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故事

时间:2024-08-25 02:15:39编辑:奇事君

民间传奇故事精选(五篇)

【 #能力训练# 导语】传奇故事,虽奇而不荒诞,虽趣而不俗,虽神而不虚假,这就是传奇故事的精髓。下面是 分享的民间传奇故事精选(五篇)。欢迎阅读参考!







1.民间传奇故事精选



  黄帝的时候,有个名叫宁封的人,家住在一条河沿岸的一个部落里。他母亲是个捏陶泥坯的,宁封三岁时就跟着母亲来到窑场。他最爱学着妈妈的样儿捏各种各样的盆盆罐罐。母亲看他聪明好学,就教会了他捏制各种陶坯的手艺。年复一年,斗转星移。宁封长大成人了,部落里就派他专门从事烧陶。

  宁封受母亲的感染,对工作很负责,他专心专意地捏呀烧呀,可是烧出的陶器总觉得不满意,不是粗糙笨拙,就是形体不正。宁封子说他对不起部落的人们,每天除了上窑场工作,就躲进自己的泥屋里,不跟外人接触,连妻子和他说话,他也不理。

  他就这么闷闷不乐地呆在屋里,每天都是妻子把部落分配的饭食,用陶钵给他端回来吃。宁封吃着,想着,食不甘味。妻子看他一心扑在制陶上,累得人都又瘦又黑,吃过饭就叫他躺在草席上歇一会。说来也怪,往日里宁封根本睡不着,今天身子一倒,就呼噜呼噜地进入了梦乡。

  他梦见自己脚踩着五色的彩云,去了一万个国家,各处的人们送给他很多很多的陶器,那些陶器可好看了,样式别致,有尖底的,有圆的,有方的,还有带盖的,并且画了彩色的花纹和各种各样的图案,简直使人眼花缭乱,只当到了天宫。

  宁封高兴地笑了,笑出了声,也笑醒了。他连忙把自己的梦告诉了妻子。妻子也兴奋地说:“好呀,你还不如到外面转转,多看一看别的部落的陶器,或许就能制好了。”

  字封正有此意,听了妻子的话,就赶紧收拾行囊。部落首领知道了宁封的打算,送给他一匹马,宁封骑着马就出发了。宁封一去两年。妻子盼呀盼的,总算把他盼回来了。

  他拉回来一车陶器,整天钻在这些陶器堆里,看呀比较呀,描呀画呀,又取来砂泥盘一盘、捏一捏,没头没尾的。

  这一天,天还没亮,他就叫醒妻子,两个人摸黑来到窑场和砂泥。泥一和好,宁封就坐在草席上盘陶坯。他一会盘一会捏,妻子端来饭也没吃。太阳都直射头顶了,他还在干着。妻子嗔怪地给他戴了一顶竹篱,又端详着他捏的一大堆陶坯,高兴地说:“好呀!真好呀!”

  宁封逗趣地说:“比我梦见的还好看哩!”

  一个一个的坯子制成了,放在草棚下阴干。快干了,妻子就蹬动转轮,宁封拿着陶坯在转轮上磨。磨光后,宁封又和妻子用赭石在坯子上画图案。他们不再重复画过去简单的图形和直线条。

  宁封的妻子特别心灵手巧,天上飞过一只小鸟,唧喳地一叫唤,她就几笔画出一个飞动的小鸟;地头跑过一只梅花鹿,也没跑出她的手,她让它静站在陶盆的壁上。她想起了男人们捕鱼的鱼网和捕回的鲤鱼,也画在陶盆上。

  快到收获季节了,想象收获后全部落的人们在广场的欢庆场面,她就在陶钵上画了一圈手拉手舞蹈的人,有男有女,活泼热烈,连宁封都称赞她画得好。

  后来,他们又画出一套变形的图案,好像不太像,却很传神,也有生活情趣。

  他们还在陶罐上用指甲捏出棱形排列的指甲纹,拿绳子印出一排排的斜纹,有时也给陶罐做了几圈的堆纹、蛇纹。最有意思的是罐盖的把手,他们把盖把捏成各种动物的形象,鸟头上刺着锥纹,小兽顽皮地站立着,还有张大嘴呼叫的人头。

  一日日的辛苦,几年的心血,宁封终于制出了非常美观的陶器。这些既好看又实用的陶器,不光本部落的人喜爱,交换到外部落,也很受欢迎。

  部落首领把宁封制的陶罐献给了黄帝。黄帝看到这样浑圆而又精致的陶罐,仔细地欣赏着上面的彩色的图案,连声说:“好,好!天下竟有这样的人才!”

