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隆夫人在阿根廷历史上出于什么位置
是比较有影响力的女性意见领袖。 伊娃·裴隆(全名María Eva Duarte de Perón,也译作贝隆夫人,1919年5月7日出生于阿根廷Los Toldos村,1952年7月26日逝世于布宜诺斯艾利斯)是阿根廷的第一夫人,阿根廷总统胡安·裴隆(Juan Perón)的第二位妻子。 在1946年阿根廷的总统竞选中伊娃·裴隆极力支持她的丈夫,在她每周播出的广播节目中她号召穷人选举胡安。 虽然她的演员生涯为她带来了不少财富,但她一直强调她出身穷苦来显示她与下层阶级的团结。 由于她的出生和她对他们的同情,伊娃认为她是理所当然的“无衫者”(descamisados,这是一个支持胡安的团体的名字)的领袖。 扩展资料: 贝隆夫人的政治能力: 宣传“贝隆主义” “平等民主”是所谓“贝隆主义”的核心思想,由于阿根廷社会不平等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贝隆的这套理论在当时的阿根廷中很受欢迎。 于是,精力充沛的艾薇塔便到处宣讲她丈夫的“贝隆主义”,艰涩死板的政治主张与词语在她的嘴里似乎成了动听的音乐,在阿根廷的民间与政坛上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政治风暴,她不向中产阶级献媚,而是重点培养社会底层人民。 因为,这个群体正在社会体制严重不合理的情况下迅速的扩大。 果然,她与贝隆获得了信任,贝隆的人气直线上升。 贝隆被囚 但贝隆这对“政治情侣”的成功,极大的 *** 了阿根廷国内的反对派。 再加上阿根廷国内的时局动弹,不断的发生暴乱和革命。 于是,阿根廷当局将贝隆上校送进了监狱。 被囚在监狱的贝隆十分沮丧、身心疲惫,并开始萌发离开政坛,放弃争斗的想法,甚至产生了与艾薇塔一起归隐山野的浪漫念头。 但艾薇塔坚决不同意,她坚持地认为,靠贝隆先生个人的声望与政治品格,完全有把握反败为胜。 她反复地向贝隆上校陈述自己的这个观点,并鼓励自己的贝隆不要气馁,而贝隆上校也在自己这位未婚妻的鼓励下,逐渐地恢复了重出政坛的自信。 营救贝隆 另一方面,身在监狱之外的艾薇塔·贝隆四处宣讲“贝隆主义”与其民主思想。 当然,每次演讲她都不忘提醒公众说,正是为了阿根廷大多数人的利益与幸福,她的情夫,也就是“贝隆主义”的发明者如今正蹲在监狱里,接受当局反对派的审讯。 并告诫公众说,只有监狱中的贝隆上校才能将他们摆脱贫穷,走向幸福,而阿根廷才能有真正民主的希望。 她的演讲感染了许多正因没有工作而满腔郁闷的阿根廷平民,他们纷纷扛着标语、走向街头,高呼贝隆上校的名字。 要求当局释放贝隆,这种 *** *** 迅速地在全国各地开始蔓延,阿根廷处在一种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全国暴动的危机之中。 无奈,当局只有无条件地将贝隆从监狱里释放了出来。 贝隆重获自由,面对成千上万的喜庆人群,贝隆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谢艾薇塔!感谢人民!” 通过这次牢狱之灾,贝隆不得不重新打量眼前这位体格瘦弱的小女子。 当然,贝隆上校也意识到,艾薇塔绝对是他政治前途中的一颗救星。 1945年,他郑重其事地向艾薇塔求婚,其实,艾薇塔亦对此期待已久。 婚后的贝隆夫妇在政治更是高度一致,他们乘坐专列在阿根廷宣传他们的民主思想,俨然成为了阿根廷的贫苦大众的代言人。 虽然谁都没有怀疑过这对政治夫妻俩良好的政治动机,但谁都能看出这里面也夹杂不少的表演的成份。 对,他们做这一切之目的,就是为了让贝隆上校正式成为阿根廷的总统,而艾薇塔则是阿根廷的第一夫人——贝隆夫人。 不过,按照他俩当时的支持率,靠近这个目标并不难,甚至是顺理成章。
