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总结

时间:2024-08-17 01:51:53编辑:奇事君

高中生物必修二必考知识点梳理大全

  很多同学在复习高一生物必修二时,因为之前没有做过系统的总结,导致复习效率不高。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二必考知识点梳理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1)基因的分离定律   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   (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   (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   ②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   ③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单杂合子占2/16×4=8/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16、1/16;重组类型比例各占3/16、3/16   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先进行杂交,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   记忆点:   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   二、细胞增殖   (1)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有丝分裂:   分裂间期的最大特点: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期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前期出现;中期清晰、排列;后期分裂;末期消失.特别注意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a.前期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b.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   (3)减数分裂:   对象: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   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变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常出现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中,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单体分离.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形的鉴别:(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1.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2.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排列于赤道板或相互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   3.同源染色体没有上述特殊行为……有丝分裂   记忆点:   1.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2.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4.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5.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1)XY型的性别决定方式:雌性体内具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雄性体内具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XY).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时,产生了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雌性只产生了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作用发生时,X精子和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所以后代中出生雄性和雌性的机会均等,比例为1:1.   (2)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如色盲、血友病、果蝇眼色、女娄菜叶形等遗传)   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②属于交叉遗传(隔代遗传)即外公→女儿→外孙   ③女性患者,其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男性患病,其母、女至少为携带者   (3)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如抗V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②具有世代连续现象.   ③男性患者,其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4)Y染色体上遗传(如外耳道多毛症)   致病基因为父传子、子传孙、具有世代连续性,也称限雄遗传.   (5)伴性遗传与基因的分离定律之间的关系:伴性遗传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伴性遗传从本质上说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记忆点:   1.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   2.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具有隔代遗传现象(由于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一般是男性通过女儿传给外孙);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反之,男性患者一定是其母亲传给致病基因.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大多具有世代连续性即代代都有患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3)伴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 患者全部为男性;致病基因父传子,子传孙(限雄遗传).   四、基因的本质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① 生物的遗传物质:在整个生物界中绝大多数生物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有DNA的生物(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DNA就是遗传物质;只有少数病毒(如艾滋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没有DNA,只有RNA,RNA才是遗传物质.   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想: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的作用.   (2)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①DNA分子的结构   a.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组成).   b.脱氧核苷酸长链:由脱氧核苷酸按一定的顺序聚合而成   c.平面结构:   d.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e.结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②DNA的复制   a.时间: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b .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c.条件:模板(DNA分子的两条链)、原料(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酶(解旋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能量(ATP)   d.结果:通过复制产生了与模板DNA一样的DNA分子.   e.意义: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3)基因的结构及表达   ①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②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信使RNA的过程.   翻译:在核糖体中以信使RNA为模板,以转运RNA为运载工具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分子   记忆点:   1.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2.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细胞内既含DNA又含RNA和只含D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由于绝大多数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4.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5.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在两条互补链中 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整个DNA分子中, 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6.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8.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9.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时:基因的碱基数:mRNA上的碱基数:氨基酸数=6:3:1.氨基酸的密码子是信使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不是转运RNA上的碱基.转录和翻译过程中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注意:配对时,在RNA上A对应的是U.   10.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五、生物的变异   (1 )基因突变   ①基因突变的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②基因突变的特点: a.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b.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c.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d.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 e.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③基因突变的意义: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④基因突变的类型:自然突变、诱发突变   ⑤人工诱变在育种中的应用:通过人工诱变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可以大幅度地改良生物的性状.   (2) 染色体变异   ①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缺失、增添、倒位、易位.如:猫叫综合征.   ②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包括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和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减少.   ③染色体组特点: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 c、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   ④二倍体或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均为单倍体(可能有1个或多个染色体组).   ⑤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和幼苗.原理: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⑥多倍体植株特征:茎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⑦单倍体植株特征: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单倍体植株获得方法:花药离休培养.单倍体育种的意义: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只需二年).   记忆点:   1.染色体组是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者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染色体组.   2.可遗传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最大的特点是产生新的基因.它是染色体的某个位点上的基因的改变.   基因突变既普遍存在,又是随机发生的,且突变率低,大多对生物体有害,突变不定向.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基因重组是生物体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并没产生新基因,只是通过杂交等使本不在同一个体中的基因重组合进入一个个体.   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述变异用显微镜是看不到的,而染色体变异就是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发生改变,显微镜可以明显看到.这是与前二者的最重要差别.其变化涉及到染色体的改变.如结构改变,个别数目及整倍改变,其中整倍改变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引伸出一系列概念和类型,如: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及多倍体育种等.   六、 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1)优生的措施:禁止近亲结婚、进行遗传咨询、提倡适龄生育、产前诊断.   (2)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近亲结婚的夫妇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大大增加,所生子女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大大增加.   记忆点:   1. 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是单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单基因的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聋哑是单基因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红绿色盲、血友病是单基因的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等属于对基因遗传病;另外染色体遗传病中常染色体病有21三体综合症、猫叫综合症等;性染色体病有性腺发育不良等.   七、细胞质遗传   ①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母系遗传(原因: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母细胞);后代没有一定的分离比(原因: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到子细胞中去).   ②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在细胞质内存在着DNA分子,这些DNA分子主要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可以控制一些性状.   记忆点:   1.卵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细胞质,而精子中只含有极少量的细胞质,这就是说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这样,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性状实际上是由卵细胞传给子代,因此子代总表现出母本的性状.   2.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点是:母系遗传;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细胞质遗传特点形成的原因: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到卵细胞中.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是: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质结构中的DNA.   3.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各自都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是因为,尽管在细胞质中找不到染色体一样的结构,但质基因和核基因一样,可以自我复制,可以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也就是说,都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变异性和独立性.但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又相互影响,很多情况是核质互作的结果.   八、基因工程简介   (1)基因工程的概念   标准概念:在生物体外,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使重组细胞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   通俗概念: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基因操作的工具   A.基因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①分布:主要在微生物中.   ②作用特点: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③结果:产生黏性未端(碱基互补配对).   B.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①连接的部位:磷酸二酯键,不是氢键.   ②结果:两个相同的黏性未端的连接.   C.基困的运输工具——运载体   ①作用: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   ②具备的条件:a、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稳定地保存.b、 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c、有某些标记基因.   ③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④质粒的特点: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   (3)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A.提取目的基因   目的基因概念:人们所需要的特定基因,如人的胰岛素基因、抗虫基因、抗病基因、干扰素基因等.   提取途径: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DNA(运载体),使其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将切割下的目的基因与切割后的质粒混合,并加入适量的DNA连接酶,使之形成重组DNA分子(重组质粒)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常用的受体细胞: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动植物细胞   D.目的基因检测与表达   检测方法如:质粒中有抗菌素抗性基因的大肠杆菌细胞放入到相应的抗菌素中,如果正常生长,说明细胞中含有重组质粒.   表达: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性状,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如:抗虫棉基因导入棉细胞后,棉铃虫食用棉的叶片时被杀死;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后能合成出胰岛素等.   (4)基因工程的成果和发展前景 A.基因工程与医药卫生B.基因工程与农牧业、食品工业   C.基因工程与环境保护   记忆点:   1. 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特点是: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中,是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   2.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骤包括:①提取目的基因 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④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3.重组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后,受体细胞必须表现出特定的性状,才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   4.区别和理解常用的运载体和常用的受体细胞,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目前常用的受体细胞有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和动植物细胞等.   5.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标本的遗传信息,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   6.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九 、生物的进化   (1)自然选择学说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个体.   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种群的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4)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自然选择学说.   记忆点:   1.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2.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3. 隔离就是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其作用就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中向不同方向发展,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环节.   4.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区别:生物进化是指同种生物的发展变化,时间可长可短,性状变化程度不一,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进化的范围,物种的形成必须是当基因频率的改变在突破种的界限形成生殖隔离时,方可成立.   5.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有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6.