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有时候我们会感慨为什么别人的大脑反应这么灵敏呢,自己总是赶不上他们,看看这篇文章介绍的内容吧,他可不是我们一般人能够比的了的哦,喜欢珠心算的朋友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记者:“2008年将在北京举办奥运会,请问开幕那天是星期几?”
王老:“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那天是星期五。”
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天是星期几?”
王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天是星期六。”
……
这脱口而出的回答赢得了在场的人们一片赞叹声。人们感到很惊讶,因为做出这么迅速回答的竟然是一位年逾九十高龄老人,他,就是湖北省珠心算专家王士桢老先生。去年金秋十月当地好几家报纸以“九十翁‘神算'绝艺惊人”、“九旬老翁堪称‘活日历'”等各种醒目的标题争相报道了王老的这一绝活。
王老的这一绝活不是天生的,而是因为他从小开发了大脑潜能,加之几十年来的不断努力练就的。
一
王士桢老先生1915年10月出生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黎阳村,距珠算宗师程大位故居仅3公里,幼年受当地珠算普及的影响,5岁时就会“打百子”,6岁会打乘法,7岁会打归除。6岁时就喜欢玩数字游戏,大人们常喜欢逗他玩,他们只要告诉他一个年龄,他就能迅速口算报出其年龄的生肖,使在场的人无不拍手称奇。10岁时随家迁往上海,18岁考入上海银行当练习生。当时同班练习的共有五十人,在那时他就显露出了出类拔萃的珠算技术,博得当时国内金融巨头陈光甫的赏识,破格提升他为正式职员,工资从28银元提到50银元,增加22银元,这在当时是个不小的数目。一九三五年升任会计主管。一九四三年抗战期间,因银行营业地区缩小,而旅行和流动人员大增,陈光甫又提任他为川、黔、桂沿线中国旅行社十几个机构的总主管,下属有数百名员工。在此期间他因工作需要,交际繁忙,请他吃喝玩的人应接不暇,但他仍保持不酗酒,不抽烟,不沾染任何不良嗜好,始终洁身自好。这在当时那种复杂的环境中是难能可贵的,因此也深受社会人士的称赞。他也正是在那期间抓紧时间学习英语,英语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使之打下了很好的英语基础。同时,他仍不丢算盘,工作再忙天天都是算盘不离手,预算、决算等等他亲自参与,发挥其理财能手之能。一九五一年调武汉任中国旅行社经理。一九五四年武汉市人民银行接纳旅行社,全体职工转入人民银行,王老又回到银行工作。
一九五七年的一天傍晚,人民银行接到高级步兵学校电话,说有刚到官兵数百人,要人民银行立刻派工作人员前去收储。于是人民银行立即派去十余职员骑自行车赶赴该校食堂,就在餐桌上办理定、活期储蓄。因为去时匆忙竟未带算盘,王老自告奋勇,让出纳报每笔存款金额他累算。就这样,他以心算的方式完成了400多笔的累计工作,一对帐,钱账相符,皆大欢喜。从此他的心算水平就出了名。一九六四年王老在银行系统作过几次表演,让在场人无不称道。
王老记忆力特别好,在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市桥口支行工作期间,同事们每次写总结时有什么不记得的事,常请他帮忙回忆,平时一旦有忘掉的事只要问他,他立马能准确无误地告诉他们。同事们无不佩服地称他是个“活字典”。
