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富兰克林

时间:2024-11-22 16:42:31编辑:奇事君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600字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


  读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了解到富兰克林对查理芒格的影响很大,所以仔细看了一下富兰克林的介绍,才知道他对美国人的影响是多么广泛。读完他的自传,真是收获很多。这篇读后感是之前写在博客的,搬过来凑个数。

  印象最深的几点:

  1、品格的重要性

  富兰克林在书中一直强调优秀品格的重要性,这深受他的家族宗教的影响,虽然他后来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基督徒了,但是他效法耶稣和苏格拉底,追求道德完善。

  2、读书的重要性

  富兰克林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十几岁开始当学徒,最后成为美国的开国元勋,真的算是白手起家,而且没有借助家里的任何帮助,何况他家里也没什么资源。看完他的自传,第一个感觉就是读书太重要了。富兰克林的成功,要是说直接因素,我想就是他爱读书。他说他想不出自己不读书是几岁,可见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读书。因为他读书多,知识甚至比身边绝大多数的成年人都渊博,所以在17岁所有就开始陆续认识一些有社会地位,有权势的人物,为他的印刷事业,以及以后的政治生涯,打开了大门。与其说是他去认识,倒不如说那些人是被他的才华所吸引,主动来和他结识。

  在现在其实也是一个道理,你有能力,别人才愿意和你结识,因为只有认识在某一个方面自己强的人,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

  现在学习的途径就多了,但是读书可以让人静下心来学习一些体系化的知识,这点还是很重要的。

  3、自律的重要性

  富兰克林的自律体现在整本书中,他给自己制定生活准则并严格执行,他的一生就像一部严格执行指令,并且不断升级、完善自我的机器。

  从他十几岁就开始有针对性的训练自己的各种能力,比如写文章、辩论等。他几乎不浪费时间在娱乐上面,不是学习就是工作,把时间都花在对自己或者对别人有益的事情上(至少他觉得有益)。成年以后他也在不断的完善自我,比如别人说他的个性有点骄傲,他就给自己制定了一些规矩来逐步的改掉这个缺点,虽然他也承认其实他最后还是未能从内心真正改掉,但是至少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已经不会再让人觉得骄傲了。

  以上3点是印象最深的感受,这本书的精华太多了。

  富兰克林在书中不但记载了自己的成长经历,而且把自己的学习、生活的经验进行了很详细的分享,可以说是一部成功人生打怪升级的秘笈了。值得多读几遍!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范文1   他,是一名美国人;他,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他,虽然家境贫寒,却依旧孜孜不倦,学会了拉丁文、意大利语等多国语言。他,就是富兰克林!他于1771年写下了《自传》的第一部,包含了他的智慧以及少年时的勤奋和果断,令人读完后意犹未尽,受益匪浅。   第一部主要写了富兰克林幼时跟父亲、哥哥学匠活和印刷业。后来由于与哥哥产生矛盾而乘船离开的一些事,他当时才17岁,是家中最小的儿子,就有了吃苦耐劳,兢兢业业,勤奋好学的精神。在以后的几年里,他省吃俭用经常把攒下的钱借好书回来读,他为人十分诚恳老实,每天夜里借来的书,第2天早上就必须还掉,为此,他往往点着一根小蜡烛,在自己的屋子里连夜赶着读。长大后终于成为对美国有着非常大影响的杰出人物。   是呀,一个人只要有勤奋好学的上进心和坚定的目标,就一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实现心中的理想。有一句德国的谚语说得好:“信念是储蓄在自己家里的资本。”有了信念,再去博览群书,就自然会“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了。正是有了平时多看书多学习作为铺垫,富兰克林才会在未来的生活中成为伟大的发明家。   现实生活中,我也有过这样一段小小的经历:一次英语考试我只考了91分,不免有些灰心,但我又重新振作起来,仔细地分析了错的题目:单词辨音和根据中文填空,牢记了要点,熟背了课文,读了易错的单词,做好了充分的复习工作。终于在下一次的考试中如愿以偿地获得了理想的成绩。   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成功是勤奋造就的。让我们勤奋学习回报祖国!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范文2   当我翻开书,就有一种神圣感,我觉得我是在探索名人生平的事迹,而书中的字字句句都显现出主人公的个性,比如一些事情的解决方案,可能是我们现处困境的良药。   富兰克林,少年时并不富裕,对于他此时的环境,只是归功于运气和上帝的庇护,还有那小小的名气,老年时他希望自己的儿孙能了解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富兰克林出生于一个平凡的'小镇,生活在一个小小的家族,对于很早信教的他们,接受此时的新教令他们坚决反对,但在那种一句话都能害死人的情况下,他们只得表面上屈服了。他们悄悄地将圣经放在小巧的机关下,为了能时常读诵,还必须有一个小孩在门口放风,当教会的传令官来了,把机关一放,人人一副严肃,恭谨的模样。这一段小插曲,让我明白对于一些信教的人,通常我们应该从他们的信仰入手,旧世纪的人们让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对教的疯狂,更何况我们这些新世纪的人呢?   十岁那一年,富兰克林被父亲领回家,从此只是闲余时帮父亲看看店,跑跑腿。可他不满意这样的生活,一心想去海上闯荡一番,但父亲的反对只得让它石沉大海。但富兰克林没有从此消停,而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玩,因为居住在水边,他们熟识水性,老早就学会了游泳,划船,也常常坐着独木舟去“航行”。我们从这可以看出富兰克林只是个人,也有过欢乐的童年,也有过幼稚的梦想,也有过许多的小伙伴。我们学习名人,而不是模仿他的一生,若是如此,我们只能得到第二个富兰克林,而不是第一位某某某。模仿的人生,并不真实。

