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明月 电影

时间:2024-09-18 08:37:14编辑:奇事君

一轮明月观后感

一轮明月观后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轮明月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根据武华老师电影散文《一轮明月》改编的同名电影《一轮明月》在央视播出,观后颇有感想。   当年电影《城南旧事》插曲:"送别",以其优美哀婉的词曲深深地吸引了自己。也因此知道了其词曲作者是才华横溢的李叔同先生。   电影《一轮明月》,以朴素抒情还有淡淡的感伤的叙事手法,讲述展现了李叔同先生如何成为弘一大师的独特人生故事。   出生在天津富庶家庭的李叔同,父母都信佛,影响着他从小就有着悲天悯人的佛缘情怀。清末王朝的腐败使得民不聊生,辛亥革命的曙光稍纵即逝,收入眼底的苦难让少年李叔同深感震惊失望。游戏一段生命后,开始踌躇满志地探索时代人生。关注国家民族命运前途。   留学日本,李叔同组织文化社赈灾义演,话剧《茶花女》的成功演出,让他名声大噪。回国后,被聘为教师的他,一面像清泉似的润泽教化学生的心灵,一面编刊物,搞创新,宣传民主改革。对书法篆刻绘画诗文音乐无所不通的李叔同,希望从文化艺术方面唤起民众改变国势。   只是当时的年代环境当权者们容不下意识超前的启蒙人士。怅然若失的李叔同,苦闷之中越发亲近佛事。   "恨年来絮飘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皆海内,毕竟空谈何有。"思考再三,李叔同毅然了断尘缘,默默踏上了自己内心的朝圣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从此便是经年往事。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成了名副其实的人生境遇。   两幕同在西湖上的剪影:电影上半部,留学归来踌躇满志的李叔同携美丽的雪子一同回国荡舟西湖。幸福甜蜜。   后半部,二人各乘一叶扁舟,已是僧俗界线分明。不免怅然苦涩   李叔同尘世上的日本夫人雪子问已出家的弘一:"爱是什么?"   再无儿女情长的弘一淡定地说"爱就是慈悲"。   信仰,怎样虔诚笃定的信仰呵,让文采斐然的李叔同转念之间成了心如止水的弘一?   影片凄美婉约详略得当留白处给人们无限的自由遐思。   任何宗教都有慈悲的一面。惯常思维中,只有走投无路万念俱灰的'人才会逃避现实,遁入空门。身为中国近代文化艺术先驱的李叔同,何等智慧的一个人,其抉择与儒家的"穷则自修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无关联吧。   皈依后的弘一。闭关撰写经书。使失传多年的南山律宗再度兴起,被佛门后代尊称为律宗第11代祖师。   红尘里潮起潮落,寺庙中晨钟暮鼓,僧俗两界都获有很高声望,丰富传奇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很多话题。   李叔同的学生后来的漫画家丰子恺说:人的生命过程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三种生活比喻三层楼梯。李叔同老师就是第三个阶梯上的人。他做一样像一样,是十分像人的一个人。他放弃教育艺术修佛法,好比出于幽谷,迁于乔木。他出家而非出世,不是为了自我解脱,而是"度群生"乃教育的继续。李叔同的同事挚友夏D尊,说李叔同从事教育事业是以人格作背景的。夏D尊本人译作《爱的教育》序言中提出的办学校好比挖池塘一说至今仍是那么受用。   "深悲早现茶花女,盛愿终成苦行僧。无数珍奇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   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国宝"的著名民主人士赵朴初先生的献词,为弘一大师的一生做了恰如其分的注脚。   弘一大师生命最后的遗言:"悲欣交集"该是灵魂的升华人生的真正圆满吧?   为了获取资料,尊重史实,写出佛法的真精神,武华老师先后沿着弘一法师的出生到出家圆寂的人生足迹自费行走多个省市。寄宿寺庙,拜访禅师。并亲见并采访了和弘一大师生前非常友好密切的妙莲法师。几经修补校正,写就散文体电影文学剧本《一轮明月》。由此改编得非常成功的电影《一轮明月》,以其真实沉稳蕴藉的故事情节及其人文气息宗教氛围赢得了观众的喜爱认可。荣获了第七届夏衍电影文学二等奖和第十一届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最尊重自己的心,心是供佛的殿堂。"从《佛梦》到《一轮明月》,十年磨一剑的武华老师,不趋势不媚俗,有胆有识独抒己见,一如既往地坚持走自己的创作之路。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那份宠辱不惊的宁静淡泊,实在值得敬佩。   景仰李叔同———弘一大师的人格魅力,欣赏武华老师的人品作品,喜欢知性演员濮存昕儒雅质朴的演绎,遂成小文。 ;


