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德国的元帅有哪些
威廉·凯特尔 —— 陆军元帅 国防军统帅部参谋长
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陆军元帅 顿河集团军群总司令
埃尔温·隆美尔 —— 陆军元帅 北非远征军司令,意大利北部集团军群总司令,驻法国B集团军群总司令
卡尔·鲁道夫·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 —— 陆军元帅,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D集团军群总司令,西线总司令
埃尔温·冯·维茨勒本——陆军元帅 D集团军群总司令,西线总司令
赫尔曼·戈林——帝国元帅,空军元帅,总理
冯·里希德霍芬——空军元帅 第二航空队司令
罗伯特·里特尔·冯·格莱姆 空军元帅 空军总司令
埃里希·雷德尔—— 海军元帅 海军总司令
卡尔·冯·邓尼茨—— 海军元帅 海军总司令,海军潜艇部队司令、德国总统
二战时期德国有几个元帅
保罗.冯.兴登堡(1847-1934)德意志第二帝国陆军元帅。奥古斯特.冯.马肯森(1849—1945),德意志第二帝国陆军元帅,伯恩哈德.卡尔.阿道夫.冯.迪姆林(1853-1944)德意志第二帝国陆军元帅。巴伐利亚王子利奥波德(1846-1930)德国陆军元帅。巴伐利亚王储鲁普雷希特(1869-1955)德意志第二帝国陆军元帅,科尔玛.冯.德.戈尔茨男爵(1843-1916)德意志第二帝国陆军元帅。卡尔.冯.贝洛(1846-1921)德意志第二帝国陆军元帅。瑞摩斯.冯.沃尔希(1847-1920)德国陆军元帅。普鲁士亲王海因里希(1862-1929)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元帅。符腾堡公爵—阿尔布雷希特(1865-1939)德意志第二帝国元帅,赫尔曼.冯.艾希霍恩(1848-1918)德国第二帝国陆军元帅。亚历山大.海因里希.鲁道夫.冯.克卢克(1846-1934)德国陆军大将。赫尔穆斯.冯.毛奇(1848-1916)德国陆军大将。费里克斯.冯.伯斯梅尔(1852-1937)德国陆军大将,伯爵。卡尔.冯.艾内姆(1853-1934)德国陆军大将。亚历山大.冯.弗雷坦格—罗林霍芬(1849-1926)德国陆军大将。奥托.冯.贝洛(1857-1944)德国陆军步兵上将。弗雷德里希.克雷斯.冯.科莱森斯坦因(1870-1948)德国陆军中将,奥托.里曼.冯.赞德尔斯(1855-1929)德国陆军大将。弗里茨.威廉.西奥多.卡尔.冯.贝洛(1853-1918)德国陆军上将。埃里希.格奥尔格.安东.塞巴斯蒂安.冯.法尔肯海因(1861-1922)德军步兵上将。
二战德国三大名将
楼主好!
我自认我对二战还是很了解的,这道问题我也有回答。希望采纳!
曼施坦因、隆美尔、古德里安,古德里安对二战德国的贡献更大一些。
以下是我的理由:
古德里安的闪电战,装甲集群,不到一个月就灭了波兰。一个月多就灭了法国,敦刻尔克大撤退要不是希特勒吃惊闪电战的速度,以为有诈,不让进攻,那33万英法联军早就让他给灭了。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古德里安,德国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发展,侵略那么多的国家,从波兰,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奥地利,斯洛伐克,捷克,苏联,利比亚……哪一个不是用的闪电战?
尽管隆美尔在非洲战线节节胜利,但没有他,也可以由德国的战果,他的成果仅仅是非洲战线的胜利,并不代表整个德军的体制,尽管他是“沙漠之狐”装甲兵元帅,而且他在盟军登陆诺曼底时失误了,判断错了方向。没有曼施坦因也可以由巨大的战果,曼施坦因再强,也只是纳粹国防军党卫队,冲锋队的荣耀与光环。所以戈林的空军总队也不能在不列颠空战中取胜!更别说曼施坦因了。但不能没有古德里安,它代表着整个德军的战术,而且也证明:他的战术是有效的,希特勒的“白色闪电”计划也就是靠着古德里安才胜利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一定要选我啊!呵呵!有二战问题尽管问我!