《富兰克林自传》-本杰明.富兰克林

这已经不知是第几次阅读《富兰克林自传》这本书了。

打开这本书的第一页,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过去翻阅这本书时留下的潦草字迹。还是可以清晰可见最初看这本书时写的一句话:

“第一遍止于2017.8.18——>多读几遍”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来到2022/2/13,我也的确做到了“多读几遍”。

有时闲来无事,也会拿手机在微信阅读上翻几页《富兰克林自传》。电子书终究抵不过纸质书,纸质书读书感受会好些,会更加专注,也让人享受翻阅纸张的满足感。

《富兰克林自传》这本书,是美国开国元勋富兰克林写的一本关于自己生平经历的个人自传。

个人简介中,介绍:

看到他的个人简介,都心生跪感,却也很有疑惑。一个人一辈子真的可以做到这么多事情,且各方面都做的十分优秀吗?真的存在这样的人吗?

不知不觉,翻完这本书后,居然几年前读这本书的跪感并未减退,反而因为再读,还是感受到那种惊叹,他太让人敬佩,甚至汗颜了。因为你看到了一个人的成就,深深被其折服,但又深知自己与其差距之大。突然有点理解一个词“云泥之别”。

我还是不禁感叹富兰克林充实、精彩、极其有价值的一生。

他在印刷业、报业、文学、诗歌、政治、医疗、教育、法案、军队、自然科学等各领域都有不可忽视的贡献,居然自己还创办过公益性质的会员制图书馆!而且他的入会要求及方式即便放在两百年后的今天,也是可以拿来效仿的。他的思想太先进了,且很具有意义。他的“永图社”,下面设立分社,这与现在各种兴趣社团下设分社没有区别啊!也就是说他的思想,见解即便当今社会也具有可操作的现实意义。

他居然还组建民用消防队,我知道的中国第一只民用消防队,还是几年前在一本书里提及的云南某地区的民用消防队。(希望我没记错)也就意味着200多年前他的想法及实施,200年后的今天中国某城市才有。

他主张征集公民清理街道,他会观察一个普通妇人清理一部分街道需要多久时间,对应出政策文件。还主张整修路灯,这些都让我觉得不可思议。一方面不可思议他有这种想法,更不可思议的是居然都卓有成效的执行,且有益于社会发展。

他还主张捐款修教堂,主张建学校,建医院。就连他坐的船只他都会分析船只的航速与哪些因素有关!

