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汗?
分类: 医疗健康 >> 中医
解析:
你好;你吃[生脉胶囊]和[玉屏风口服液]治疗就好了.
自汗、盗汗
病因症状
超乎正常生理性出汗(即气温高或高温作业、剧烈劳动或运动、衣被过厚、情绪激
动时汗出较多,气温低时汗出较少)的异常排汗或汗闭,称为汗出异常。根据汗出
时间、汗量多少及排汗特点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白天不因劳动、日晒、厚衣
或发热而汗自出的,称为“自汗”;夜间入睡后不自觉的汗出,醒后汗止的,称为
“盗汗”;汗出而伴有畏寒、肢冷的,称为“冷汗”;病情危重,汗出淋漓不止,
如珠如油的,称为“脱汗”,又称“绝汗”;汗出而伴有发热,称为“热汗”;仅
头额部出汗而身无汗的,称为“额汗”;手掌、脚掌局部经常汗出而身无汗的,称
“手足心汗”;半侧身体出汗,或左侧、或右侧、或上半身、或下半身的,称为“
半身汗出”;正常应汗出而反无汗的称汗闭。
汗出异常与阳气蒸腾津液及卫阳司汗孔开合的功能失常有关。邪热入侵、阳气偏亢
或阴虚内热,迫津外泄;或卫阳不固,气虎不敛津液,均可导致病理性的汗出过多。
反之,邪气外袭,卫阳被阻遏,或卫阳虚弱,汗孔开合失司而闭合;或阳气虚弱,
蒸津无力,均可使津液不得外泄而发生病理性的汗闭。
常见汗出异常的中西医疾病与发热基本一致。
“热汗”,可见于风寒表虚症、风温(热)表证、暑温表证、暑温气分证,阳明经证、
阳明腑症、热邪壅肺症、脾胃湿热证、大肠湿热,小肠湿热、膀胱湿热症、肝胆
湿热症、湿热伏募原症、疟伏募原症、疫毒内陷症等症候中,具体的辨证诊治参见
发热一节的有关部分。
“自汗”,主要见于气虚证,此外,还可见于气虚感冒症、气虚发热症、心气虚症
脾气虚症、肺气虚症、肾气虚症等症候,偏见于阴虚症。
自疗注意事项
(1)注意劳逸结合,不可劳累过度。
(2)注意运动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3)注意饮食调理,古人说“药补不如食补”。自汗者宜吃鸡、鸭、鱼、蛋、山
药、扁豆、羊肉、桂圆、狗肉等;盗汗者宜吃鱼、甲鱼、乌龟、蛤士蟆、猪肝、白
木耳、菠菜、白菜等。
(4)自汗者不宜吃生冷的瓜菜,少吃凉拌的菜肴;盗汗者不宜吃辛辣的食品,尽
量少饮或不饮酒。
(5)节制房事。
(6)多饮水,保持体内的正常液体量。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生脉饮口服液,每次服10毫升(1支),每日3次。用于自汗。
(2)补中益气丸,每次服6克,每日3次。用于自汗。
(3)六味地黄丸,每次服8粒(6克),每日3次。用于盗汗。
(4)大补阴丸,每次服9克,每日3次。用于盗汗。
2.验方自疗法
(1)生晒参6克,泡水代茶,徐徐饮之。用于自汗。
(2)黄芪30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五味子10克,用水煎服,每日2
次。用于自汗。
(3)西洋参6克,泡水代茶,徐徐饮之。用于盗汗。
(4)浮小麦30克,炒熟,用水煎服,每日2次。用于盗汗。
3.饮食自疗法
(1)羊肉50克、生姜10克、大枣7枚。羊肉洗净切块,加入姜枣煨汤,熟后
吃肉喝汤,每日1剂。用于自汗。
(2)瘦猪肉50克、浮小麦30克、黑豆30克。瘦猪肉洗净切块,加入浮小麦
与黑豆煮熟,吃肉和豆、喝汤,每日1剂。用于自汗。
(3)粳米50克、白木耳15克、冰糖10克,共同煮粥吃,每日1次。用于盗
汗。
(4)红枣50克(去核)、浮小麦30克,煎汤,吃枣喝汤,每日一剂。用于盗
汗。
(5)大蒜1头、瓜蒌1个,先将大蒜捣烂,再与瓜蒌同煎,每日1-2次。本方
可治疗阴虚盗汗,滋阴清虚热。
4.外治自疗法
(1)每日早晚用拇指用力按压足三里穴(外膝眼下直下四横指,胫骨外缘一横指
处)5-10分钟。用于自汗。
(2)郁金30克、五倍子9克,研成细末。取10克细末,用适量蜂蜜调成两
块药饼,置于两 *** 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1次。用于自汗。
(3)取等量五倍子、煅龙骨粉,用冷开水调成糊状,敷脐部,外用纱布固定,每
日1次。用于盗汗。
(4)黄柏10克,研成细末,用冷开水调成两块药饼,置于两 *** 上,外用纱布
固定,每日1次。用于盗汗。
5.其他自疗法
每天打太极拳1-2次。
避免误诊
自汗与盗汗仅仅是一种外在表现的症状,它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甲状腺功能亢进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结核病、风湿病以及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所以在治疗汗
证的同时,更要注意治疗原发病灶。
自汗除已见于虚证外,尚可见于湿热内蒸、津液外泄者,并可伴见发热口渴、脘腹
胀闷、纳谷不馨、大小便欠利、舌苔黄腻等。此时宜清热利湿为主,不可进补,以
免闭门留寇。
120.lzw/jbzn/%D7%D4%BA%B9
什么是自汗