  黄帝立即派人把宁封请到了宫中,详细地询问了陶罐的制作情况,就委派宁封为陶正,专门管理全国的制陶工作。

  从此,陶器就一直为人间作着贡献。


2.民间传奇故事精选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尽力尽心,很少出差错。可随着牲口、食物的储藏数目的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仓颉想了很多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数目。但增加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方便,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于是仓颉又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表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就把每年祭祀的次数、每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等,都交给仓颉管。如此一来,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经不抵事了。仓颉又犯愁了。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发现人们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就可以认定前面有什么动物。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他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推广开了。就这样,文字开始形成了。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就有点骄傲自大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字也马虎起来。

  黄帝知道后很生气,便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这老人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

  老人对仓颉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原来他把“牛”字和“鱼”字教反了。

  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他连忙道歉,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


3.民间传奇故事精选



  桂林山水甲天下,到过桂林的人,都晓得洞大要数七星岩,山高要算老人山。这座山,坐北向南,面对桂林的大小群山,活像一位威严的老人。

  相传秦始皇曾征调大批民夫修筑万里长城,被征去的民夫可受罪啦。监工的像催命鬼一样拿着鞭子,紧跟在民夫的后面,日夜不歇地催着挑石头呀,抬石料呀,把民夫累得腰弯背拱,汗水哗哗直流。好多人累得死去活来,呼天保佑呀,天不答应;喊地搭救呀,地不显灵。

  有一天,东海龙王的三公主要到南海去拜见仙女,想走旱路,趁机看看凡世人间。她清早起来拜辞了龙王,跳出龙宫,驾起一朵祥云,腾上高空,飘飘游动。她站立云头往下界望去,只见黑压压成千成万的民夫,枯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光着膀子,拼死拼活地在长城下抬石头。于是,她便起了同情和怜悯之心,暗暗下了决心,要想法子帮助民夫解除苦楚。

  三公主挥舞彩带,催紧飞云飘游到南海,按下云头,走进普陀岩,拜见了仙女,开口禀道:“仙女呀,你行行善心,救救修筑长城的可怜的民夫罢!”仙女听了,扬起柳眉答道:“善良的三公主啊,秦始皇修长城是想抵挡外来敌人;你要帮助劳苦民夫减轻痛楚,我可以给你一支柳枝,把南海中的石山赶去筑墙罢!”三公主听了非常高兴,接过柳枝,转身就往外走。忽然听到仙女说道:“三公主,我助你赶山筑墙,你要依我两件事:第一件,一路之上不可贪图玩耍;第二件,一路之上不要同凡人说话。”

  三公主连忙答应,到了南海,把柳枝往海水里轻轻甩动。只见海水翻滚,一座座石头山接连跳出水面,有的变成虎、豹,有的变成骆驼,有的变成大象,有的变成锦鸡……三公主看这些石头变成了飞禽走兽,喜得眉开眼笑。她挥动柳枝东边拦来西边挡,赶着它们徐徐朝北前进。

  三公主记着仙女的话,赶着这群飞禽走兽,走过茫茫大海,又走过千山万谷,一连三天三夜没有敢停留一下。这时她已经累得一身汗水,走着走着,忽然到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这里一条江水碧绿得像玉石,岸边开遍各色鲜花。三公主想道,人间还有这样好的地方,我何不到江边洗洗脸,擦擦汗再赶路也不迟。哪里想到,这些虎、豹、骆驼、大象、仙鹤、锦鸡,越跑越快。三公主正在着急,忽见一个头戴风帽、身披大袍的老公公从家里走了出来。三公主高兴的说道:“老人家,我已经赶了三天三夜路了,想在这条江里洗洗脸,请你替我看管一下这群虎、豹、骆驼、大象、仙鹤、锦鸡好吗?”老公公用手擦擦眼睛,又仔细看了一下,答道:“这哪里是什么虎、豹、骆驼、大象、仙鹤、锦鸡,明明是些大青石呀!”老人家一语道破,这些飞禽走兽一下子全成了石山,再也不走了。

