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大学老师陈果

时间:2024-10-01 10:37:10编辑:奇事君

还记得复旦教授陈果吗?当初因为念错两字被大众笑话,她后来怎么样了?

导语: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曾经因“哲学爱情”而火起来的复旦老师陈果,“寂寞的人会需要社交”,这句话就是出自陈果。陈果于1981年出生在上海,就读于复旦大学,后来在复旦大学任教,被学生们称为“复旦女神”。在2010年的时候,陈果讲课的视频被学生传到了网络上,陈果为学生们用哲学的角度,讲解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陈果也说出了很多既哲学又犀利,但是又很有道理的话语,成为了许多人的心灵鸡汤。陈果一时之间也在网络上走红,大家都觉得陈果讲得很有道理。但是,陈果曾经因为读错了两个字,被众人所耻笑,那么,现在的陈果怎么样了呢?一起来看看吧。一、因读错两字,人设崩塌都说人红是非多,这话一点也不假,当一个人出名的时候,人们的焦点都会聚集到他的身上,将他身上一切好的不好的,都放大,许多没必要的麻烦,也就会随之而来。陈果也是如此,在2019年年初的时候,因为陈果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她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中国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同样的一个字,会因为不同的情境,而有不同的读音。陈果在例行讲课时,将“耄耋”两个字读成了“mao”、“zhi”,这是一个小失误,很多人都会犯的,但在有些人眼里,就成了十恶不赦、不可原谅的事情了。有很多人见风使舵,认为这是一件可以炒作的事情,便将这件事不断地放大,让陈果的形象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是,陈果却始终沉默,不予理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陈果对于自己的走红,是很意外的,她认为自己没有刻意去走红,而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讲述了自己的见解,也许正是因为这样,陈果才有底气去面对这件事情。不得不说,中国的文化确实是博大精深的。中国的汉字多种多样,一个字的读音就可以有好几种,不只是陈果读错了字,还有其他的文学大家也会读错。不知道那些批判陈果读错字的人,自己的文化水平是不是有陈果这么高呢?难道他们就没有读错字的时候吗?还是那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时候没有必要将一件小事持续放大。三、不受谣言的影响,活出自我在那件事之后,陈果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网络上曾经有谣言说陈果被复旦大学给停课了,复旦大学立即给出了回复,表示陈果没有被停课,陈果一直在讲述课程。陈果并没有因为那次的事件而受到影响,反而活出了更真实、更好的自己。陈果还出版了自己写的书,陈果写的书,鼓舞着许多的年轻人,让他们树立了更好的人生观。结语: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会犯错的,有时候千万不要因为别人一个小小的错误就去否定别人。

复旦导师成网红,因念错两个字被“炮轰”,陈果“冤”吗?

