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创新之路》观后感最新汇总集锦,方便大家学习。
《创新之路》观后感最新汇总集锦1
创新是现代社会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词,它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当然创新思维对我们数学教育专业来说也非常的重要,可以用很多创新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创新意识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这一切又往往来自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设疑,使学生能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进而去积极探究创新。
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教师出示小明和爷爷的头像,问:“小明今年13岁,他已经过了13个生日,小明的爷爷今年65岁了,可是却只过了17个生日,小明怎么也想不明白,你能帮助他吗?”学生听了以后非常好奇,纷纷讨论起来。
又如,在学习“元、角、分”的知识后,运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了“虚拟商店”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当售货员和消费者,进行仿真练习。
二、抓住心理特征,引发学生创新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主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所以巧用生活实例,能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如“较大数量、较小数量、相差数量”三者数量关系的教学,课前可以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去超市购买水果,记下水果的重量或个数,亲身体验购物情景。
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充分表达三者之间的联系,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意义。由于是自己收集的数据,又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学生便会积极参与,强烈的求知欲望,诱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三、重视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创造火花
爱因斯坦曾经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从疑问开始,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所以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要将“质疑“引入课堂,首先应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教师要一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和学生建立起和谐、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激发他们质疑问题的热情。
如在教学“平行”概念时,学生问:“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内?”教师说:“你的问题非常好,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平行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内?’这个问题。”教师的话既肯定了学生的发问,又唤起了学生探索的热情。
四、再现创新过程,培育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课堂教学,要重视结论的证明和应用,更要重视探索发现的过程。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面棱的特点时,可引导学生用橡皮泥和小棒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框架。在实践操作中,学生一定会遇到搭不成或搭得斜的问题,势必要想芳设法解决,而这个决绝的过程正是探究棱的特点的过程。然后,才此基础上,师生交流心得体会,并加以验证,共同获得新知。
五、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如“图形的拼组”中就有一个做风车的手工活动。
活动开始时,先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和一张正方形纸,让学生沿所标虚线折一折,或自己通过活动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从而了解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做出一个风车。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体会了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惊奇地发现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圆形拼组中,学生在各种操作、探索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受空间方位的含义及其相对性,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这个时代需要创新者,需要开拓者,那么教育就应当时代的潮流,将培养学生创新进行到底。
《创新之路》观后感最新汇总集锦2
之所以称有“德”,在于全书处处浸润着中华传统道德,也正是因为作者毛正行将这些精髓灵活运用,才得以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整本书读起来亲和力浓,各章融合性强,八大法则并非各自独立,跟着作者的思路就会发现没有先后,而是一个整体。书的封面是淡蓝色主调白色字体,与橙红等颜色相比早已突出了这本书的风格——理性、清新,人文道德。
对于创新这个话题,我们大多会想到亢奋,想到发散思维,各种思想碰撞,创新可以算是一种改革,是严肃的话题,然而书中的激情程度恰到好处,既不高傲也无沉重感,我冠之理性的创新激情,在这一主基调下创造出来的是清新宽容的工作环境。
为什么我们需要创新?因为社会生活的需要。为什么我们不容易创新?因为创新离不开改变,改变会伴随着不适应和风险。书中以毛正行在IT行业的经历为例,总结出八大创新法则,这些法则及其提到的道理无不让我眼前一亮,不仅适合公司管理创新团队,也适合想要改变生活轨迹的人,涉及到各行各业。成功的创新令人兴奋激动,而在敲定一个创新方案的时候却是需要各种因素的综合,公司为了生存要担负一定的风险,领导者要有担当,这样就会引出一些列的问题——风险评估,宽容的接纳犯错误,如何减少损失,预测可能,选择主要方向的相关创新,思路如何清晰。书中有非常出色的解析!