在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这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拓展阅读:高一生物学习方法   第一、立足教材,打好基础。从历年生物高考来看,所考内容中有60%左右是考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在确保60%的基础分能高比率地拿下,就要认真地阅读课本,对课本知识融会贯通,在复习阶段,不少同学重做题轻课本,贪图一两次测验或模拟考“质”的飞跃,这种舍本逐末做法很危险,最终会吃大亏。将各章节中类似的、易混淆的知识点或联系紧密的知识点作好笔记,并对其进行分类、比较和归纳。   第二、重视实验操作,培养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据统计,历年高考实验题得分率均低于全卷平均分,造成低得分率的原因是学生未对实验进行实际操作或对实验的原理、方法末真正理解,实验后没有回亿过程、没有分析结果。   第三、理解图表,提高能力。近年两高考图表题占比分较大且图表题越来越复杂、越综合,呈现一题多图(表),图表和曲线相融现象。因此,在备考复习中,应十分重视课本或与课本联系紧密的图表和曲线。应做到有图必读,有图必识,有图必析,加强形象感,进一步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第四、精做习题,举一反三。做教材的课后练习题,以前做过的测练题、测验题等,精做习题,完成习题后归纳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并举一反三,将知识升华。做习题时不能抛弃基础,去做一些难、偏、怪的题目,这一点,基础差的同学更要冷静和清楚。   第五、阅读目录,把握整体。目录是全书的缩影和提纲,读目录有利于学生把握全书的知识体系,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高中生物必修2重点知识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高一网权威发布高中生物必修2重点知识总结,更多高中生物必修2重点知识总结相关信息请访问高一网。 【导语】复习是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的重要环节,那么必修2生物课本中有哪些重点知识需要复习?下面是大范文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必修2重点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2重点知识(一)   一、DNA分子的结构   5种元素:C、H、O、N、   4种脱氧核苷酸   3个小分子: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2条脱氧核苷酸长链   1种空间结构——双螺旋结构(沃森和克里克)   双螺旋结构   (1)由两条反向平行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得双螺旋结构   (2)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3)碱基排列在内侧,通过氢键相连,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2个氢键)G=C(3个氢键)G、C含量丰富,DNA结构越稳定。   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数=脱氧核糖数=磷酸数=含氮碱基数(1个磷酸可连接1个或2个脱氧核糖)   二、核酸种类的判断   先看碱基种类,再看碱基比例   三、互补配对原则及其推论(双链DNA分子)   A=TG=CA+G=C+T=(A+G+C+T)   嘌呤碱基总数=嘧啶碱基总数   2个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与另外两个互补配对碱基之和相等   2个不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一半    高中生物必修2重点知识(二)   1、DNA分子复制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2、DNA分子复制场所:(只要有DNA得地方就有DNA复制和DNA转录)   A真核生物: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   B原核生物:拟核、细胞核(基质)   C宿主细胞内   3、DNA分子复制条件:   ①模板:亲代DNA的两条链   ②原料:4种尤里的脱氧核苷酸   ③能量:ATP   ④酶:DNA解旋酶、RNA聚合酶   4、DNA分子复制特点:   ①边解旋边复制   ②半保留复制   5、DNA分子准确复制的原因   ①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模板   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准确进行   6、DNA分子复制的意义:   讲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高中生物必修2重点知识(三)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高中生物必修2重点知识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高中生物必修2重点知识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如:高中生物必修2重点知识(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高一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 #高一# 导语】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考 网高一频道为正在努力学习的你整理了《高一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1.高一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1、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   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2.高一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孟德尔遗传实验运用了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假说-演绎法,其一般过程是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假设)、设计实验,检验假说(假设)、归纳综合,得出结论。   2.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是   (1)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豌豆自花授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是纯种;品种多,差异大相对性状明显,易于区分。   (2)由单基因到多基因地研究方法。   (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   3.相关概念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3.高一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1.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从亲代DNA传到子代DNA,从亲代个体传到子代个体。   2.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排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3.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包括转录(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和翻译(在细胞质中,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两个过程。   4.遗传密码是指mRNA上的碱基排序。   5.密码子是指mRNA上的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密码子有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有61种,3种是终止密码子。   6.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有两种: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二是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7.生物个体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是: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表现型不仅要受到基因型的控制,也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4.高一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1、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3、两条遗传基本规律的精髓是:遗传的不是性状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4、孟德尔成功的原因: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现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再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6、减数_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_在减数_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_次。减数_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7、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8、减数_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_   9、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10、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_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1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_程中,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2、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13、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4、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   15、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6、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17、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18、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断。   19、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20、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5.高一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   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9、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可稳定遗传。   