一轮明月观后感1700字

  《一轮明月》是北京一轮明月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泉州广播电视中心联合摄制的故事片,由陈家林执导,濮存昕、徐若瑄、李建群等主演。本文为大家整理了一轮明月1700字以上的观后感,仅供参考!   一轮明月观后感1700字   大陆知名影视明星濮存昕与台湾影星徐若瑄主演、讲述近代高僧弘一大师一生经历的影片《一轮明月》,已于2005年8月在全国首度公演。近日我也喜得一睹,连了看几遍,深受感动,下面略述几点看片之后的感受与思考,与大众探讨。   众所周知,弘一大师是中国近代着名的戏剧家、音乐家、书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其在文艺界,早以‘李叔同’之名为世所重。他早年创作的《送别》等歌曲,流传近百年,至今仍为人们传唱。在他人生生涯的中途,正当艺术事业蒸蒸日上之际,正在家庭妻儿和美安乐的中年,却一举遁入空门,成为民国时期中兴南山律学之一代高僧。他以后半生全部生命专研佛教戒律,被后代人誉为南山律宗第11代祖师。这传奇般的人生经历,到底能给我们什么启发呢。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   一:直示“轮回”深义   影片强烈暗示生命是一个轮回的过程,进而深入追问生命的真谛。片头,是一只旋转的陀螺、一个小孩子(少儿时期的李叔同)在玩耍这只旋转的陀螺。在片中,具体讲述了弘一大师六十余年极其丰富的僧俗生涯。而在片尾,全部影片结束时,弘一大师又看到一个玩陀螺的小孩子,正在重复着他童年的故事。这些情节,正是在诉说生命的轮回。   在我们的生命中,与我们相关的一切……四季的春花秋月,时空的日夜交替,社会的过去现在未来、生命的生老病死,等等等等,我们生命所感受到的一切切,哪一样不正是如此昭示着轮回呢?而这个轮回过程的解脱之路又何在呢?片中有明白启示,端看观众能否悟出。   二:揭示“无常”深义   片头话外音——“岁月荏苒,如梦似幻,人生一世,只在呼吸之间。”   李叔同先生在家庭出生优厚、留学海外归来(可算是20世纪最老资格的海归派)、事业圆满、妻子相爱的背景下,为何选择毅然决然抛家别妻,成为佛门最难修学的律宗中的一位苦行僧。这个戏剧性的转变,是否暗含对“生命无常”体悟这个原因?回答是肯定的。   在现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普通人往往误解出家,以为出家是很丢脸的事情。误认为出家,都是在社会上或感情或事业失败之后的不得已选择。殊不知,真正意义的出家,正是一个全新的超越虚幻轮回、开拓生命真实价值的过程。而这个凡夫生活与出家修行的关键转戾点,正是对“无常”真相的认识!而且,对“无常”体悟越深,才越能深刻的感恩佛法、契入修行、解脱轮回。而漠视最可怕的生命无常,于石火电光中追逐虚幻名利情爱,终归懵懂一生、不知归途,这正是一切凡夫生活及其世俗事业的心理基础。   三:探讨“爱”的真谛   片中,李叔同先生出家后,深爱他的日本妻子无限悲伤。在与弘一大师最后一次见面时,她问道:“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叫爱?” 弘一大师答:“爱,就是慈悲。”此答,深义无穷!   我们觉得,修行人诚然不是无情人。但,凡夫“情”怀与圣人大“爱”,二者的关系到底如何?圣人之大爱,具有无私(平等故)、无欲(清净故)、更无畏(无我故),堪称真正意义的慈悲,也才真正堪称无条件的清净的“爱”。