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全文

时间:2024-08-15 23:00:04编辑:奇事君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意思是说: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现代成语多运用“执手偕老”来形容爱情的永恒。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诗出自于《邶风·击鼓》,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主人公被迫从军南征,调停陈、宋两国关系,长期不得归家而怀念家乡亲人。诗从体现战争气氛的鼓声写起,渲染出一幅兵荒马乱的情景,表达了主人公怨怼而又无奈的心情。全诗五章,每章四句,以往事与现实进行对比,在结构上形成顿宕;在叙事中又间以抒情,在情感上形成波澜,手法独到。下面就让我来再给大家详细来介绍这一首《邶风·击鼓》。 【原文】:击鼓佚名 〔先秦〕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译文】:击鼓的声音震响(耳旁),兵将奋勇操练。(人们)留在国内筑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跟随孙子仲,平定陈、宋(两国)。不允许我回家,(使我)忧心忡忡。于是人在哪里?于是马跑失在哪里?到哪里去寻找它?在山间林下。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唉,太久。让我无法(与你)相会。唉,太遥远,让我的誓言不能履行。【注释】:镗:鼓声。其镗,即“镗镗”。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喤喤考钟,坎坎击鼓。”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兵:武器,刀枪之类。土国:在国都服役。漕:地名。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邶国将领。平:和也,和二国之好。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陈、宋:诸侯国名。不我以归:即不以我归,有家不让回。有忡:忡忡。爰(yuán):本发声词,犹言“于是”。丧:丧失,此处言跑失。爰居爰处?爰丧其马: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于以:于何。契阔:聚散。契,合;阔,离。成说:成言也犹言誓约。于嗟:即“吁嗟”,犹言今之哎哟。活:借为“佸”,相会。洵:远。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说誓约有信。【赏析】:这是一篇典型的战争诗。诗人以袒露自身与主流意识的背离,宣泄自己对战争的抵触情绪。作品在对人类战争本相的透视中,呼唤的是对个体生命具体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细节幸福的获得。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真实而朴素的歌唱,是对人之存在的最具人文关 怀的阐释,是先民们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树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标。《毛诗序》云:“《击鼓》,怨州吁也。”郑笺以《左传·隐公四年》州吁伐郑之事实之。姚际恒《诗经通论》以为“与经不合者六”,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之事,在卫穆公时。今以为姚说较《毛序》为合理,姑从姚氏。第一章总言卫人救陈,平陈宋之难,叙卫人之怨。结云“我独南行”者,诗本以抒写个人愤懑为主,这是全诗的线索。诗的第三句言“土国城漕”者,《鄘风·定之方中》毛诗序云:“卫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居漕邑,齐桓公攘夷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文公营楚丘,这就是诗所谓“土国”,到了穆公,又为漕邑筑城,故诗又曰“城漕”。“土国城漕”虽然也是劳役,犹在国境以内,南行救陈,其艰苦就更甚了。第二章“从孙子仲,平陈与宋”,承“我独南行”为说。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犹之可也。诗之末两句云“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叙事更向前推进,如芭蕉剥心,使人酸鼻。第三章写安家失马,似乎是题外插曲,其实文心最细。《庄子》说:“犹系马而驰也。”好马是不受羁束、爱驰骋的;征人是不愿久役、想归家的。这个细节,真写得映带人情。毛传解释一二句为:“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把“爰”解释为“或”,作为代词,则两句通叙营中他人。其实全诗皆抒诗人一己之情,所以四、五两章文情哀苦,更为动人。第四章“死生契阔”,毛传以“契阔”为“勤苦”是错误的。黄生《义府》以为“契,合也;阔,离也;与死生对言”是正确的。至于如何解释全章诗义。四句为了把叶韵变成从AABB式,次序有颠倒,前人却未尝言及。今按此章的原意,次序应该是:执子之手,与子成说;死生契阔,与子偕老。这样诗的韵脚,就成为ABBA式了。本来“死生契阔,与子偕老”,是“成说”的内容,是分手时的信誓。诗为了以“阔”与“说”叶韵,“手”与“老”叶韵,韵脚更为紧凑,诗情更为激烈,所以作者把语句改为这一次序。第五章“于嗟阔兮”的“阔”,就是上章“契阔”的“阔”。“不我活兮”的“活”,应该是上章“契阔”的“契”。所以“活”是“佸”的假借,“佸,会也。”“于嗟洵兮”的“洵”,应该是“远”的假借,所以指的是“契阔”的“阔”。“不我信兮”的“信”,应该是“信誓旦旦”的“信誓”,承上章“成说”而言的。两章互相紧扣,一丝不漏。“怨”是《击鼓》一诗的总体格调与思想倾向。从正面言,诗人怨战争的降临,怨征役无归期,怨战争中与己息息相关的点滴幸福的缺失,甚至整个生命的丢失。从反面言,诗作在个体心理,行为与集 体要求的不断背离中,在个体生命存在与国家战事的不断抗衡中,在小我的真实幸福对战争的残酷的不断颠覆中,流显出一份从心底而来的厌战情绪。