12、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3、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测交是检验生物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   14、基因的分离规律:在进行减数_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   15、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16、隐性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所以又叫隐性遗传病。   17、显性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显性基因,所以叫显性遗传病。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   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3、生态系统类型:   可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有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结构   (1)成分:   非生物成分:无机盐、阳光、热能、水、空气等   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最基本、最关键的的成分),还有一些化能合成细菌   和光合细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生物成分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   分解者:主要某腐生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动物。它们能分解动植物遗体、粪便等,   最终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定义课本P93   1、过程   2、特点:   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   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田生态系统中,必须清除杂草、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碳循环   1)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碳循环的形式是CO2。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主要途径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CO2。   2、过程: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课本P103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   4、生物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结构越简朴抵抗力稳定性越低,反之亦然。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强,草地破坏后能恢复。而森林恢复很困难。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它的恢复力稳定就弱。留意: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保持其稳定性,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5、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在草原上适当栽种防护林,可以有效地防止风沙的侵蚀,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图)。再比如避免对森林过量砍伐,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等等,都是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生物选修二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生物选修二知识点归纳有:1、按调查目的、要求和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情况调查、定点系统调查和病虫害防治效果调查等。2、调查一般按取样的方式进行,取样方法有棋盘式、对角线式、直行式、“Z”字形式等。3、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就是根据观察、调查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判断,推算出病虫的发生期、发生量、危害程度并及时发出预警,以便有关部门抓住有利时机开展防治。4、检疫的目的: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蔓延。5、农业防治指采取抗性品种的选育(如抗虫烟草)、合理耕作制度的制订(如减少农药使用量)、科学肥水管理的建立等措施,直接或间接地消灭或抑制病、虫、杂草的发生和危害。6、物理机械防治指利用各种物理手段(如光波、超声波、紫外线、红外线等)或机械设备(如诱杀灯:诱杀力强,又不污染环境)防治作物病虫害的技术。7、生物防治概念:利用有益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杂草等的方法。8、动物疫病主要指传染病和寄生虫病。9、传染病是对养殖业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疾病。10、动物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11、防治动物传染病的主要措施: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分为平时的预防措施(如注射疫苗)与疫病发生时的扑灭措施。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生物是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1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地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地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 → 表现型 5、 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即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2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部位:动物的精巢、卵巢;植物的花药、胚珠 2、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 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 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五、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 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中的卵细胞的形成 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若为奇数——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看一极); 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 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联会、四分体现象、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4、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一极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一极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 【注】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3 伴性遗传 一、概念: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二、XY型性别决定方式: 1、染色体组成(n对): 雄性:n-1对常染色体 + XY 雌性:n-1对常染色体 + X-X 2、性比:一般 1 : 1 3、常见生物:全部哺乳动物、大多雌雄异体的植物,多数昆虫、一些鱼类和两栖类。 三、三种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① 男 > 女 ② 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③ 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2)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 ① 女>男 ② 连续发病 ③ 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3)伴Y遗传的特点: ①男病女不病 ②父→子→孙 【附】常见遗传病类型(要记住): 伴X隐:色盲、血友病 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 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 常显:多(并)指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4 DNA的复制 一、实验证据——半保留复制 1、材料:大肠杆菌 2、 方法 :同位素示踪法 二、DNA的复制 1、场所:细胞核 2、时间:细胞分裂间期。(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3、基本条件: ① 模板: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即亲代DNA的两条链); ② 原料:是游离在细胞中的4种脱氧核苷酸; ③ 能量:由ATP提供; ④ 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4、过程:①解旋;②合成子链;③形成子代DNA 5、特点:①边解旋边复制;②半保留复制 6、原则:碱基互补 配对 原则 7、精确复制的原因: ①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8、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简记:一所、二期、三步、四条件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5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一、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1、提出者:克里克 2、内容: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 遗传信息从RNA流向 RNA 以及从RNA流向 DNA 两条途径,是中心法则的补充。 二、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1)间接控制: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等。 (2)直接控制: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囊性纤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注】生物体性状的多基因因素: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与环境之间多种因素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地精细的调控生物体的性状。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相关 文章 :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全归纳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高二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重点总结 ★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实验知识点梳理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上一篇:法语教程

下一篇:勒布朗詹姆斯总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