在这里跟大家简单说下其中两个法则的感悟。
在“听”这一则我跟作者学到了很多。除了聋哑朋友们,听作为人出生所具备的能力,是我们获得大量信息的主要来源,占有充足的信息才能做出更加完善的决策。然而仅仅听这个部分,想要做好也并非易事。作者并没有从传统的架构方式去讲述你必须怎么做才能算倾听,而是以一种尊重开放的方式讲述自己的倾听,做好倾听的准备等等。给读者一个开放性的题目这本身就是创新需要的氛围。带着自己的偏见去聆听实际是在选择性的听,就好比我们背课文记错了,需要忘掉之前的记忆再输入正确的记忆才能改正,不然总会在正确和错误两者之间犹豫,再选择后来记忆的正确内容。倾听也一样,先假设别人的观点完全成立,忘掉自己曾经的见解去聆听,尤其是跟我们的认知相冲突的观点,保证信息全部接收后再做各种立场和可能性的分析。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让被聆听者感受到了足够的尊重,可以展现最好的状态让我们收集更全面的信息。
再来分享下“变”这个法则,这一章谈到了在我们完成突破,达到一个很理想的状态时也要存思辨的理念。也就是祖先所说的“居安思危”。因为外界环境在变化,所有人的所得都是需要付出,按照这个规律,停滞后的满足感也必定用不了太久就即将转变为危机。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精益求精,不断开拓的精神也正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正因如此,发达地区会更加发达,大城市运转更加迅速。
当然还有更多精彩的部分等待大家去亲自体验。这本书的独特之还有四点。
一、关于内容。书里将每个法则以全面的事例,设身处地的思考为基础,同时给出执行法则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及每个法则执行效果的三个等级评估。
二、对于读者。无论是站在个人角度,还是公司团体角度,书中分别给出了建议及指导。
三、谈及感情。此感情非彼感情,一般管理类书籍是比较公式化客观的,然而读过这本书会发现整个书的融合度非常好,又处处散发着亲近的气息。
四、传统经典。我觉得这是书中最让我震撼的地方,作者把人生的道理、祖辈的传统融于工作,融于生活,融于创新,让一切自然到水到渠成的样子。当然这种境界来自于不断的尝试学习。下面摘录些认为越嚼越有滋味的句子。
“高谈阔论和学有所得总是难以兼顾,真正的聪明人不会喋喋不休。”
“为你工作的人以及敬仰你的人,才是最终帮你成长的人。”
“对速度的重视,不应当让我们忽略别人的感受或想法。”
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读就会有不同的层次和收获,希望能通过我的分享让需要的朋友找到这本书的价值,捧起这本书你会发现它的更多精彩!
《创新之路》观后感最新汇总集锦3
目前,资本对创新企业的包容度也越来越高,“只要做好信息交流,把策略、步骤清晰地和市场讲清楚就可以了。”康敬伟说。如今,他给市场的答案就是分别按照客户数、GMV和利润进行优先级的确定,“我们第一天就是这样和市场交流的。”他说。
“让大家最后比的不是拼爹,不是拼从哪来的,而是在于你有没有思想,有没有想法做一个有创新的人,想做一个成功的人,想干出一番与众不同的事。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和激情,我们这个平台会帮助你吸引到最好的资源,帮助你实现你的梦想,这就是我们的初衷。”科通芯城董事长康敬伟坐在白色沙发上,谈到未来眼里闪闪发光。
截至2016年3月31日,科通芯城控股的硬蛋平台吸引了超过890万名粉丝及超过10000个物联网项目。根据财报,硬蛋平台贡献的GMV(平台成交总额)达到人民币4.006亿元,占总GMV的10.3%。同期,科通芯城的GMV合计人民币38.8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6.0%,其中61.9%来自自营平台、25.0%来自第三方平台及13.1%来自新的供应链融资业务。
2016年5月,逾1200万名粉丝及接近13000个物联网项目于该平台注册。截至2016年3月的三个月整体而言,GMV的43.0%产生自蓝筹客户,57.0%产生自中小企业客户。
《创新之路》观后感最新汇总集锦4
一如之前的各大纪录片的制作手笔,大气,滂沱,只是这一次,在借鉴了西方国家的创新之路,创新制度的形成,创新文化的构建后,留下的却是深深的思考和焦虑。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创新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某种程度上推进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化,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文明。
然而,就短期而言,创新又充满着矛盾与不确定,创新的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财聚,在无数成功创新者闪耀智慧光芒的同时,又有多少因各种原因,仅仅因为一丝一毫之差而没有等到成功的那一天,运气似乎成了神秘的掌控之手。
如何把握长期发展的必然,和短期的失败和考验,在鼓励创新的路上,政府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或许雷军是对的,只有一无所有的人才有动力创新,国有企业的创新从根本上来讲缺乏个人创新源动力。们要思考的是,如果我们容忍创新失败,那我们的底线在哪里?如果我们鼓励创新,我们的支撑底线又在哪里?如果避免低效率创新,如何衡量创新效率?
