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转
1天至少读1本书打卡905天
书名:《一念之转》
分类:自我成长
分享:
作者拜伦•凯蒂和史蒂芬•米切尔。这是一本讲心灵成长的书籍,作者分享了通过转念法实现思维转变进而带动行动改变的方法。
作者认为,整个宇宙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你的事和天的事。(“天”这个字,就代表“真相”。真相就是天,因为它在操控你和我;或者说,其他任何人都掌控不了的事,我通称为天的事。)
所以我们能做的也只有我的事,那就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这上面,尤其跟其他人发生冲突的时候更要能清楚的意识到这一点。
我分享一下作者讲的转念方法:
首先思考并写下批评他人的转念作业单:
1.谁让你感到生气、伤心或失望?为什么?他(们)有哪些地方是你不喜欢的?(切记:尽可能苛刻、孩子气,而且心胸狭窄。)
我很讨厌(生气、伤心、害怕、迷惑,等等)_________(人名),因为_________
2.你要他(们)如何改变,你期待他(们)怎么表现?
我要_________(人名)去做_________
3.他(们)应该(或不应该)做、想、成为或感觉什么呢?你想给他(们)什么样的忠告?
_________(人名)应该(不应该)_________
4.你需要他(们)怎么做,你才会快乐?(假装是你的生日,你可以满足任何愿望。尽管开口吧!)
我需要_________(人名)去做_________
5.此刻,他(们)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人呢?请详细描述一下。(不需理智或仁慈)
_________(人名)是_________
6.你再也不想跟这个(些)人经历什么事?
我再也不要或我拒绝_________
然后回答四句话:
1.那是真的吗?
2.你能百分之百肯定那是真的吗?
3.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呢?
4.没有那个想法时,你会是怎样的人呢?
最后进行反向思考:
要做反向思考,就必须重写你的答复。这一次全部把他或她写成你,把先前对方的名字全换成你自己,用“我”来取代“他”或“她”。
还是觉得没有想通或者释然就再进行一遍。
境随心转。
一念之转
你相信自己的念头吗?
你有没有发现,好像越是努力地寻找爱就越是找不到?追求认可反倒让你失去了安全感?
如果你有过这样的感觉,那并非偶然,因为追求爱和认可,必定会让你失去对它们的觉知。不过你只可能失去对爱的觉知,却不可能失去爱本身,因为爱是我们的本性,我们就是爱。
但既然爱是我们的本性,我们就是爱,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如此费力地去寻找爱,而且还常常找不到呢?这是因为,我们相信了自己的想法——那些不真实的念头。
在追求他人的爱、认可和欣赏的过程中,我们心里都想了些什么呢?
我们以为他人的爱和认可是通往幸福王国的关键,有了这些我们就能得到世上所有美好的东西;
我们以为追求爱情会为我们带来爱、性伴侣、长久的亲密关系、婚姻和家庭;
我们以为努力给别人留下好印象、赢得有关人士的赞赏,是获得名声、财富和满意生活的最佳途径。
所以我们以为,如果追求成功,我们就像回到家一样,感觉安全、温暖,被人珍惜和重视。
可是万一失败了呢?我们将无家可归、饥寒交迫,像一片无人注意的落叶一样,孤零零地被所有人遗忘。
如果这就是我们成败的赌注和代价,难怪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如此恐惧和精疲力竭;难怪一句赞美就可以让你开心一天;一句批评就可以毁掉你的一天。
通常,那些巨大的、原始的恐惧很少。很少有人一天到晚都在担心自己被社会淘汰、从生活中消失。相反,出现的只是成千上万焦虑不安的念头:
“有人注意到我了吗?”
“她为什么不笑?”
“我有留下好印象吗?”
“他为什么不回我的电话?”
“我看上去还好吧?”
“我应该那样说吗?”
“他们现在对我会有什么看法?”
这些念头一刻不停地在我们脑海中浮现,它们持续不断地监视着,我们是否在“认可幸运大奖”中占优势。
它们很少被注意或质疑,然而它们却用尽千方百计赢得好感和赞美,或仅仅是为了讨好别人。这其中不言而喻的信念是:除非是得到认可,否则你毫无价值。
讽刺的是,恰恰是这些为了赢得爱和认可所做的挣扎,使人几乎无法体验到它们。惯于追求认可的人认识不到,他们并不是因为努力才被爱和支持。他们越是拼命追求,就越不可能去注意到这一点。
2
未经质疑念头如何影响我们?
