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白芍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生白芍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白芍药也称白花芍药,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地下部块状或粗厚;叶基生或茎生,大,互生,羽状或三出复叶或深裂;花大而美丽,单生于枝顶或有时成束,白色;萼片5,宿存;花瓣5-10,但在栽培种中的常为重瓣;雄蕊多数;花盘环状或杯状;心皮2-5,离心发育,结果时变为蓇葖,每个有种子数颗。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在中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驰名中外,其根并入药。 别名 将离、金芍药、杭芍、东芍、芍药、花子、白芍药、大白芍、生白芍、炒白芍、炒杭芍、酒白芍、醋白芍、焦白芍、白芍炭等。 功能主治 白芍性凉,味苦酸,微寒,具有补血养血、平抑肝阳、柔肝止痛、敛阴止汗等功效,适用于阴虚发热、月经不调、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急,泻痢腹痛、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等症。 处方中写白芍、杭芍、大白芍均指生白芍,为原药去杂质,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 炒白芍又称炙白芍。为白芍片用麸以文火炒至微黄,略带焦斑,筛去麦麸,晾凉入药者。 酒白芍又名酒炒白芍、酒芍。为白芍片用黄酒淋洒拌匀,然后炒干入药者。寒性缓解,活血功效增强。 醋白芍又名醋炒白芍、醋芍。为白芍片用米醋喷淋,用文火微炒入药者。偏于敛肝止痛,养血止血。 焦白芍又名焦芍、白芍炭。为白芍片用武火炒至焦黑,存性,取出用清水灭尽火星,然后晾干入药者。偏于敛血止血。 (《本草经集注》) 宜食 血虚阴虚、胸腹胁肋疼痛、肝区痛、胆囊炎、胆结石疼痛、泻痢腹痛、妇女行经腹痛、自汗易汗盗汗、腓肠肌痉挛、四肢拘挛疼痛、不安腿综合症等病症患者适宜食用。 忌食 白芍性寒,虚寒性腹痛泄泻者以及小儿出麻疹期间不宜食用;此外,服用中药藜芦者也不宜食用白芍。产后忌用。 食疗做法 白芍炖乳鸽 材料 白芍10克,枸杞子10克,乳鸽300克,姜10克,清水1000克。调味料:盐5克,鸡精3克,糖1克,胡椒粉1克。 做法 1、乳鸽斩块氽水,白芍洗净,姜切片待用。 2、将净锅上火,放入清水、姜片、乳鸽、白芍、枸杞子,大火烧开转小火炖40分钟调味即成。 功效作用 白芍渴治疗肝阳亢盛引起的'头晕、眩晕,阴血不足引起的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也可治疗营养不良、表虚自汗。 平鱼熟地白芍川穹饮 原料 平鱼500克,熟地20克,白芍20克,川芎lO克,精盐1.5克。 做法 将平鱼洗净,去鳃、内脏,熟地、白芍、川芎入锅人加水1500毫升,煎煮45分钟,去药渣取药液过滤。药汁再入净锅,加平鱼、精盐,煎煮45分钟即成。 用法 食鱼,饮药液。 主治。 头晕眼花、须发早白、月经不调、便秘、腰膝无力。 白芍炖牛肝脊肉 原材料 白芍5克,熟地5克,桂圆5克,牛肝40克,姜10克,牛脊肉200克,姜片10克,牛骨汤1000克。 调味料:盐5克,鸡精3克,糖1克。 制作 1、白芍、熟地用温水浸泡切片,桂圆去皮取肉,姜切片,牛肝、牛脊肉切小块汆水制净待用。 2、取净锅上火,下牛骨汤、牛肝、牛脊肉、姜片、熟地、桂圆肉、白芍,大火烧开转小火炖45分钟调味即成。 功效 白芍味苦酸寒而润,可泄肝火,可治疗肝阳亢引起的头痛、眩晕以及由腹痛及阴虚引起的月经不调。 爱心提示 一般人群皆可食用,尤其适宜中老年人食用。 说明 牛骨汤是一种用牛骨头等原料制成的汤,它一般由牛腔骨800克、清水3000克、生姜50克用小火炖制3小时以上即成。 ;
生白芍的功效 生白芍的功能主治
1、生白芍能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肝阳。
2、生白芍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3、生白芍能调节机体免疫系统。
4、生白芍有镇静,抗惊厥,镇痛,降温作用;白芍总甙能增强正常小鼠的学习和短时记忆,但不影响其长时记忆。
5、生白芍对肝脏有保护作用,对胃液分泌有抑制作用。
6、生白芍能显著增加小鼠心肌营养血流量,有升高血压和增强心音作用。
7、生白芍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的形成。
8、生白芍有抗炎抗菌作用。
白芍最简单去皮方法