(你发现没,上面有几位是抄的)
二战德国十大名将
二战德国十大名将分别是:
1、勃洛姆堡(Verner von Blomberg,1878-1946)
2、勃劳希契(Walther von Brauchitseh,1881-1948)
3、博克(Fedor von Bock,1880-1945)
4、凯特尔(Wilhelm Keitel,1882-1946)
5、克卢格(Gunther von Kluge,1882-1944)
6、隆美尔(Erwin Johannes Eugin Rommel,1891.11.15-1944.10.14)
7、利斯特(Wilhelm List,1880-1971)
8、保卢斯(Friedrich von Paulus,1890-1957)
9、维茨勒本(Erwin von Witzleben,188l-1944)
10、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Heinz Wilhelm Guderian,1888.6.17~1954.5.15)
1、勃洛姆堡(Verner von Blomberg,1878-1946)
一译"布洛姆贝格"。陆军元帅。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历任预备19师、预备18军、第7军团司令部参谋官。一战后在国防军历任军训处处长、陆军管理局(实即陆军总参谋部)军队办公室主任、第一军区(东普鲁士)司令。曾代表德国出席日内瓦裁军谈判。1933年1月被总统兴登堡委任为希特勒内阁的国防军部(1935年改称军事部)部长。1934年8月兴登堡死后,下令国防军向希特勒宣誓效忠。1935年秋,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主持纳粹德国早期的扩军工作。1936年获元帅衔。1937年11月,在最高军政秘密会议上,对希特勒提出的具体扩张步骤有所保留。1938年在勃洛姆堡-弗立契事件中被免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纳粹德国军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期间猝死狱中。
2、勃劳希契(Walther von Brauchitseh,1881-1948)
陆军元帅。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炮兵上尉,1912年调总参谋部任参谋。1933-1937年历任第一师师长、普鲁士军区司令、第一军军长、第四集团军司令。在施莱歇暗杀事件中被指控收希特勒的捐款。1938年升为上将,任陆军总司令,指挥德军进占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1939-1940年相继指挥进攻波兰、荷兰、比利时和法国诸战役,连连获胜。1940年7月晋升元帅。1941年指挥入侵南斯拉夫、希腊和苏联。由于对苏闪击战失败,于同年12月被希特勒强迫辞职。转入预备役后隐名度日。1945年被英军俘虏。后因心脏病死于汉堡战俘营。
3、博克(Fedor von Bock,1880-1945)
陆军元帅。毕业于普鲁士皇家高级军官学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升至少校。1929年任第1骑兵师师长(少将),1931年调任第2师师长(中将)兼第2军区司令,1935年任第3集团军司令(上将)后转任第1集团军司令。1938年春任第8集团军司令,率军进占奥地利。同年秋升任第2集团军群司令,率军侵占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1939年任入侵波兰的北方集团军群司令。1939年10月调任西线B集团军群司令,在战线北翼攻入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同年7月晋升元帅。1941年任进攻苏联的中央集团军群司令,担负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莫斯科战略方向的主攻。反对希特勒在占领区进行集体屠杀,但同样不赞成反抗运动。同年12月,在莫斯科会战中失败而被迫辞职。1942年1月重新出任苏德战线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同年6月,任新改编的B集团军群司令。同年7月,因反对分兵同时进攻斯大林格勒与高加索两个方向,再次被希特勒解职。死于盟军空袭。
4、凯特尔(Wilhelm Keitel,1882-1946)
陆军元帅。1901年入伍服役于野战炮兵第46团。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炮兵连长和师参谋官。战后在国防军内继续任职。希特勒上台后,积极同纳粹党合作。1933年任国防会议工作委员会主席,获少将军衔。1936年任军事部长。勃洛姆堡的参谋长。1936-1937年接连晋升为中将和上将。1938年2月希特勒解除一批持不同意见的高级将领职务后,被委任为新成立的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长官(实际上是希特勒的总参谋长)。1940年获元帅衔。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始终是希特勒最亲近的军事顾问和忠顺的助手,深信军人以服从为天职。直接参与策划、制定和实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行动,以及从进攻波兰起到德国战败止的各种战争计划和侵略暴行;颁布一系列残害和屠杀战俘、对占领区实施恐怖统治和掠夺的命令。由于对希特勒忠顺和牵承,在同僚中有"点头驴"的绰号。1945年5月8日代表纳粹德国武装部队,在柏林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战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以共同策划或密谋、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而判处绞刑。1946年10月16日执行。
5、克卢格(Gunther von Kluge,1882-1944)