更让我心生跪感的是,他竟然还会自己做一些电学实验。真感觉富兰克林是十八项全能。

他甚至还写了“十三项美德”,我把它称之为“富兰克林十三项美德”。诸如节制、少言、勤勉等美德,他不只是设置了内容,且自己会按照一周改进一条的方式,给自己列出详细的改进计划,记录并反思自己的改进,逐一按照对自我的要求进行改进。

他大概17岁开始吃素,他认为吃素且不吃饱会让人头脑更清醒。在他还在自己哥哥手下做学徒时,日常与哥哥和其他工人一起搭伙吃饭。他主动要求哥哥只给他伙食费的一半,他自己做饭。一方面自己吃素,一方面可以省出钱自己买书看。

他十分喜欢读书,与他结交的人几乎都是喜欢读书的人。而且富兰克林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写诗,写文章,练就一身写好文章的本领,这个本领对他今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同时,他还会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等......叹为观止。

书中也有2件小事,我也觉得蛮有意思的。

一件是,他后悔没给自己的儿子打牛痘,儿子去世。他便在书中强调,强烈建议天下的父母切记要给自己的的孩子打牛痘疫苗,以免像他一样遭丧子之痛。可见他十分疼爱自己的儿子,也可以看出他的传记蛮朴实的,富兰克林是一个十分真挚、坦诚的人。

还有一件是,他在其他的地方开始自己的印刷厂的时候,自己房子里有合租的一对夫妇,打算给他介绍自己的亲戚的女儿给他做老婆。富兰克林却希望女方带一笔嫁妆到他那,这样子可以还他开厂的外债。看到这我觉得十分不合理,自己娶老婆,居然希望对方出钱给你还债,有点“渣”。最后,女方不同意,没有结局,那对夫妇也因此搬出去不与富兰克林同住。

说明伟人也有不足的地方,不过人无完人,能如此坦然记录下自己的经历及所思所想,也实属不易。

一言以蔽之,富兰克林,十个名副其实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实至名归的伟人。我也蛮好奇,一个人的一生如此丰富,有成就,有价值,各个领域均开花结果,是怎么做到的?现实生活中会有幸遇到这样的人吗?还是说可修炼?

《富兰克林自传》十分值得多读几遍,今后我还是会再多读几遍。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3)精进写作的方法

讲一段富兰克林在8岁—17岁这个阶段读书生涯的故事,和适合他的写作修炼养成术。

富兰克林在自传里就说到他小时候读书的领悟力很高,识字早,8岁的时候去语法学校读书成绩优异(除了算术没几分),习得了一手好书法,10岁时,他就告别学堂,回家为父亲做生意。当时他父亲从事的是油烛和肥皂制造业,但富兰克林并不喜欢这行业,他的梦想是去航海,因为他从小擅长游泳(这个技能使他后来在独闯伦敦时得贵人相助),此外呢,他还学会了划船,他总是充当小伙伴们的“孩子王”角色,这在少年时的玩耍中就体现出他有一种热心公益事业的精神和领导力。


追溯到他的祖父辈,他家很早就有“宗教”底蕴,一本圣经从玛丽女王统治时期,从祖先们的信仰中得到传承。也难怪他很喜欢《朝圣者历程》,自小喜欢读书,零花钱都用在买书上。他读过神学论,但当时他决定不做牧师了,因此在求知若渴的时候,他认为自己并没有机会去读那些更适合他的书,是一件可惜之事,而认为值得花时间去读的书,是对他今后的人生中的某些重要抉择产生深远影响的意义。


之后他跟着哥哥学习印刷,用很短时间便熟悉了印刷业,很快成为哥哥的得力小能手。这份工作的好处是让他得到一个阅读好书的机会。通过他跟一些书铺的学徒打交道,有时能从他们那里借到一些书,通常他有时候晚上借一本,第二天一早便还回去,因此总是读书读到很晚。

