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健康监测技术方法?
桥梁健康监测技术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结合实际才能制定方法,每个细节处理好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每个环节都很关键。中达咨询就桥梁健康监测技术方法和大家说明一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交通运输发展越来越快,路网密度不断提高,公路桥梁建设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在高速公路、江河湖海、深沟峡谷中建设了众多的现代桥梁。但这些桥梁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安全和耐久性方面的隐患,与此同时由于许多旧有桥梁设计施工等方面局限,长期高负荷运营,许多旧桥也大批量进入预警阶段,这些新建和旧有桥梁,在当前频繁重载交通下,十分迫切采取必要的技术改造措施,以提高其安全性能和使用价值。因此,加强桥梁健康监测,真实了解桥梁结构的工作状况,充分利用现有的公路桥梁,使桥梁结构即能满足现有交通运输荷载的要求,又可避免重大桥梁结构事故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桥梁健康监测就是根据桥梁实际情况对桥梁进行健康评估,以便根据桥梁实际情况进行养护和维修。健康监测主要以事前分析了解待检测桥梁的各方面情况,从现状与关键结构着手,总体把握待测的实体,尽可能收集被检桥梁的所处地质资料、原始设计资料、一线施工资料、原材料试验资料以及日常检测、历史维修等资料,然后有的放矢的制定监测工作的方向,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根据检测工作要求安排计划、准备各类检测和试验器具,进行桥梁结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健康评估,提供桥梁现状分析报告。2桥梁健康监测主要方式目前桥梁监测方法主要由日常检测、定期检测、特殊检测来进行总体监测维护。而检测的主要手段,主要是桥梁外观检测及桥梁结构受力检测等方法构成:2.1桥梁外观检测桥梁外观检测主要是对桥梁各部位的使用情况,查验桥梁外观有无可视缺陷,并根据经验判断桥梁使用情况,正确评价桥梁使用现状的一种表观检测。外观检测包括桥梁整体与局部构造几何尺寸的量测、结构关键部位病害的检查与量测。外观检查侧重点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2.1.1原始资料的调查,包括了解桥梁的原结构设计、施工工艺及过程以及桥梁的结构维修养护等;2.1.2通过技术人员亲自对桥梁外观进行查验,并配合采用各种试验仪器,如显微镜、超声波、雷达等对局部结构进行无损检测。该过程中,配合仪器得到的试验数据的都需要专业的知识,必须对桥梁总体使用情况和自然环境深入了解。必要时使用桥梁检测车,对桥梁结构主要受力结构进行人员现场详查。2.1.3桥梁结构材料的无损或微损检测。目前公路桥梁广泛采用的材料是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分别以混凝土强度、钢筋材料锈蚀性对结构影响最为突出。主要检测方法如下:2.1.3.1混凝土强度测定混凝土强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一些变化。比较大的桥梁通常会有同条件同龄期的试块用以确定强度。对于没有试块的桥梁,目前无损测试方法主要有回弹法、超声波法、超声波回弹综合法等,在我国已经普遍使用,三种方法的测试结果误差较小,相对而言,超声波回弹综合法检测精度更高一些。回弹法检测更加便捷,但对于混凝土结构龄期在90天以上,采用回弹法要进行混凝土表面碳化深度的修正。2.1.3.2钢筋锈蚀的判定桥梁混凝土的耐久性差、环境对碳化深度影响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及开裂等缺损,是导致钢筋锈蚀的主要因素;通过简单的外观检查、敲击可以检测出程度较重的钢筋锈蚀现象,也可以通过对桥梁混凝土裂纹明显钻芯得到内部钢筋实际锈蚀情况,以便为下一步养护加固提供依据。桥梁外观检测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规程可循,可定量反映桥梁结构状况,依据相关规范评定桥梁技术等级的要求。是目前桥梁健康日常检测的重要手段,但桥梁外观检测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检测结果的管理和如何将表观破坏与结构的受力状态指标联系,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2.2结构受力性能检测当对桥梁的整体外观特性进行分析后应依据相关技术规范和历史常规检测结果做评价比较。当历史数据变化明显,结构外观损害严重的桥梁,在判定其是否具有使用功能或是否需要降级使用的情况下则需要通过桥梁进行荷载试验方法,来准确判断结构受力性能状况。荷载试验法主要根据桥梁设计承载力,结合结构几何尺寸、支撑条件、外观缺陷及通行荷载,按照桥梁结构的计算理论来评定承载力。