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结构设计技术的要点?
1短肢剪力墙结构标准判定
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等的文件指示,剪力墙中同时出现短肢和非短肢的时候,可以认定为非短肢剪力墙。另外,墙肢的长度与墙体的厚度之间的比值超过8的时候,该种情况可认定为非短肢剪力墙。值得注意的是,需要说明的是,SATWE在判断是否为短肢剪力墙时仍存在一些小缺陷。对于标准的不同地区是不一样的,没有统一的标准,例如,根据这一概念来指定标准:剪力墙数值为5-8的高度和壁厚比,但当墙两侧和强耦合梁连接,或者墙的长度虽然短但与翼墙,如此的状况,则认定这个墙肢不是短肢剪力墙。
2剪力墙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
2.1剪力墙结构的施工要求(1)民用建筑高度要求。建筑高度在我国民用建筑中是有固定的要求的。剪力墙的高度越大,对地震等灾害的防御能力越弱,所以要严格控制建筑设计的高度,以确保建筑使用的安全性。所以高度不是随意制定的,而是要根据具体的建筑设计来考虑的。(2)结构布置合理性。所谓结构布置合理性就是指在民用建筑中,建筑的结构要符合规定,要以简洁为设计的要求。来保证设计的结构与实际的建筑结构相适应。在实际的剪力墙结构中,要保证设计的合理性,保证质量和实际布局效果。除了控制剪力墙的间距,并与开口对应的剪力墙设置在外纵轴线,从而提高横向抗倾覆能力,避免产生较大应力的位置侧柱。
(3)连梁的设计。连梁的设计在剪力墙的设计中至关重要。建筑受到自然灾害或者认为因素的影响,导致剪力墙的破坏,致使建筑中的延性遭到破坏。所以在剪力墙的设计中,要保证弯曲破坏在梁剪切破坏之后,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的安全。值得关注的是,不增加梁的纵筋,因为它可能会导致和不符合。强剪弱弯的要求。(4)抗震。建筑在遭受自然灾害的破坏(如地震),其原因主要是刚度和地基刚度的比值过大所引起的,所以如果在底部的震源,将由于侧向刚度比的弹性和塑性变形引起的上部结构层的几种。2.2短肢剪力墙结构要求不应该把短肢剪力墙设计成框架结构的主要原因是,确保墙体的变形能力,这样会产生较大的承载能力。此外,短肢剪力墙开口除了安装门,窗的保留,也能显著地降低混凝土墙的数量,还需要今后砌体封闭。因此,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孔不能尽可能大,在墙的小开口短肢剪力墙的设计。
3短肢剪力墙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对轴压比严格的限制,根据研究,剪切在小偏差状态时滞的墙很差,如果混凝土是不受约束的,有可能是垂直裂缝,或粉碎,使构件的变形和承载能力的丧失。因此,剪力墙的轴压比限变形能力标准的定义,提出了设计方法根据约束边缘构件混凝土压应变的大小,来保证短肢剪力墙的延性。(2)短肢剪力墙结构的设计不要求太高,主要是短肢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结构和系统的横向刚度是非常小的。由于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抗侧刚度与剪力墙结构体系是非常小的,所以短肢剪力墙结构不应太高。同时,按照规定提高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例如通过增加配筋量对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延性,避免过早的剪切破坏。因为短肢剪力墙结构是相对比较柔软,而且时间长,所以应该缩短周期,提高整体结构的安全性能。
(3)墙的连梁相连的短肢剪力墙肢,这增加了约束条件,提高抗震性能的剪力墙结构。在刚度耦合梁的变化会影响结构的整体抗侧刚度,梁的截面和配筋的合理选择,也有利于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应遵循的梁,强剪弱弯,强柱弱梁的要求,以避免耦合梁的剪切破坏的过早失效。因此,提高构件的配筋量,在实际工程中,最好不要用窗墙梁结构,这主要是因为高窗墙,容易造成大剪切块的刚度,这不利于结构抗震设计的,因此,最好将连梁设计成为截面,刚度和弱连梁结构。(4)水平力作用下高剪力墙结构中,主要是弯曲变形在整个,底部的小墙肢的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扭转剪切。通过模型试验,周壁易破裂。此外,重要的抗震建筑平面在墙里的薄弱环节,也是短肢剪力墙结构,一旦翘曲扭转效应,增加有裂缝,然后。所以周围的小墙肢和转角墙增加厚度和配筋量外,从而提高结构的延性,抗震性能,并避免短肢剪力在建筑外边缘的扭转和角点处。
4结束语
在民用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任何一种结构体系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只要我们可以设计合理,加强概念设计结构,正确理解计算结构的安全性,在抗震设计中,为了保证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整个结构承载能力大,刚度和延性的必要性;同时,在设计人员指定应严格遵守有关规范,并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对短肢剪力墙结构在民用建筑设计,布局的剪力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优化,直到满足环境要求的对称,使得结构的位移和刚度,以最合理的状态,从而有效地发挥作用。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民用建筑构造要求知识点
