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起兵为什么叫靖难?
中国古代社会很讲究师出有名,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理” 字,这样可以获得更多人认可,朱棣称自己的造反为靖难,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只是为了师出有名, 示自己是为国为民,在道德上占据了制高点,所以称之为“靖难”。靖难”“靖”即“平定”,“难”表示祸乱,“靖难”代表“平定祸乱"。由于朱棣赢了这场战斗,最初朱棣赢了,这场战斗的名字就必须有朱棣本人来定名,称为靖难之役。公元1399年既建文元年,在建文帝不断削藩压力下,燕王朱棣在谋士姚广孝的策划下,自北平起兵造反,号称清君侧,指建文帝身边的齐泰和黄子澄为奸臣,需要铲除,称自己的举动为"靖难”, 开始发动靖难之役,历时四年以成功告终。靖难之役的结果: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燕军抵金陵。徐增寿作内应,事败,被朱允蚊亲自诛杀于左顺门。守卫金川门(位于南京城西北面)的朱穗和李景隆望见朱棣麾盖,开门迎降,是为金川门之变。燕军攻入金陵,江山易主。靖难之役结束。为为更有效率地处理国务,建文四年(1402年)八月初一,朱棣令解缙、黄淮入直文渊阁,预机务。随后打充内阁至七人。从此内阁开始在明朝政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清朝仍沿用此制度。由于靖难之役时,中宦官提供的情报帮助成祖击败惠帝,成祖即位后便改变太祖以来禁止宦官干政的政策,开始重用宦官。
大明战役(四):靖难之役
朱元璋建立明朝,分封他的儿子为藩王,来守护大明的边疆。作为朱元璋的孙子,建文帝没有丝毫政治头脑,对他的各位叔叔进行削藩,手段是雷厉风行,但是效果确实不怎么样,甚至将自己的皇位丢了。
首先被削的藩王是周王朱橚,然后是湘王朱柏,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虽然各位藩王实力弱,但也是死的死,囚禁的囚禁,结局悲惨。因此,削藩激化矛盾,藩王中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成为藩王之首。
由于朱棣长期守着北方边疆,经常与敌人打交道,所以比较其他的藩王有一个大优势,那就是兵多。明朝规定藩王所能拥有的兵力在九千人到五万七千人,而朱棣手下拥有十万人。这十万人是身经百战,经常去北边打仗,所以战斗力也是有些优势。较之建文帝的五十万人数来说,这十万人战斗力优势不是怎么明显。但是朱棣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良将多,战斗经验丰富,建文帝方面的都是一些没什么能力的将领,有能力的都被朱元璋杀光了。
朱棣开始起兵并没有必胜的信心,所以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背水一战。建文帝方面也是这样,抱着五十万打十万此战必胜的心态,没有认真对待,结果朱棣越打越强,最后局势没法控制。在朱棣军队征战过程中,朱棣向宁王借来一支当时最强的军队“朵颜三卫”,这个借当然是坑门拐骗来的。但是宁王没办法,被削藩是生不如死,还不如放手一搏,于是加入靖难阵营。
朱棣方面的优势说过了,在于精兵良将。而建文帝方面的配合也是很重要的,首先换帅李景隆,这位兄弟素不知兵,寡谋而骄,色厉而馁。派他出任主帅,基本没赢过,都是去送资源了,建文帝方面失败是必然的,而最后面也是这位老兄,打开城门迎接朱棣进城。
建文帝犯的错误远不止派出李景隆这一条,还有他亲自下令不得伤害朱棣,这下士兵难办了,不能伤到朱棣,而自己方面只能被杀,皇帝这么“睿智”的命令也能下达出来,失败就不难想了。
当然,下令削藩导致所有藩王站在他的对立面,尽管有些藩王有心勤王,但是想到事后还是削藩的话,估计也不会去了。
南下过程中朱棣曾在山东遇到抵抗,甚至多次失败。但最后采取正确的策略,绕道山东,这才有机会打到南京附近。
在最后阶段,曾经的对手李景隆发挥了他最大的作用,打开金川门,朱棣才打进南京,得以称帝。
当然朱棣也没想到,曾经帮过他的宁王。在他死后,宁王的子孙也造了他的反。
靖难之役朱棣篡位后,那些藩王的下场如何?
鄙人所知靖难之役朱棣篡位后,那些藩王的下场大概是:1,被人调离,被人圈禁众所周知,朱棣是明初的封建军事地主,因为明帝国内的削藩,影响自己的政治利益,所以自己的野心,才彻底释放,带着自己私人雇佣军,以闪击的方式,直插山东,攻入长江边上的南京。完成了自己夺位的靖难之役,而后面对大量实权藩王的存在,这个军事强人,选择了和朱允炆一样的态度,那就是自己也要逐渐削藩。所以那些曾经站在朱棣一边的那些藩王,不得不让朱棣重新分配原本属于自己的利益。故此,这些人中,宁王这种朱棣的忌惮的藩王,被调离到了原来赤峰,老虎拔牙后,来到今天的南昌。而同时其他的藩王,不也是收起尾巴做人,形同软禁。2,有的埋藏野心,有的混吃等死所以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朱棣之后,尽管藩王们依旧荣华富贵,锦衣玉食,但是他们 政治权力和野心,也不得不被压制着。要知道高度集权下王爷们,没有诏命,是不能出封地的,故此,这就意味着这些藩王日后的日子,不是醇酒妇人,就是欺男霸女。好些的藩王都在研究一些学问,以此打发时间。而朱权这个宁王,不就是醉心于道教学问的精研。但是,朱棣对藩王的强力控制政策,也让很多藩王把野心藏了起来,于是宁王朱宸濠,安化王朱寘鐇 在明武宗时代,还是迫不及待的选择,朱棣的道路。只是他们没有了未来。好在明末时代,大量的财富集中藩王的手中,那些藩王日子还是相当不错的,只是他们自己都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是让明帝国的百姓,恨得牙痒痒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