二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才华出众的人,生活给予他的不全是灿烂。因为在解放前他很受陈光甫的器重,曾担任过旅行社经理,因此在人民银行工作期间,历次政治常被当成资产阶级的代理人而受到冲击。既然是被视为资产阶级,当然就被当作运动对象而受到批判,他成了老“运动员”,常受到歧视。他虽有才干,但在工作上却不受重用,重要会议不要他参加,重要信息不让他知道,即使他一人干了三个人的工作量,也得不到领导的赞赏。尽管他仍然是那样勤奋工作,一丝不苟,业务上精益求精,从1955年到1980年都没给他加过工资。尽管大家都知道他的工作能力很强,专业技术水平很高,银行多次举办利息计算比赛、珠算比赛等,在练习时他无论是速度还是准确率都是他所在地区最快的、最准的,但正式比赛时却把他排斥在外,说是资产阶级没资格代表参赛,处处受压抑。即使有个别领导看中他也会因此受到牵连而被批判。尽管他平时谨言慎行,还是免不了被个别别有用心的人钻空子,说他平时与同事讲话中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甚至将他平时的言语添油加醋,给他加上莫须有的罪名,而被停职进入斗批改学习班一年多。从一位众人景仰的国际旅行社总经理,事业辉煌的他一下子被跌落到低谷,这种反差,是他始料不及的。虽然身处逆境,虽然明知道别人是在妒贤嫉能,但他的心态特别好,可说他是一位宠辱不惊很有函养的人。他保持着良好的风度,从不与人计较,不争不辩,始终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地干好他的本职工作。
三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暖了神州大地,也吹暖了他的心,精神上的解放让王老夕阳大放光彩。
一九八一年武汉市人民银行会计处贺之静处长指令让王老代表银行系统参加武汉市珠算比赛,继而代表武汉市参加了省珠协举办的湖北省第一届珠算比赛。他是年龄最大的选手,神采奕奕的他格外引人注目,也就是在那时,这位年届66岁的二等奖获得者,被省珠算协会秘书长何应祺教授这位伯乐相中,一九八二年何教授三顾王府聘请他为湖北省珠算协会的理事。
一九八四年湖北省荆门市正式成立珠算协会,王老作为省珠算协会代表前往,受到荆门市市长的热情接待。他在成立大会上致贺词并发表演讲。这时他有一种荣誉感,内心有说不尽的感慨。这是他沉静了几十年后,重又被人们尊重。他自从退休后到省珠算协会被誉为珠心算专家,没有了以前的压力,感到非常轻松愉快,精神焕发。在这轻松的学术氛围中,他如鱼得水,使他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与同仁们一道把省珠协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
王老的珠算和珠心算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广泛认可:
一九八三年由山西省珠算协会副会长、山西财经大学教授王龄九亲自带小选手贾迎芳、张淑萍专程来武汉向王老学习珠心算,这两位由陈子镜老师培养出来的小选手聪慧过人,再经王老点拨后在珠心算方面更似如虎添翼。
一九八四年七月王老受桂林市珠算协会蒋双生秘书长的邀请,前往桂林为珠算和心算学习班讲课,历时近二十天。同去讲课的还有山西的王龄九教授、武汉财政学校的陈莹中老师、一九八三年获湖北省珠算全能冠军的江蕾。来自全国十几个地区的学员聆听了王老等老师的讲课受益匪浅,《桂林日报》也为此作了特别报导。
一九九五年湘、鄂、赣三省边界邻近的九个县举行第三届珠算比赛,由通城县举办,鉴于前两届比赛的冠军都被湘、赣的县夺走,这次通城县志为夺冠,于是专程到省珠算协会请教练,王老接受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在九月份一个月中,他日夜与选手们同吃、同住、同练,刻苦练习快捷计算法。他这种身体力行的陪练方式不单使选手们的技艺得到迅速提高,更是给选手们做出了表率。终于在十月的比赛中一举获得团体以及个人各单项的冠军,为湖北省赢得了荣誉。
二○○一年,省珠协举办师资培训班,请陈子镜老师来讲课,还特地请王老去作多位数乘法的珠心算表演,陈老师亲眼目睹了王老的功夫,无不感叹地称赞他是位不简单的老寿星。
对每次参加全国性比赛的湖北选手,他不仅授予方法,而且陪练。在第三届全国珠算比赛时,他夜以继日地训练选手,使他们在短期集训中迅速得到了提高,但在正式去参加比赛时,则由另外的老师带队去,他仍默默地、周到地做好选手们的后勤工作,他不居功自傲、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精神可见一斑。