民用建筑构造要求知识点汇总 民用建筑构造要求是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的主要考点,你掌握了吗?一起来复习复习吧! 一、民用建筑分类 (1)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一~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六层为多层住宅,七~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2)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称为超高层建筑。 二、建筑的组成 建筑物由结构体系、围护体系和设备体系组成。 1.结构体系 分为上部结构和地下结构:上部结构是指基础以上部分的建筑结构,包括墙、柱、梁、屋顶等;地下结构指建筑物的基础结构。 2.围护体系 建筑物的围护体系由屋面、外墙、门、窗等组成 3.设备体系 设备体系通常包括给排水系统、供电系统和供热通风系统。 三、民用建筑的构造 1.建筑构造的影响因素 (1)荷载因素的影响 (2)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3)技术因素的影响 技术因素的影响是主要指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施工方法 (4)建筑标准的影响 建筑标准一般包括造价标准、装修标准、设备标准等方面。 2.建筑构造设计的原则 (1)坚固实用 (2)技术先进 (3)经济合理 (4)美观大方 3.民用建筑主要构造要求 (1)实行建筑高度控制区内建筑高度,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建筑物和构筑物最高点的高度计算。 (2)非实行建筑高度控制区内建筑高度:平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其屋面面层或女儿墙顶点的高度计算;坡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下列突出物不计入建筑高度内: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顶平面面积不超过1/4者,突出屋面的通风道、烟囱、通信设施和空调冷却塔等。 (3)不允许突出道路和用地红线的建筑突出物: 地下建筑及附属设施包括:结构挡土墙、挡土桩、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及其基础、化粪池。 地上建筑及附属设施包括:门廊、连廊、阳台、室外楼梯、台阶、坡道、花池、围墙、散水明沟、地下室进排风口、地下室出入口、集水井、采光井等; 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允许突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人行道路面上空: ①2.50m以上允许突出的凸窗、窗扇、窗罩、空调机位,突出深度不应大于0.50m; ②2.50m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减1m,并不应大于3m; ③3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2m; ④5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深度不宜大于3m。 2)在无人行道的道路路面上空,4m以上允许突出空调机位、窗罩,突出深度不应大于0.50m。 (4)室内净高应按楼地面完成面至吊顶或楼板或梁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当楼盖、屋盖的下悬构件或管道底面影响有效使用空间者,应按楼地面完成面至下悬构件下缘或管道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地下室、局部夹层、走道等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最低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 (5)严禁将幼儿、老年人生活用房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居住建筑中的居室不应布置在地下室内;当布置在半地下室时,必须对采光、通风、日照、防潮、排水及安全防护采取措施;建筑物内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不应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以下;当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m。 (6)超高层民用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架空层及避难层的净高不应低于2m。 (7)建筑卫生设备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洗脸盆或盥洗槽水嘴中心与侧墙面净距不宜小于0. 