自汗,属于中医中的汗证。白昼汗出,动辄尤甚者,称为自汗。引起自汗的原因分为三种。
1.大病过后身体虚弱,脏腑亏损,耗伤肺气,肺气不足之人,肌表疏松,表虚不固,腠理开泄而导致自汗。
2.情志不调,思虑烦劳过度,损伤心脾,血不养心,心不敛营,则汗液外泄。
3.嗜食辛辣厚味,或素体湿热偏盛,以致湿热内盛,邪热郁蒸,津液外泄而致出汗增多。
自汗可分为四种表现。其一,肺卫不固,汗出恶风,稍劳后汗出尤甚,或表现半身、某一局部出汗,易感冒,体倦乏力,周身酸楚,面色无华,苔薄白,脉细弱。其二,心血不足,自汗或盗汗,心悸少寐,神疲气短,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其三,阴虚火旺,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其四,邪热郁蒸,蒸蒸汗出,汗黏,汗液易使衣服黄染,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舌苔薄黄,脉弦数。
自汗是什么意思
自汗是指人体在没有明显的原因或刺激下出现的自发性多汗现象。它并非某种疾病,而是一种症状,但是也与身体状况有关。一般是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内因有可能是体质、神经系统、内分泌等方面的影响,如体质虚弱、体温调节功能紊乱等;外因有可能是环境温度、情绪激动、过度用力等刺激导致的。
对于自汗,首先需要找到原因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果是由于某种疾病导致的自汗,治疗应以治疗原发疾病为主,如调节内分泌功能、改善身体状况等。此外,生活方式的调整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如避免太过激烈的运动、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保持心情愉快等。
中成药中有一些药物可以用于缓解自汗症状,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和颜坤泰胶囊,它是由熟地黄、黄连、白芍、黄芩、阿胶、茯苓六味中药组成,能滋阴清热、安神除烦,能够有效缓解卵巢功能衰退引起的盗汗症状。一般一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续吃三个月效果更好。而且症状有改善后,仍可继续服用。
总之,自汗是一种症状,可能与多种原因有关,如果情况比较复杂,治疗应综合考虑个体情况和相关疾病,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自汗、盗汗,异常汗出的中医治疗
天气炎热或劳作就会出汗,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有些朋友即使在冬季也容易出汗,这就是病态了,中医称之为汗证,汗证又分为自汗和盗汗。 中医认为,汗为阴液,受人体阳气蒸腾宣发则汗出,故《内经》有“阳加于阴则汗出”的总结性理论。自汗、盗汗,多见于体虚、产后、术后,以及各种慢性病中,长期的异常汗出会加重身体气血阴阳的亏损,诱发及加重疾病,因此需要及时的对症治疗。 自汗、盗汗如何区分: 自汗: 白天安静状态下,正常温度中,身体局部汗出或大汗淋漓称之为自汗,自汗有运动或劳作后加重的特点; 盗汗: 夜间睡眠中汗出而不知自,醒则汗止,汗水像梦中被人偷走了,故谓之盗汗。 汗证的病因病机: 自汗证多气阳虚,多因外感六淫,饮食劳逸失节,手术气血损伤等导致腠理疏松漏汗而出;盗汗多阴虚、血虚,多因久病伤阴,阴虚火旺,迫汗而出。 汗证的治疗原则: 自汗证治宜补气温阳固表; 盗汗症治宜滋阴养血清热。 汗证的辨证论治: 自汗: 1、气虚自汗: 主要表现: 自汗,恶风,面色㿠白,神疲乏力,脉浮缓。 治法: 益气固表 方药: 玉屏风散或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2、阳虚自汗 主要表现: 自汗、肢倦身重,乏力易累,恶寒怕冷,严重面色苍白,手脚冰凉,大汗淋漓,脉微欲绝。 治法: 温阳止汗 方药: 表阳虚桂枝加附子汤,里阳虚参附汤 3、阴虚自汗: 主要表现: 夜间盗汗,多伴有不同程度自汗,形体消瘦,心烦失眠,精神不振,或伴有低热、口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滋阴养血清热 方药: 当归六黄汤 4、血虚自汗: 主要表现: 自汗,神疲乏力,面色不荣,头发干枯分叉,皮肤干燥瘙痒,大便偏干,女性多伴月经量少,脉细弱。 治法: 补气养血 方药: 归脾汤或人参养荣汤加减 总结: 汗证多虚证,日久多生变化衍生他病,因此要及时地进行治疗,中医用补气温阳、滋阴养血的方法,既能治疗自汗、盗汗,又能纠正人体气血阴阳的亏虚状态,这就是中医所讲的标本兼治! 扩展阅读: 1、千古补血第一方,唐朝仙授秘传方,老中医带你玩转四物汤; 2、温补阳气的秘方——保元汤,可以用来治疗肾虚、肾病、冠心病; 3、前方中医高能,带你玩转补气四君子汤; 4、糖友不孕不育,困扰家庭幸福;中医治疗半年,顺利怀孕产子。
自汗、盗汗如何区别和治疗?
