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为什么会被影迷们奉为经典?
当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赎》时,它是一部励志电影。隔一段时间再看一遍,它是一部可以归类为英雄主义的电影。过了一段时间再看,它变成了一部关于体制化的哲学电影,这就是这部电影的伟大之处。真正的艺术所传达的思想是普遍的,它没有国界和种族,这就像音乐,我们能做的就是像安迪一样,努力实现心中的目标,对生活充满希望,永不放弃。还要有足够的勇气,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安迪用一把可以藏在书里的小锤子,要花近20年的时间才能挖出一条通往自由的隧道。没有毅力是绝对不可能的。他有行动的智慧,也就是说,做事不盲目,要有计划。反映“制度化”问题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不仅对美国更有意义,对中国社会也更有意义,这也是它一直被视为经典的重要原因。这部电影不是商业大片,它不是靠场景和视觉效果取胜,而是像涓涓细流一样的叙事风格,慢慢走进观众的心,很多年过去了,观众却没有忘记它。影片风格朴实无华,叙事雄辩,就像一个老人慢慢讲故事。它不像现在的商业电影那样引人注目。故事的高潮在越狱,意想不到的结局,给观众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回味。影片的主题涉及信仰、人性等永恒的主题。影片没有过分强调上帝的作用,而是坚信善良或正义是最终的标准。基于此,产生了永恒的希望,所以即使安迪身陷囹圄,他也没有屈服于自我堕落,也没有屈服于黑暗,而是始终忠于自己的内心,自由是希望的自然结果。这部电影再次讲述了许多普通人的新生。当安迪克服重重困难,成功越狱重获自由的那一刻,他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感动的瞬间,引起了共鸣,所以,一部好电影还是要看整体和长期的评价。快餐电影总是被遗忘的,是金子总会发光。
为什么喜欢《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
肖申克的救赎被人们认为是本世纪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银行家安迪蒙冤入狱,在肖申克监狱服刑30载,最终使用一把小锤挖通地道,成功越狱。
我为什么喜欢它,一是因为它的越狱主题,二是主角身上有吸引我的人格魅力。
先说主题,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守法公民,对监狱并不了解,难免对它有好奇。虽然监狱里关押着罪犯,还是有一种心理,想看他们如何冲破牢笼,再次获得自由。
再说一下主角,主角安迪原本是银行家,因为一桩杀妻案,不幸沦为阶下囚,最关键的是他有杀妻动机(他妻子出轨了一个橄榄球运动员),但是他并没有真正杀人。
在他蒙冤入狱的第一晚,黑人和狱友打赌,安迪会崩溃,因为在黑人看来这些来自外面的社会精英肯定会受不了残酷的监狱,但是安迪挺住了。
接下来,监狱里的暴力姐妹花因看不惯安迪,不断对他使用暴力,没想到看似单薄的安迪就是不屈服。尽管每次都会受伤,也绝不让姐妹花得到一丝便宜。
真正的转机出现了。安迪无意中帮一个狱警逃了税,使得典狱长知道了他的本领,前者让安迪帮忙做假账。作为回报,安迪在监狱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姐妹花也不敢欺负安迪了。
这样安迪在肖申克一呆就是十几年,他一边帮典狱长做假账,一边为提高狱友的福利而奔走。其中有三件事很打动我。
第一件是在监狱里放xx的歌曲,让狱友听到了外界的声音。虽然被关了禁闭,狱友对他的反抗行为佩服不已。
第二件是帮狱警做假账,作为回报,要求狱警给自己的朋友提供一些酒水。让狱友们第一次感觉自己像个正常人有尊严地活着。
第三件是写信给xx机构,让其更新迭代监狱里的图书,一写就是十几年,直到xx机构受不了他的骚扰,给他寄来了书为止。
后面安迪还在监狱当起了老师,教导一些上进的孩子考大学,安迪也从弟子口中得知了真正杀害自己妻子的凶手。
典狱长为让安迪安心帮自己做假账,命人开枪打死了安迪的弟子。安迪自此知道正义永远要靠自己去争取。
故事的高潮就是某天监狱人员集合,但安迪人间蒸发了。后来典狱长才发现我们的主角安迪利用墙上的海报做掩护,仅使用小锤挖通了地道,成功越狱。安迪出来后检举了典狱长和狱警的恶行,带着新身份活在了自由的世界里。
看了这部影片,不由想到: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不公,是选择咬牙坚持,奋起反击。还是选择一蹶不振,自暴自弃。无疑安迪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