55m; ②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水嘴中心间距不应小于0. 70m; ③单侧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外沿至对面墙的净距不应小于1. 25m; ④双侧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外沿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 80m; ⑤浴盆长边至对面墙面的净距不应小于0. 65m;无障碍盆浴间短边净宽度不应小于2m; ⑥并列小便器的中心距离不应小于0. 65m; (8)台阶与坡道设置应符合: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0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并不宜小于0.10m,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高差不足2级时,应按坡道设置。室内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8,室外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 10;供轮椅使用的坡道不应大于1: 12,困难地段不应大于1:8;自行车推行坡道每段坡长不宜超过6m,坡度不宜大于1:5。 (9)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栏杆应以坚固、耐久的材料制作,并能承受荷载规范规定的水平荷载;临空高度在24m以下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05m,临空高度在24m及24m以上(包括中高层住宅)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0m;住宅、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栏杆必须采用防止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 (10)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净宽一般按每股人流宽为0.55+(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梯段改变方向时,平台扶手处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净宽,并不得小于1. 20m;每个梯段的踏步一般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0m;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应加设中间扶手。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 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有儿童经常使用的楼梯,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栏杆应采用不易攀登的构造,垂直杆件间的净距不应大于0.11m。 (11)墙身防潮应符合下列要求:砌体墙应在室外地面以上,位于室内地面垫层处设置连续的水平防潮层;室内相邻地面有高差时,应在高差处墙身侧面加设防潮层;湿度大的房间的外墙或内墙内侧应设防潮层;室内墙面有防水,防潮、防污、防碰等要求时,应按使用要求设置墙裙。 (12)门窗与墙体应连接牢固,且满足抗风压、水密性、气密性的要求,对不同材料的门窗选择相应的密封材料。 (13)屋面面层均应采用不燃烧体材料,但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不燃烧体屋面的基层上可采用可燃卷材防水层;屋面排水应优先采用外排水;高层建筑、多跨及集水面积较大的屋面应采用内排水。采用架空隔热层的屋面,架空层不得堵塞;当其屋面宽度大于10m时,应设通风屋脊。 (14)民用建筑不宜设置垃圾管道;如需要设置时,宜靠外墙独立设置,其用材及构造应符合规范规定;管道井、烟道、通风道和垃圾管道应分别独立设置,不得使用同一管道系统,并应用非燃烧体材料制作;烟道或通风道应伸出屋面,平屋面伸出高度不得小于0.60m,且不得低于女儿墙的高度。 ;
建筑设计的特点有哪些
建筑设计的特点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将建筑文化和设计理念融合,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
建筑构成三要素: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形象。
建筑是人们用泥土、砖、瓦、石材、木材(近代用钢筋砼、型材)等建筑材料构成的一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空间,如住宅、桥梁、厂房、体育馆、窑洞、水塔、寺庙等等。广义上来讲,景观、园林也是建筑的一部分。更广义地讲,动物有意识建造的巢穴也可算作建筑。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一部石头史书。古罗马建筑家维特鲁威的经典名作《建筑十书》提出了建筑的三个标准:坚固、实用、美观,一直影响着后世建筑学的发展。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西方的传统建筑以砖石结构为主。现代的建筑则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