开创近代中国教育典范的陶行知曾在谈及中国教育改造时说道:“对待学子首要严谨认真,教学求知首要实事求是。”长久以来,许多大学老师对待教育容不得半点马虎,但随着高校考核标准和社会风气的改变,严谨治学的态度正在逐渐消逝。有这么一位老师,在网上凭着一句“自由的灵魂”走红一时,却因念错两个汉字被众人推下神坛。她叫陈果,是复旦大学的一位老师,同时又是善于自我营销的网红。在复杂的身份和经历之下,陈果更多的却是让世人看到了一个时代的陨落。1、少年学霸1981年2月,陈果在上海的一户书香家庭哇哇坠地,父母均是社科界的高级知识分子。随着教育改制,过去被人无视的文科勉强在大学有了一席之地,陈家因此生活有了好转。在父母的教导下,陈果从小就把自己埋进书堆里,每天不是念叨着孔孟就是苏格拉底。在她的《好的孤独》一书中,她曾言爸妈告诉自己好几次说梦话都在不停念叨着哲学名词。不过小陈果并没有因此而“读傻了”,父母一直鼓励她和同学交流,每次都会答应她出去玩。也因此,陈果从小到大一直十分活泼,善于与人沟通,做人处事游刃有余。在许多关于陈果的讲课视频中,我们丝毫看不出哲学老师那般“苦大仇深”的态度。1999年,在书堆中沉浸多年的陈果以专业前三的成绩毫无压力地考进了复旦大学哲学系。不过一进入大学校园,她便放飞了自我。宅电脑室聊天,参加各类社团“玩”得不亦乐乎。在复旦BBS上她有着很高的人气,被校友们戏称作北区研究生公寓三宝之首——“酋长”。在平日的学习工作中也没有闲着,入学参与竞选便以高票担任了复旦大学哲学系学生会主席。由于相貌出众,做事八面玲珑,陈果也是当时校园中有名的女神,追求者络绎不绝。四年后她成功保研,留在复旦哲学系继续攻读西方哲学专业,期间各类奖学金拿到手软。2004年,从《人民画报》结束实习的陈果遵循和父母的约定,回到了母校当一名“临时工”。彼时的她还没有职称,只能从最底层做起,每天的生活不是写论文就是翻课本,枯燥乏味。在她讲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课中,还吐槽以前过的这种日子简直是对生命的磨难。与书为伴的日子里,她从复旦的西方哲理学到哈佛的基督教,有几年还差点入了神学研究的坑。在这一时期,陈果勤勤恳恳做学术,安安分分搞研究,最终被复旦请回学校成了正式职工。2008年,陈果正式入职复旦大学社科部,彼时的她从未想过自己未来会成为一名人生导师。2、走红和所有的知识分子一样,陈果本以为自己留校任教后将会度过平凡且稳定的一生。长期研究哲学也让她自己心态平和,把自己的全身心的精力投注于大学思政课的教学当中。在第一次正式给学生讲课之前,系主任不断给她强调思政这门课在大学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我不胜其烦地强调,这门课是关于一个人三观的培养,陈果你要清楚思政课的地位。”将枯燥晦涩的哲学理念转化成通俗易懂的知识本来就具有难度,更别提还要让学生喜欢。陈果压力山大,但她心里清楚,想要讲好这门课程并非易事。许多晚上,她都一边翻着思政课本,一边翻着时下流行的通俗文学,想尽法子让课程变得有趣。只不过现实把陈果难倒了,啃不下去书的她有几次甚至萌生了辞职的想法。直到后来校领导在某次会议上提到了“开拓思路,另辟蹊径”八个大字,她这才恍然大悟:“对啊,我为什么要一直在原有的课程内循规蹈矩,这不把自己给纠结死了吗?”凭借着自己对于哲学的理解和感悟加之出色的口才,陈果这才发掘出了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过去刻板生硬照本宣科的思政课在她的课堂一转攻势,变得极为生动有趣。尤其是她对爱情观的解释,更是引发了当时复旦一大批学生抄写爱情语录的热潮:爱情中最珍贵的不是我爱你,而是我愿意,是心甘情愿。爱情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两个人一起变得完美。爱的最高境界不是为另一半牺牲,而是在爱中获得重生。不仅是爱情方面,陈果对于如何为人处世的讲解也颇受人追捧:每个人口中都说希望别人过得更好,但实际上你想的是不要比你过得好,这是人的私心。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不是枯燥乏味的,要发现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做一件事就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即便是发呆,也要认认真真地发呆。名句随口而出,段子纷至沓来,钻研教学多年的陈果得到了学生的追捧和应得的奖励。从2009年到2014年,连续5年获得“学生最喜爱老师”和“复旦优秀教师”称号。2012年,陈果更是脱颖而出,在首届上海市高校思政课教学比赛中一举夺魁。次年她更是受邀为当时央视很火的一档节目《开讲啦》做演讲嘉宾。到了互联网时代,复旦大学决定将课程搬到线上平台之后,陈果也因此迎来了一次机会。3、跌落神坛2013年,复旦大学正式拉开了线上课程的序幕,陈果的思政课作为第一批课程被放到了线上。一开始的课程只对本校学生开放,后来则是放开到整个互联网上,面向热爱学习的学生。红遍校内的陈果思政课放到网上更是火的一塌糊涂。在2014年复旦大学线上课程热门排行榜上,她的思政课从16年开始连续一年都位居榜首。经过微博、B站用户的视频剪辑和转发,陈果单个视频播放量甚至高达上百万。许多人表示自己在无意间点开了陈果的视频后便“入坑”哲学,难以脱身。在微博有关陈果讲课的视频评论中,不乏有“我想做陈果的学生”“一言惊醒梦中人”等赞誉。从成为网红这件事缓过来的陈果一开始并不想抛头露面,毕竟这不是她熟知的领域。但在校领导、广告商和各类书商的登门拜访之下,她不得不重新开始考虑自己未来的方向。思考多日以后,陈果终于“开了窍”,自己有机会为什么不做呢?自2016年开始,她和书商合作准备作品的写作,另一方面则是到处去高校演讲捞金。由于当时互联网盛行鸡汤文学,陈果的《好的孤独》和《好的爱情》深受市场的追捧。各种演讲和金句在网上的传播,也让她名誉加身,成为2017年的全国最美思政课教师。在近乎十余载的学术研究中成长的陈果第一次尝到了成名的滋味。过去积累的授课经验加上自己面容姣好秀丽,让她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女神教授”的名号。每次外出演讲,宣传牌上都会摆着她的艺术照、各类“鸡汤”名句以及她出的书。只不过随着鸡汤文学的没落,许多当初追捧陈果的学生才惊觉自己掉进了陷阱。可以这样说,陈果的文字十分有力,但却简单至极,缺乏实践的可能性。涉世未深的学生们在课堂乍一听会被触动,觉得十分有道理,但一去做就栽了。虽然长期以来陈果和她的言论从万人追捧走向饱受争议,但人气依旧旺盛。只不过有一次在上央视的演讲节目中,她将“耄耋”(mào dié)读成了“毛至”。虽然这个词语难读,但这并不能成为一个人民教师不懂装懂的理由。这次事件直接成了炮轰陈果的导火索,随之而来的舆论批评铺天盖地。在舆论和复旦领导的压力之下,她不得不结束“人生导师”的身份,安心回到学校继续任职。陈果从成名再到“归隐”的过程,实际上是鸡汤文学从兴起走向没落的过程。无论是大冰、刘同还是张皓宸,他们的观点和文字都存在一个毛病:美好却又虚幻。他们斟酌语句,说得极为动情,大笔一挥,描绘了极为美好的未来光景。但一旦经历实践却往往与现实产生割裂,脱轨,最终的结果必然只能是坍塌。