白芍药材初加工---白芍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为毛茛科芍药属植物,根可入药,主产于安徽亳州,又称亳芍。医书上说白芍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白芍的加工工艺分为水煮、去皮、干燥三个步骤,传统干燥方式以晾晒为主。现在多使用电热烘房,易操作,成品质量好。白芍烘干工艺水煮:将白芍根大小分开,在沸水中烫泡,烫时勤翻动使芍根均匀受热。小芍根煮5-10分钟,中等粗的芍根煮8~15分钟,大的芍药根煮10~18分钟。锅水以浸没芍根为宜,煮透为止。去皮:待白芍根皮发白、无生心、有香气时,迅速捞起放在冷水中浸泡,随即取出刮去外皮,依粗细分开晒干。也可先刮去外皮而后煮,再晒干。去皮的方式有两种,包括人工去皮和机械去皮。(1) 人工去皮:用竹刀、玻璃仔细刮去芍根外层栓皮,并把有虫眼处挖净。不可用铁制刀刮皮,否则会使其变色。(2)机械去皮:将芍药和粗河砂一统装入滚筒机内,开动电源芍药和粗砂随齿轮转动上下翻滚,在粗砂的摩擦下将芍药的栓皮除去。烘干:白芍烘干一般前几个小时快速升温,将烘房内的温度快速升温至70℃,升温同时需要一直排湿。注意掌握好烘干温度,温度太高、排湿不好,表面容易出胶、发粘。经过几个小时后,将温度调至50-60℃,烘干至表面干燥,再逐步升温至65℃,直到烘干的所要求的水分为止。整个烘干时间在15-20小时。对切片后的白芍片进行烘干。由于白芍片水分较少,此阶段可直接采用50-65℃温度进行烘干,烘干时间10-12小时。温馨提示:实际烘干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品种,不同的摆放方式,不同的地域,不同客户的品质要求,所以每段烘干时间和烘干温度都需要进行调整。以上工艺仅供参考。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白芍最简单去皮方法?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晒干。具有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常用于血虚萎黄,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但传统的去皮方式为:将白芍直接置于滚筒内,通过滚筒的转动与转动轴上叶片的结合,使白芍在转动过程中通过叶片将其外皮去除。但该种方式存在以下弊端:第一,因白芍为煮后再去皮处理,煮熟后的白芍较脆弱,在不断的与滚筒碰撞的同时会散落;高速转动的叶片与白芍接触时,会加大白芍的被破坏的程度;第三,去除的外皮和白芍会混合在滚筒内,不易将其分开。技术实现要素:为解决上述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白芍用快速去皮装置,能够降低对白芍的破坏程度,并且使白芍与外皮分离开,便于后续加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上设置有第一驱动转轮,所述第一驱动转轮与旋转电机的转子传动连接,第一驱动转轮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驱动转轮,所述第二驱动转轮通过皮带与第一驱动转轮传动连接,第二驱动转轮上设置有横向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端直线贯穿第二驱动转轮,转动轴的另一端设置有旋转轮,所述旋转轮上固接中部具有向下凹陷的摇杆,位于所述摇杆的一侧设置有去皮箱,所述去皮箱内沿摇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中空结构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去皮箱的内侧壁铰接,支撑板的端面上固接连杆,连杆的一端穿过去皮室的内壁与摇杆的凹陷部转动连接,位于支撑板的中空部分内固接有多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底部设置有多个长度不同的去皮刀,所述去皮刀与去皮室的底部之间具有一个入料口,位于所述入料口的下方设置有与支撑板方向一致的传送板,所述传送板上设置有多个可转动的传送辊,相邻传送辊之间具有小于白芍长度的间隙。进一步,所述传送板的底部设置有能够驱动传送板的一端上下移动的升降组件。进一步,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有升降底座、转盘、多个中空结构的支撑盘和手柄;所述升降底座固接在去皮箱内部底壁上,所述转盘可转动的设置在升降底座上,转盘的外沿设置有横向的手柄,手柄的一端直线贯穿去皮箱并延伸至去皮箱外,所述多个支撑盘上下并列的设置在转盘上,相邻两个支撑盘之间通过能够升降的伸缩杆相互铰接,位于上部的支撑盘的盘面与传送板的底部一端连接。进一步,所述传送板与去皮箱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位于传送辊的传送方向上。进一步,所述去皮刀上涂覆有金刚砂。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将待去皮的白芍通过入料口放入去皮箱内,然后通过传送辊的转动将白芍运送到去皮刀的下方,旋转电机通过第一驱动转轮、第二驱动转轮和转动轴带动旋转轮转动,旋转轮转动的同时会伴随着摇杆转动,摇杆将带动支撑板绕其铰接点上下转动,从而使去皮刀上下往复的对白芍表面进行摩擦,并且传送辊在转动的同时会给白芍沿其切线方向的推力,使白芍转动,从而增大了去皮刀与白芍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白芍表面的所有外皮都能去除,再通过传送辊传送出去,去除的外皮通过传送辊之间的间隙落下。