欧洲建筑特点是:简洁、线条分明、讲究对称、运用色彩的明暗,鲜淡来对视觉进行冲击。在意态上则使人感到壅容华贵、典雅,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欧洲建筑风格包括:巴洛克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哥特式建筑、古罗马建筑、浪漫主义建筑、罗曼建筑、洛克克风格、文艺复兴建筑。
中国建筑特点是:运用平衡、和谐、对称、明暗轴线等设计手法,达到美观的效果。建筑的一切艺术加工也都是对结构体系和构件的加工,如色彩、装饰与构件结合,构成了丰富绚丽的艺术成就,雕梁画栋,形体优美而色彩斑斓;楹联匾额,激发意趣而遐想无穷。建筑品类繁盛,包括宫殿、陵园、寺院、宫观、园林、桥梁、塔刹等。
中国建筑具有朴素淡雅的风格,主要以茅草、木材、砖瓦为建筑材料,以木架构为结构方式(柱、梁、枋、檩、椽等构件),按照结构需要的实际大小、形状和间距组合在一起。这种建筑结构方式反映了古代宗法社会结构的清晰、有序和稳定。由于木质材质制作的梁柱不易形成巨大的内部空间,古代建筑便巧妙地利用外埠自然空间,组成庭院。庭院是建筑的基本单位,它既是封闭的,又是开放的;既是人工的,又是自然的,可以俯植花草树木,仰观风云日月,成为古人“天人合一”观念的又一表现,也体现了中国人既含蓄内向,又开拓进取的民族性格。古代稍大一些的建筑都是由若干个庭院组成的建筑群,单个建筑物和庭院沿一定走向布置,有主有次,有重点有过渡,成为有层次、有纵深的空间,呈现出一种中国人所追求的整体美和深邃美。其中宫殿、寺庙一类比较庄严的建筑,往往沿着中轴线一个接一个地纵向布置主要建筑物,两侧对称的布置次要建筑物,布局平衡舒展,引人入胜。
现代建筑的特点:外部造型简洁、明朗、清新、大方,为少占地多采用高层。
1、建筑设计材料的转变:木材、砖等传统材料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在现代建筑中已经被各种各样的现代材料替代。钢材由于强度高,延展性好,工业化程度高等较多优点,被大量应用于现代建筑中。水泥的可塑性使其在建筑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混凝土由于抗压强度较高也应用广泛,尤其通过水泥和钢筋的结合,可以发挥各自的优点,也就是现代建筑承重体系中最常用的钢筋混凝土。除此之外,玻璃、塑料等现代材料也以各种形式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大放异彩。
2、建筑设计侧重点的改变:现代建筑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强调“功能至上”。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导致了城市建筑用地供不应求。因此,同一地块能否设计出更大的建筑面积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使得建筑高度不断增加,由此而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就需要在设计阶段解决,比如承载力问题,防火安全问题,材料的强度问题,纵向交通问题等。
3、建筑设计手法“趋同”化:由于现代社会一切都讲求“速度”和“效率”,因此留给建筑设计师用于精心打磨设计方案的时间较少,加上信息社会知识共享的便捷性,导致一些所谓的“成功案例”迅速蔓延,从而使得建筑设计高度雷同,没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失去了建筑本身的辨识度。因此,我们要将传统设计理念与现代建筑充分的融合,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促使建筑设计行业发展得更好。
建筑设计项目特点
建筑设计特点一,建筑业的主体似乎是房地产,但是房地产不景气并没有为建筑设计行业带来衰退迹象,反而建筑设计行业在去年还有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不仅体现在产值、营业额和设计的规模上,还体现在有众多设计项目的涌现。其中,大型公共项目也有变化。主要体现在境外设计单位参与范围越来越广,包括日、英、德、法等国,以及欧洲的西班牙、意大利和葡萄牙等新参与的国家,实践视野越来越广阔。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房地产业不景气,设计行业的重心有所变化。往年,建筑设计主要由房地产住宅项目主导,由于去年政府投资项目和公益性项目增多,这些项目即带来大型民用公共建筑项目的建设高潮,这一高潮使建筑师获得了更大创作空间。
建筑设计特点二,中国建筑师在与国外同行同台竞争的过程中,已经越来越拥有主动权。建筑师已经从原来的被动接受国外建筑师创意、仅出方案,到国内外建筑师共同进行方案探讨和概念表达,发展到现在国内设计机构为主,作为设计总包将某些项目分包给国外擅长的专项建筑师的格局。建筑的原创性有所提高,多个大型建筑都是由国内机构自主完成设计的。
建筑设计特点三,我国的设计模式正在从过去的单一的承接设计转变为设计总承包、管理总承包、设计管理和项目管理等多元模式,也就是由单一模式向多元模式转变。以前,设计行业不算高新科技企业,但现在很多设计研究院都在申请高新科技企业的认证。同时,一些设计公司已经上市,这是不多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