我们是如何陷入这困境的呢?让我们来简略地看一看,这些未经质疑的念头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看看这些常被忽视的念头是怎样使我们总是想要得到、需要得到、渴望得到那些我们早已拥有的东西。
在某些时刻,也许你会有这样的念头:“我会有怎样的命运?这是个冷酷无情的世界,我真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这些念头也许是你昨晚由一个广告而引起的,但是你没有意识到。
接着出现在你脑海里的,是曾经长辈或者某人说过的话:“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除非自己努力,否则什么也不会发生。”这个念头给了你一点鼓舞,但你马上想起,依靠自己并没给你带来什么,你不由得感到十分萎缩。“我有很多需要,但是却没有条件得到。我的生存能力不行,基本上都是假装出来的。我是多么孤单和无助啊!”
但紧接着的一个念头给你带来了一丝希望:“如果我能从亲朋好友那里得到更多的爱,哪怕有一个人真的很喜欢我,或者我的老板信任我的话,我就不会这么焦虑不安了,我会觉得心里有依靠。”
例如,“不努力就不会得到任何支持”是许多未经质疑、常被忽视的潜在信念之一,它使我们一生都在不断地追寻爱和认可。可这是真的吗?
3
开始了解自己与自己的念头
当你开始注意自己的念头,你首先看到的一点是:你从未真正和自己独处过。你从未单独地和情人在一起,也从未单独地和其他任何人在一起,你甚至从未单独地和自己在一起过。无论你去哪里、和谁在一起,你头脑里的那个声音都跟随着你。它在你耳旁低语、挑剔、诱惑、判断;它对你喋喋不休,让你羞愧内疚,或对你狂吼乱叫。
早上,你的念头和你一起醒来,它们把你推下床,跟着你去工作。它们对你办公室的同事和商店里的人品头论足。它们跟你去洗手间,跟你一起上车,和你一起回家。不管家里是否有人在等你,你的念头一定会在那儿等着你。
你最亲密的关系,是你和自己念头之间的关系。
如果你害怕独自一人,那意味着你害怕自己的念头。如果你爱自己的念头,无论在哪里,你都喜欢和你的念头独处:坐在车里,你不必一定要开收音机;在家里,你不必一定要开电视。
你和你的念头相处得如何,将直接影响你所有的人际关系,包括你和自己的关系。
4
关于爱,你的念头是如何说的?
如果你留意自己的念头,也许你会注意到,它们在告诉你爱会带给你什么。
例如,失恋后你觉得自己敏感脆弱。这时,你的念头可能会告诉你:你被拒绝了;你被抛弃、被排除在外;你空虚、寂寞、不完整,只有爱情才能让你的感觉重新好起来。
如果你心里充满恐惧,如果你渴望安全和保障,你的念头也许会告诉你,只有爱情才能拯救你。
当生活令人失望或似乎缺乏意义时,很多人都把希望寄托在爱情上面。
现在,查看一下自己对爱情的看法,也许你会从中得到些启发。问一问自己:你希望或期待从爱情中得到些什么?列出五点你认为爱情可以带给你的。
大部分人认为,爱和需要是同义词。“我爱你,我需要你”一直是众多情歌中最常见的主题。
如果你问自己,你生活中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你可能会发现,它们和你在爱情中想要得到的相同。人终其一生,要的都是同样的东西,只是要的方式变得更高级而已。
有关你的需求的念头可能非常专横,如果你相信了它们,你会觉得你必须按它们说的去做,你必须得到人们的爱和认可。
另一种回应念头的方式是质疑它们,质疑你的需求,在质疑的情况下认识你的念头。
比如清楚自己的念头“我需要ta尊重我”,用四问+反转。
四问
1.这是真的吗?
2.你能确定这是真的吗?
3.当你相信那个念头时你有何反应?发生了什么?
4.没有那个念头你是谁?你会怎样?
反转
再把那念头反过来——三种形式的反转——反向别人、180度反转、反向自己。
在如果你认为反转是真实的,在每个反转形式里发现三个真实的事例。
反转示列
例1:信念(念头):他应该了解我
反转1:他不应该了解我。——转向相反(180度反转)
反转2:我应该了解他。——反向别人
反转3:我应该了解我自己——返现自己
例2:信念(念头):我需要他对我好一点
反转1:我不需要他对我好一点。
反转2:我需要对他好一点。
反转3:我需要对我自己好一点。
例3:信念:他不爱我
反转1:他爱我。(已尽他最大努力了)
反转2:我不爱他。(我找得到例子吗?)
反转3我不爱我自己。(当我不探究那些让我痛苦的念头时。)
例4:信念:保罗不应该对我大吼
反转1:保罗应该对我大吼。(显然地:在现实生活中,他是有时怒骂我。我有在听吗?)
反转2:我不应该对保罗大吼。
反转3:我不应该对自己大吼。
(在我脑海里,我是不是一次又一次地重复播放保罗对我大吼的画面?是谁比较仁慈宽大?是吼了我一次的保罗,还是重复播放那画面一百次的我?)
"一念之转"让我们觉察内心的因果关系,一旦认清这个关系,所有的痛苦便会开始自行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