通常采用车辆加载方式测定粱的应变、挠度和裂缝,根据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的对比分析来判断桥梁实际承载能力。是一种定量了解桥梁承载力的方法,对结构受力性能表述直观,结果可靠,多用于新结构的研究和桥梁质量的评定。荷载试验方法多用于桥梁实际工作状态不明确情况,以弥补根据桥梁结构表观检查方法的不足。根据荷载试验检测的作用性质,通常分为动载试验和静载试验:2.2.1动载试验桥梁检测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动载试验是为了满足桥梁使用的需要,应用理论分析与试验检测相结合的科学方法解决桥梁振动问题的必要手段,对桥梁使用状况和承载力的评价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反映桥梁结构的动力性能动载试验,该性能是判断桥梁状况和承载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动载试验检测的主要目的是因为桥梁自振频率处于某些范围时,可由行驶的车辆、自然环境等外部荷载引起共振,对结构造成损伤。桥梁动载试验检测主要是结构动力特性和动载响应的试验与分析。检测的主要部位是结构动力效应的最大位置及动变形的控制截面。检测项目主要包括:桥梁动力特性模态参数测试和桥梁动力响应测试。其检测原理是利用振动方法对桥梁进行结构损伤检测,从桥梁振动模态的变化中计算出结构参数的变化。在桥梁的不同位置布置测点,通过结构损伤发生前后由这些测点记录的信息可提取出的桥梁振动模态特性参数的变化,以此来判断结构损伤发生的位置及损伤状况。2.2.2静载试验对桥梁进行静载试验,量测与桥梁结构性能有关的参数,主要反映桥梁在恒载作用下的结构抗压工作性能。静载试验的主要内容是检测对桥梁上部结构的受力特性,观察试验中各重载下控制截面的应力应变,并收集一些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桥梁受力参数。应力应变的测点布设在内力控制截面与附加控制截面。同时根据上部结构的横截面形式在每一个控制截面上选取一些有代表的测点,来反应整个控制截面的受力状况。除此之外还有必要根据实际外观检测发现的一些病害在个别部位进行布点检测。结构受力性能检测是判定桥梁健康状况的最终手段。试验前要精心计划,明确检测阶段任务,合理准备,保证试验按照计划正常进行。现场试验要及时根据反馈回来的数据做初步判断,不断调整现场试验流程。荷载要严格按照方案中确定的分级加载方式,当未达到控制荷载却发现有数据超出正常允许的范围时,应当立即中止试验以保证检测人员的安全。3结语由于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形式的采用也越来越多,桥梁结构为适应不同地理环境使用要求越来越高,现代桥粱建设日趋复杂,为了能更好地检测桥梁的健康状况及工作情状,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国内外的新检测方法,在桥梁分析中引进目前国内外先进的基础研究成果,并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检测验证工作,丰富桥梁检测手段,积累健康监测经验。把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起来,为我国现代化公路桥梁提供高水平的健康监测服务。想知道更多关于“桥梁健康监测技术方法”等建筑施工方面的信息,可以在中达咨询建设通进行搜索。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桥梁健康监测技术简介 [论桥梁健康监测技术]
【摘 要】本文阐述了桥梁健康监测的意义,介绍了进行桥梁健康监测所需的仪器设备,对一种新型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Hilbert-Huang转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健康监测;信号处理;损伤识别;Hilbert-Huang转换
前言
桥梁健康监测是指对桥梁结构实施损伤检测和识别。损伤包括结构体系的几何特性发生改变或材料特性改变,以及边界条件和体系的连续性的改变。体系的整体连续性对桥梁的服役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结构健康监测涉及到通过分析定期采集的布置于桥梁的传感器阵列的动力响应数据来观察体系随时间推移产生的变化,损伤敏感特征值的提取并通过数据分析来确定结构目前的健康状态。
1、桥梁健康监测的重要性
桥梁设施是一个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交通运输网络的重要节点,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桥梁建成并通车后,经过长期负荷使用,桥梁结构难免会因各种原因发生损伤,从而降低桥梁的安全度。为了保障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完整性、适用性与耐久性,已建成的桥梁急需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监测和评定其安全状况,并且及时修复和控制结构损伤。桥梁结构损伤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维护和维修,不仅影响行车的安全,缩短桥梁的使用寿命,甚至会发生桥梁的突然破坏或倒塌等惨痛的事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综合多个学科领域的桥梁结构监测系统,可以极大延拓桥梁检测的内容,并可连续地、实时地、在线地对结构“健康”状态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运营安全和提高桥梁的管理水平。