而普通人之儿女私情,有私、有欲、终归难免有畏,其实说到底那是一种私情。慈悲意味着解脱,而凡情绝不意味着解脱。   片中这段情节的画面也非常精美,弘一大师选择在两只相反方向的小船中,与深深爱他的俗家妻子见最后一面。湖水、小船、两人,都各有深刻寓意。这个情节大有文章:生死,本来就是一条深不可测之无尽大海(湖的象征);小船,就是我们飘摇于这生死巨海中的危脆幻躯;而船中之人,正是轮回中永无归宿之期的一个个生命。轮回爱海中,我们到底何去何从?   四:表现戒律在现代佛法弘扬中的.重要性   这表现在弘一大师与太虚大师的对话中。太虚大师乃20世纪伟大的高僧,佛教界革新派、人生佛教思想倡导者。其思想对现代佛教的发展方向影响极其深远。而弘一大师却是一位继承南山律,强调修行人严格回归传统戒律的律宗行者。这实质就是一个修行人在持戒与度众这两个方面的统一性问题。   具体说来,其一,佛教应该广度众生、适应时代。其二,如何保证修行人自己不变质、且切实提升自己作为佛弟子之个人戒德、实修。这二者矛盾吗?片中弘一大师的台词,给了我们答案:这是两条有着同一终点的路。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正是现代社会每个修行人,在任何一个时刻,都必须认真面对的的问题——如何做到以戒律为立身之根本基础,进而展开一切修行度众、弘法利生的事业。   附:一轮明月影评   《一轮明月》票房惨败,败就败在太想好。犯了高、大、全的通病。怎么再现弘一法师?其实多年前弘一法师的弟子丰子恺先生就指明了一条再清晰不过的脉络。物质——精神——灵魂。   丰子恺说,人生的活法可以分为三层: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灵魂生活。物质生活指衣食,精神生活指文学艺术,灵魂生活指宗教。李叔同就是沿着这个楼梯一步一步成为弘一法师的。   可这片子却像流水帐似的罗列堆砌法师的求法过程,如同跑马圈地般狂奔不止。法师苦修律宗,以求普渡众生,一生所求就是持戒修律,这些在片中简直有点刻意淡化,是陈家林太根红苗正?或是另有隐衷?嘿,剪刀手爱德华?   如果把此片当做弘一法师求法的纪录片,入世出世前因后果表述坦白,却又加入了红尘世事。从时空感来说,造成了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角,如从高处一扫而过,空泛而层次单薄。导演大方向的把握准确,细节处理却粗糙随意,心理层面刻画太少,这种大而化之的表现方式对史政经或许正合适,对弘一法师这样的题材未免有些简单粗暴了。看片过程中多次感觉到导演如迷途羔羊几番挣扎,有心无力无的放矢。   李叔同了却尘缘,事实上的确有避世之意。那样的时局那样的世事,悲天悯人跟无能为力的冲突苦恼煎熬,惟以佛经解心魔。这是他的法子。他的处世哲学跟叔本华有些类似,因为昏沉中清醒,苦事中顿悟更觉悲剧。所以他要修律宗,非苦行不得减孽。他选了明义渡人的道路,所以他能解脱。否则恐怕他只会跟梵高一样,最后一句话:痛苦永无休止。呃了。所以他是勇者。勇者才敢于直面自己。活着比死亡更需要勇气。   事实上只消那一句:“要惜福呀”,就足以让人顿悟。可惜啊,静止的力量从来都让人小觑。点题的便是弘一法师回答妻子的那句:爱,就是慈悲。   于身边人是绝情的,也是不负责的。可是她唯有放弃。对弃世者而言这也是一生必须背负的罪孽。这也是自私么?可是无可设法,爱了就要承受。只有被迫的婚姻没有被迫的爱,从爱中索取甜蜜就必将付出痛苦。双生子买一送二啊,笑笑。

很久以前有一部濮存希主演的电影,讲的好像是李叔同的一生,这电影叫什么名字啊???

