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情人的影片评价
路易·马勒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仅仅满足于简单地展示这样一个颇有一点人本主义色彩的情色故事,因为电影毕竟不是精神分析学说的论文。一部影片无论揭示了多么有价值的思想,如果不能给人以美的体验,那就不成其为电影,不成其为艺术,也就不可能具有摄魂夺魄的美感。路易·马勒以审美的眼光观照这个人类的禁忌,在诉说这个故事的过程中使每一个电影元素都达到了美的极致。影片的音乐和音响与情节水乳交融。故事开端,表现史蒂夫和家庭仅有的那么一抹温馨和后来表现岳父家的田园景色时使用了欢愉的钢琴音色;史蒂夫和安娜的爱情主题以沉重不安的大提琴音色表现;史蒂夫和安娜最后一次做爱,导致马丁惨死的主题则使用了小号的音色,那样凄厉,那样惊悚,那样不安;影片结尾,随着史蒂夫最后一句内心独白结束,由大乐队演奏的弦乐和主人公的心潮一起涌起,那种永世的哀痛,那种不可言说的遗恨,令人不忍卒听。还有,史蒂夫和安娜在巴黎的一座教堂下,伴着教堂的钟声做爱——这种将声色和灵魂、堕落与圣洁的激荡以钟声凝聚在特定时空的处理,令人震撼,令人无法忘怀——音乐和电影都适于表现人的潜意识,作为一位电影大师,路易·马勒当然不会把音乐和音响仅仅当作烘托气氛、渲染情绪的辅助手段,而是当作叙事的有力语言。影片的摄影堪称经典。光线、构图,几乎每一个镜头都让人想起安格尔、伦勃朗的经典画作。影片的内景都是暖调,与温情、情欲、主人公的心境十分吻合。外景则绿得发鲜,有如油画。英国人透过镜头选取的生活场景总会让你美得心都颤抖,他们又善于把悲剧放在绝美的场景中展开,这似乎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电影自觉,一种电影传统。我们就在这美的极致中体验着男女主人公的没有结果——美丽的现实和悲剧的预示形成鲜明的反差,越美越令人难以承受他们命运的凄楚和悲凉……《烈火情人》透过惊世骇俗的乱伦,透过无所顾忌的情欲,将情色归为空幻,将执着化为喟叹,令人不能不为之动容,这才是它的根本魅力所在!路易·马勒和欧洲电影的绝美之作。毫无疑问,路易·马勒并不想对男女主人公的乱伦做出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式的道德批判。而更注意通过二人近于癫狂的身体对话,在罪与罚、痛与快之间体现一种心灵的裂变。并为这种裂变寻求到人成其为人的心理依据。这是一部法国电影大师为英国人执导的作品,英法是人文主义的故乡。这样的合作方式使影片的美学追求和叙事、表演、音乐、影像诸元素无不具有欧洲电影的鲜明特点:深沉内敛,无处不在的人文主义精神;个性化的电影追求;节奏沉稳、顺畅;叙事深沉细腻;充满诗意的影像风格……乱伦是人类最大的禁忌。路易·马勒对这种禁忌的诗意表现主要体现为叙事的人本主义视点。这对20世纪西方艺术家而言是一种自觉。毫无疑问,并为这种裂变寻求到有意识的,更多的是潜意识的,也就是人成其为人的心理依据。 影片导演路易·马勒不对男女主人公的乱伦做出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式的道德批判,而更注意通过两人近于癫狂的身体对话,在罪与罚、痛与快之间体现一种心灵的裂变。
烈火情人讲的什么
影片讲述了主人公史蒂芬和儿子的女友安娜发生了不伦恋情,最后导致悲剧的故事。史蒂芬是英国保守党官员,和妻子英格丽、儿子马丁、小女儿萨莉过着幸福、舒适的生活。在一次宴会上,史蒂芬与马丁新认识的女友安娜堕入爱河。在庆祝马丁被报社提升的宴会上,安娜给大家讲了其兄弟阿斯顿自杀之事,她后来对史蒂芬说,阿斯顿是因爱上她而自杀。安娜和马丁在巴黎一家旅馆幽会,史蒂芬从在布鲁塞尔召开的会议离开以和安娜见面,安娜又与史蒂芬做爱。马丁和安娜宣布定婚的当晚,史蒂芬溜进了安娜的卧室被萨莉发现。在儿子举行婚礼的前夕,史蒂芬与安娜在公寓里进行最后的幽会,却被马丁偶然撞上,悲伤而恐惧的马丁不慎从楼上跌下当场摔死。英格丽了解事情的真相后愤怒地离开了史蒂芬,史蒂芬辞掉一切职务,独自住在法国一个小镇里,茫然地注视着他、安娜和马丁的一张放大了的合影。扩展资料:《烈火情人》主要人物:1、史蒂芬史蒂芬是政府部门的高级官员,他视事业为天职,是善于自我控制的完美主义者。他的政治生涯正处于顶峰:被首相接见,即将入阁,诸如此类,并且总把家庭的重要性挂在嘴边。然而因为他和安娜的丑闻,最后,大有前途的政治家引咎辞职。他遗世独立,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回忆中度过自己的余生。2、安娜安娜是个有心理障碍的女人,青春期与兄弟的不伦之恋导致了兄弟的自杀,在负疚感的折磨下,此事成为她一生的阴影。安娜无法像常人一样获得真正的爱情和常态的家庭生活,于是她转而滥交,企图从性生活中寻找平衡。她诱惑自己未婚夫的父亲,也就是事业有成的政客史蒂芬。3、英格丽英格丽是史蒂芬的妻子,是一个金发女人,虽已儿女成行,却风韵犹存,温文尔雅,对史蒂芬更是体贴关怀,柔情备至。在儿子马丁意外身亡后,她痛不欲生,痛斥史蒂芬并声称嫁给史蒂芬这个伪君子是个错误,愤然离开史蒂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