通过传送辊的转动带动白芍转动,避免了白芍与滚筒碰撞的现象,从而降低了对白芍的破坏程度,防止其散落;并且去除的外皮会直接落入传送辊之间的间隙内,不会随着白芍出去,实现外皮与白芍分离的目的,便于后续对去除外皮的白芍的加工处理等。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支撑板的俯视放大图;图4为图1中支撑板的侧视放大图;图5为图1中传送板的俯视放大图;图中:1.安装架;2.旋转电机;3.第一驱动转轮;4.第二驱动转轮;5.转动轴;6.旋转轮;7.摇杆;8.去皮箱;9.支撑板;10.连杆;11.固定杆;12.去皮刀;13.传送板;14.传送辊;15.升降底座;16.转盘;17.支撑盘;18.手柄;19.伸缩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下图1至图5所示,一种白芍用快速去皮装置包括有安装架1,安装架1上设置有旋转电机2,旋转电机2上设置有第一驱动转轮3,第一驱动转轮3与旋转电机2的转子传动连接,第一驱动转轮3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驱动转轮4,第二驱动转轮4通过皮带与第一驱动转轮3传动连接,第二驱动转轮4上设置有横向的转动轴5,转动轴5的一端直线贯穿第二驱动转轮4,转动轴5的另一端设置有旋转轮6,旋转轮6上固接中部具有向下凹陷的摇杆7,位于摇杆7的一侧设置有去皮箱8,去皮箱8内沿摇杆7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中空结构的支撑板9,支撑板9的两端分别与去皮箱8的内侧壁铰接,支撑板9的端面上固接连杆10,连杆10的一端穿过去皮室的内壁与摇杆7的凹陷部转动连接,位于支撑板9的中空部分内固接有三个固定杆11,固定杆11的底部设置有十个长度不同的去皮刀12,去皮刀12与去皮室的底部之间具有一个入料口,位于入料口的下方设置有与支撑板9方向一致的传送板13,传送板13上设置有五个可转动的传送辊14,相邻传送辊14之间具有小于白芍长度的间隙。将待去皮的白芍通过入料口放入去皮箱8内,然后通过传送辊14的转动将白芍运送到去皮刀12的下方,旋转电机2通过第一驱动转轮3、第二驱动转轮4和转动轴5带动旋转轮6转动,旋转轮6转动的同时会伴随着摇杆7转动,摇杆7将带动支撑板9绕其铰接点上下转动,支撑板9转动的弧度为凹陷部转动到最下方和最上方之间的直线距离,因白芍是煮后再进行去皮处理的,所以其表面会存在大量的热量,为了便于其快速散热,将支撑板9设置为中空结构,使白芍与外界的冷空气接触面积增大;在支撑板9上下运动的过程中,使去皮刀12上下往复的对白芍表面进行摩擦,在摩擦过程中,被煮后的外皮较为柔软,能够轻易快速的将其去除,并且传送辊14在转动的同时会给白芍沿其切线方向的推力,使白芍转动,从而增大了去皮刀12与白芍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白芍表面的所有外皮都能去除,此外,白芍大部分存在一个弯曲的弧度,为了使白芍表面的所有外皮都能被去除,将去皮刀12设置成长短不一的,去皮完成后再通过传送辊14传送出去,去除的外皮通过传送辊14之间的间隙落下。通过传送辊14的转动带动白芍转动,避免了白芍与滚筒碰撞的现象,从而降低了对白芍的破坏程度,防止其散落;并且去除的外皮会直接落入传送辊14之间的间隙内,不会随着白芍出去,实现外皮与白芍分离的目的,便于后续对去除外皮的白芍的加工处理等。传送板13的底部设置有能够驱动传送板13的一端上下移动的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包括有升降底座15、转盘16、多个中空结构的支撑盘17和手柄18;升降底座15固接在去皮箱8内部底壁上,转盘16可转动的设置在升降底座15上,转盘16的外沿设置有横向的手柄18,手柄18的一端直线贯穿去皮箱8并延伸至去皮箱8外,多个支撑盘17上下并列的设置在转盘16上,相邻两个支撑盘17之间通过能够升降的伸缩杆19相互铰接,位于上部的支撑盘17的盘面与传送板13的底部一端连接。传送板13与去皮箱8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位于传送辊14的传送方向上。当去皮完成后,通过出料口将去除的外皮排出;然后通过转动手柄18使转盘16转动,从而使位于其上面的支撑盘17通过伸缩杆19的压缩下降,支撑盘17在下降的过程中会带着传送板13的一端下降,使传送板13的一端低于传送板13的另一端,直至传送板13的一端位于出料口上,然后位于上面的白芍会沿其斜面向下落,通过出料口被排出;实现白芍与外皮自动分离的目的。去皮刀12上涂覆有金刚砂,增大了去皮刀12与白芍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使外皮更易快速的被去皮刀12去除。本实施例通过传送辊14的转动带动白芍转动,避免了白芍与滚筒碰撞的现象,从而降低了对白芍的破坏程度,防止其散落;并且去除的外皮会直接落入传送辊14之间的间隙内,不会随着白芍出去,实现外皮与白芍分离的目的,便于后续对去除外皮的白芍的加工处理等。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白芍与赤芍的区别
