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无敌则无敌于天下是什么意思
“心中无敌,则无敌于天下”意思是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便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人。只要做到心中释然,自然天下无人能与之抗衡。出自《道德经》65章:“圣人要知以奇治国人道之不可为,以正治国天道之不可违,是谓常知稽式。常知稽式,而后才能修性反德,德合天地,乃至于大顺。”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心中无敌,无敌于天下什么意思?
我们一起面对未知的恐惧。你身后有我,我身边有你,无论前方,路有多远,我们一起走过。我们没有退路,唯有坚定希望。《道德经》65章讲,圣人要知以奇治国人道之不可为,以正治国天道之不可违,是谓常知稽式。常知稽式,而后才能修性反德,德合天地,乃至于大顺。本章接着讲圣人以德蓄天下、以德为胜的不争之争。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这句形容圣王以天德蓄天下,如同江海之蓄百川。以其善下之,人之下德不生,不贵其师,不爱其资,君王不以道之教宰制百姓,不强行处民之上。而以德府天下,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益,辅万物常自然,是以善下之。流俗的理解,认为善下之是指故意地摆低姿态,依然还是在人之下德、下智里面兜圈子。这样的理解并非经文真义。反过来看,什么是上之呢?君王以自己为天下之师,以自己一己之人德为天下之资,这便是上之。从反面这样体察一番,可以加深对善下之的理解,天道才是天下之师,天德才是天下之资。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是以圣人欲以天德蓄天下,而成天下之贵,成天下之王,必以行不言之教。以言下之,并不是流俗所谓的统治者要故意迎合百姓、奉承百姓、阿谀百姓,口头上说好听的漂亮话。根本不是这样。如果说好听的漂亮话就能治天下,那治天下也太容易了。所以,以言下之,指行不言之教。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欲先民,指圣人想要教化百姓。必以身后之,必须得去身全道、去人全天。唯有以天道教之,以天德资之,天下才能常正、常自然,常成、常自足。所以,圣人教化天下百姓的关键是不自是、不自见、不自大,唯有去人,方能全道,才能全德。唯有全道全德以教之,天下才能得以正。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上,指君王贵为天下之王,居帝王之上位。圣人无为,百姓自化。对百姓来说,他们觉得自己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自然而然地生活,自然而然地富足。是以百姓皆谓我自然,而不会觉得,是君王在宰制他们,在以人德教导他们。故百姓感受不到君王宰制之重威,是谓不重。处前而民不害。处前,指圣人教化天下,处天下圣德之功。民不害,因为圣人以天道教之,以天德资之,致福于天下,百姓自然就会拥戴他。圣人不立人道之教宰制百姓,不以人德之资伤物害命、祸乱天下,所以百姓也就不会造反推翻他。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圣人以天德蓄民,功成于天下,天下皆得所安,百姓皆得所富。百姓宾服于其功德,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可见,百姓拥戴君王,不是因为君王的权势,更不是因为君王的尊位,而是宾服于其德。德才是一切的原因,才是一切的根本。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以其不争,前面几章都在讲天人交战。本章开始和下面的几章,则是在讲天人相争。这里的不争,是指圣人不与天争功,是在阐述天人之争,而不是在说和人相争的问题。天下统治得很安定,百姓生活得很富足。这是天道之功、天德之助,圣人只不过是辅佐天道罢了。而一旦圣人觉得这是自己的功劳,认为没有自己,就没有百姓的美好生活,那么就会出现天人相争的现象。如果圣人天德不足,在天人相争中,天之功被人所贪。于是,圣人开始自大自责,失天德而以人德助天害民。天下就会失去天道。接着,国家就会昏乱而败亡。所以,要避免出现这种天人相争的状况,圣人就需要始终牢记,天下之功、百姓之富非人之功。天之功不可贪,天之德不可失。是以圣人不与天争功,则天德不离。天下所尊者,道也。天下所贵者,德也。故圣人并非以身为天下贵,而是以德为天下贵。圣人唯有天德不离,才能常为天下贵。为天下贵,是以天下莫能与之争。莫能与之争什么呢?争天下,争帝位,争圣功。圣人何以胜天下?以德为胜。