自汗主要是白天动不动就出汗,盗汗也称“寝汗”,主要是睡觉时出汗,醒后汗就停了,但两者均是由于皮肤腠理不固,汗液外泄失常所致。
引起皮肤腠理不固的原因主要分两种:肺气虚和营卫不和。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肺主皮毛,肺气盛我们的皮毛才能致密润泽,反过来肺气虚,皮肤腠理稀疏就容易动不动就出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表虚不固。皮毛是我们抵挡外邪的第一大屏障,皮毛虚寒气风气更容易侵袭人体,出现怕风怕冷,还容易感冒。所以表虚不固的自汗常常还伴有怕冷怕风,容易感冒的表现,治疗上主用生黄芪大补肺气,益气固表,代表方就是玉屏风散,给我们的皮毛加一层屏障。
玉屏风散组成:黄芪,白术,防风
气虚厉害,动则汗出,重用生黄芪,加党参健脾补肺,如果怕冷明显,酌情加附子温阳。
营卫不和是什么呢?“气血在经,是谓营卫”,“营卫”说的是循行于经络四肢的气血,所以营卫不和其实就是气血不和。卫气降敛,营血温升,一收一散处于动态平衡,是营卫和,如果营卫不和,平衡打破,汗液有时处于易于外泄的状态也会引起自汗,这种自汗常常伴有发热,为什么呢?卫气和营阴不和,收强于散时会郁而发热,散强于收时会自汗。所以营卫不和引起的自汗多半有发热,治疗就要调和营卫,主用桂枝和白芍一收一散,敛阴和营,代表方是桂枝汤。
桂枝汤组成: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
汗出多加麻黄根,浮小麦,生牡蛎收敛止汗。
营卫不和以调和营卫为主,所以桂枝汤补的作用并不强;玉屏风散以补气固表为主,偏重于补肺气,两者常多合在一起,补气与调营卫共用。
引起汗出多的原因腠理不固是一大方面,另一方面主要是逼津外泄。为什么说“逼”呢?什么东西可以逼迫津液往外跑呢?主要是“火”。比如阴虚火旺、肝火郁发和湿热外蒸等,“火”性升散,逼津外泄,引起汗出多。阴虚火旺引起的汗出多以盗汗多见,自汗比较少,但也不是没有。这种汗出多半有明显阴虚发热的症状,比如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脸红烘热,口干,舌红等,这类汗出的治疗要以滋阴降火为主,代表方是当归六黄汤。
当归六黄汤组成:当归,生地,熟地,黄芩,黄连,黄柏
潮热厉害,加秦艽,银柴胡退虚热。
湿热郁蒸引起的汗出多的特点是汗比较黏,伴有烦躁口苦,小便黄,大便粘,舌苔黄腻等湿热症状,治疗主要以清热化湿和营为主,代表方是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汤组成:栀子,黄芩,柴胡,龙胆草,车前子,泽泻,木通,当归,甘草,生地
里热比较重,加茵陈清退郁热,里湿较重,加薏苡仁,怀牛膝除湿。
自汗、盗汗虽然都是汗出多,病机不同,治疗也大不相同,这也是中医说的“同病异治”。除了比较多见的表虚、营卫不和以及各种“火热”,比较少见的瘀血也会引起汗出多的情况,根据不同的症候随证治之才是正确的治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