  这时三公主慌了手脚,急忙扯起柳枝又抽又打,直累得汗水滴滴,石山还是不摇不动。三公主长叹了一声说:“只怪我忘记了仙女的话,耽误了搭救众生的大事。”说罢向老公公深深一揖,说道:“拜托老公公替我照看这些石山,我到南海请罪去了。”三公主哪里想到,老公公一下子也变成了一座石山。

  这座石山,就是老人山。在老人山的四面,围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山,有的像虎,有的象豹,有的像骆驼、大象,有的像仙鹤、锦鸡。老人至今还受三公主的嘱托,精心地看管着它们哩。


4.民间传奇故事精选



  从前,柳河湾里住着一个叫周成的小伙子,自小失去双亲,十分孤苦。周成十八岁时,好心的邻居就给他说了个媳妇——蒲氏。婚后,两人十分恩爱。周成下地干活,蒲氏在家纺纱、织布、料理家务,小日子过得幸福美满。

  这一年刚刚忙罢麦收。周成突然得起病来,咽喉肿痛,鼻子和口里冒火来,吃饭也免不了把脖子歪几歪,和村里很多人得的病一样,人们到处求医,结果是吃药无效,求神不灵。蒲氏心里难过,整天张嘴泪不干,一天夜里,她梦见自己来到了一座高山,名叫花儿山。山上万花艳艳,浓香扑鼻。她走到山顶,见一株花草生得别致逗人喜爱。它铺开一簇绿叶两边像锯齿一样,青紫色的花茎上开着金黄的小花。有人告诉她这种草名叫公英。可以入药,有清热解毒、消散痛肿的作用。蒲氏听了不禁高兴地笑了起来。蒲氏笑着醒来,原来是自己做了一个梦。

  第二天清早,她就把梦告诉了丈夫,并打算去花儿山采药。周成听了,说:“花儿山,东南天,脚生泡,鞋磨穿,淌过九十九条河,绕过九十九道湾。路途遥远,你可去不得呀。”蒲氏说:“只要能找到这种药草,别说过河绕弯,就是走上千山万水,我也心甘情愿。”她收拾好行装,毅然辞别了丈夫和乡亲。

  蒲氏走了一天又一天,饿了口里啃干馍,渴了河边饮清泉,倦了草地盖甘露。终于淌过九十九条河,绕过九十九道湾。一天,她走到一座山下,见有一个茅棚,里面坐着个老太太正在纺纱。

  她连忙走进茅棚向老太太问路。老太太说:“你再往东走上百步,左数九十九棵树,右数九十九棵树,对着中间的那棵树往前走,就有上山的路了。”蒲氏按照老人的指点,来到百步尽头,真的左数九十九,右数九十九,顺着中间那棵树信步朝山上走去。不大工夫,眼前现出了一条直通山顶的大道。她来到了山头上,只见绿树荫下,座落着一间房子,有一个老头正坐在门口聚精会神地看书,那老人鹤发童颜,精神健旺。蒲氏上前施礼,说明了自己的来意,求老人给以指点。

  老人仔细打量着蒲氏,说:“这种药草名叫公英,它要长三千年方能入药。你历尽千辛万苦可不容易呀,回去吧。”

  蒲氏呆呆地看着老人,说:“难道人得了急病,也非等三千年再治不行吗?”

