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少阳三焦经循行图 手少阳三焦经的作用
1 手少阳三焦经循行图 起于无名指吃侧端关冲穴,向上沿无名指尺侧至手腕背面外侧(阳池穴),上行于上肢外侧尺骨和桡骨之间,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行至肩部(肩髎穴),向前行入缺盆,布于膻中,散络心包,向下穿过膈肌,依次属上,中,下三焦。 2 手少阳三焦经循行分支 膻中分支:从膻中分出,向上出缺盆,至肩部项后,左右交会于大椎穴,上行至项,沿耳后(翳风穴),直上于耳上角,然后屈曲向下经面颊部,至目眶下。 耳部分支:从耳后翳风穴分出,进入耳中,出走耳前,经上关穴前,在面颊部与前一分支相交,至目外眦(瞳子髎穴),交于足少阳胆经。 3 手少阳三焦经的作用 三焦是人体的最大一个腑,主一身之气,说白了就是调气的大通道。三焦经主内分泌失调,情志,气郁,对于女性来说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经络,尤其对于更年期女性更为重要。经常按摩三焦经穴位还有保健美容的功效。心中有郁结之气,情绪不稳定,都可以从三焦经上来调节。 4 手少阳三焦经主要分布穴位 关冲:在无名指尺侧指甲角旁约0.1寸。有泻热开窍,利咽喉之功。 液门:握拳,在第四五指缝间,指掌关节前凹陷中。有清头目,利三焦之功。 中渚:握拳,在手背第四五掌骨间,液门穴后1寸。有开窍明目,清热通络之功。 阳池: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凹陷处。有祛风散热,疏经活络之功。 外关: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有通经活络,疏风解表之功。 支沟:腕背横纹上3寸,桡骨与尺骨之间。有通关开窍,活络散瘀,调理脏腑。 会宗 :支沟穴尺侧约1寸,尺骨桡侧缘取穴。有清热解郁,疏通经气之功。 三阳络:在腕背横纹上4寸,桡骨与尺骨之间。有通络开窍,镇静止痛之功。 四渎:尺骨鹰咀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有清咽喉,通耳窍之功。 天井:在尺骨鹰咀后上方,屈肘呈凹陷中。有疏风清热,通络宁神之功。 清冷渊:屈肘,天井穴上1寸。有疏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 消泺:尺骨鹰咀与肩髎连线上,清冷渊穴上3寸。有疏经,活络,清热之功。 臑会:在肩髎与尺骨鹰咀的连线上,肩髎下3寸,当三角肌后缘。有清胃热,通经络,利关节之功。 肩髎:肩峰后下方,上臂外展,当肩髃穴后寸许凹陷中。有通经活络,祛风散湿之功。 天髎:在肩井与曲垣穴连线的中点,当肩胛骨上角处。有祛风湿,通经络之功。 天牗: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与天柱穴相平。有祛头风之功。 翳风:耳垂后方,下颌角与乳突之间。有散风热,通络开窍之功。 瘛脉:在乳突之中央,当翳风与角孙穴沿耳轮连线的下1/3与上2/3交接处。有清热解毒,镇痛之功。 颅息:耳后当翳风穴与角孙穴沿耳轮连线的上1/3与下2/3交界处。有散风通窍,镇静之功。 角孙:当耳尖上的发际处。有清头明目,疏风通络之功。 耳门:耳屏上切迹强,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凹陷中,张口取穴。有疏通经络,开窍镇惊之功。 禾髎:耳门前上方,平耳廓根前鬓发后缘,当颞浅动脉后方。有祛风通络之功。 丝竹空:在眉梢处的凹陷中。有散风止痛,清头明目,平肝熄风之功。
手少阳三焦经经穴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手少阳三焦经经穴的开放分类,共收录词条25个(含子类)。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为十二经脉之一。代号SJ。与手厥阴心包经相为表里。五行属(相)火。《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循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上直,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䪼;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穴,向上沿无名指尺侧至手腕背面,上行尺骨、桡骨之间,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向上至肩部,向前行入缺盆,布于膻中,散络心包,穿过膈肌,属上、中、下三焦。其分支从膻中分出,上行出缺盆,至肩部,左右交会并与督脉相会于大椎,上行到项,沿耳后直上出耳上角,然后屈曲向下经面颊部至目眶下。