2、常用的桥梁健康监测仪器设备
2.1光纤传感器
一套完整的光纤量测系统通常包括光纤传感器、光源单元、侦测单元、放大单元、控制单元及讯号处理单元等共同组成。拜光纤科技发展迅速之赐,前述的各个独立单元绝大部分在现今已可整合为一套光纤感测扫描仪。光纤传感器种类很多,目前用于桥梁监测技术中的类型主要是Mach-Zehnder干涉型光纤传感器、Fabry-Perot腔式光纤传感器、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其中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是当今工程中使用最多的一类传感器。
2.2压电式及ICP型加速度传感器
它是使用最普遍的振动传感器,特点是稳定性好、体积小、使用方便、是中高频振动的理想传感器。压电式加速度计其惯性接收具有零频率响应,但接上电荷放大器后的整个测量系统不具有零频率响应。因此,压电式传感器常用于中小跨度的桥梁健康监测。
2.3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
它是一种适合超低频测量的振动传感器,其下限频率可以达到0Hz,非常适用于极低频率和静态加速度测量。电容式加速度计的生产工艺与信号驱动要求高,目前主要为进口产品,价格高于电压式传感器。
2.4伺服式振动传感器
它是也测量超低频微振动的理想传感器,采用有源或无源闭环伺服技术,具有良好的超低频特性,适合超低频大量程测量和微振动测量。目前该类传感器在桥梁测试中应用普遍,但在长期监测系统中使用不多。
3、新型结构识别技术——Hilbert-Huang转换
希尔伯特─黄转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乃是近几年来出现的新型结构识别方法,其首先由Huang等人于1998年提出。此转换主要的特色为先利用所谓的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根据信号本身的特征时间尺度将原始讯号分解成多个内建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的组合。由于这些内建模态函数都可证明具有优良的希尔伯特转换特性,因此可进一步以其为基底进行新定义的希尔伯特─黄转换,如此便可以推导出系统瞬时频率与时间及系统能量与瞬时频率的相互关系。
3.1经验模态分解法的步骤
经验模态分解法的主要步骤在于进行所谓的筛分程序(sifting process)。首先针对原始讯号y(t)的各个极大值峰点与极小值谷点,分别利用三次弧线(cubic spline)建立上包络线与下包络线。接着将原始讯号减去平均上下包络线产生之均值包络线,如此即完成一次筛分程序。然后再持续重复进行这项筛分程序,一直到新产生的讯号满足内建模态函数的条件。达成这样的收敛程序后便是找出第一个内建模态函数c1(t),而后将y(t)减去c1(t)再重复上述筛分程序找出第二个内建模态函数c2(t),以此类推一直到求出所有m个IMF,并只剩下无法再解析出内建模态函数的剩余函数(residue)r(t)为止。经由上述这套运算,原始讯号y(t)自然分解成:m个内建模态函数和一个剩余函数之和。
3.2设定通过频率
不过值得特别注意的是,EMD乃是完全根据原始信号的一种后设方法,经由其分解出来的各个IMF虽然都具良好的希尔伯特转换特性,但却可能包含不止一个频率的组成。也就是说,IMF并不代表系统各个单独的模态反应,必须进一步处理才可能用来进行模态参数识别。经验模态分解法提出以后,接续的一项重要发展是加入在筛分程序中设定通过频率(intermittency frequency)的功能。这个通过频率的设定,可以使收敛后的IMF仅含高于此频率的分量,而完全排除低于此频率的内容。藉由这项工具,欲利用EMD分离出系统各个模态的反应便能透过下列步骤达成:(1)估计出第j 模态频率的范围wjl<wj<wjh;(2)设定通过频率为wjh,并由原始讯号y(t)得出所有频率高于wjh的imf;(3)从y(t)中减去前面步骤中得到的所有imf,并设定通过频率为wjl,接着再求出的第一个imf便可视为系统第j 模态的反应;(4)从j="m开始,依序降至j=1求出所有模态的反应函数。
"> 3.3结构参数识别
因为每个模态可以视为一个独立的单自由度系统,所以分解出各个模态反应后便可各自进行参数识别。HHT方法乃是对信号进行EMD后,接着对各个IMF再取希尔伯特转换。利用希尔伯特转换由一个单自由度阻尼系统之自由振动反应来识别自然频率与阻尼比,其程序与方程式几乎与小波转换完全相同。当然最基本的唯一差别在于,对讯号进行的并非小波转换,而是先求出y(t)的希尔伯特转换再组合出y(t)的解析信号,最后由解析信号的振幅函数与相位角函数可以分别识别出桥梁结构的频率和阻尼比。
参考文献
[1]张岩.健康监测的发展动态[J].山西建筑,2009,35(23):354-355.