这一腔激烈的厌战之言,要争取的是对个体生命存在的尊重,是生活细节中的切实幸福。【创作背景】:关于这首诗的背景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卫国公子州吁(前人亦称“卫州吁”)联合宋、陈、蔡三国伐郑。另一种是清代姚际恒认为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而被晋所伐之事。今人多以为姚说较为合理。【关于佚名】:佚名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邺风·击鼓》翻译:今生拉着您的手永结美好!与您永不分离白头到老。巧笑倩兮,美自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翻译:嫣然一笑动人心,秋波一转摄人魂。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窃宠淑女,君子好求。──《诗经·国风·周南·关雎》翻译: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诗经,郑风,出其东门》翻译:我走出了城东门,只见女子多如云。虽然文子多如云,但不是我心上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罪。──《诗经·小雅·采薇》翻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翻译:人们大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很少有人能够善始善终。兼霞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兼》翻译: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月出胶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 国风:陈风》翻译:月亮出来是多么的明亮啊,美人的仪容真是漂亮。她的身姿窈窕步履轻盈,让我思念心中烦忧。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翻译:那个采艾的姑娘啊,我俩一天不见面,好像隔着三年那样长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郑风.子将》翻译: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诗经.唐风.绸缪》翻译:今夜究竟是哪夜? 见这好人真欢欣。要问你啊要问你,将这好人怎样亲?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诗经.周南.桃天》翻译:桃花怒放,色彩明亮鲜艳如火。这位姑娘要出嫁了,会使夫家和顺美满。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诗经·郑风·野有蔓草》翻译:清晨原野上的曼草露水正浓,合巧在这个时候,偶遇了一位水灵灵的姑娘,我们相谈甚欢,一见钟情。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经·卫风·伯兮》翻译:东门外,美女云集,她们光鲜靓丽的外表,令人眼前一亮,但唯有那个穿着朴素的姑娘,让我念念不忘。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真彼周行。──《诗经·周南·卷耳》翻译:采啊采啊采卷耳,半天了筐子还没满。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思念心上人,手上哪能快得了?索性将筐子放到马路边。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诗经·郑风·山有共苏》翻译:山上的扶苏多么茂盛,湿地里的荷花那么明艳。可惜没见到美男子子都,却遇到了你这个坏小子。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全诗及译文

《击鼓》【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译文:击鼓的声音震响(耳旁),兵将奋勇操练。(人们)留在国内筑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跟随孙子仲,平定陈、宋(两国)。不允许我回家,(使我)忧心忡忡。于是人在哪里?于是马跑失在哪里?到哪里去寻找它?在山间林下。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唉,太久。让我无法(与你)相会。唉,太遥远,让我的誓言不能履行。赏析:此诗前三章征人自叙出征情景,承接绵密,已经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后两章转写征人与家人别时信誓,不料归期难望,信誓无凭,上下紧扣,词情激烈,更是哭声干霄:写士卒长期征战之悲,无以复加。这是一篇典型的战争。诗人以袒露自身与主流意识的背离,宣泄自己对战争的抵触情绪。作品在对人类战争本相的透视中,呼唤的是对个体生命具体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细节幸福的获得。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真实而朴素的歌唱,是对人之存在的最具人文关 怀的阐释,是先民们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树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标。

请问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原诗全文?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意思是牵着你的手,与你一起白头到老。出自《诗经》“邶风”里的《击鼓》篇。《诗经》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悦。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余嗟阔兮,不我活兮。
余嗟洵兮,不我信兮。


上一篇:卢卓婕

下一篇:违章停车