无敌于天下是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
词目 无敌于天下 发音 wú dí yú tiān xià 释义 天下都没有对手。形容力量强大无比。 引用 《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此皆 无敌于天下 也!”操大怒曰:“竖儒怎敢揭吾短处!”喝令左右推出斩... 《隋唐演义》第53回 梦周公王世弃绝魏 弃徐勣李立邃归唐 ...才略高强,却忘了昔日死里逃生之苦,刻刻要想似汉高题着三尺剑, 无敌于天下 。先把一个足智多谋的军师徐世勣调去黎阳。萧铣乃癣疥之... 《隋唐两朝志传》第三十九回 刘武固定扬称帝 ...善将兵者,具五才,去十过,攻无不破,战无不胜,谋无不成,可以 无敌于天下 矣。”武周曰:“今之为将者何如?”敬德曰:“今之为将... 《民国演义》第一百四十六回 吴佩孚派兵入四川 熊克武驰军袭大足 ...我一击,则若浙之卢,晋之阎,滇之唐,粤之孙,何能我抗?遂自谓 无敌于天下 。一方经营湖南,收赵恒惕为己用,一方利用杨森,以发展... 《晋书》卷一百十六·载记第十六 ...能一同于海内,五六年间未为久也。主上神略内明,英武外发,可谓 无敌于天下 耳,取登有馀力。愿布德行仁,招贤纳士,厉兵秣马,以候... 《新五代史》卷十三·梁家人传第一·文惠皇后王氏 ...豪杰,四面并起,孰不欲戡刃于胸,然卒不能少挫其锋以得志。梁之 无敌于天下 ,可谓虎狼之强矣。及其败也,因于一二女子之娱,至于洞... 《宋史》卷二百五十四·列传第十三 ... 及周祖起兵,隐帝议出师御之,益献计曰:"王者 无敌于天下 ,兵不宜轻出,况大名戍卒家属尽在京城,不如闭关以挫其... 《宋史》卷二百七十四·列传第三十三 ...未至,闻军败,因溃归。玭闭门不纳,召官属谕之曰:"今中朝兵甲 无敌于天下 ,自用师西征,战无不胜。蜀中所遣,将皆武勇者,卒皆骁... 《宋史》卷三百一十三·列传第七十二 ...遣使以书来,称男不称臣。弼言:"契丹臣元昊而我不臣,则契丹为 无敌于天下 ,不可许。"乃却其使,卒臣之。四年,契丹受礼云中,且... 《金史》卷三十五·志第十六·礼八 ...从出。秩秩幽幽,有相之道。列圣蕃衍炽昌,迄于太祖,神武征应, 无敌于天下 ,爰作神主。肆予冲人,绍休圣绪,四海之内,名山大川,... 《金史》卷一百九·列传第四十七 ...不血刃,选练之力也。唐魏徵曰:“兵在以道御之而已。御壮健足以 无敌于天下 ,何取细弱以增虚数。”比者凡战多败,非由兵少,正以其...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如此,则 无敌于天下 。 无敌于天下 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五节 ...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复雠也。’‘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 无敌于天下 。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 《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京。’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今也欲 无敌于天下 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诗云:‘谁能执热,逝不... 《春秋繁露》卷五 ...之所往,君者,不失其群者也;故能使万民往之,而得天下之群者, 无敌于天下 。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小国德薄不朝聘,大国不与诸...
天下无敌的反义词
天下无敌:普天之下,没有敌手,形容战无不胜,没有对手。
出处:《孟子·离娄上》:"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反义词有:
弱不禁风:意为人身体娇弱,连风吹都经受不起。一触即溃:意为指军队士气涣散,一接触就崩溃。不堪一击:形容力量薄弱,经不起一次打击。身单力薄:指力量不足。危如累卵: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屡战屡败:意思是多次打仗多次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