国的科技教育事业献计献策。

杨振宁的第二大贡献:发现了两弹一星的元勋。

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是杨振宁的发小,两人从小玩到大,还一同到美国拿了博士,当年邓稼先先回国了,由于杨振宁手头上有科研项目,两人没能一起回来,后来想回国时,由于美国对华人学者阻挠,杨振宁便没能回来。

到了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杨振宁经常回到国内,每次回国他都被要求列一张“亲友会见名单”。杨振宁列的很多人,都是那个年代正在接受劳动的科学家。

他的名单中第一位就是邓稼先。

1971年,邓稼先和同事们被集中到青海劳动,不能从事科研工作。

杨振宁见到邓稼先后,对有关人员说,邓稼先是个人才,比我还要强,他对科学会有更大的贡献。

于是,邓稼先在1972年出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继续为中国研究核能技术。

邓稼先和许多两弹一星的科学工作者都回到了岗位上。

没有杨振宁的“关照”,就没有邓稼先的复出,还会有“两弹一星”吗?这可能都成为了未知数。杨振宁的这个贡献是巨大的。

杨振宁的第三大贡献:参与创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

杨振宁研究的领域是理论物理学,他在接受诺贝尔奖时说:“我深深察觉到一桩事实:在广义上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于现代科学。”

杨振宁在74岁时,决定参与创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

这个研究中心缺两样最重要的东西:钱财和人才。

杨振宁为了创立高等研究中心,卖掉了自己在美国的房子,加上大半辈子的积蓄,个人捐献400万美金。

还号召“对冲基金之王”詹姆斯·西蒙斯给清华捐了一栋小楼——陈赛蒙斯楼。

在人才方面,杨振宁召唤的顶级科学家,有计算机科学家姚期智,物理学家聂华桐、文小刚、张首晟,数学家张寿武,密码学专家王小云等。

在杨振宁回来之前,清华大学的物理水平在世界上根本排不上名次,而今天在理论物理、数学、理论计算机科学、密码学、理论生物学、理论天体物理这些方向上,清华大学都是国内水平最高的机构。

在部分物理学领域,现在清华已经接近世界顶尖大学的水平。

有人说,杨振宁对国家没有什么贡献,这是他不了解,有人说,杨振宁回来是养老享福的,这就是小人之心了。

杨振宁在82岁的高龄时,还在给清华大学物理系学生上课,上了整整一个学期的基础物理课。

杨振宁在国外基本没有当过老师,一直从事物理研究。回来之后他说愿意给清华大学一生上基础物理课,弥补年轻时不能为中国培养科学人才的遗憾。

杨振宁还说:“美国的教育绝对不比中国好”“把中学生送去美国教育是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杨振宁还直言不讳地指出:“我们太注重英语,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开始花大量时间学习英语,但是要到十三四岁才开始接触物理、化学,这跟我国的实际需求完全相反,这是极其不合理的。”

杨振宁反对建设量子对撞机,他认为,当时中国很贫穷,能花钱建造的对撞机(4000亿元人民币)都是西方国家十多年前淘汰的技术水平。

即便是建造了也得不到什么巨大的成果,不如省下这些钱去发展计算机、芯片半导体、生物、机械工程方面的领域。

现在看来,不正是验证了这个预言吗?

我们有的人一说杨振宁教授,就只说他和翁帆的婚姻,其实,杨振宁教授对我国科技教育的贡献才是巨大的!

上一篇:适合人的母狗

下一篇: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