一轮明月

影片讲述了李叔同传奇的一生。他出生于天津豪门富户,在音乐、诗词歌赋、篆刻、书法、绘画、表演诸方面造诣颇深,才华横溢。李叔同考取上海南洋公学,受业于蔡元培,邃觅群科,钻研法学。与黄炎培组织互学会,宣讲进步思想。母亲去世,他运灵回津,反陈规陋习,采西式丧礼,自弹钢琴,唱悼歌,感人至深,轰动津门。李叔同东渡日本,学习油画,从事音乐、戏剧创作。创刊《音乐杂志》,发起组织春柳社,演出话剧《茶花女》。其间与日本姑娘雪子相恋结婚。


一轮明月观后感600字

一轮明月观后感600字   《一轮明月》是由陈家林执导,濮存昕、徐若瑄、李建群等主演的剧情电影。一轮明月观后感600字,我们来看看下文。欢迎阅读。   一轮明月观后感600字一   根据武华老师电影散文《一轮明月》改编的同名电影《一轮明月》在央视播出,观后颇有感想。   当年电影《城南旧事》插曲:“送别”,以其优美哀婉的词曲深深地吸引了自己。也因此知道了其词曲作者是才华横溢的李叔同先生。   电影《一轮明月》,以朴素抒情还有淡淡的感伤的叙事手法,讲述展现了李叔同先生如何成为弘一大师的独特人生故事。   出生在天津富庶家庭的李叔同,父母都信佛,影响着他从小就有着悲天悯人的佛缘情怀。清末王朝的**使得民不聊生,辛亥革命的曙光稍纵即逝,收入眼底的苦难让少年李叔同深感震惊失望。游戏一段生命后,开始踌躇满志地探索时代人生。关注国家民族命运前途。   留学日本,李叔同组织文化社赈灾义演,话剧《茶花女》的成功演出,让他名声大噪。回国后,被聘为教师的他,一面像清泉似的润泽教化学生的心灵,一面编刊物,搞创新,宣传民主改革。对书法篆刻绘画诗文音乐无所不通的李叔同,希望从文化艺术方面唤起民众改变国势。   只是当时的年代环境当权者们容不下意识超前的启蒙人士。怅然若失的李叔同,苦闷之中越发亲近佛事。   “恨年来絮飘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皆海内,毕竟空谈何有。”思考再三,李叔同毅然了断尘缘,默默踏上了自己内心的朝圣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从此便是经年往事。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成了名副其实的人生境遇。   两幕同在西湖上的剪影:电影上半部,留学归来踌躇满志的李叔同携美丽的雪子一同回国荡舟西湖。幸福甜蜜。   后半部,二人各乘一叶扁舟,已是僧俗界线分明。不免怅然苦涩   李叔同尘世上的日本夫人雪子问已出家的弘一:“爱是什么?”   再无儿女情长的弘一淡定地说“爱就是慈悲”。   信仰,怎样虔诚笃定的信仰呵,让文采斐然的李叔同转念之间成了心如止水的弘一?   影片凄美婉约详略得当留白处给人们无限的自由遐思。   任何宗教都有慈悲的一面。惯常思维中,只有走投无路万念俱灰的人才会逃避现实,遁入空门。身为中国近代文化艺术先驱的李叔同,何等智慧的一个人,其抉择与儒家的“穷则自修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无关联吧。   皈依后的弘一。闭关撰写经书。使失传多年的南山律宗再度兴起,被佛门后代尊称为律宗第11代祖师。   红尘里潮起潮落,寺庙中晨钟暮鼓,僧俗两界都获有很高声望,丰富传奇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很多话题。   李叔同的学生后来的漫画家丰子恺说:人的生命过程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三种生活比喻三层楼梯。李叔同老师就是第三个阶梯上的人。他做一样像一样,是十分像人的一个人。他放弃教育艺术修佛法,好比出于幽谷,迁于乔木。他出家而非出世,不是为了自我解脱,而是“度群生”乃教育的继续。李叔同的同事挚友夏丏尊,说李叔同从事教育事业是以人格作背景的。夏丏尊本人译作《爱的教育》序言中提出的办学校好比挖池塘一说至今仍是那么受用。   “深悲早现茶花女,盛愿终成苦行僧。