也从那时开始,富兰克林迷上了诗歌,还创作写诗。但是父亲认为诗人通常身无分文,于是他放弃了诗歌。

使他未来走向成功的主要手段之一——擅长散文写作。下面将告诉你,他是如何在他那个环境下获得那点才能的。

1、因: 首先,受宗教论辩有关书籍的影响,他喜欢争辩,当时有个同伴和他一直进行争辩。后来,他同伴去了异地,他们之间就经常书信往来,每次都是就事论事,直到有次他的父亲看到了他的信,读过后并没有加入论战,而是跟他讨论文章的题材问题。他说,虽然在文字的书写和标点方面比对手强(得益于在印刷所的工作),但是在用词典雅、叙述条理上要比对方差得远,并举出几个例子让他信服。之后,他开始注意文章的体裁和风格,决意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

2、偶然性: 大约在那个时期,他偶然发现了一本《旁观者》的零本。他鉴别出这本书的文章写了极好,于是他想模仿文章的写作风格。

3、做学问——富兰克林的方法步骤:

(1) 选了几篇论文,将每一句话作一个简短的主题摘要,然后放置一旁,几天后,不看原文,用自己记得的合适的词汇将所有主题摘要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然后串联成整篇的文章,意思和原文一样。

(2) 将自己写的和原本进行比较,发现文章中的缺点,再做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词汇十分贫乏,或者无法立即想到用哪个合适的词。


(3) 将其中一些文章改写成诗歌,不断迫使自己搜索同义词,从而有助于记住这些单词并最终熟练掌握它们。等过了段时间,又将诗歌重新还原成散文。

( 为什么富兰克林会想出这个方法呢?他的逻辑是: 要是没有放弃写诗的话,词汇量肯定会现在丰富得多,因为诗歌的特性是用一些不同音素的词来凑韵脚,这样就要求写作者需要不断寻找同义词来配合诗的韵律,对词汇量的要求也就更高了。)


(4) 有时也会将自己做的内容摘要打乱,几星期后,再设法将它们重新排序,串成一篇论文,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自己学会排列内容思想的方法。接着再将复原后的文章与原文进行对比,会发现很多缺点,并逐一改正。

4、“自我预言实现”激励机制: 他有时会心存幻想:对于有些改写复原的地方,与原文的逻辑和语言会侥幸相同,这种想法鼓励自己使他相信将来或许能成为一个好作家。

5、自律: 通常在晚上收工后或早上开始工作前阅读书籍、做些类似的练习,或者在星期日的时候,想尽一切可能不参加形式类的活动。

6、知行合一: 会把书里的好方法用于生活实践。比如,节制的饮食常常让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所以他在饮食上学做素食菜系,发现自己读书的速度比以前更快了。

16岁左右,他又开始新的挑战——就是看算术书。因为以前数学不好,挂科两次。但这个时候他再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就非常顺利。之后还读了关于航海的书籍,学习了几何学知识。

期间,他不断专心努力改进写作文体,偶然发现一本英语语法书,最后两篇文章简单介绍了修辞方法和语言逻辑。讲如何运用苏格拉底对话法进行辩论,就买了Xenophon's 的《苏格拉底的重要言行录》。

根据《苏格拉底》这本书里的方法,他放弃了原来生硬的反驳和独断的立论, 尝试新方法——装成谦逊的样子进行发问和怀疑 。随着新方法不断运用,娴熟,和验证成功,在这个过程中,他收获了“智慧”。同时也是标志着写作逐渐产生影响力的开始。

通过偶然地学习后,他找到一个自己感到最安全的方法,他发现在辩论中很容易利用这个方法获得心理优势,从而使对手陷入困境。

就这样,找到自信后,他便喜欢上频繁使用这种方法,不断地应用实践,渐渐地,能将它运用得娴熟而巧妙。总能取得意料之外的胜利。

再次,实践对象找和那些厉害的人过招(有修养的学者文人)

再后来持续用了这个方法几年之久,后来还是逐渐将它放弃,只保留了用谦逊的语气发表个人意见的习惯。

因为在继续学习后,他逐渐意识到“傲慢即是愚蠢”。

于是他开始匿名投稿,一直写到那种类型的文章所必备的常识几乎全部用完。他的文章得到很多知名学者大家的赏识。

那个时候,富兰克林17岁。


上一篇:章子怡吐槽女儿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