贝隆夫人在阿根廷历史上出于什么位置
是比较有影响力的女性意见领袖。伊娃·裴隆(全名MaríaEvaDuartedePerón,也译作贝隆夫人,1919年5月7日出生于阿根廷LosToldos村,1952年7月26日逝世于布宜诺斯艾利斯)是阿根廷的第一夫人,阿根廷总统胡安·裴隆(JuanPerón)的第二位妻子。在1946年阿根廷的总统竞选中伊娃·裴隆极力支持她的丈夫,在她每周播出的广播节目中她号召穷人选举胡安。虽然她的演员生涯为她带来了不少财富,但她一直强调她出身穷苦来显示她与下层阶级的团结。由于她的出生和她对他们的同情,伊娃认为她是理所当然的“无衫者”(descamisados,这是一个支持胡安的团体的名字)的领袖。扩展资料:贝隆夫人的政治能力:宣传“贝隆主义”“平等民主”是所谓“贝隆主义”的核心思想,由于阿根廷社会不平等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贝隆的这套理论在当时的阿根廷中很受欢迎。于是,精力充沛的艾薇塔便到处宣讲她丈夫的“贝隆主义”,艰涩死板的政治主张与词语在她的嘴里似乎成了动听的音乐,在阿根廷的民间与政坛上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政治风暴,她不向中产阶级献媚,而是重点培养社会底层人民。因为,这个群体正在社会体制严重不合理的情况下迅速的扩大。果然,她与贝隆获得了信任,贝隆的人气直线上升。贝隆被囚但贝隆这对“政治情侣”的成功,极大的刺激了阿根廷国内的反对派。再加上阿根廷国内的时局动弹,不断的发生暴乱和革命。于是,阿根廷当局将贝隆上校送进了监狱。被囚在监狱的贝隆十分沮丧、身心疲惫,并开始萌发离开政坛,放弃争斗的想法,甚至产生了与艾薇塔一起归隐山野的浪漫念头。但艾薇塔坚决不同意,她坚持地认为,靠贝隆先生个人的声望与政治品格,完全有把握反败为胜。她反复地向贝隆上校陈述自己的这个观点,并鼓励自己的贝隆不要气馁,而贝隆上校也在自己这位未婚妻的鼓励下,逐渐地恢复了重出政坛的自信。营救贝隆另一方面,身在监狱之外的艾薇塔·贝隆四处宣讲“贝隆主义”与其民主思想。当然,每次演讲她都不忘提醒公众说,正是为了阿根廷大多数人的利益与幸福,她的情夫,也就是“贝隆主义”的发明者如今正蹲在监狱里,接受当局反对派的审讯。并告诫公众说,只有监狱中的贝隆上校才能将他们摆脱贫穷,走向幸福,而阿根廷才能有真正民主的希望。她的演讲感染了许多正因没有工作而满腔郁闷的阿根廷平民,他们纷纷扛着标语、走向街头,高呼贝隆上校的名字。要求当局释放贝隆,这种抗议游行迅速地在全国各地开始蔓延,阿根廷处在一种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全国暴动的危机之中。无奈,当局只有无条件地将贝隆从监狱里释放了出来。贝隆重获自由,面对成千上万的喜庆人群,贝隆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谢艾薇塔!感谢人民!”通过这次牢狱之灾,贝隆不得不重新打量眼前这位体格瘦弱的小女子。当然,贝隆上校也意识到,艾薇塔绝对是他政治前途中的一颗救星。1945年,他郑重其事地向艾薇塔求婚,其实,艾薇塔亦对此期待已久。婚后的贝隆夫妇在政治更是高度一致,他们乘坐专列在阿根廷宣传他们的民主思想,俨然成为了阿根廷的贫苦大众的代言人。虽然谁都没有怀疑过这对政治夫妻俩良好的政治动机,但谁都能看出这里面也夹杂不少的表演的成份。对,他们做这一切之目的,就是为了让贝隆上校正式成为阿根廷的总统,而艾薇塔则是阿根廷的第一夫人——贝隆夫人。不过,按照他俩当时的支持率,靠近这个目标并不难,甚至是顺理成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艾薇塔·贝隆
