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于斑纹蛟古生物
蛟龙形态特征:
蛟与龙非常相似,一般全长三米左右,个头大的宽度超过几米。模样很像龙,但角很短,甚至没有。蛟的颈子有着白色的花纹,而且背上有蓝色的花纹,胸是赭色,身体两肢像锦锻一样有五彩的色泽。有四只脚,为了划水前端就像很宽的桨一样,尾巴尖上有着坚硬的肉刺,蛟眼睛上眉部份,有突起的肉块在眼睛之间交叉,所以才会称为“蛟”。蛟常常会为了湖泊等地的控制权而进行争夺,强大的蛟龙能够夺得住起来较舒服的湖泊,而弱小的蛟则只能住在细小的池塘或者河流里,蛟龙常常会咬鱼,令渔民损失惨重,不过,传说只要把一只鳖放在鱼群,就不会有蛟龙来了。蛟龙在冰冷的水中潜藏五百年后,就能够羽化成为龙升天而去,但也不是所有的蛟龙都能升天,其中也有一些流进了海里,成为龙王的部下,被迫过着不自由的宫廷生活。
类似于斑纹蛟的菲律宾巨蜥
斑纹蛟历史记载:
记载上说,斑纹蛟体呈暗褐色,背上有黄黑色斑,腹下黄色,喉部黄色,有黑点。舌端分叉,行走时,一伸一伸地吐着舌头。《本草纲目》上,李时珍说:“按裴渊广州记云:蛟长丈余,似蛇而四足,形广如楯,小头细颈……”形状的描写颇肖似。它栖息在地面上、水中,或树上,吃小动物。卵生在树洞里。它能产卵,古人也已知道了,广州记上说“其卵亦大”。但又说它“能率鱼飞”,则又不对了。这种动物北京动物园里也有,牌子上写的名字是“泽巨蜥”。这名称见于动物学大辞典上,是编者们杜撰的,大概因为它是蜥蜴类动物,又很巨大,且常栖息在沼泽地的缘故。但这名称显然不及原来的名字“蛟”的引人注意与感兴趣。
传说中的蛟龙形象
斑纹蛟生活习性:
斑纹蛟,动作非常敏捷。以陆地生活为主,喜欢栖息于山区的溪流附近或沿海的河口、山塘、水库等地。昼夜均外出活动,但以清晨和傍晚最为频繁。虽然身躯较大,但行动却很灵活,不仅善于在水中游泳,也能攀附矮树。食物可以根据不同环境下所有的食物加以选择,能在水中捕食鱼类,也可爬到树上捕食鸟类、昆虫及鸟卵,此外也吃蛙、蛇、鸟、各种动物的卵、鼠及昆虫等,偶尔也吃动物尸体,还时常爬到村庄里偷食家禽。
巨蜥性好斗,较凶猛,遇到危险时,常以强有力的尾巴做武器抽打对方。巨蜥在遇到敌害时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如立刻爬到树上,用爪子抓树,发出噪声威吓对方;一边鼓起脖子,使身体变的粗壮,一边发出嘶嘶的声音,吐出长长的舌头,恐吓对方;把吞吃不久的食物喷射出来引诱对方,自己乘机逃走等等。但更多的时候,是与对方进行搏斗。通常将身体向后,面对敌人,摆出一副格斗的架势,用尖锐的牙和爪进行攻击,在相持一段时间后,就慢慢地靠近对方,把身体抬起,出其不意地甩出那长而有力的尾巴,如同钢鞭一样向对方抽打过去,使其惊慌失措而狼狈逃窜,甚至丧身于巨蜥的尾下。如果对方过于强大,它就爬到水中躲避,能在水面上停留很长时间,所以在云南西双版纳,当地的傣族同胞都叫它“水蛤蚧”。
传说中的蛟龙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