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毛虫的形态特征
成虫:体色变化较大,有深褐、黄褐、深灰和灰白等色。体长20—30mm,头小,下唇须突出,复眼黄绿色,雌蛾触角短栉齿状,雄蛾触角羽毛状,雌蛾展翅60—70mm,雄蛾展翅49—53mm。前翅较宽,外缘呈弧形弓出,翅面有5条深棕色横线,中间有一白色圆点,外横线由8个小黑点组成。后翅呈三角形,无斑纹,暗褐色。卵:近圆形,长1.5毫米,粉红色,在针叶上呈串状排列。幼虫:体长60—80mm,深灰色,各节背面有橙红色或灰白色的不规则斑纹。背面有暗绿色宽纵带,两侧灰白色,第2、3节背面簇生兰黑色刚毛,腹面淡黄色。 蛹:长20-35毫米,暗褐色,节间有黄绒毛。茧灰白色,后期污褐色,有棕色短毒毛。
马尾松毛虫的生活习性
河南1年2代、广东3-4代、其他省2-3代,以幼虫在针叶丛中或树皮缝隙中越冬。在浙江越冬的幼虫,4月中旬老熟,每年第1代的发生较为整齐。生活史见表。松毛虫繁殖力强,产卵量大,卵多成块或成串产在未曾受害的幼树针叶上。1-2龄幼虫有群集和受惊吐丝下垂的习性;3龄后受惊扰有弹跳现象;幼虫一般喜食老叶。成虫有趋光性,以20时活动最盛。成虫、幼虫扩散迁移能力都很强,相邻的山林要注意联防联治。马尾松毛虫易大发生于海拔100-300米丘陵地区、阳坡、10年生左右密度小的马尾松纯林。各种类型混交林,均有减轻虫害作用,5月或8月份,如果雨天多,湿度大,有利于松毛虫卵的孵化及初孵幼虫的生长发育,有利于大发生。天敌:卵期有赤眼蜂,黑卵蜂,幼虫期有红头小茧蜂、两色瘦姬蜂,幼虫和蛹期有姬峰、寄蝇和螳螂、胡蜂、食虫鸟等捕食性天敌,以及真菌(白僵菌)、细菌(松毛虫杆菌等)、病毒的寄生。
松毛虫的生长周期
所谓的松毛虫生长周期,是指松毛虫繁殖一代的时间。松毛虫生长周期,与其本身的遗传和基因组有关,因松毛虫种类的不同、气候条件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分布越向南方,世代越多。在同一地区,每年发生世代数虽较固定,但每年生长周期产生1~2代、2~3代、 3~4代的百分比却不尽同。这主要与温度、光照、 松树生长状况及受害程度有关。生长周期世代分化一般在幼虫由4龄进入5龄时表现出来。不同种类的松毛虫,生长周期不论世代多少,生活习性大致近似。 松毛虫是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昆虫的统称。又名毛虫、火毛虫,古称松蚕,共有 30 余种, 我国分布有 27 种,是松毛虫 种类最丰富的国家。食害松类、柏类杉类等重要树种。东北落叶松毛虫在东北生长周期需要2年或1年完成1代;在新疆阿尔泰林区生长周期需要跨3个年头,幼虫越冬2次,幼虫期长达22个月。赤松毛虫、高山松毛虫生长周期一年1代。德昌松毛虫生长周期一年1~2代。云南松毛虫在高海拔地区生长周期一年1代,低海拔地区生长周期一年2代。侧柏松毛虫生长周期一年2代。油松毛虫在东北生长周期一年1代,在北京生长周期一年1~2代,在四川生长周期一年2~3代。思茅松毛虫一年生长周期1~3代。文山松毛虫生长周期一年2代。马尾松毛虫在黄、淮流域一年生长周期2代,在长江流域一年生长周期2~3代,在广东、广西南部一年生长周期4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