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生活在哪些地方?
犀牛的分布范围:1、白犀牛和黑犀牛都生活在非洲的大草原。黑犀牛过去生活在撒哈拉沙漠南部的非洲地区。如今它们却分散在非洲中部,南部和东南部。白犀牛主要生存在南部非洲,只有一小部分在非洲中部和东部。2、爪哇犀牛则以茂密的东南亚热带雨林为家。它们过去生活在从由中国西南到孟加拉再到印尼的大片地区,如今只能在越南和印尼的爪哇岛发现它们的踪迹。3、苏门答拉犀牛也只剩下小部分生活在马来西亚半岛和印尼的苏门答拉。4、印度犀牛则生活在印度和尼泊尔的保护区。扩展资料:犀牛都是草食动物。尽管白犀牛和黑犀牛都以非洲大草原的牧草为食,但它们的饮食方法却大相径庭。白犀牛的上唇很宽,可以吃矮小的草;而黑犀牛的唇比较突出,能采集嫩枝再用前臼齿咬断。正是由于这两种犀牛的饮食方法有区别,它们才可以共同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印度犀牛除了以草为主食,还吃一些水果、树叶、树枝和稻米。爪哇犀牛吃小树苗,矮灌木和水果。苏门答拉犀牛主要在晚间进食,它们吃藤条、嫩枝和水果。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犀牛
犀科的犀科物种
学名:Ceratotheriu simum,是现存体型最大的犀牛,也是体型仅次于象的最大陆生动物。白犀最显著的特征是吻部比较方,头向下,吻部贴近地面,主要食草,性情温顺。白犀分布于非洲南部和东北部。其中南部的白犀曾经一度濒于灭绝,后经保护而有所回升,现存数千头,是数量最多的犀牛,但仍然常被偷猎者猎杀。北方的白犀则仍处于极危状态,截至2015年仅存4头,全部活在人工饲养的状态下。 学名:Diceros bicornis,体型小于白犀,吻部尖且能伸缩卷曲,头抬起,以树叶为食,性情暴躁。黑犀分布较广泛,原本是数量最多的犀牛,但也是偷猎的重点对象,尽管数量依然相对其他犀牛来说“不少”,但数量仍处于下降趋势。 学名:Rhinoceros unicornis,又称大独角犀,有一个鼻角,身上的皮肤似甲胄,体型较大,是仅次于白犀的大型犀牛,性情介乎白犀和黑犀之间。印度犀现分布于印度北部和尼泊尔等地,虽然数量不多,仅千余头,但仍是目前亚洲数量最多的犀牛。由于印度等国的保护措施,它们所面临的威胁已经相对小了不少。 学名:Rhinoceros sondaicus,又称小独角犀,外形和印度犀很接近,但是体型略小,仅雄性有角,性情谨慎胆小。爪哇犀原分布于东南亚广大地区,仅存于爪哇岛极西部一处森林中,总数不过60头,且无人工饲养,是现存最珍贵的动物之一。经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保护与关照暂时已脱离了灭绝的危险。 学名:Dicerorhinus sumatrensis,是现存最原始、体型最小和唯一披毛的犀牛,性情谨慎胆小。和爪哇犀一样原分布于东南亚的广大地区,分布较零星,但尚比爪哇犀分布广泛,数量也极少,现存数百头。
中国有犀牛吗?
中国已经没有犀牛了,中国的最后一只犀牛于1972年因人类猎杀灭绝。现存的4属5种的犀牛除白犀牛外,都濒临绝种,其中以爪哇犀牛的数目最少,约50头左右;而黑犀牛也只有约1万到3万头。这些居住于亚洲与非洲的犀牛面临原生栖地破坏,东亚的犀牛角买家与欧美狩猎观光者的威胁。扩展资料:关于犀牛保护措施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许多盗猎者为了利益不惜任何手段,黑犀牛的数量因此而锐减。为了挽救面临绝种的犀牛,1973年白犀牛和亚洲犀牛都被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一中。1993年,中国政府颁布禁令,禁止使用犀牛角。2018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严格管制犀牛和虎及其制品经营利用活动的通知》,严格禁止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以外所有出售、购买、利用、进出口犀牛和虎及其制品的活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犀牛
中国古代有犀牛吗?
中国古代新石器时代就巳经有犀牛的存在,
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已经多次发 现犀牛的骨头。
河南安阳商代殷墟中也曾出土过一个大兽头骨,
上面刻的文字表 明这是一头犀牛的头骨。
商代的甲骨文中 常出现殷王猎犀牛的记载,
犀牛是一种热带动物,今天在我国绝大部分已经绝迹,
而考察中国古代浩瀚的历 史文献和丰富的出土文物,
我们发现中国古代是产犀牛的。不仅产,而且数量还 相当多;
不仅华南产, 在华北平原上犀牛还成群结对地出现过。
和许多动物一样, 犀牛最终还是没有逃脱灭绝的命运。
史书记载越王夫差成千上万的兵士都身穿犀甲作战。
在兵戈扰攘的战国 时 代,对犀甲的需求量的增加,
迫使人们对犀牛进行长期的滥肆捕杀,
就使这 种生殖率很低的野生动物在我国、
特别是在北方一带,数量急剧下降。
最迟到西汉晚期犀牛已经绝迹。 汉平帝时王莽辅政,
为了炫耀“国 威”,曾赠给位于苏门答腊西北部的黄支国国王大量财物,
让他向汉朝皇帝 奉 献犀牛。苏门答腊正是苏门犀的故乡。
原来在中原一带常见的苏门犀却要用重金 从国外进口,
可见这种犀牛在中原一带已经绝迹。
中国古代有犀牛吗
应该是有的 1、古籍文献里的犀牛: 《山海经·海内南经》:“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兕兕西北有犀牛,其状如牛而黑。” 《山海经·西山经第二》:“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幡冢之山,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嚣水出焉,北流注于汤水。其上多桃枝钩端,兽多犀、兕、熊、罴。” 《左传》,战国初年的作品,其〈宣公二年〉里记载着:“使其骖乘谓之曰:‘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那?’” 《战国策》,汉·刘向编校,其〈宋卫〉里记载:“齐攻宋,宋使臧子索救于荆。墨子在回话时谈到了云梦,说:“荆有云梦,犀、兕、麋鹿盈之。”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其下则有白虎、玄豹、蟃蜒、豻、兕、象、野犀……’” 2、考古中的犀牛: 考古发现,犀科动物在第三纪时化石分布很广泛,我国很多地区都有。3000多年以前,犀牛沿黄河两岸自西向东约有1800多公里的广阔的分布北界。 殷墟卜辞中记有犀牛生活在黄河中下游的一带。史书中记载西周初年驯练大象、犀牛等参于战争。 3、湮没在刀光剑影下的犀牛: 古代用于战争的“甲”主要就以犀类的皮制作,史籍中写到,春秋时,仅东海边的吴国,吴王夫差就有一支10万3千穿水犀甲胄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