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 古诗

时间:2024-11-14 15:26:10编辑:奇事君

关于牧童的古诗句有哪些

1.描写牧童的诗有哪些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袁枚《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雷震《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吕岩《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栖蟾《牧童》:“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黄庭坚《牧童》:“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李涉《牧童词》:“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袁枚《题画》:“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刘驾《牧童》:“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 2.关于牧童的古诗句 1.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 田家元日 唐代: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4.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5. 牧童 唐代:刘驾 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 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 6. 牧童 唐代:卢肇 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 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7. 山中 唐代:李涉 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 隔林呼不应,叫笑如生鹿。 欲报田舍翁,更深不归屋。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search.aspx?value=%E7%89%A7%E7%AB%A5 3.牧童的古诗句 1.《牧童》——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译: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译: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2.《牧童诗》——宋代·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译:远远地看见牧童骑着牛缓缓地在前村走过,轻风隔着田垄送来阵阵牧笛声)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译: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用尽心机也不如你这样清闲自在) 3.《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译: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4.《村晚》——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译: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5.《牧童词》——唐·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译:早晨去放牛,赶牛去江湾)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译:傍晚去放牛,赶牛过村落)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译:披着蓑衣走在细雨绵绵的树林里,折支芦管躺在绿草地上吹着小曲)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译: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再也不怕猛虎来咬牛犊) 4.关于“牧童”的诗句有哪些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田家元日 唐代: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牧童 唐代:刘驾 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 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牧童 唐代:卢肇 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 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山中 唐代:李涉 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 隔林呼不应,叫笑如生鹿。 欲报田舍翁,更深不归屋。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search.aspx?value=%E7%89%A7%E7%AB%A5。 5.牧童的古诗句 1.《牧童》——唐·吕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6303233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译: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译: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2.《牧童诗》——宋代·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译:远远地看见牧童骑着牛缓缓地在前村走过,轻风隔着田垄送来阵阵牧笛声)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译: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用尽心机也不如你这样清闲自在)3.《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译: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4.《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译: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5.《牧童词》——唐·李涉朝牧牛,牧牛下江曲。(译:早晨去放牛,赶牛去江湾)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译:傍晚去放牛,赶牛过村落)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译:披着蓑衣走在细雨绵绵的树林里,折支芦管躺在绿草地上吹着小曲)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译: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再也不怕猛虎来咬牛犊)。 6.关于牧童的古诗句 有啊~~ 《牧童词》 唐代诗人 张籍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司家截尔头上角!” 《牧童》 唐代诗人 刘驾 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 《牧童》 唐代诗人 卢肇 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山中》 唐代诗人 李涉 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隔林呼不应,叫笑如生鹿。欲报田舍翁,更深不归屋。 《牧童》 宋代 诗人 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村晚》 宋代诗人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牧童》 宋代诗人 白玉蟾 杨柳阴初合,村童睡正迷。一牛贪草嫩,吃过断桥西。 7.诗中有带牧童的诗句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牧童 唐 隐峦 牧童见人俱不识,尽着芒鞋戴箬笠。朝阳未出众山晴, 露滴蓑衣犹半湿。二月三月时,平原草初绿。 三个五个骑羸牛,前村后村来放牧。笛声才一举, 众稚齐歌舞。看看白日向西斜,各自骑牛又归去。 牧童词 唐 储光羲 不言牧田远,不道牧陂深。 所念牛驯扰,不乱牧童心。 圆笠覆我首,长蓑披我襟。 方将忧暑雨,亦以惧寒阴。 大牛隐层坂,小牛穿近林。 同类相鼓舞,触物成讴吟。 取乐须臾间,宁问声与音。 ==================== 牧童 宋 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牧童词 张籍 远牧牛, 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 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 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 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 官家截尔头上角!” 8.有关牧童的诗句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歌声在树林中回荡。 心想捕捉鸣叫的知了, 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 这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写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诗的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一句,写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牧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骑黄牛”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的神态。“歌声”则表达了牧童愉快的心情。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一句,写牧童行走间,忽然想捕《牧童》 宋代诗人 白玉蟾 杨柳阴初合,村童睡正迷。一牛贪草嫩,吃过断桥西。评论|赞同1 2012-02-24 00:16玉藏于珠|三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评论|赞同1 2012-03-06 18:321076094156|三级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袁枚《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雷震《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吕岩《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栖蟾《牧童》:“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黄庭坚《牧童》:“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李涉《牧童词》:“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袁枚《题画》:“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刘驾《牧童》:“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了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盯住鸣蝉。“意欲捕鸣蝉”不是写诗人所见,而是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忽然闭口立”是写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这句诗抓住牧童刹那间心理发展和动作变化这一细节,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牧童捕蝉图”。 9.关于牧童的古诗句哪些写了牧童无忧无虑 牧童作者: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注释①横野:宽阔的原野②弄:逗弄。 ③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译文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 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悦耳。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赏析《牧童》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 我们看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了作者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断时续,随风飘扬。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表现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 “弄”字,更写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在这里,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指确定的数字而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的乡村傍晚的寂静。 中心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在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牧童的古诗有哪些呢?

牧童的古诗如下:1、牧童歌笑牛羊下,太古淳风尽属他。——《秋日山行》翻译:远远的传来嘹亮欢快的歌声,原来傍晚放牛的小牧童归来了。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宋代雷震《村晚》翻译: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3、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唐代卢肇《牧童》翻译:谁能比得上牧童的心境呢,他趴在牛背上睡着,周围满是秋声。4、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唐代吕洞宾《牧童词》翻译: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牧笛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5、东风放牧出长坡,谁识阿童乐趣多。——宋代周敦颐《牧童》翻译:春风吹拂,活泼可爱的小牧童赶着牛儿,爬上长长的山坡。抓蚂蚱,捕蜻蜓,春天的田野里,乐趣多多。

牧童这首古诗的意思

《牧童》是唐朝诗人吕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反映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全诗的字面意思: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全诗如下: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赏析:首句“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了视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一个“铺”字,表现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第二句“笛弄晚风三四声。”描述了听觉上的感受,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出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具有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第三句“归来饱饭黄昏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直接描写牧童,牧童吃饱了饭,已经是黄昏之后了。末句“不脱蓑衣卧月明”描写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诗人没有描写牧童躺下做什么,牧童可能是想舒展下身子,也可能是欣赏月色。

牧童古诗的意思

《牧童》是唐朝诗人吕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的意思: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全诗如下: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赏析:首句“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了视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一个“铺”字,表现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第二句“笛弄晚风三四声。”描述了听觉上的感受,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出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具有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第三句“归来饱饭黄昏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直接描写牧童,牧童吃饱了饭,已经是黄昏之后了。末句“不脱蓑衣卧月明”描写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诗人没有描写牧童躺下做什么,牧童可能是想舒展下身子,也可能是欣赏月色。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全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短曲。

上一篇:juliaalexandratou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