[2]邬晓光,徐祖恩.大型桥梁健康监测动态及发展趋势[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板), 2003,23(1):39-42.
[3]韩大建,谢峻.大跨度桥梁健康监测技术的近期研究进展[J].桥梁建设,2002,(6): 69-73. </wj
大型桥梁健康监测概念与监测系统设计
20世纪桥梁工程领域的成就不仅体现在预应力技术的发展和大跨度索支承桥梁的建造以及对超大跨度桥梁的探索,而且反映于人们对桥梁结构实施智能控制和智能监测的设想与努力。近20年来桥梁抗风、抗震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推动了大距度桥梁的发展;同时,随着人们对大型重要桥梁安全性、耐久性与正常使用功能的日渐关注,桥梁健康监测的研究与监测系统的开发应运而生。由于桥梁监测数据可以为验证结构分析模型、计算假定和设计方法提供反馈信息,并可用于深入研究大跨度桥梁结构及其环境中的未知或不确定性问题,因此,桥梁设计理论的验证以及对桥梁结构和结构环境未知问题的调查与研究扩充了桥梁健康监测的内涵。本文结合近十年来桥梁健康监测的研究状况以及大跨度桥梁工程的研究与发展,较系统地阐述桥梁健康监测的内涵,并由此探讨监测系统设计的有关问题。
一、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与理论发展简况
1.监测系统
80年代中后期开始建立各种规模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例如,英国在总长522m的三跨变高度连续钢箱梁桥Foyle桥上布设传感器,监测大桥运营阶段在车辆与风载作用下主梁的振动、挠度和应变等响应,同时监测环境风和结构温度场。该系统是最早安装的较为完整的监测系统之一,它实现了实时监测、实时分析和数据网络共享。建立健康监测系统的典型桥梁还有挪威的Skarnsundet斜拉桥(主跨530m)[2]、美国主跨440m的Sunshine Skyway Bridge斜拉桥、丹麦主跨1624m的Great Belt East悬索桥[3]、英国主跨194m的Flintshire独塔斜拉桥[4]以及加拿大的Confederatiot Bridge桥[5].我国自90年代起也在一些大型重要桥梁上建立了不同规模的结构监测系统,如香港的青马大桥、汲水门大桥和汀九大桥,内地的上海徐浦大桥以及江阴长江大桥等[6~8].
从已经建立的监测系统的监测目标、功能以及系统运行等方面看,这些监测系统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点:
(1)通常测量结构各种响应的传感装置获取反映结构行为的各种记录;
(2)除监测结构本身的状态和行为以外,还强度对结构环境条件(如风、车辆荷载等)的监测和记录分析;同时,试图通过桥梁在正常车辆与风载下的动力响应来建立结构的"指纹",并藉此开发实时的结构整体性与安全性评估技术;
(3)在通车运营后连续或间断地监测结构状态,力求获取的大桥结构信息连续而完整。某些桥梁监测传感器在桥梁施工阶段即开始工作并用于监控施工质量;
(4)监测系统具有快速大容量的信息采集、通讯与处理能力,并实现数据的网络共享。
这些特点使得大跨度桥梁健康监测区别于传统的桥梁检测过程。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桥梁健康监测的对象已不再局限于结构本身:一些重要辅助设施的工作状态也已纳入长期监测的范围(如斜拉索振动控制装置[4]等)。
2.理论研究
十多年来,桥梁健康监测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结构整体性评估和损伤识别。由于基于振动信息的整体性评估技术在航天、机械等领域的深入研究和运用,这类技术被用于土木结构中除无损检测技术以外的最重要的整体性评估方法并得到广泛的研究「1,7,9~11」。人们致力于基于振动测量值的整体性评估方法研究的另一个原因是,结构振动信息可以在桥梁运营过程中利用环境振动法获得,因此这一方法具有实时监测的潜力。
结构整体性评估方法可以归结为模式识别法、系统识别法以及神经网络方法三大类「1」。结构模态参数常被用作结构的指纹特征,也是系统识别方法和神经网络法的主要输入信息。另外,基于结构应变模态、应变曲率以及其他静力响应的评估方法也在不同程度上显示了各自的检伤能力[10].然而,尽管某些整体性评估技术已在一些简单结构上有成功的例子,但还不能可靠地应用于复杂结构。阻碍这一技术进入实用的原因主要包括:①结构与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和非结构因素影响;②测量信息不完备;③测量精度不足和测量信号噪声;④桥梁结构赘余度大并且测量信号对结构局部损伤不敏感。