王老虽然是湖北省珠心算教学的创始人、珠算界的老前辈,但是他从不以老资格自居。他诚恳待人、谦虚谨慎、从不张扬,既坚持原则又平易近人、乐于助人。正因为有这样平和的心态,所以他总是快乐的。王老心地善良,胸襟开阔,同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个别性格不合的人,工作中也会遇到一些矛盾,在省珠协也不例外,他遵循“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哲理,从不与别人计较,豁达大度,凡事以工作为重,他高尚的工作姿态以及特好的修养被大家传为佳话。所以他是一位非常受尊重的老师。
王老对珠算理论研究颇深,他撰写的三十多篇论文先后在各种珠算杂志上发表。他不光自己认真研究发明,还很善于博取众长。对珠心算技巧也不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创新。如那年邱梅青老师发明了“弃九法”,他不光是很欣赏这一方法,而且在应用这种方法的同时,对此法进一步改进,使它更便捷、更完善,并撰文发表在《中国珠坛》杂志上。
知识来源于勤奋,正因为王老勤奋好学,所以练就了一身速算本领。同时这对他学习英语等学科都很受益。其实王老的技艺远不止体现在珠心算这一方面,他的英语基础扎实,至今他都能流利地用英语与人对话,阅读英文文稿。前不久一份杂志上刊登的一篇文章中有一个英文字母写错了,他一眼就发现了并予以纠正。江汉路步行街刚建成时,当他漫步在那条繁华的街上,发现有块介绍历史建筑的标牌上的英文说明词中有的语法有误,他马上写信给有关部门予以更正。一九九九年,武汉某高等专科学校的一位副教授受聘到加拿大哥伦比亚学院去讲珠心算课,因珠算专业英语不熟悉,到王老家请教珠算专业英语。王老帮她收集珠算专业英文词汇,帮她造句等等,并自已编了一套英语珠算教材,每天教2小时,这位副教授学习了两个月便掌握了珠算专业英语。现在她在教珠算课时都是用双语教学,效果很好,还曾在珠算杂志上发表了有关双语教学的论文。王老就是这样不计个人得失,以珠算事业为重,友情为重,诲人不倦,不愧是珠算界一位德高望重的好老师。
四
王老虽然已九十高龄却极少去医院,也不刻意用任何补脑健脑之类的补品。腰杆挺直,步伐稳健,跳起探戈来精神抖数,那劲头一点也不亚于年青人,曾是武汉市有名的“探戈王”。
一九八五年深圳文联高薪聘请这位知名的“探戈王”去那里教国际标准舞,他去了一个月,但始终惦记着珠算事业,放不下省珠算协会的工作,最后婉言谢绝了对方的高薪聘请回到省珠算协会继续他的珠算研究。
王老八十高龄时曾去日本探亲,在短短的探亲日子里也抓紧时机访问了“日本全国珠算教育连盟”,参观了日本珠算史研究会的“日本珠算史料馆”,受到日本珠算史研究会会长、当今世界上著名的珠算史研究专家铃木久男先生的热情接待,在友好、诚挚的气氛中进行了长达3个多小时的交流。王老就是这样一位热爱珠算,时时惦记着珠算事业的人。
一九九五年湖北电视台为王老拍摄《耄耋之年》专题片,于九月五日、六日两次在黄金时段播出,其中重点是由他表演珠心算以及跳交际舞。记者手握计算器怎么也比不过他,而且他是笔笔正确,让记者赞叹不已。问他健康长寿何术?他乐滋滋地总结了几点说:胸襟要宽厚,要善待别人,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遇事不能急躁,当遇到矛盾时应该冷处理,心平气和地处理好矛盾,什么事都好解决了。勤动脑动手(他就是练珠算和珠心算),适当运动(他是跳交际舞,不仅健身,而且在音乐中陶冶情操),……他的这些观念也正是养生专家洪绍光教授近几年来向大众传播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可见王老是先知先觉先行。
二○○一年,王老被评为“武汉市新世纪健康老人”(只评选十位,男女各五位)。他一辈子不酗酒、不抽烟,无不良嗜好。见到王老的人都为他健康的体魄、稳健的步伐、矍铄的精神、敏捷的思维、儒雅的谈吐、超强的记忆所信服,羡慕不已。人们常向他讨教健身健脑秘诀,他第一句话总是说:“这些都得益于珠算。我经常练算盘、练心算,是珠算给了我健康的身体、敏捷的思维,是珠算使我益寿延年。经常打打算盘是个很好的健身健脑的方法。学好了珠算终身受益。”他对前来采访他的记者常说的话是:“珠心算可以防止老年痴呆症。”他常说:“算盘打得好,心算快,脑子就灵,记忆力好,思维就敏捷。”“珠算是一剂很好的良药,它不是补品,胜过补品。”王老用他的现身说法曾在一九八七年中国珠算协会主办的《中国珠坛》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试论珠算的第六功能”的文章,第一个提出了珠算能健身健脑的理论,很有意思的是紧接着《中国珠坛》杂志的下一期上刊登了一位日本学者的文章中也提出了“珠算人都能长寿”的论点,两者不谋而合。如今珠算这一特殊功效更是被王老所证实,也被很多人所认同。
