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1942》
我很小的时候,曾听我的老奶奶说起,我祖上是从南阳逃荒到洛阳的。也听我外婆说过我有六个舅舅但是有五个为了活命逃荒去了陕西。那个时候并不知道逃荒这个词的意思,在学校里偶尔还会向我的同学们津津乐道我祖上是南阳唐河县人氏。
也曾经听我奶奶说起过1942年河南的饥荒和60年代全国的饥荒。
年幼的我听到奶奶说起那些遥远的事,只把它当做故事来听。
电影《1942》根据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改编。1942年,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处于白热化阶段。燎原之火,生灵涂炭,天灾人祸,哀鸿遍野。当军事家和政治家的目光聚焦在一城一郭的征伐劫掠之时,几乎鲜少有人注意到古老的中原河南正爆发一场惨绝人寰的大旱灾。影片的主角老东家狡猾、市侩,典型的封建地主,可即便如此也无法对抗这史无前例的灾难,他被迫逃荒,亲眼见证着儿子、儿媳、老伴等亲人的种种死状。他的遭遇是三百万灾民的缩影,面对这群人的苦难,无论是高高在上的蒋委员长,还是深入民间报道灾难真相的美国记者白修德,以及海内外的每一个人,如何能从这眼前的人间炼狱之景侧目。绝望无止的逃生坎途,中华民族多舛命运的苦难一斑……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不知道饥饿的滋味。有时候不理解我的长辈,在农忙的季节,掉在地里的一颗豆子都要捡回来。年过80岁的老奶奶还非要在大热的天气出去麦地拾麦穗。那个时候,我心里还会想,呵真是个抠唆的人。。。现在想想我有这个念头真是可笑可恨至极。那时我不能理解他们对土地对粮食的热爱和珍惜。
推荐大家找时间看一下这个电影。
1942剧情详细介绍
《1942》电影以1942年河南大旱为背景,讲述了千百万百姓离乡背井、外出逃荒所发生的故事。影片分两条线来展开,一个是逃荒路上的民众,以老东家范殿元和佃户瞎鹿两个家庭为核心;另一个就是国民党政府对灾情的蔑视不作为促进了灾情的发展。
《1942》是改编自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由冯小刚执导,集结一大批老戏骨(包括张国立、陈道明、李雪健)主演的剧情片,电影于2012年11月2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曾获得“第3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两岸华语电影”以及“第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最佳影片”。
电影中张国立饰演东家范殿元,本是河南延津的一个地主,家境殷实,但因为灾荒,导致他的万贯家财付之一炬,最后妻离子散独身一人。另一个家庭家庭核心佃户瞎鹿由冯远征饰,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之家,但儿女双全,生活齐乐,而一场灾荒彻底改变了他。
1942电影票房不高的原因
其实对比这部电影的真正价值,它的票房已经超出预想了。
这是一片豆瓣影评,有点牙尖,不过点得很到位:
《一九四二》公映前,舆论宣传已然一片和谐,咱得佩服小刚秘藏的炒作宝典。公众还没看,一片“不哭你抽我”“这片都不哭,你还是人吗?”的忽悠声,多少国产大片上映尽这德行。引用张泉灵溢出眼泪的评价“平日里舌灿如话的影评人们看完这片也只有两个字的评价:很好”,泉灵大姐代表了俺。万里江山一片鼓掌,传某人鼓了35次掌,手掌都拍麻了。
河南一位90多岁亲历者看片中河南老百姓帮日本人收拾中国人、缴国军枪类似胡编乱造出的剧情,看完这片疯了,骂主创是牲口,这种眼球剧情也能编的出来。谁要在这电影公映前的突击宣传战中,说半句不好,谁就得给质疑道德有问题。这么苦难,这么悲情的国难大片,你丫敢说不好?谁要提出反对意见,一律口诛笔伐式的肃反。冯小刚叫嚣着,这片子票房高到你们没法想象。于是群众们释然了,你要正常人,你就得乖乖掏钱买票,看个DVD没资格评价这片。
按照国产大片的市场规律,放映前一片叫好的大片,往往是烂片。陡然冒出吆喝式的哄堂叫好,让人心生寒意,放在当今时代感觉到舆论宣传的可怕。你不能说不好,你要心里觉得这片不好,得埋在心里,别说出来,倘若要说出来得挨批斗。看过冯导上锵锵那期,冯导说文革迟早得发生,可不电影界文革早在进行时,冯导才是真正掌握文革精髓的践行者,顺我者昌,逆我者也得乖乖贡献票房出来。
的确是这样,国内很多电影的票房是靠舆论抨击出来的。
反正这个电影吧,
没有触及心灵的力量,像一场历史幕布前的程式表演。摆事实顶简单,谁都会的,那个“触及心灵的力量”就是导演的态度,电影的价值导向。这部电影缺乏的最重要的就是这个。也许制作人很认真地吧,但他们的心没在里面。
《1942》全片多长时间
《1942》全片145分钟。《一九四二》是由华谊兄弟公司和重庆电影集团联合出品,该片改编自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由冯小刚执导,张国立、陈道明、李雪健、张涵予等人主演的灾难战争电影。电影于2011年10月19日正式开机,2012年11月2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剧集评价电影的改编很好地将故事性与纪实性合二为一,主次分明、有条不紊。在表现形式上,导演冯小刚有效地利用了过往电影的成功元素,如自然灾害后的人性重建和白热化的战争场面,以及少许冯式幽默渗透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