贝隆夫人详细生平
分类: 娱乐/明星 >> 选秀活动
解析:
伊娃·裴隆(全名María Eva Duarte de Perón,也译作贝隆夫人,1919年5月7日出生于阿根廷Los Toldos村,1952年7月26日逝世于布宜诺斯艾利斯)是阿根廷的第一夫人,阿根廷总统胡安·裴隆(Juan Perón)的第二位妻子。
伊娃·裴隆的母亲是一个未婚厨师,她与当地的一个农夫有五个私生子女,伊娃是其中之一。15岁那年,她来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并在这里开始她的演艺生涯。 并且在这里最终遇到了她的丈夫胡安·裴隆。两人相处不久后就于1945年结婚。
在1946年阿根廷的总统竞选中伊娃·裴隆极力支持她的丈夫,在她每周播出的广播节目中她号召穷人选举胡安。虽然她的演员生涯为她带来了不少财富,但她一直强调她出身穷苦来显示她与下层阶级的团结。由于她的出生和她对他们的同情,伊娃认为她是理所当然的“无衫者”(descamisados,这是一个支持胡安的团体的名字)的领袖。
在1946年裴隆当选为阿根廷总统后,她也很快的提高了在政界的地位,出任劳工部部长,并成立了伊娃·裴隆基金会,用以救助贫困。到1949年,她已经成为当时阿根廷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她成为一个崇拜的中心,她的照片和名字到处都出现。虽然她非常出名,也非常有权,她很注意不让自己掩盖她丈夫的名声。虽然她在许多地方是 *** 中的决定性人物,她一直说她的决定是从胡安·裴隆的智慧中获得的。但两人的私生活却相当紧张。他们没有孩子,这导致了一些关于他们是否有性生活的议论。
阿根廷的工人阶级崇拜她,但富有的、亲英国的高层阶级对她恨之入骨。他们鄙视她的出生,批评她早年的浪荡生涯。许多人认为作为一个妇女她在政坛上的角色太高了。同时伊娃也很仇恨这些高层阶级的人物。有时这种仇恨也表现为对政敌的迫害和对报纸的封禁。
1950年她周游欧洲并与许多国家首脑(包括西班牙的富兰克西斯科·佛朗哥)会晤。其目的是在战后为阿根廷做广告。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裴隆的阿根廷越来越被其它国家看做是法西斯主义国家了。
1951年她试图竞选阿根廷的副总统。这一行为令阿根廷的军事首脑十分不满,最终胡安·裴隆迫于压力撤销了伊娃·裴隆的提名。
伊娃·裴隆在33岁时便因子宫癌去世。她的遗体被保存并陈列在一个纪念馆中。1955年胡安·裴隆被一次军事政变推翻后她的尸体首先被飞往意大利米兰,16年后被移到西班牙。1973年胡安·裴隆重返阿根廷再任总统,1974年他逝世,伊娃的遗尸被运回阿根廷并被短时间陈列在她丈夫的遗体旁。此后她被安葬在她父亲家族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墓中。
她的一生,在英国音乐剧《贝隆夫人》中得到再现,后又被改编为电影和连续剧。
怎么客观评价贝隆夫人
个人认为,影片在刻画贝隆夫人形象上过于夸张戏剧化,尤其是过分地“妖魔化”了她仕途之前的行为动机。 可以认为这些批判质疑的声音是代表阿根廷权贵阶层对贝隆夫人的一种鄙夷,但在贝隆夫人并未有机会真正接触上流社会之前就开始对她念起道德经,实在是一种不公,对观众有一定心理误导作用。 到了影片末期,鄙夷之声又戈然而止,虚弱垂死的贝隆夫人一下子又集中了所有的同情和惋惜,令人扼腕不已,两种情绪之间仿佛有道断层,并且缺乏圆滑的过度。 话说回来,对于不曾了解贝隆夫人传奇一生的观众而言,这部影片是绝好的流行教材,有历史、有政治、还有励志。 可想玛当娜当初渴望得到这个角色的决心,她们的出身和拼搏经历是那样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