现在,在美丽的江城武汉著名的江汉路步行街上,保留着三排历史建筑——上海村,走进这闹中取静、整洁的上海村,有一块醒目的大幅宣传栏映入人们的眼帘,上面介绍了上海村的历史,介绍了曾居住在这上海村里的知名人物,王士桢老先生就位列其中。
五
我有幸认识王士桢老师,是第一次到湖北省珠算协会去为单位买算盘。当时看到简陋的办公室里挂满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算盘,觉得好有意思,原来古老的算盘还有这么多样式,小小的算盘里还蕴藏着这么多的文化。再看到几位老同志为珠算事业而勤奋工作的敬业精神更是让我钦佩。王老师那么大年纪,算盘打得呱呱叫,令我羡慕不已,从此,我对珠算产生了兴趣。
当年我从事财会工作,珠算只会加减法,乘除法一窍不通,后来我就利用休息时间去珠算协会向王老请教。他对我这个大龄初学者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辅导。我不光学会了基本的方法,还掌握了不少技巧,更加提高了心算能力,在工作中得心应手。
在以前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武汉市银行系统很重视职员的珠算技术水平的考核,要求必须达到珠算三级以上等级的才能从事银行工作。但其中有一条就是四十岁以上的可以不参加考试。也就是说一般年龄到了四十岁的人就很难达到这一水平了。蒙王老的精心指教,让我从一个珠算初学者,到对珠算兴趣盎然,从对乘除法一窍不通到能娴熟地掌握珠算技巧。通过一段业余时间的刻苦练习,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其考级成绩节节攀升,从三级到一级不到半年时间,如愿以偿地获得了珠算技术等级一级证书。当年我四十岁。从此对珠算的兴趣更加浓厚。是王老把我引入了珠算世界,他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前几年,我又去向王老学习乘法“一口清”时,王老把自己琢磨出的一种如何解决七倍难度的方法教给了我。为了让更多的人也能掌握这种简易方法,我写了一篇关于解决七倍难度的专题文章,对进位律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在中国珠算协会举办的算理算法二○○二年理论研讨会中荣获优秀论文叁等奖。我能取得这些成绩得益于王老指导有方,也是他的精神鼓舞我奋进。王老就是这样,对前来向他请教的学生只要你肯虚心向他请教,他从来都是毫不保留地传授,一点也不保守,其精神难能可贵。他对学生严格要求,手把手教,总是以鼓励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他用通俗的词语深入浅出地讲解,化难为易,这些都是他的教授艺术的具体体现,其教授艺术之高,是每位受过他指导的学生深深领教过的。王老就是这样一位循循善诱的好教练。跟他学习没有压力,只有动力,所谓动力就是他的现身说法。在他的精神感召下,我有什么理由不去奋发努力呢?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我喜欢和王老聊天,和他聊天一点也不像是在和一位九十的老人在聊天,因为他的知识面很广,从他那里能学到不少知识和做人的哲理,受益匪浅。
前几天,他兴致勃勃地让我考他珠算乘法,我出了一道五位数乘以六位数的题,特意把被乘数与乘数分别写在纸的两头,他只看一眼就将一个六位数默记在脑子里,
“啪啦啪啦”算珠在他手指间轻巧地跳跃,十几秒钟便得出了准确的答案。九十高龄的老人还有这样好的记忆力,还有这样娴熟的珠算技术,无不佩服他的功底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