芍、赤芍均为来源于芍药属的常用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类似,但含量比例不同;药理活性相似,但作用强度不同。怎样区分它们呢?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白芍与赤芍的异同
一. 来源的区别
白芍、赤芍, 宋以前本草统称为芍药。《药典》记载“白芍, 为毛蓖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 功能: 平肝止痛, 养血调经, 敛阴止汗。”又载: “赤芍, 为毛蕊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 功能:清热凉血, 散痕止痛。”
从陶弘景《集注》注文: “余处亦有而多赤, 赤者小利”的文字可见, 芍药分为赤、白两种, 始于梁代。
从《开宝本草》、《本草纲目》、《本草崇原》、《本草备要》等记载的文字看, 清以前的白芍和赤芍, 是依花色来区分的, 白花者为白芍, 赤花者为赤芍。而今天则依据植物种类和产地加工方法来划分赤、白芍。
现今白芍与赤芍的分类,是依《中国药典》为标准,其白芍的原植物为P.lactiflara Pail.(栽培品),赤芍的原植物为P.lactiflara Pail.(野生品或栽培品)和P.veitchii Lynch.古今赤、白芍的划分和药用品种有较大的差异。
二. 化学成分的区别
植物学家很早就对白芍、赤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迄今为止从两药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包括单萜苷、多元酚、黄酮及其苷类、胡萝卜苷、蔗糖等,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单萜苷及多元酚类化合物。芍药单萜苷类主要包括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酰羟基芍药苷等,这类化学成分统称为芍药总苷;而多元酚类化合物则主要由多种没食子酰葡萄糖、丹皮酚等化学成分组成。
事实上,从化学组成来看,白芍和赤芍非常一致,均以单萜苷及多元酚类化合物为代表性成分,这是相近的生物基源所决定的。但是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及药材采收后加工处理方式的差异,导致这些成分在两味药材中的含量比例各有不同。与无需炮制的野生品赤芍相比,白芍为人工栽培品,入药前需经浸泡,刮皮,沸水煮至透心等炮制工序。这一过程使得白芍所含化学成分在整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尤以没食子酸、芍药苷、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和丹皮酚流失显著,但芍药内酯苷是个例外,与赤芍相比,它的含量在白芍中呈现明显优势,是含量仅次于芍药苷的第二主成分。
赤芍含有丰富的苷类化合物, 主要含有芍药苷( paeon-iflor in) 315%~ 71 98%, 羟基芍药苷( oxypaeoniflorin) 01 12%~0121%、芍药内酯苷( albiflorin) , 苯甲酰羟基芍药苷benzoyloxypaeoniflorin) , 苯甲酰芍药苷( benzo ylpaeoniflorin) , 此外还含有没食子酸、棕榈酸、鞣质。
白芍主要含有芍药苷11 86%~ 51 76%、羟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羟基芍药苷、苯甲酸、鞣质。
三. 药理作用的区别
(一) 赤芍的药理作用
1.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1)抑制血小板聚集: 药理学研究表明112赤芍抑制血小板聚集是通过增加cAMP 水平、抑制TXB2 合成、影响血小板能量代谢等来实现的
(2)对红细胞的作用: 赤芍能明显改善其红细胞的通透性, 增加红细胞对低渗张力的抗性, 有一定稳定红细胞膜结构的作用。
(3)抗凝和抗血栓作用: 赤芍不能直接溶解纤维蛋白, 但可通过激活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而使已凝固的纤维蛋白发生溶解作用, 当有尿激酶存在时赤芍激活纤溶酶原的能力会降低。
2.对心血管的作用
(1)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赤芍是传统的活血化瘀类中药, 有较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 AS) 作用。
(2)对心脏的作用: 赤芍注射液能改善ARDS 状态下心肌作功能力, 提高心输出量。
(3)对微循环的影响: 赤芍提取物对烫伤大鼠的细动脉的收缩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对烫伤后大鼠肠系膜细动脉血流速度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还可减少烫伤后细静脉的白细胞粘附,此外赤芍提取物还能减轻微循环内红细胞的聚集。