《创新之路》观后感最新汇总集锦5
在过去的一年多,“创新”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关键词,而创新究竟是什么?创新应该怎么做?中国创新有过怎样的成绩,而未来又该寻找怎样的道路?这就是十集纪录片《创新之路》思考和创作的出发点。《创新之路》由科学技术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于2016年5月30日至6月8日每晚21:10在CCTV-2财经频道首播。
《创新之路》的主创团队由完成了《大国崛起》、《华尔街》、《货币》等央视重大纪录片的核心成员组成,团队奔赴美国、英国、德国、瑞典、挪威、芬兰、以色列、日本、韩国等国家,为中国创新寻找他山之石。《创新之路》十集共450分钟的篇幅,逐一探讨科学、教育、政府、市场、法律、资本、人才等因素如何影响着创新,不是提供一种具体的创新方法,而是提供一种思考,一种方向,一种规律。
这是中国带着自己的问题第一次讲述全球创新故事的努力。这是中国电视界第一次大规模梳理世界创新,并用最先进的影像语言进行表达的尝试。不仅呈现当代创新,更追溯至工业革命时代,探索创新背后的制度、传承及影响,以整部世界现代史的厚重来承载对创新的思考。
纪录片《创新之路》采访了脸谱公司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特斯拉汽车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斯蒂夫·沃兹尼亚克等几十位世界顶尖创新企业家;沃伦·巴菲特、彼得·蒂尔等众多知名投资人;以及约瑟夫·尤金·斯蒂格利茨、埃德蒙德·菲尔普斯在内的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近百位来自政界、企业界、投资界、教育界的各国人士将在纪录片《创新之路》中与观众一同激荡思想,共赴一场对国家崛起、人类未来的探寻。
吴敬琏经济学家:最近国家又提出了科技创新的规划,我们怎么能够在吸取过去三四十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照别的国家的历程,取长补短,加快进程。如果能够做出一个片子来,从世界看中国,拿世界的高度来看中国,使得我们今后的路走得更好、更有效率,这个意义还是非常重大的。
施一公清华大学副校长:我觉得对中国这样一个有五千年厚重历史的国家,创新之路真的是很值得去探索,我鼓励我们所有的人,都心胸开阔一点,对于这些勇于创新的人,多一点容忍,多一点支持,在创新之路上。
陈志武耶鲁大学终身教授:创新是一个非常好的话题,我希望通过《创新之路》纪录片,让中国人,让中国社会能够感受到,创新不只是一个结果,而是让我们每个人生活可以过的更充实、更幸福、更有自豪感的一个过程。
第2篇:纪录片创新之路观后感
纪录片《创新之路》是第一个进入这所幼儿园拍摄的中国媒体,园长在采访时对摄制组说:“我们希望他们有探索新知识的热情。这份热情可能会引导他们成为工程师,可能会让他们成为老师,可能会让他们成为好的父母。这份热情总会以一种方式影响他们的生活。”
这份探索新知识的热情就是好奇心,爱因斯坦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是保持了持续不断的好奇心。”在法律、资本、文化众多影响创新的因素中,好奇心是人与生俱来的,它可以驱使人去发现、去探索。然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这些都在影响着好奇心的命运。
在好奇心被点燃的瞬间,人类的大脑发生了什么反应?从什么时候开始,各个国家开始发现在教育中保护孩子好奇心的重要性?好奇心为何成为创新者的基因?
保护好奇心,就是保护一种创新的可能,也许生命就会多一些色彩。
十集纪录片《创新之路》第三集《放飞好奇》,今晚21:10CCTV-2财经频道首播,央视网同步直播。
《创新之路》观后感最新汇总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