  老人听了蒲氏的话,点点头说:“是呀,如果不等三千年的话,病人服了这种药草,采药人就会马上死去的。”

  蒲氏恳切地说:“只要把大伙的病治好,我甘愿一死。”

  老人听罢,沉吟一会,点点头说:“既然你有这颗诚心,好吧。”说着,他从屋里拿出一朵金花递给蒲氏,说:“只要戴上这朵金花,就能免去一死。去吧,按照你梦里见的那样寻找去吧。”

  蒲氏谢罢老人,头戴着那朵金花,径直往山顶走去。她到了山顶,嗬,满山顶到处是鲜花,绿叶映衬,五光十色。她凭着自己的记忆,终于找到了那棵仙草——公英。她双手捧着公英草,朝着自己的家乡张望,激动得两行热泪如断线的珍珠,再也无心在山上停留,急忙朝山下跑,头上那朵金花,也在奔跑中失落了。

  蒲氏回到了家里,熬了一锅药汤,大碗大碗地分给众乡亲。只用了三天时间,乡亲们和周成的病全都好清了。蒲氏看着大伙的病情转好,微笑着合上了眼睛。人们听到蒲氏死去的噩耗,都难过得掉下了眼泪。蒲氏被安葬不久,在她的坟上长出了许多公英,后人便将其称为“蒲公英”。


5.民间传奇故事精选



  话说乾隆年间,乾隆喜欢吃萝卜,当间大臣和坤就献计向全国征集的萝卜进贡,各官员为了讨好乾隆纷纷去征集好萝卜。可偏巧这时四川一带闹了一场大旱灾,田里庄稼颗粒无收,而朝庭的税物照常繁重,四川一带民不聊生,这时当朝一个叫刘墉的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一心要为百姓们减轻负担。刘墉一听皇上要全国征集萝卜,于是一计上心头。

  刘墉来到四川,召集当地官员下达皇上征集萝卜的旨意,当地官员万大人为难的讲:“刘大人,我们四川一带闹了旱灾,您是知道的,现在庄稼颗粒无收,哪有好萝卜上贡。”刘墉看到他那为难的脸色,招了招手,示意他过来,刘墉对他耳语了几句。只见这时那万大人一听吓得跪在地上急忙道:“刘大人,这样不好吧,万一万岁爷怪罪下来,下官可担当不起啊,到时我怕受苦的还是百姓啊。”刘墉笑了笑:“没事,有事也由我承担,而且还可能造福四川的百姓哦。”万大人好像略有领会。

  第二天,万大人拿了一包东西找到刘墉,对墉讲:“这是我昨夜连夜挑选的,您看怎样。”说完打开包袱,刘墉看了看,那萝卜还真是小的可怜,全只有手指大小。刘墉从中选了一个比小指还小的萝卜,笑了笑,“这个好,就这个了。”那万大人还是心有顾忌,“刘大人,这样行吗?如果皇上真的怪罪下来,下官可真的担当不起啊。”

  “万大人,没事。你就放心在这等消息吧。”说完刘墉拂袖而去。

  话说到了进贡这天,满朝文武都拿出自己在各地征集的萝卜,那可真的是又大又好。在这其中要数和坤的进贡的萝卜。乾隆看见这些萝卜笑了笑,说道:“和爱卿,看到你们进贡的萝卜,我想天一一定太平无事,又是一个丰收年。”

  “对,对。有万岁爷这样的明君,治理有方,天下当然一定太平”和坤拍着马*,笑了笑。众大臣也连声称是。

  这时该到刘墉进贡了,只见刘墉手捧一个红色盒子,外观极其漂亮,进贡给了乾隆,乾隆一见好生喜欢,猜想其中一定是个大萝卜,于是亲自拿过来,打开盒子,哪知打开盒子里面竟还有一个一样的红盒子。乾隆不知刘墉葫芦里卖着什么药。只有继续往下看。一连打开了五个盒子后,只见那盒子只有了掌心大小,乾隆打开一看,只见一个比小指还小的萝卜。顿时怒了。“刘墉,这就是你进贡的萝卜。”和坤在一旁也落井下石的讲,“好你一个刘墉,竟敢戏弄皇上。”

  刘塘一脸苦相,对皇上无奈的讲:“这次我去了四川征集萝卜,当地正在闹旱灾,这是我在当地官员上贡的萝卜中选的一个的萝卜,当地百姓不仅庄稼颗粒无收,而且还要面对繁重的税务,百姓们现在都在吃草根,吃完草根就吃观音土,这个萝卜是我千辛万苦才征集回来的。”乾隆一听,“真有此事,和爱卿,刚你不是说天下太平了吗?怎么又有此等事情,在座的各位官员,你们讲怎样才能解决四川一带的旱情。”