复旦陈果是怎么疯的?

有人说陈果疯,但是对于复旦陈果怎么疯的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还有人的挑剔她的姿态,说她走路一点风度都没有,上课的时候含胸驼背,还两手插袋,所以觉得她疯了,一点也不顾及自己的姿态。但是其实这样说她也不好,姿态不好完全可以矫正。其实她不疯,只是她现在的一些观点太小家子气,而且又很情绪化。在几年之前社会上的风气是愁,各种乡愁,离家愁都特别盛行。所以人们听了她的鸡汤就会特别有感触觉得她说的话特别有道理。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时代是在发展的,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变了,人们不再喜欢看鸡汤,而是变得很务实,整天都在想怎么把生活变得更好。当然因为社会也变得压力更大了,所以没有人愿意去听这种煽动人们情绪的鸡汤。所以说复旦陈果怎么疯的可能是因为人们觉得她疯了,而不是她真的疯了。扩展资料前些年里,陈果在中国互联网中的形象一度形成了万人追捧的热潮。而她本人的形象也逐渐被广泛的赞扬。最火的那段时间里,陈果的思修课程无一不是座无虚席,甚至人潮涌动。她也毫无疑问成为了一代大学生和成人心目中的爱情导师。可单单凭借个人形象和人格魅力所支撑的精神内容往往难以存留过久。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陈果备受追捧的原因也源自于她吸引人眼球的特异性。正因如此,当世人对此完全认知清楚之后,陈果的"网红"生涯也来到了终点。原本追捧陈果的大多数民众集中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和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中年群体。他们在精神匮乏的人生阶段恰巧契合了陈果授课的观点,才有了当时的社会轰动。而对于这种停留在表面的"心灵鸡汤"式的安慰理论,很容易就受到了旁人的质疑。同时,陈果讲述的爱情观念更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当所有人发现她表达的内容与现实存在很大差异的时候,她也自然跌下了神坛。原本的追捧因为价值观的对立受到了社会的批评,甚至被学生"炮轰",认为她传递了虚假的精神内涵。再加上她走红之后,经常身处于各大节目之中,可她竟然错误将"耄耋"一词读成"毛至",更是让人不解和怀疑。带着巨大的舆论压力,作为人生导师的陈果终于走下了神坛。

复旦陈果怎么疯的?

复旦陈果其实她不疯,只是她现在的一些观点太小家子气,而且又很情绪化。在几年之前社会上的风气是愁,各种乡愁,离家愁都特别盛行。所以人们听了她的鸡汤就会特别有感触觉得她说的话特别有道理。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时代是在发展的,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变了,人们不再喜欢看鸡汤,而是变得很务实,整天都在想怎么把生活变得更好。当然因为社会也变得压力更大了,所以没有人愿意去听这种煽动人们情绪的鸡汤。所以说复旦陈果怎么疯的可能是因为人们觉得她疯了,而不是她真的疯了。复旦陈果人物经历:2002年9月-2004年6月,复旦大学“上海市基督教新教牧师硕士班”英文教师。2005年2月-2008年6月,在复旦大学哲学系基督教哲学专业攻读博士。2005年7月-9月在香港浸会大学“中国大陆基督教哲学青年学者暑期密集班”做学者。2006年7月-2007年1月,在加拿大温哥华UBC大学Regent College做访问学者。2008年6月至今,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任课教师。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陈果

上一篇:德国狮子森林生态板什么价钱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