无数珍奇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   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国宝”的著名民主人士赵朴初先生的献词,为弘一大师的一生做了恰如其分的注脚。   弘一大师生命最后的遗言:“悲欣交集”该是灵魂的升华人生的真正圆满吧?   为了获取资料,尊重史实,写出佛法的真精神,武华老师先后沿着弘一法师的出生到出家圆寂的.人生足迹自费行走多个省市。寄宿寺庙,拜访禅师。并亲见并采访了和弘一大师生前非常友好密切的妙莲法师。几经修补校正,写就散文体电影文学剧本《一轮明月》。由此改编得非常成功的电影《一轮明月》,以其真实沉稳蕴藉的故事情节及其人文气息宗教氛围赢得了观众的喜爱认可。荣获了第七届夏衍电影文学二等奖和第十一届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最尊重自己的心,心是供佛的殿堂。” 从《佛梦》到《一轮明月》,十年磨一剑的武华老师,不趋势不媚俗,有胆有识独抒己见,一如既往地坚持走自己的创作之路。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那份宠辱不惊的宁静淡泊,实在值得敬佩。   景仰李叔同---弘一大师的人格魅力,欣赏武华老师的人品作品,喜欢知性演员濮存昕儒雅质朴的演绎,遂成小文。   一轮明月观后感600字二   大概十年前,工作之余闲聊时,一位朋友问过我一个问题,如果知道自己只剩三天的生命,比如地球三天后毁灭了,这三天你会怎么度过。按照冒到头脑里的第一个想法,我回答,暴打三天三国。   朋友是名记,提出来的问题也厉害。这个问题很严重,是关系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所以回答也很严重,象一面镜子一样映射出平素看不见的自己。那时我的单位正处在一场金融风暴的台风中心,作为一个普通文员,无干大事,感受着台风眼里一样的平静。那时的生活也平淡,除了上班工作外,三国游戏是唯一让我投入的一件事,不谈女朋友,也没什么其他兴趣爱好。三国类游戏,运筹着一堆虚拟的人物和资源,无论通关还是GAMEOVER,人生如游戏,游戏如人生,很没追求的。要说理想,那就是周游中国,至于周游世界那个太遥远了没敢当成理想。   然后大约是五年前,那时已是一个标准的背包客,辞了工作到处转悠,也是实践少年时的理想。人生如游戏的理解太虚幻了,人生是个实验场。又有人问起我同样的问题,记不清楚是谁了,没准是我自己问的。念头是,登上一处高山之巅,看看风云山月。回想想,魂归自然,就象海明威的那头豹子。理想可以随便实现,而没有新的理想是痛苦的,那种痛苦,甚至超过理想得不到满足时,就象在虚空里一样,想用劲都踩不到实地,有根稻草也得抓住。   抓稻草的过程中,念头生生息息,又经历过两份工作,结婚生女,然后来到这个小城市安顿下来。社会的变迁很快,就象苍山后吹来的云,这云似乎永远是往一个方向吹的。谈理想的朋友少了,这次是自己问自己这个问题了。第一个念头是,还是跟平日一样过吧。还有些火气,但生活和心灵总算安定些了。归纳来看,三个时代的三个回答都是偏消极的,无关功名利禄,好处是没有求不得之苦,选择不同,本性难改。   回到那个严重的问题。有句西方谚语说: People live as if they willnever die, and they die as if they have never lived.同样的意思,朋友中有位会计学博士如此表述:大部分的人生,是按照持续经营的假设来进行的。我来替他继续阐释,如果抽去了持续经营假设,看似牢固的整个架构就倒了,得重新找个假设来建立新架构。但如果真的把每天当成末日来活,就算没有衣食之忧,也会有脱离现实的烦恼。要平衡,要平衡,不知死焉知生,不知生又焉知死。   昨晚看了影片《一轮明月》,想起写点人生的感受,与影片没什么直接关系,但有点前后的因缘,且作观后感。 ;


上一篇:近期比较好看的电影推荐免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