  此话一出,和坤‘吱呀,吱呀’几声,就没了话。

  刘墉上前一步回管道:“万岁爷,当务之急,还是得减税,朝庭再拨救灾金下去,这样一定能帮他们度过旱情。”

  文武百官也连声称是。乾隆一听,点了点头:“好,好。传我旨意,四川一带免税三年。拨纹银100万两。帮四川度过灾情。”

  第二天,四川到处呼喊:“免税三年了!”刘塘一个萝卜换来百姓之福也成为佳话。


精选民间传奇故事三篇

  民间传奇故事:孟姜女和土地婆婆   孟姜女千里寻夫,寻到万里长城,听说丈夫万喜良死在长城脚下,哭得天昏地黑,哭声震倒长城,露出一堆一堆白骨。原来造长城死去的成千上万劳工,统统葬在长城里。   孟姜女一边哭,一边找寻丈夫的尸骨。白骨如山,那一根是喜良的骨头呢?她东挖西挖,手指都流出血来,血滴在白骨上,滑到泥土里,孟姜女忍着痛不停挖,挖着挖着,挖到一堆骨头时,血凝在骨头上象结了红梅花,孟姜女想:夫妻连心,一定是我丈夫。她把骨头一根根拣拢拼凑,正好是一副人骨路。孟姜女用包袱将骨头包好,抱在胸前说:“喜良!喜良!夫妻总算团圆,跟我回家去吧!”眼泪滴滴嗒嗒落在包袱上,包袱里骨头悉悉瑟瑟也象在哭泣。   孟姜女抱着包袱一路走一路哭,只觉得包袱越来越重。实在走勿动了,坐在路边歇脚。这时候,前面来了一对老头老太婆。老太婆走近孟姜女关心地问:“这位大姐,看侬面孔蜡白,满头黄汗,会是生病(口伐)?”孟姜女答:“毛病倒没有,就是我的包袱太重,抱得吃力煞人。”老太婆笑嘻嘻说:“这顶便当,只要背在背上就轻松了。”孟姜女试了一试,果然轻泛得多,背着包袱赶路,心里着实感谢老婆婆。   等到孟姜女走远,老头埋怨老太婆:“你太缺德,活活拆散了一对恩爱夫妻。本来万喜良骨头被孟姜女眼泪水一渗透,可以还阳做人,现在背在背上,眼泪渗勿着,咋能活转来。”   老太嘴巴一撅说:“我们土地公婆,职责就是收管闲魂野鬼,万喜良一还阳,世人都看人学样,照着去做,阴差阳错就弄勿条直了。”土地公公讲:“为神为鬼,都要有好生之德,孟姜女是天下顶可怜的女人,侬勿怕丧阴积?”   俩老争吵不休,土地婆婆气得呒话好讲,拔出头上一枚玉簪划出一条深沟,土地婆婆脚下的土地,慢慢的漂开去,直到海里,就是现在的台湾岛。   从此以后,大陆上土地堂里供的是土地公公。台湾那边土地庙只供土地婆婆。   民间传奇故事:和尚背尼姑   清江边有堵悬崖,上立两尊石头,下面的像个和尚,上面的像个尼姑,远远地望,和尚背着尼姑正往江里跳哩!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后生叫山郎,有个姑娘叫水姑,两个人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这一天,山郎对爹妈说:“爹呀,妈呀,我跟水姑好了,请人提亲去!”爹妈说;“先请人讨水姑的‘八字’,看合不合!”在水姑屋里,水姑也给爹妈说:“爹呀,妈呀,我跟山郎好了,他家要是来提亲,就答应吧!”水姑的爹妈说:“看看山郎的‘八字’,要是相合就成这门亲事!”   山郎屋里请来的八字先生,是阴阳怪气的张百说。