另外,从评估方法上,目前对大跨度桥梁的安全评估基本上仍然沿袭常规中小桥梁的定级评估方法,是一种主要围绕结构的外观状态和正常使用性能进行的定性、粗浅的安全评价。
二、桥梁健康监测新概念
桥梁健康监测的基本内涵即是通过对桥梁结构状态的监控与评估,为大桥在特殊气候、交通条件下或桥梁运营状况严重异常时触发预警信号,为桥梁维护潍修与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为此,监测系统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监控:
桥梁结构在正常环境与交通条件下运营的物理与力学状态;
桥梁重要非结构构件(加支座)和附属设施(如振动控制元件)的工作状态;
结构构件耐久性;
大桥所处环境条件;等等。
与传统的检测技术不同,大型桥梁健康监测不仅要求在测试上具有快速大容量的信息采集与通讯能力,而且力求对结构整体行为的实时监控和对结构状态的智能化评估。
然而,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不仅仅只是为了结构状态监控与评估。由于大型桥梁(尤其是斜拉桥、悬索桥)的力学和结构特点以及所处的特定环境,在大桥设计阶段完全掌握和预测结构的力学特性和行为是非常困难的。大跨度索交承桥梁的设计依赖于理论分析并过风洞、振动台模拟试验预测桥梁的动力性能并验证其动力安全性。然而,结构理论分析常基于理想化的有限元离散模型,并且分析时常以很多假定条件为前提。在进行风洞或振动台试验时对大桥的风环境和地面运动的模拟也可能与真实桥位的环境不全相符。因此,通过桥梁健康监测所获得的实际结构的动静力行为来验证大桥的理论模型、计算假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事实上,国外一些重要桥梁在建立健康监测系统时都强调利用监测信息验证结构的设计。
桥梁健康监测信息反馈于结构设计的更深远的意义在于,结构设计方法与相应的规范标准等可能得以改进;并且,对桥梁在各种交通条件和自然环境下的真实行为的理解以及对环境荷载的合理建模是将来实现桥虚拟设计"的基础。
还应看到,桥梁健康监测带来的将不仅是监测系统和对某特定桥梁设计的反思,它还可能并应该成为桥梁研究的"现场实验室".尽管桥梁抗风、抗震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不断推动着桥梁的发展,但是,大跨度桥梁的设计中还存在很多未知和假定,超大跨度桥梁的设计也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同时,桥梁结构控制与健康评估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开发也需要结构现场试验与调查。桥梁健康监测为桥梁工程中的未知问题和超大跨度桥梁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由运营中的桥梁结构及其环境所获得的信息不仅是理论研究和实验室调查的补充,而且可以提供有关结构行为与环境规律的最真实的信息。另外,桥梁振动控制与健康评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性也需要现场试验与调查。
综上所述,大型桥梁健康监测不只是传统的桥梁检测加结构评估新技术,而是被赋予了结构监控与评估、设计验证和研究与发展三方面的意义。
三、健康监测系统设计
1.监测系统设计准则
两座大型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测点布置情况可以看出,两个监测系统的监测项目与规模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除了桥型和桥位环境因素外,主要是因为对各监测系统的投资额和(或)建立各个系统的目的(或者说是对系统的功能要求)不同。因此,桥梁监测系统的设计实际上有意或无意地遵循着某些准则。
显然,监测系统的设计应该首先考虑建立该系统的目的和功能。上节所述的桥梁健康监测三方面的意义也正是桥梁健康监测的目的和功能所在。对于特定的桥梁,建立健康监测系统的目的可以是桥梁监控与评估,或是设计验证,甚至以研究发展为目的;也可以是三者之二甚至全部。一旦建立系统的目的确定,系统的监测项目就可以基本上确定。另外,监测系统中各监测项目的规模以及所采用的传感仪器和通信设备等的确定需要考虑投资的限度。因此在设计监测系统时必须对监测系统方案进行成本一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建立高效、合理的监测系统的前提。
