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序幕的是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兵分三路千里跃进大别山,历时21天,行程千里,先后解放11座县城。战略意义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这一创造性的战略决策、独特的战略进攻样式和丰富的作战经验,给毛泽东军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
揭开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什么?
揭开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随后,毛泽东又指示陈赓、谢富治集团渡黄河南进,向豫西、陕南、鄂北进击。至此,排除了刘邓大军出豫西的可能。8月上旬,刘邓大军自鲁西南向大别山跃进,开始了人民解放战争史上的历史性转折。扩展资料: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这一创造性的战略决策、独特的战略进攻样式和丰富的作战经验,给毛泽东军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千里跃进大别山——伟大的壮举 历史的转折
请问淮海战役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淮海战役是解放军在军事力量和装备上没有优势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重军团之间的一场决定性的战略决战,最终以人民解放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在军事力量和装备不占优势、战场条件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是指战员英勇作战的结果,是人民群众全力支持的结果。1、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其实是人民群众的支持。①淮海战役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当前人民的拥护。老话说得好,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推着大车推出来的。的确,由于我军前线物资的缩短,人民群众组成了一支庞大的军队支援前线。②他们夜以继日地辛勤劳作,把物资运到前线,把伤员运到耳朵里。正是他们的努力,满足了一线战士的需求,让战士们在国内没有后顾之忧,能够献身抗战,最终取得了彻底胜利。2、取得胜利的一方面原因是利用分批歼灭,主要依靠夜战近战,很好地发挥了我军的战术。①我军在如此变幻莫测的淮海战役中取得全面胜利,是中央军委正确指挥的结果。正是在他们科学的战略决策和严密的军事部署下,再加上将军们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战术的制定,才使解放军审时度势、顺应形势,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取得胜利的另一方面原因是敌人错误判断,认为我们没有力量,不会集中兵力与他决战。①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重军团在军事力量和装备条件较差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决定性的战略战役,最终以人民解放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人民解放军在人力物力方面处于劣势,却能在复杂多变的战场条件下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
淮海战役谁提出来的?
粟裕淮海战役名称的由来就是粟裕最早提出的“小淮海”作战计划中“淮阴淮安、海州”的地名1948年9月下旬,济南战役获胜三天后,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向中共中央军委提议,希望乘胜攻歼淮阴、淮安、宝应、高邮、海州国军之战役,称为淮海战役,主要目标为歼灭距离徐州较远的黄百韬第7兵团、李延年第9绥靖区,为夺取徐州做好准备。这一计划符合中国共产党“歼敌于长江以北”之指导思想,随即得到批准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原来预定进行较小规模之淮海战役,中国共产党占据主动决战权。此后,关于战役部署的讨论一直在进行,1948年10月11日,毛泽东电告华野,提出了淮海战役分三个阶段的设想,第一歼灭黄百韬兵团,占领新安镇,枣庄,临沂等地,同时,中原野战军应攻击郑徐线,牵制孙元良兵团,以减轻华野阻援的压力。中野以极小代价占领郑州,开封后,对战役的部署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刘伯承、李达等牵制张淦三兵团、黄维十二兵团,迟滞了华中国军向徐州战场的东调。1948年10月27日,中野主力四个纵队由郑州东进进入徐蚌战场,相机行事,此时,原来设想的淮海战役已经发展为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共同配合的战役,小淮海发展为大淮海。故此,中原军区豫皖苏军区司令员粟裕提出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 ,次日,毛泽东回电称“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