张百说一餐酒肉下肚,说:“哎呀,一个水命,一个火命,水火不相容,这桩亲事千万成不得!”山郎爹妈听了,不请人提亲了。水姑屋里请来的八字先生也是张百说,他一餐鱼鸭吃饱,说:“一个水里带金,一个火里带木,金木相克,这桩亲事万万成不得!”水姑的爹妈听了,心里冷了。   山郎和水姑伤心得很,跑到山边,你望我,我望你,眼睛水都哭干了。山郎说:“不准我和你成亲,我一辈子不娶媳妇!”水姑说:“不和你成亲,我一辈子不嫁人!”一年一年过去,山郎的爹妈给山郎说媳妇,山郎谁家的姑娘也不要。爹妈气不过,把山郎送到西岩寺做了和尚。一年一年过去,水姑的爹妈给水姑说婆家,水姑哪家的儿郎也不嫁。爹妈好恼火,把水姑送进青云庵做了尼姑。   山郎做了和尚,水姑做了尼姑,两个人见面好难好难啦!山郎想水姑,想得身子也瘦了;水姑想山郎,想得容貌也丑了!山郎给水姑悄悄捎信,约她一同逃走。八月十五那天夜晚,山郎在山边等到水姑,正要跑的时候,不晓得哪门走漏了风声,山郎屋里的人撵来了,水姑屋里的人也撵来了。山郎拉着水姑,跑过了五架坡,水姑的鞋掉了;膛过三条溪,水姑的脚扎破了。山郎把水姑背起来,还是跑。跑哇跑哇,跑到清江边上来。眼看就要被人追上了,山郎对水姑说:“水姑,我俩活着做不成夫妻,就跳江吧!”水姑说:“山郎,好,跳江到阴间成亲吧!”话音刚落,他们两个变成了石头。   这两尊石头,万代留在清江边上,人们都叫它“和尚背尼姑”。   民间传奇故事:万年灰与燕京城   人们都说,是秦始皇最早修的万里长城。其实开始的长城并不是他修的。早在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有个燕王,他的国土小、兵马少、力量弱,随时都有被邻国吃掉的危险。为了保住国土,燕王就征用了民夫,在他的国土边界山顶上筑起高高的城墙,以防外敌入侵。   因为那时还没有石灰,他筑的城墙,石、砖都是用泥抹的。为了抢时间,早日修好城墙,他下令冬天也不停工。天冷,和泥得用热水,因此,民夫们就把大铁锅抬到工地上,用三块石头支起来,添柴烧开水。天长日久,铁锅被烧了个大窟窿,满锅的水全漏光了;把锅下的火浇灭了。可民夫们也意外地发现,水洒在支锅的石头上,热石头遇到水就炸开了,炸出许多白面面,民夫们瞅着、想着,好生奇怪。有个人把这白面面用水和和,觉得比泥还滋润,还有粘性,就把它抹在石条和砖缝里。   第二天,民夫们发现,用这白面面抹的石条和砖缝,要比用泥抹的结实的多。燕国人得到了启发,从此,就烧石灰,来抹城墙缝。   后来,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为了保住他的皇上宝座,也仿照燕王的办法兴工修起了万里长城。动工时,他下了一道旨令,让原来的燕国人包揽烧石灰的活儿。因此,那时修长城所用的百灰,全是燕国人烧的。长城修到哪儿,就在哪里山坡上烧灰,而且烧的灰质量非常好,被后人称为万年灰,意思是万年不变质。   长城修完后,别的民夫各回各地。因燕国人烧灰有功,秦始皇又拔下金银,建了个城镇,专为燕园人居住,这城镇就是现在的北京。因此,那时北京叫燕京,燕国人烧灰用过石头的山统称为燕山山脉。