(4)降低门脉高压: 赤芍注射液有降低门脉高压的作用,
(二)白芍的药理作用
1.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白芍总苷( TGP) 能抑制小鼠扭体反应, 延长大、小鼠舔爪及小鼠嘶叫潜伏期, 对吗啡、可乐定抑制小鼠扭体反应有协同作用。
2.对免疫系统的作用白芍可拮抗环磷酰胺( CY) 对小鼠外周血管醋酸酯酶阳性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能明显增强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及腹腔M5 吞噬功能
3.对平滑肌的作用芍药苷对豚鼠、兔、大鼠胃、肠管及大鼠子宫平滑肌均表现抑制, 并能拮抗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
4.抗炎作用白芍能明显降低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 减少炎性渗出。口服芍药苷可使佐剂性关节炎( AA) 大鼠滑膜细胞过度分泌IL-21、TNF 和PGE2 的功能恢复正常。
5.抗病原微生物白芍煎剂对多种常见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酊剂能抑制绿脓杆菌。
6.护肝作用白芍提取物对D2 半乳糖胺、CCl4 所致大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血清SGPT 升高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对黄曲霉素B1 所致的大鼠急性肝损伤、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活性升高有预防或逆转作用。
7.其它作用白芍提取物能明显延长常压缺氧及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心肌缺氧动物存活时间, 拮抗由垂体后叶素造成的急性心肌缺血, 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 延长失血性休克心脏停搏时间。改善因药物引起的小鼠学习记忆不良。抑制ADP、胶原、花生四烯酸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及H2O2 引起的溶血反应、红细胞还原型谷胱苷肽消耗和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
综上所述, 赤芍药理作用研究证明其具有抑制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抗凝和抗血栓、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脏和肝脏、抗肿瘤等作用, 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
白芍有解除腹部痉挛作用。对胃、肠管、子宫平滑肌均有抑制或解痉作用; 并有解热, 镇痛, 镇静和抗惊厥的作用; 还有抗炎, 抗溃疡和对多种致病菌及某些病毒有抑制作用等
四. 临床应用的区别
(一)赤芍的功效与临床应用
赤芍善“清热凉血”,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等。如犀角地黄汤中赤芍与水牛角、牡丹皮配伍使用,治疗热入营血、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斑疹紫暗; 紫草快斑汤用于治疗温毒发斑、血热毒盛及斑疹紫黑。
赤芍善“散瘀止痛”,用于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等。如赤芍药散用于治疗肝郁血滞之胁痛; 少腹逐瘀汤用于治疗血滞经闭、痛经、症瘕腹痛; 虎杖散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赤芍善“清泻肝火”,可用于肝火上攻的头痛、目赤、疮疡痈肿。如芍药清肝散可治疗肝经风热、目赤肿痛、羞明多眵。
(二)白芍的功效与临床应用
白芍为补血药,善“养血调经”,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者。如四物汤中白芍与熟地黄等配伍,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等; 保阴煎用于治疗血虚有热,月经不调诸症。
白芍善“柔肝止痛”,用于腹痛、胁痛、四肢挛急疼痛、头痛、痛经等。
白芍又能“养血敛阴、平抑肝阳”,为治疗肝阳上亢之常用药,如镇肝熄风汤、建瓴汤等。
综上,中医对赤芍和白芍的功效差异已有共识,形成较为固定的用法,两者在临床应用中不可互相替代,赤芍侧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活血化瘀; 白芍善能滋阴平肝、养血调经,止痛,止汗。
五. 芍药苷的现有分析方法
芍药苷(Paeoniflorin) 是赤芍和白芍的主要成分和有效成分,目前,大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来对其进行含量测定和分析。