其另一分支从耳后分出,进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外眦,经气于瞳子髎穴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手少阳三焦经腧穴 本经腧穴 三焦经一侧有23穴。其中有13个穴分布在上肢背面,10个穴在颈部,耳翼后缘,眉毛外端。首穴关冲,末穴丝竹空。原穴为阳池穴,络穴为手厥阴心包经之内关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瘈脉、颅息、角孙、耳门、和髎、丝竹空。 特定穴 原穴 阳池 络穴 外关 郄穴 会宗 五输穴 井穴(金):关冲 荥穴(水):液门 输穴(木):中渚 经穴(火):支沟 合穴(土):天井 交会穴 交会穴表(●所属经 √交会经) 经名 穴名 手少阳三焦经 足阳明胃经 手太阳小肠经 任脉 足少阳胆经 手阳明大肠经 阳维脉 中脘 √ √ √ ● 秉风 √ ● √ √ 颧髎 √ ● 听宫 √ ● √ 瞳子髎 √ √ ● 上关 √ √ ● 颔厌 √ √ ● 悬厘 √ √ ● 肩井 √ ● √ 天髎 ● √ 翳风 ● √ 角孙 ● √ √ 耳和髎 ● √ √ 八脉交会穴 外关(通阳维脉) 本 部位:小指次指之间上2寸 腧穴:中渚 标 部位:目后上角、目外眦 腧穴:丝竹空 手少阳三焦经腧穴主治病证 手少阳三焦经腧穴主治侧头、耳、胸胁、咽喉病和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手少阳三焦经腧穴主治热病、头面五官病证和本经经脉所过部位的病证。例如头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颊肿、水肿、小便不利、遗尿以及肩臂外侧疼痛等证。少阳是阳气初生的经络,所以它能治疗发热病,它的性质介于太阳阳明之间,与心包经相表里。 手少阳三焦经腧穴分部主治提要表 穴名 部位 主治 关冲* 指端 头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热病 液门 指间 头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疟疾 中渚* 手背 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热病 阳池* 腕 腕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疟疾、消渴 外关* 前臂 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胁肋痛、热病、上肢痹痛 支沟* 前臂 暴喑、胁肋痛、便秘、热病 会宗 前臂 耳聋、癫痫 三阳络 前臂 耳聋、暴喑、上肢痹痛 四渎 前臂 耳聋、齿痛、暴喑、上肢痹痛 天井* 肘 偏头痛、瘰疬、癫痫 手肘部:侧头、耳、目、胸胁、咽喉病、热病 清冷渊 上臂 上肢痹痛、目黄 清泺 上臂 颈项强急 臑会 上臂 上肢痹痛 肩髎* 肩 肩臂挛痛不遂 天髎 肩 肩背痛、颈项强急 肩臂部:局部疾患为主 天牖 颈 头痛、耳聋、瘰疬、项强 翳风* 耳 耳鸣、耳聋、口眼歪斜、颊肿 瘈脉 耳 头痛、耳鸣、耳聋、小儿惊风 颅息 耳 头痛、耳鸣、耳聋 角孙 耳 颊肿、齿痛、目翳 耳门* 耳前 耳聋、耳鸣、齿痛 耳和髎 耳前 头痛、耳鸣、牙关紧闭 丝竹空* 眉梢 头痛,目疾 颈、侧头部:侧头、耳、目疾患
十二经络走向图
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一、十二经脉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二、其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三、其走向和交接规律是: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扩展资料:一、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是:手足三阴、三阳,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的关系。其中,足太阳与足少阴为表里,足少阳与足厥阴为表里,足阳明与足太阴为表里。手太阳与手少阴为表里,手少阳与手厥阴为表里,手阳明与手太阴为表里。二、意义十二经脉具有运行气血、联接脏腑内外、沟通上下等功能,无论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都会引起经络的病变。因此,了解十二经脉的循行、功能和发病情况,对防病治病均有很大的意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二经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