关于苏东坡的故事

分类: 文化/艺术
解析:

苏东坡的传说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号东坡,四川眉山人,是我国宋代的著名作家。他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诗、词、书、画、文章都很出色。在他任杭州、扬州等地知府时,能够体察民情,在救灾、治水、清免赋税等方面做了许多好事,深得当地民众的好评。

画扇判案

苏东坡要到杭州来做刺史(官名,管辖一州的长官)了。这个消息一传出,刺史衙门前面每天都挤满了人。老百姓想看一看苏东坡上任的红纸告示,听一听苏东坡升堂的三声号炮……可是,大家伸着脖子盼了好多天,还没有盼到。



这天,忽然有两个人,又打又闹地扭到衙门来,把那堂鼓擂得震天响,呼喊着要告状。衙役出来吆喝道:“新老爷还没上任哩,要打官司过两天再来吧!”那两个人正在火头上,也不管衙役拦阻,硬要闯进衙门里去。这辰光,衙门照壁那边转出一头小毛驴来。毛驴上骑着一个大汉,头戴方巾,身穿道袍,紫铜色的面孔上长着一脸络腮胡子。他一面赶着驴一面说:“让条路,让条路!我来迟啦,我来迟啦!”小毛驴穿过人群,一直往衙门里走。衙役赶上去,想揪住毛驴尾巴,但已经来不及了,那人一扬鞭就照直闯进了大堂。

大汉把毛驴拴在廊柱上,信步跨上大堂,在正中的虎座上坐下来。管衙门的二爷见他这副模样,还当是个疯子。就跑过去喊道:“喂!这是虎座呀,随便坐上去要杀头的哩!”

大汉只顾哈哈笑:“哦,有这样厉害呀!”

管衙门的二爷说;“当然厉害!虎座要带金印的人才能坐哩。”

“这东西我也有一个。”大汉说着便从袋里摸出一颗亮闪闪的金印,往案桌上一搁。管衙门的二爷见了,吓得舌头吐出三寸长,半天缩不进去——原来他就是新上任的刺史苏东坡啊!

苏东坡没来得及贴告示,也没来得及放号炮,一进衙门便坐堂,叫衙役放那两个要告状的人进来。他一拍惊堂木,问道:“你们两个叫什么名字?谁是原告?”

两个人跪在堂下磕头。一个说:“我是原告,叫李小乙。”另一个说:“我叫洪阿毛。”。

苏东坡问:“李小乙,你告洪阿毛什么状。”

李小乙回答说:“我帮工打杂积下十两银子,早两个月借给洪阿毛做本钱。我和他原是要好的邻居,讲明不收利息,但我什么时候要,他就什么时候还我。如今,我相中了一房媳妇,急等银子娶亲,他非但不还找银子,还打我哩!”

苏东坡转过来问洪阿毛:“你为啥欠债不还,还要打人”

洪河毛急忙磕头分辩说:“大老爷呀,我是赶时令做小本生意的。借他那十两银子,早在立夏前就贩成扇子了。没想今年过了端午节天气还很凉,人家身上都穿夹袍,谁来买我的扇子呀!这几天又接连阴雨,扇子放在箱里都霉坏啦。我实在没有银子还债,他就骂我,揪我,我一时在火头上打了他一拳,这可不是存心打的呀!”

苏东坡在堂上皱皱眉头,说:“李小乙娶亲的事情要紧,拱阿毛应该马上还他十两银子。”

洪阿毛一听,在堂下叫起苦来:“大老爷呀,我可实在是没有银子还债呀!”

苏东坡在堂上捋捋胡须,说:“洪阿毛做生意赔了本,也实在很为难。李小乙娶亲的银子还得另想办法。”

李小乙一听,在堂下喊起屈来:“大老爷呀,我辛辛苦苦积下这十两银子可不容易呵!”

苏东坡笑了笑,说:“你们不用着急,现在洪阿毛马上回家去拿二十把发霉的折扇给我,这场官司就算是两清了。”

洪阿毛高兴极了,急忙爬起身,一溜烟奔回家去,拿来二十把白折扇交给苏东坡。苏东坡将折扇一把一把打开,摊在案桌上,磨浓墨,蘸饱笔,拣那霉印子小点的,画成松竹梅岁寒三友;挑那霉印于大块的,画成山石盆景,工夫不大,二十把折扇全画好了。他拿十把折扇给李小乙,对他说:“你娶亲的十两银子就在这十把折扇上了。你把它拿到衙门口去,喊‘苏东坡画的画,一两银子买一把’,马上就能卖掉。”他又拿十把折扇给洪阿毛,对他说:“你也拿它到衙门口去卖,卖得十两银子当本钱,去另做生意。”