采用HPLC 法测定芍药苷的含量,以乙腈- 0. 05% 磷酸( 14: 86) 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 采用碱水解- HPLC 法,以甲醇-0. 05mol /L 磷酸-异丙醇-冰乙酸( 85: 155: 4:6) 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nm,测定苯甲酸含量,计算出白芍总苷的含量。
赤芍与白芍渊源何处
中药芍药以其根入药,有赤芍和白芍之分。白芍和赤芍,以现代中药药理认识而论,它们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中药材。 但植物学的角度来看,白芍与赤芍又同属一科植物即 毛茛科,且几乎是同种,可谓原系一家。今天已经将二者从药理上分得一清二楚。
赤芍功效
赤芍味苦,性凉,具有化瘀、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对肠风下血、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目赤肿痛、腹痛、胁痛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药理分析,芍药含有芍药甙、安息香酸、挥发油、树脂、糖类、淀粉等,对痢疾杆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并有镇痛、镇静和抗惊厥的作用。白芍为毛莨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除去外皮的根。性凉,功效与赤芍基本相同,传统上多用于阴虚发热、自汗盗汗,主治头晕、头痛、胸胁疼痛、痢疾腹痛、阑尾炎腹痛、腓肠肌痉挛、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症。
白芍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芍药甙。该成分具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血注,扩张血管,对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镇静、镇痛、解痛、抗炎、抗溃疡等多种作用;特别是在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方面,有着较好的效果。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白芍对肝巨噬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可使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加30%,所以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还证实炒白芍主养血,生白芍主平肝。
宜:血虚阴虚之人胸腹胁肋疼痛,肝区痛,胆囊炎胆结石疼痛者宜食;泻痢腹痛,妇女行经腹痛者宜食;自汗易汗盗汗者宜食;腓肠肌痉挛,四肢拘挛疼痛,不安腿综合症患者宜食;同甘草配合用可以缓解各种胸腹及四肢疼痛。
忌:白芍性寒,虚寒性腹痛泄泻者忌食;小儿出麻疹期间忌食;服用中药藜芦者忌食。
猜你喜欢
1. 赤芍和白芍的区别有哪些
2. 芍药和牡丹的区别
3. 白芍的功效跟作用
4. 中药生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5. 芍药花的药用价值
6. 金钱树和摇钱树的区别
7. 芍药花什么时候开放
8. 白术和炒白术的区别
9. 治高血压中药方
10. 芍药的中药属性
白芍和赤芍的区别是什么?
一、主治疗效相同赤芍味苦,性凉,具有化瘀、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对肠风下血、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目赤肿痛、腹痛、胁痛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白芍为毛莨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除去外皮的根。性凉,功效与赤芍基本相同,传统上多用于阴虚发热、自汗盗汗,主治头晕、头痛、胸胁疼痛、痢疾腹痛、阑尾炎腹痛、腓肠肌痉挛、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症。二、都可止痛赤芍则用于活血祛瘀止痛,多治肝郁血滞之胁痛、血滞痛经、症瘕腹痛、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等血滞疼痛症状。而白芍用于柔肝止痛,多治肝脾不和的胸痛、腹疼痛或四肢挛急疼痛等症状。三、功效与作用不同食用白芍可以帮助改善心肌,而食用赤芍可以帮助我们治疗一些肿痛的现象,食用赤芍对于调理女性的月经不调是非常有帮助的。白芍还可以增加我们的抵抗力,所以两种都拥有各自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