陆军元帅。曾受训于普鲁士军官学校,1901年开始任野战炮兵第46团营副官(少尉)。1912年毕业于军事学,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在国防军第3军区步兵指挥部任职。希特勒上台后,历任通讯兵总监(少将)、第6军区司令和第6步兵军军长(中将)。1936年晋升炮兵将军,1938年任第6集团军司令。1939年出任第4集团军司令,参加入侵波兰,后升为上将。翌年进攻法国,晋升元帅。1941年参加闪击苏联,曾一度进抵莫斯科城郊。同年12月,在苏军反击下败退,但仍为希特勒信任,委派其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1943年10月受伤后,调回大本营预备军。在此期间,上层的反希特勒密谋分子曾与其联络,但未获其支持。1944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于7月出任西线德军总司令,旋即因七.二零事件受嫌而被解职,返国途中自杀。
6、隆美尔(Erwin Johannes Eugin Rommel,1891.11.15-1944.10.14)
陆军元帅。1909年军校毕业后开始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表现出色升至少尉。战后在国防军历任步兵连长、军校战术教官、骑兵营长和军校校长。1938年其《步兵进攻》一书受希特勒赏识,被任命为元首大本营卫队长(上校衔)。1940年调任第7装甲师师长,参加进攻法国。翌年2月受希特勒委派指挥非洲军团。在北非作战中,善于以装甲坦克部队迅速机动,突破对方防线,深入穿插,多次击败英军,被称为"沙漠之狐"。1942年1月晋升上将。同年6月,因攻占英军北非要塞图卜鲁格,晋升元帅。但不久因兵力和后勤补给不足,被迫停止进攻。同年底,在阿拉曼战役中败退。1943年3月被召回国。同年7-11月任驻意大利北部的B集团军群司令。1944年1月出任驻法国北部和比利时的B集团军群司令,负责筹划和准备在法国海岸抵御盟军登陆。战争后期,对国社党持否定态度,不过未有实质上的反抗。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被英国飞机炸伤。后受七.二零事件牵连,被迫服毒自杀。
7、利斯特(Wilhelm List,1880-1971)
陆军元帅。1898年开始服役。1912年毕业于巴伐利亚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服役于巴伐利亚第2军。战后历任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校长、师长和军长。1935年任第4军区司令升步兵将军。对国家社会主义持中立态度。1938年任侵占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的德军集群司令。1939年指挥新建的第14集团军,参加入侵波兰。次年任第12集团军司令,参加进攻法国,晋升元帅。1941年率军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腊,继而任巴尔干占领军司令。1942年6月调往苏德战场,任进攻高加索的A集团军群司令。同年9月,因与希特勒意见分歧被解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1952年被美国当局因病释放,定居联邦德国。
8、保卢斯(Friedrich von Paulus,1890-1957)
陆军元帅。1909年加入海军,翌年转入陆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国防军担任参谋。1935年任坦克部队参谋长。1939年任第四集团军参谋长,参加侵略波兰的战争。由于希特勒对装甲兵的重视,保卢斯逐渐拥护希特勒的政策。翌年调任第十集团军(后改番号为第六集团军)参谋长,参加进攻法国。同年9月升任陆军副总参谋长,参加制定闪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1942年调任第六集团军司令,担任进攻斯大林格勒的主力。同年11月,被苏军包围于斯大林格勒。希特勒下令死守,并在1943年1月31日晋升他为元帅,但随即被俘。在苏联俘虏营参加反纳粹运动。1944年加入德国军官反法西斯联盟,后又加入自由德国民族委员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主要战犯时,曾出庭作证。1953年获释,定居民主德国。
9、维茨勒本(Erwin von Witzleben,188l-1944)
陆军元帅。毕业于普鲁士武备学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历任国防军步兵师师长、第三军区(柏林)司令。1938年2月一度被希特勒解职。此后开始参与上层的反希特勒密谋活动。1939年被委派指挥驻防西线的德军第1集团军司令,参加进攻法国,获元帅衔。同年10月任D集团军群司令。1941年任西线德军总司令。翌年调回大本营任总协理官。1944年参与策划七.二零事件,内定政变成功后担任武装部队总司令。失败后被处死。
10、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Heinz Wilhelm Guderian,1888.6.17~1954.5.15)
德国陆军一级上将,杰出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统帅,装甲战的倡导者。于1888年6月17日生于但泽南部魏克塞尔河附近的Culm(当时属德国,现属波兰)。从 1901年到1907年,他就读于军事学校和柏林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他作为一名准尉加入了他父亲指挥部队。古德里安关于装甲兵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及闪电战的战术思想在德国军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他能把此理论付诸实践,所以,他有德国装甲兵之父及闪击英雄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