两个人接过扇子,心里似信非信,谁知刚刚跑到衙门口,只喊了两声,二十把折扇就一抢而空了。李小乙和洪阿毛就这样每人捧着十两白花花的银子,欢天喜地地各自回家去了。

诗治野马

在儋州(在广东海南岛)北部的石马岭上,有一块以苏东坡名字命名的石头,叫做“东坡坐石”。坐石中央,隐隐约约可以看见袍痕鞋迹;坐石附近,依稀可见马蹄的足印。

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传八九百年前,石马岭一带的农作物经常被糟蹋,人们都以为这是山上野兽作的孽,所以猎人们决定狩猎捕捉。

这天深夜,猎人们等候在荆丛隐处,正感到有点困倦的时候,只听见—阵马群的嘶鸣声。猎人们立刻循声追去。可是真怪,追到山顶,马叫声一下子稍失了,也不见半只马蹄印,这马群到哪儿去了呢?

天亮以后,只见马蹄过处,一片片庄稼被糟蹋得不成样子。

第二天夜里,猎人们分头把守,一听见声音马上出击。同样地,只听见马群飞奔上山,还是不知道马群到哪儿去了。猎人们开始心灰意冷起来。

这件事传到了苏东坡耳中,他想:便民之心不可没有,利民之事不可不做。于是决定跟猎人上山实地查看一下。

到了现场,苏东坡顾不得乱石绊脚,荆棘扎人。他沿着一个个若明若暗的马蹄印循踪辨影,一直上到山顶。咦,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山顶上果然不见马蹄痕迹,只有一块块石头,千姿万态,矗立四周,仔细瞧瞧,却好象一匹匹石马。

“好家伙!”苏东坡高兴极了。猎人个个围拢过来争相问道。“怎么啦?”苏东坡指点着石像对大家说:“这就是你们要追捕的害民之马了。”说完,挥笔题诗道。

石马无蹄出府州,神仙遗下几千秋。

狂风荡荡毛不动,细雨霏霏汗直流。

芳草满堆难下口,钢鞭硬打不回头。

牧童牵也牵不动,天地为栏夜不收。

山下的父老百姓闻讯,纷纷前来石马岭赏诗观景。此后,石马岭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常。一尊尊石马守在山头,就象一个个哨兵。石马岭一带的农作物,从此再也不见禽兽来糟蹋了。

苏东坡诗治野马的事,传遍了儋州。男女老幼对苏东坡的诗文才学夸赞不已。所谓“东坡坐石”,相传就是苏东坡题诗时坐过的


苏东坡的故事

1、苏东坡问路
苏东坡去拜访一位朋友,来到一个三岔路口,他犹豫了,不知该往左走还是往右走。这时,恰巧有位老人坐在路口的大石头上休息,苏东坡便上前询问。谁知道老人听后一言不发,却转身躲到石头后面,又露出头来看着苏东坡。苏东坡感到十分不解,心想:这位老人既不指路,也不答话跑到石头后面看着我干什么?继而一想,恍然大悟。然后朝老人暗示的方向走去。那么,他该走哪条路呢?是左还是右呢?“石”字出头为“右”,所以应该往右走。

2、菜馆悬谜
有一年,广西桂林有一家川菜馆开张了。开张之日,店主在门口贴了一张大红纸,上面写道:“本店主人灯谜候教,猜中者获赠川菜一桌。”店主此举着实吸引了不少人。众人进店后,见堂内高悬一谜“文(打《红楼梦》中一人名)。”
这条谜语挂了很久,后来被一个叫陈开瑞的人猜中。端木蕻良即赠诗一首:未到巫山已有情,空留“文”字想虚名。可怜一夜潇湘雨,洒上芙蓉便是卿。你能猜出迷底是谁吗?谜底就是“睛雯”。“睛”则无雨,“雯”字无“雨”即是谜面“文”字。
3、苏东坡借东西
一天,东坡在书房看书累了,叫书童到附近静云禅寺老和尚那里借东西,书童问借何物,东坡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你戴上草帽,穿双木拖鞋,去告诉大师你是来借东西的就可以了,大师相当聪明,他一看你就会知道我要借的是什么东西。东坡借什么?(谜底:茶)


上一篇:前赴后继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母婴店进货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