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隋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不是隋唐史,是遣唐使。
遣唐使与中外交流:
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玄奘西行:玄奘的语言天分很高,在取经之前很可能已初习胡语,由于唐初在中原特别是长安城居住有许多来自西域的胡人,他可以向他们来学习语言。在西行途中,还可以借助来住于中原和西域的商人与当地人进行交流。玄奘通梵文,当时西域和印度都盛行佛教,不仅是出家的佛教徒,而且在俗家信徒中也有大量人知晓梵文。这样,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
鉴真东渡:鉴真是我国唐代赴日本传戒并首创日本律宗的高僧,六次东渡,五次失败,历尽坎坷,终于在第六次东渡成功,达到弘扬佛法的目的。反映了中日两国人民一衣带水的传统友谊,为人类和平、文明和进步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在第四次中西文化交流中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两位历史人物是谁?他们提出什么思想主张?
中西文化交流:
第一次发生在16世纪末至18世纪中期,即明代中叶到清朝初年,天主教传教士东来,为古老中国带来了强劲的“西风”;
第二次文化交流的高潮,发生在19世纪中叶,近代西方列强以血与火的方式强行进入中国,西方的思想文化再次东渐
第三次是“五四”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及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西方文化的引进,
第四次是改革开放以来进行的西方科学和文化规模不断扩大的输出,进入了中西文化整合的新阶段
我觉得人物应该是邓小平。
主张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外资,发展国内经济,等。
满意请采纳,不懂请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