根据功能要求和成本一效益分析可以将监测项目和测点数设计到所需的范围,可以化地选择并安装系统硬件设施。因此,功能要求和效益-成本分析是设计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两大准则。
2.监测项目
不同的功能目标所要求的监测项目不尽相同。绝大多数大跨度桥梁监测系统的监测项目都是从结构监控与评估出发的,个别也兼顾结构设计验证甚至部分监测项目以桥梁问题的研究为目的[5].文献[12]通过对国内多座运营中的斜拉桥进行大量病害调查与检测分析,提出了用于斜拉桥状态监控与评估的颇具代表性的监测项目。
如果监测系统考虑具有结构设计验证的功能,那就要获得较多结构系统识别所须要的信息。因此,对于大跨度余支承桥梁,须要较多的传感器布置于桥塔、加劲梁以及缆索/拉索各部位,以获得较为详细的结构动力行为并验证结构设计时的动力分析模型和响应预测。另外,在支座、挡块以及某些连结部位须安设传感器拾取反映其传力、约束状况等的信息。
目前,某些监测系统以开发结构整体性与安全性评估技术为目的之一。结合桥梁问题研究的监测系统虽不多见,但有些系统也有监测项目是专为研究服务的。与理论研究相关的监测项目可以根据待研究问题的性质来确定。从目前桥梁工程的发展状况看,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可以借助桥梁健康监测进行深入研究或论证。
抗风方面:包括风场特性观测、结构在自然风场中的行为以及抗风稳定性。
抗震方面:包括研究各种场地地面运动的空间与时间变化、土-结构相互作用、行波效应、多点激励对结构响应的影响等。通过对墩顶与墩底应变、变形及加速度的监测建立恢复力模型对桥梁的抗震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构整体行为方面:包括研究结构在强风、强地面运动下的非线性特性,桥址处环境条件变化对结构动力特性、静力状态(内力分布、变形)的影响等。这对于发展基于监测数据的整体性评估方法非常重要。
结构局部问题:例如边界、联接条件,钢梁焊缝疲劳及其他疲劳问题,结合梁结合面(包括剪力键)的破坏机制,等等。索支承桥梁缆(拉)索和吊杆的振动与减振、局部损伤机制等也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耐久性问题:桥梁结构中的耐久性问题尚有许多问题须要深入研究。缆(拉)索与吊杆的腐蚀、锈蚀问题尤须重视。
基础:大直径桩的采用也带来一些设计问题,直接套用原先用于中等直径桩的计算方法不很合理。借助大型桥梁监测系统调查大直径桩的变形规律、研究桩的承载力问题,也是设计部门的需要。
四、小结
(1)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不只是传统的桥梁检测技术的简单改进,而是运用现代传感与通信技术,实时监测桥梁运营阶段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结构响应与行为,获取反映结构状况和环境因素的各种信息,由此分析结构健康状态、评估结构的可靠性,为桥梁的管理与维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大型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对于验证与改进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开发与实现各种结构控制技术以及深入研究大型桥梁结构的未知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健康监测为桥梁工程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2)大型桥梁健康监测三方面的意义反映了从事桥梁维护管理、设计咨询和理论研究不同领域人员所关注的问题。监测系统的设计应以功能要求和效益-成本分析为基本准则。此外,监测系统的设计应该通过布点优化分析,并且考虑到系统实施中的非常重要的通信问题。
(3)对于大跨度斜拉桥、悬索桥而言,整体性评估只是结构安全状态评估的一部分,不可能仅通过整体性评估来解释桥梁结构的安全状态。同时,大跨度桥梁的力学特点决定其安全评估的概念上和方法上不同于常规的中小桥梁。
(4)在跨度桥梁结构安全状态评估的目的是控制大桥运营风险及支持减灾决策。因此结合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安全评估,应该可以通过获取的监测数据评估桥梁结构的基本状态和结构行为。定期或在偶发事件(如地震)发生后识别结构的损伤和关键部位的变化,并且对大桥结构生命期各阶段的承载能力和抗风、抗震能力作出客观的定量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